英国风景画发展史
英国风景画发展史

英国风景画发展史欧洲的风景画经过了17世纪、18世纪的独立成科和初步繁荣,到19世纪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并走向了高度成熟。
而英国风景画是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英国美术流派之一.1746年,一直创作肖像画的英国画家理查德•威尔逊首先开始对自然风景产生兴趣,并大量体现在其作品上.威尔逊因此被称为英国风景画之父.当威尔士画家理查德•威尔逊(1713/1714~1782)在17世纪50年代旅行到罗马的时候,法国风景画家约瑟夫•温耐特表达了这样的惊异:一位有这样能力的风景画家应该致力于肖像画上。
威尔逊从这个评价中振作起来,放弃了在肖像画中或许赢利的交易,完全献身于风景画。
他赤贫而死,但是他的奇怪和对克劳德模式视角的启发性的使用,即使在今天也是英国人购买的18世纪欧式建筑风景画艺术的标志,而且是英国对于土地的复杂态度的可见的形式。
威尔逊的《西塞罗和两个朋友——安提克斯和奎因特斯,在他的阿皮纳姆别墅》唤起使英国有土地的贵族高兴的土地神。
虽然这个地形与他家乡威尔士有一定的联系,但威尔逊直接依据确定劳德•洛兰的《圣•乔治和龙的风景》来展示自然和人的和谐观念。
1770年,当威尔子逊在伦敦皇家学院展出他的绘画时,他在附属目录中包含一段来自西塞罗的《法令》的摘引。
其中,西塞罗的朋友安提克斯把这个地方称为“美味的撤退”,西塞罗评价说,在这里他发现了理想的地方做“不能打扰的思考,或者不能打扰的阅读和写作。
”这幅画的宁静的风光把古代世界作为与18世纪英国绅士非常敬重的造诣深厚的作家和政治家的灵魂平静和谐的、神圣优雅的产物唤起。
理查德·威尔逊《阿尔巴诺湖与附近的城堡》18世纪末英国成立了“水彩画家协会”,聚集了一大批探索水彩风景画的画家,其中就包括著名画家J•克罗姆、T•格尔丁和R•P•博宁顿。
19世纪,英国风景画进入黄金时代,它的成就对西方美术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它又出现了许多分支画派.其中诺威奇画派的老约翰•克罗姆和约翰•塞尔•科特曼受英国画家托马斯•盖因斯堡和一些荷兰风景画家的启迪,在诺威奇创建了诺威奇美术家协会,为英国风景画的鼎盛作出贡献.19世纪初叶,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人是约翰•康斯特布尔和约翰•马罗德•威廉•透纳.而在19世纪,他们是英国风景画以油画的成就最富有影响力,成就最高的画家。
英国风景画

英国风景画
英国风景画的正真奠基人是威尔逊和庚斯博罗。
他们在意大利古典主义和荷兰自然主义风景画的影响下,富有感情的描绘英国的自然风光,使风景画由不为人重视的地位发展为与肖像画、历史画比肩,代表英国风景画最高成就的是特纳和康斯太勃尔。
英国水彩画几乎是与英国风景画同时发展起来的,它以地质画为基础,吸收了欧洲大陆水彩画的材料和技法,在英国特有的湿润气候中得到迅速发展,产生了一批热爱大自然,直接研究英国自然风光的优秀水彩画家。
查理德.威尔逊出生于威尔士,1757年至1758年到意大利学习。
他最初运用意大利古典主义传统与英国本地风光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他的画中已经传达出自然主义的气息,但仍受到古典主义结构的局限。
代表作品有《河上的荷尔特桥》、《溪谷》等。
托马斯.歌尔丁虽然只活了27岁,但在英国水彩画的发展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是水彩画从早期素描淡彩的画法中解放出来,将其发展成为充分运用色彩并具有丰富色调的画种,并对特纳及以后的画家都发生了影响。
主要作品有《德文郡克塞河上的彩虹》和《北威尔士道尔格里附近的凯茵瀑布》等。
十九世纪英国绘画在欧洲画坛光芒四射传世二十八幅世界名画赏析

十九世纪英国绘画在欧洲画坛光芒四射传世二十八幅世界名画赏析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文艺领域也充满着变革。
资产阶级的兴起,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使这个世纪成为丰富多彩的变革的世纪。
西方的美术也借着这股“东风”,冲破了文艺复兴确立的再现性的传统和古典风范,踏上了现代艺术之路。
此时的流派包括了新古代主义典、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众多流派。
十九世纪法国绘画在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
很多画家先后到法国学习和居住。
像荷兰的凡高,西班牙的毕加索等一些对世界绘画有影响的画家都在法国居住过。
由于社会的变革,文艺思潮的转变,使得当时法国的绘画出现了多种画派,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它们对西方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十九世纪初叶,真正摆脱意大利、荷兰和法国绘画影响而攀上英国风景画顶峰的是康斯太勃尔和透纳。
