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人的护理查房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轻度)护理查房主管医生:梁世寅主管护士:梁燕病历简述一般资料:患者杨吉强,男,52岁,汉族,已婚,贵港本地人。
主诉:反复乏力、纳差,尿黄1年余,加重两周现病史:患者自述两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体力下降,不能胜任日常工作及体育活动,伴纳差,饭量比原来减少一半,恶心,厌油,无发热、寒战,无头痛、呕吐、抽搐,无昏、嗜睡,解浓茶样尿,无解酱油样尿及白色陶土样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曾在当地卫生院检查提示肝功能损害,经治疗(具体不详)无好转。
2014年9月9日至2014年9月15日在我科住院,出院后未能系统复查,上述症状仍反复发作。
2周前,上述症状再次加重,到桥圩医院住院(诊治不详),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视病重,到我院就诊,门诊拟“慢乙肝"收住我科进一步诊治。
病后精神,食欲,睡眠欠佳,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10年前检查已发现乙肝阳性(小三阳)未系统诊治,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甲亢、肾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史,否认伤寒、结核等其他传染史,否认外伤史、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不吸烟,不喝酒.无外地长期居住史,无疫区居住史,无血吸虫病、肝吸虫病等水役源接触史,无食用生鱼史。
无冶游史,无性病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有遗传史。
护理查体生命体征:T 36。
5℃,P 74次/min, R 20次/min, BP 144/90mmHg专科检查:神志清,营养欠佳,精神差,慢性肝病容,皮肤、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
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干湿啰音,心率齐,无杂音。
腹肌软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为触及,墨菲征阴性,肝区轻度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9×10^9/L;RBC:4.41×10^12/L;HB:138g/L;PL:185×10^9/L.血凝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11。
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查房PPT

汇报人:
护理人员
乙型病毒性肝 炎概述
护理查房目的 与意义
护理查房流程 与内容
护理措施与注 意事项
患者教育与心 理支持
总结与展望
护理人员:XX医院-XX 科室-XX
乙型病毒性肝炎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乙型病毒性肝炎定义
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遵医嘱按时接种疫苗,预防感染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注意事项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 制度,防止医源性 感染
做好心理护理,减 轻患者焦虑、恐惧 等不良情绪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 并发症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患者教育内容与方法
疾病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
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休息等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教育:向患者家属介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知识,如如何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如何预 防传染等
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次护理查房经验教训
本次护理查房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护理措施不到位等。 通过查房,我们及时发现并纠正了这些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水平。
诊断依据:根据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 析
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业务查房(共五则范文)

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业务查房(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慢性乙型肝炎护理业务查房肝硬化、腹水病人护理业务查房护士长:大家好,今天我们查的是05床朱建勤,本次查房的目的是:检查级别护理内容落实请况。
检查病人现存健康问题的护理措施具体落实情况。
了解病人现存健康教育的内容掌握情况,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责任护士(王檀):“朱大娘,你好,今天感觉怎么样?”患者:“现在比来的时候要好多了。
”“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将对你进行护理查房,大约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希望你能配合。
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询问我们。
”患者:“好的”,王檀:“ 谢谢你们的配合。
” 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病情:责任护士(王檀):05床,朱建勤,女,66岁,于2016年12月06日“腹胀1月余,双下肢水肿2天。
”为主诉平诊入院,步入病房,患者意识清,精神状态差,入院时测体温36.6C,脉搏101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08/87mmhg 入院后给予利尿(呋塞米注射液)保肝降低转氨酶(还原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补钾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腹水生成。
化验室检查示:白细胞3.41x10(9次方)/L,血小板76x10(9次方)/L,谷草转氨酶41U/L。
总胆红素52.5umol/l,直接胆红素32.0umol/l,间接胆红素素20.5umol/l,白蛋白29.5g/l,球蛋白43.5g/l,彩超拒查【治疗原则】一般治疗:1 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劳累,熬夜。
2 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肝性脑病时限制蛋白)易消化低盐食物,避免生冷硬酸辣粗糙坚硬食物。
3 对症抗纤维化营养肝细胞药物治疗(还原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等)。
腹水治疗:1限制钠水摄入(葡萄糖)2 利尿剂(呋塞米注射液)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或血浆).4,腹腔穿刺抽腹水术。