康斯太勃尔的艺术魅力在于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麦田》是其色彩绚烂、充满着光与影的代表作。
康斯太勃尔大大推动了英国风景画的发展,他对于色彩变化的敏感,对于光及其微妙的调子的敏感,启示了十九9世纪末印象派对于光和色彩的探索。
十九世纪中叶,艺术评论家J.拉斯金认为古代和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包含过多的肉欲主题。
在这种观点下一八四八年产生了拉斐尔前派。
拉斐尔前派一方面反对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却倾向于神秘主义,是浪漫主义与复古主义的混合物。
它的代表人物罗赛蒂是诗人兼画家,代表作有《维纳斯》等。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画得到了急速发展,存世名画赏析很多,同时这个时期也是英国绘画艺术融于欧洲绘画艺术的起始。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画世界名画主要作品有:《退役的铁梅雷尔号战舰》《威尼斯大运河》《海上渔民》《卡那封城堡》《夕阳下的沃克沃斯城堡,诺森伯兰暴风雨前夕》《海难》《麦田》《干草车》《海神授予和平女神橄榄桂冠权杖》《良知的发现》《牧羊人》《世界之光》《五月》《维纳斯》《受诱惑的夏娃》《哈雷姆之光》《看守金苹果》《炽热的六月》《音乐课》《缠毛线》《女人肖像油画》《永久的婚约》《圣诞颂歌》《四月之恋》《安东尼式的浴池》《赫利泊洛斯的玫瑰》《发现摩西》《仲夏之夜》等。
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

西方风景画的发展历程西方从前没有风景画,画家画神、画天使。
即使后来回到人间,也是画国王、英雄和权贵。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人文主义盛行,画家开始呈现普通人,例如《蒙娜丽莎》,但也只是在后景中才有风景,风景属于点缀的部分。
直到 17 世纪,才出现比较成熟的风景画派,就是荷兰风景画派。
概括起来,风景画主要表现两种美学特质,即“崇高”和“如画”,这也是风景画家描绘世界的两种主要模式。
例如美国哈德逊河画派的风景画,着重表现美国农业的繁荣、壮丽的风光和自然资源。
这些具有崇高特质的风景画,能令人产生敬畏之情。
而被形容为“如画”的风景画,通常描绘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日趋消失的乡村生活方式的记忆,带有强烈的怀旧色彩。
1983 年,英国人威康·吉尔出版了一本有影响力的专著《怀河见间——一主要关于如画之美》,对这个问题做了全面的阐述。
通过书中近 120 多年间产生的风景面作,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追求。
如果细细瑞摩,还可以大致梳理出风景画的发展脉络。
比如下面五幅画,就是一部风景画的简史。
法国画家比多创作于 1806 年的《孟特芳丹的公园》,表现的就是“如画”之美。
画面是典型的三分式构图,前景三分之一画的是士地和河流,中景三分之一主要描绘的是树木,后景三分之一是天空。
整幅画面构图工整,一般美术院校中老师教的,就是这种欧洲古典的风景画法。
德国画家良格创作于 1866 年的《阿尔卑斯山景观》。
良格曾在杜塞尔多夫著名的美术学院学习,这幅作品是浪漫主义艺术的代表作,主要表现山的雄伟,而在大山脚下的人则就显得十分渺小。
要了解一幅画,除了了解画的技巧外,还要了解历史,比如这幅画就强调了德国大自然的雄伟,很容易唤起民族自豪感和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因此德国人就很喜欢收藏它。
英格兰裔画家布里彻创作于 1882 年的《大马南岛》,画面非常有气势,是美国人学习欧洲风景画后创作的典范型作品,完美地体现了“崇高”的浪漫主义气质。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十九世纪是英国艺术史上风景绘画的鼎盛时期,中国古代也有着悠久的山水画传统。
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景绘画在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也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本文将就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进行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彼此的影响。
我们来看看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风景绘画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转变,艺术家们追求着自然的真实、美丽和壮丽。
特别是约翰·康斯特布尔、威廉·特纳和约翰·萨金特等画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浪漫情怀和对自然之巨大力量的敬畏。
他们追求的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绘,更在于带给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冲击和精神震撼。
与此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是表现自然景观的杰作。
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审美观赏的艺术形式,更是表达画家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的一种方式。
中国山水画着重表现自然山水之美,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心灵体验和审美情感的诠释。
笔墨不仅要忠实于自然景观的形态,更要表现出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情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寄托。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在体裁上存在明显差异。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主要以油画为主,有着浓厚的欧洲绘画传统,追求写实和逼真,强调色彩和光影的运用。
而中国古代山水画则以水墨画为主,侧重于用笔墨表现自然山水之美,注重情感的抒发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这两种不同的绘画体裁,决定了它们在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上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
从主题内容来看,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绘和逼真再现,强调艺术家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
而中国古代山水画则更强调画家对自然景观的个人理解和情感表达,注重表现绘画家内心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的诠释。
这两者在主题内容的表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表现方式来看,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注重对色彩和光影的运用,追求逼真和写实。
英国泰特:心灵的风景画

92品质生活·鉴赏家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T a t eB r i t a i n)位于伦敦的米尔班克(Millbank),是一部典藏在建筑里的英国艺术史,也是英国泰特四座美术馆中最早的展馆,于1897年由亨利·泰特爵士创立,起初主要收藏亨利·泰特爵士赠送给国家的19世纪英国绘画和雕塑,以及一些从国家美术馆转移而来的绘画。
当代的艺术收藏品现在也已被该馆列入了收藏范围。
如今,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以收藏和展示15世纪迄今的英国绘画和各国现代艺术著称,收藏的透纳作品堪称是世界上最完整的。
今年4月,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1700—1980)”特展,在上海博物馆第二展厅展出至8月初后,将移至北京中国美术馆进行巡展。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开幕致辞中说:“在绘画史上,风景于我们而言,有着永恒的魅力。
这些来自英伦三岛的风景画,以奇绝风光,和能够洞见心灵的精神家园来理解西方艺术与历史的绝佳窗口。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国内与国际合作项目主管朱迪思·奈斯比特:“这次是泰特的风景画第一次来华展出,我们从馆内绘画收藏中精心挑选出71件作品,作品涵盖了油画、水彩、版画和照片等多种不同媒介,希望以一蜿蜒的港湾演奏大提琴的约翰·查菲牧师英国泰特 :心灵的风景画文·图/上博教育部 理查德·汉弗莱斯系列经典名作向中国观众介绍跨越三百余年的英国历史文化。
”英国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安妮女士讲解了展览内容:“我们希望挑选中国观众喜欢欣赏的作品来到中国展出,这些作品原本只是在英国本土展出,现在能来到中国与中国观众分享英国风景绘画。
在精选的71件作品中,集中向观众展示了庚斯博罗、透纳、康斯太勃尔、吉尔丁、科曾斯父子等18、19世纪的知名风景画家,以及拉斐尔前派、印象派画家,此外还有20世纪超现实主义、先锋现代主义画家的作品,以期全面展示18至20世纪英国风景绘画发展历程。
71幅画作300年英伦风景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1700―1980)

71幅画作300年英伦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1700―1980)飞雪漫天的呼啸山庄,希斯克利夫孤独地走着;满目疮痍桑的菲尔德庄园,令简爱的双眼难掩惆怅……这些英国经典文学作品中描绘过的风光,你是否也想亲眼看看?如今,不用远赴英国,在上海就能欣赏到最纯正的英伦风光。
2018年4月27日至8月5日,上海博物馆联合泰特不列颠美术馆,为观众们献上“心灵的风景: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展(1700-1980)”特展。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创办于1897年,以收藏和展示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的英国绘画和各国现代艺术著称,也涉及当代艺术作品。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展览,是对英国艺术编年史式的伟大呈现。
美术馆拥有透纳(JMW Turner)作品最丰富的馆藏,也藏有如约翰?艾佛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的《奥菲莉亚》(Ophelia)在内的世界级拉斐尔前派的艺术作品。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透纳奖”是世界上最受瞩目的艺术奖项之一。
本次展览精选了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珍藏的70多件英国风景画作品,其中包括了观众们耳熟能详的著名画家,如庚斯博罗、透纳、康斯太勃尔、吉尔丁、科曾斯父子,还有拉斐尔前派的米莱斯,以及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与现代派先锋画家的作品,它们将诠释风景艺术为何成为“英国视觉想象的核心”。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国际收藏展览部主任丹尼尔?斯莱特认为:“风景画不仅是纯粹描绘风景,也反映了画中人和艺术家的心境。
”这也是此次展览名称的由来。
展览从十八世?o伟大的古典画家和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开始,历经拉斐尔前派和印象派画家,直至二十世纪先锋现代主义艺术家作品,以期全面追溯英国风景画跨越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此次展览中的几幅精彩作品。
《布鲁克?布思比爵士画像》约瑟夫?莱特,1781年画面中,这位贵族斜倚在森林中的一处溪流旁,让人不禁联想到画中主人公的家乡――英国中部的德比郡。
他手执让-雅克?卢梭所撰写的《卢梭评判让-雅克》,卢梭出生在瑞士,是一名伟大的哲学家,亦是布思比爵士的朋友,1780年爵士自己出钱购买了卢梭的这本书。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十九世纪是英国风景绘画的鼎盛期,同时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探讨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与中国古代山水画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在文化、艺术以及思想层面上的联系和影响。
让我们来谈谈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
英国风景绘画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蓬勃发展,并且成为了英国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十九世纪的英国风景绘画家们主要通过画笔和调色板来描绘自然风光,力图捕捉大自然的壮丽、宏伟和神秘之美。
著名的画家康斯特布尔和特纳便是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中的佼佼者,他们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对英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此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代表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山水画注重表现大自然的山水形态和气韵,而非真实的写实,通过这种抒情性的表达方式来观照人们的心灵感悟。
在中国的山水画中,画家们更加注重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中国古代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
从艺术风格来看,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以其写实主义的表现形式而闻名,画家们力求精确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轮廓、色彩和光影,他们注重真实的视觉效果,希望通过细致的描绘来展现大自然的真实与美丽。
而与之相比,中国古代山水画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画家们通过留白和虚实相间的手法,创造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追求。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
在画面的构图上,它们都注重通过透视、对比和层次感来营造场景的立体感和深度感。
在色彩运用上,它们也都善于通过冷暖对比和明暗对比来塑造画面的氛围和质感。
这些共同之处表明,虽然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受到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但它们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却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绘画和中国古代山水画还在思想和文化层面上产生了一定的联系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风景画发展史
欧洲的风景画经过了17世纪、18世纪的独立成科和初步繁荣,到19世纪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并走向了高度成熟。
而英国风景画是18世纪中期至
19世纪中后期英国美术流派之一.1746年,一直创作肖像画的英国画家理查德?威尔逊首先开始对自然风景产生兴趣,并大量体现在其作品上.威尔逊因
此被称为英国风景画之父.当威尔士画家理查德?威尔逊(1713/1714〜1782)在17世纪50年代旅行到罗马的时候,法国风景画家约瑟夫?温耐特表达了这样的惊异:一位有这样能力的风景画家应该致力于肖像画上。
威尔逊从这个评价中
振作起来,放弃了在肖像画中或许赢利的交易,完全献身于风景画。
他赤贫而死,但是他的奇怪和对克劳德模式视角的启发性的使用,即使在今天也是英国人购买的18世纪欧式建筑风景画艺术的标志,而且是英国对于土地的复杂态度的可见的形式。
威尔逊的《西塞罗和两个朋友一一安提克斯和奎因特斯,在他的阿皮纳姆别墅》唤起使英国有土地的贵族高兴的土地神。
虽然这个地形与他家乡威尔士有一
定的联系,但威尔逊直接依据确定劳德?洛兰的《圣?乔治和龙的风景》来展示自然和人的和谐观念。
1770年,当威尔子逊在伦敦皇家学院展出他的绘画时,他在附属目录中包含一段来自西塞罗的《法令》的摘引。
其中,西塞罗的朋友安提克斯把这个地方称为“美味的撤退”,西塞罗评价说,在这里他发现了理想的地方做“不能打扰的思考,或者不能打扰的阅读和写作。
”这幅画的宁静的风光把古代世界作为与18世纪英国绅士非常敬重的造诣深厚的作家和政治家的灵魂平静和谐的、神圣优雅的产物唤起。
理查德•威尔逊《阿尔巴诺湖与附近的城堡》
18世纪末英国成立了“水彩画家协会”,聚集了一大批探索水彩风景画的画家,其中就包括著名画家J?克罗姆、T?格尔丁和R?P?博宁顿。
19世纪,
英国风景画进入黄金时代,它的成就对西方美术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它又出现了许多分支画派.其中诺威奇画派的老约翰?克罗姆和约翰?塞尔?科特曼受
英国画家托马斯?盖因斯堡和一些荷兰风景画家的启迪,在诺威奇创
建了诺威奇美术家协会,为英国风景画的鼎盛作出贡献•
19世纪初叶,真正使英国风景画摆脱荷兰、法国或意大利绘画影响而走上自己独立道路的人是约翰?康斯特布尔和约翰?马罗德?威廉?透纳•而在19 世纪,他们是英国风景画以油画的成就最富有影响力,成就最高的画家。
英国水彩画进入十九世纪时达到了繁荣时期,名家倍出,不少画家成为十九世纪画坛有相当影响的人物,透纳是群星中光彩耀人的一面旗帜。
这位给予欧洲绘画艺术巨大影响的风景画家,在英国水彩画历史上可称之为泰斗
和巨星。
他的水彩画成就使英国水彩画的黄金时代达到了顶峰。
泰透纳和其他画家一样以自然为师,也曾画过地形图和以建筑物为主的风景画,但他和格尔丁一起使水彩画从以线为主和为版画服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对自然景色的深邃的了解后,推崇光与色彩在绘画上的表现,以自己敏锐观察的能力,发现自然中感人的实质。
透纳的用色富有幻想,他对夕阳照耀、风雨欲来等景色的描绘,能使人留连忘返,如身临其境。
他那炫耀夸张的手法使人难解,正因如此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他的特色,他的水彩画不仅仅是轻盈透明,而是形与光掺合到一起,使人看了闪烁夺目,色中有景,景中有情,景色交融,感人至深,实为同代人之所不及。
他那《傍依莎弗豪森的莱茵河》(铅
笔线稿•淡彩)笔法多变,敛染诸法纤细、肯定、流利、生动,美如动人的
诗歌,使人陶醉
《傍依莎弗豪森的莱茵河》
透纳以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关系而闻名于世,尤其对水气弥漫的掌
握有独到之处。
他在艺术史上的特殊贡献是把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
了同等的地位。
透纳生前即享有盛名,1851年去世后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敬
仰和追摹直至十九世纪晚期。
然而,对透纳所有艺术成就的认识则是更后来的事。
透纳比康斯特布尔更富于幻想,现实对他来说只是为了达到幻想的跳板.他不是停留在自然风景外表的描绘上,而是深透到自然的内心,所以他的作品虽失诸过火,但却并不让人感到虚伪.透纳比康斯泰勃尔更富于幻想,他直接从自然界撷取创作的灵感,运用其简洁活泼的笔触、明亮清爽的色彩和戏剧化的处理手法来表现,融入个人的情思,造出他独特的浪漫主义氛围的世界。
画面钟情于描绘自然界中那些变化多端、转瞬即逝的景象,如天空的云彩、大海的波涛、狂风暴雨等,并且对这些景象进行主观的概括、纯化、提炼。
他在其中大胆发挥色彩的主观表现力及水彩颜色透明、流动的特性,展现了他对自然色彩的感悟力。
透纳的作品同样使后来的法国印象派画家们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和有益的启示。
在欧洲美术史上,透纳与梵高、毕加索有着同等的地位。
代表作:《雨,蒸汽,速度》《奴隶船》•
透纳《奴隶船》
《雨,蒸汽,速度》
《奴隶船》描绘了当时英国殖民主义者对外掠夺贩卖奴隶的黑幕,画家用形
象揭露了这个罪恶。
画面上所展现的是汹涌澎湃的大海,晨曦在旭日映衬下反射到海面格外刺目。
近景的海浪冲击着一组飘浮物,死鱼和奴隶的尸体混杂在一起随波逐流,运奴隶的船已逐渐远去。
但是透纳在画中所特意强调的是阳光与水汽,画家对不可征服的自然力的表现有特殊偏爱。
他想从中感悟某种自然的真谛,即光和色的变化奥妙。
在这幅画中画家有意将触目惊心的事件与海上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构成他所表达的浪漫主义的激情。
橘红、柠檬黄、玫红和紫色交织成这幅画的色彩交响。
康斯泰勃尔1776年生于英国萨福克的一个农家,早年在伦敦恭谨而勤勉地研究古典大师的作品,然而对童年乡村生活挥之不去的情结、对乡土的热恋使他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纯正的风景画家。
他平日最喜欢置身于溪旁荫下,在乡野间沉思冥想。
在康斯泰勃尔的眼中,这些自然之物真实而可爱、平易而美好,正因为如此,在英国同时代的风景画家中,康斯泰勃尔是最单纯、最实在、最完美的一个,他的画总能给人留下充满乡间泥土气息的清新和淳朴的味道。
与故乡的原野和磨坊相依为命的康斯泰勃尔,生平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他的生活正
像他画中那辆装满干草的马车,在属于自己生命轨迹的乡间小路上平缓而静静地碾过。
也许一种绘画风格是同一个画家对自己生存的特定环境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正像他本人一样,康斯泰勃尔的风景画是朴实的、淳厚的、接近现实的,并且是在绘画中所可能做到的最不伤感的。
然而,没有了康斯泰勃尔
的风景,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与浪漫同样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他的风景画对19世纪以后的欧洲画坛的艺术趣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康斯泰勃尔的风景画的重要特点,是忠实于画家自身的视觉感受,真实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尤其是自然界的光、色效果,具有朴实、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有<<从主教广场看索尔兹伯里教堂>>、《干草车》。
《干草车》是一幅地地道道的英国农村风景画。
画面的前景是一条小溪,一辆拉着干草的大车正涉水行进。
大车的前方是为阳光所照射着的树丛和茅屋,它们构成了这幅画的中景;远景则是笼罩在阳光下的一条茂密的林带和广阔的田野。
明亮的蓝天飘着银白色
的云朵。
一切显得是那么真实、宁静、和谐、优美而又充满生气,就连大车涉水而过时,惊动了小狗的狂吠声,我们似乎也能听到。
画中对空气的表现和绿树上的光泽感,则尤其使人感到钦佩。
康斯泰勃尔不仅对英国风景画的发展贡献巨大,他对于光影之明暗、色彩之变化的敏感,也促进了19世纪末叶法国画家们对光影与和色彩的探索。
作品曾于1824年在巴黎展出,对法国浪漫主义、巴比松画派及印象派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康斯泰勃尔《干草车》
《从主教花园望见的索尔兹伯里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