【观察要点】1,有无厌食、恶心、呕吐等食欲减退症状,2、皮肤、巩膜有无黄染,有无蜘蛛痣、肝掌、肝臭、肝区疼痛,3、生命体征,有无出血倾向,如瘀斑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便血,4、尿量、尿色。
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护理问题(wèntí)及护理措施
? 二 活动(huó dòn:g)与无肝耐功力能 减退,消化(xiāohuà)和
障碍有关。
? 目标: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 按时休息,避免过劳,量力而行。
? 1 .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2 .休息不意味着整天卧床,需要适当活动晚上
不应睡的太晚,要保证充足睡眠。 ? 3.自觉症状消失后,应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避
第三十二页,共37页。
心理(xīnlǐ)调养
? 乙肝不是绝症,目前已有很多有效(yǒuxiào)的治疗
? 正确对待乙肝,避免(bìmiǎn)忧虑、心理负担过重 ? 转移注意力,从忧郁中解脱 ? 心胸开阔、心境平和,培养乐观情绪
第三十三页,共37页。
药物(yàowù)治疗
1 输液(shūyè)药物的使指用导肝安注射液不可太快,可引起(yǐnqǐ)恶心 呕吐,应维持在 20滴 /min 左右。使用古拉定、凯西莱药物 时,个别患者可出现皮疹。如液体输入太快,会发生输液 反应。护士调整好滴数后,患者不可私自调速。
? 颜育色2女正,常配偶健
? 无在痛。经史
第七页,共37页。
治疗(zhìliáo)措施
护理(hùlǐ)检查
?T36.C ?P 90次/分 ?R 19 次/分 ?BP 110/80 mmHg ?身高 170CM,体重 65kg ?随机血糖 6.0mmol/L ?查舌质淡,苔黄腻
?脉沉。
入院后遵医嘱(yīzhǔ)给予二级护理,清 淡饮食,氯化钠 250ml+ 还原型谷胱甘 肽1200mg,葡萄糖 250ml+ 肝水解肽 500mg, 葡萄糖250ml+ 甘草甜素 60ml 静
檬汽水等。
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病毒性乙型肝炎护理查房病例汇报:患者:王兰军,男,44岁,汉族,已婚。
于2014年10月14日收住入院。
主诉:反复乏力20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20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无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及厌油腻食物,未予重视。
之后在我院体检时发现HBsAg(+),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护理检查:T 36.4℃, P 68次/分, R 19次/分, BP 120/70 mmHg。
观察患者营养一般,神志清楚,面色晦暗。
入院后遵医嘱给予二级护理,清淡饮食,氯化钠250ml+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mg,葡萄糖250ml+肝水解肽500mg,葡萄糖250ml+甘草甜素60ml 静脉输入。
辅助检查:B超、心电图、及各影像资料显示均无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乙肝三系统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乙肝表面核心抗体阳性。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定义:就是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得肝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
乙肝就是我国一个威胁健康得严重问题。
•病因:1、慢性病毒感染在我国约有2亿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约10%发展为慢性肝炎• 2、自身免疫病因不明,伴有各种自身抗体,如自身免疫性肝炎• 3、药物与毒物许多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炎,如异烟肼、阿司匹林、苯妥因纳、磺胺类、等• 4、代谢障碍• 5、其她尚有部分慢性肝炎得病因不详•发病机制:• 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得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得损害。
肝细胞可表达多种辅助因子,加强T细胞受体与抗原得结合。
•肝细胞被病毒感染后,细胞膜得抗原发生变化,同时由于T细胞不断激活或抑制性T细胞功能降低而使自身反应性B细胞激活,导致产生异性蛋白与肝细胞膜抗原得自身抗体,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细胞毒也可破坏肝细胞。
•- 由于慢性HBV抗原持续存在,机体产生对应得抗体,循环中免疫复合物不断形成,沉积于器官小血管与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与趋化炎症细胞趋化,引起关节炎、血管炎、肾小球肾炎等肝外表现,造成肝细胞得损害。
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出血
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定 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外伤和
剧烈运动。
预防感染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预防 感染。
肝性脑病预防
对于肝硬化患者,应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肝 性脑病的前驱症状。
肝癌筛查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定 期进行肝癌筛查,以便早期发
教育内容与方法
基础知识的教育
药物治疗方法的指导
向患者介绍乙型肝炎的病因、传播途径、 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基础知识,提高患 者的认知水平。
向患者详细介绍药物治疗的方法、作用机 制、注意事项等,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 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日常生活的指导
心理支持
向患者介绍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饮 食、运动、休息等,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 生活方式。
患者自我管理研究
自我监测与记录
探讨如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监测 和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
取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
研究如何引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 如饮食、运动、休息等,以促进康 复。
心理支持与干预
研究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干 预,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5
乙型肝炎护理教育
患者教育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介绍疾病康 复过程中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患者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教育效果评价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口头测试、观察 患者行为等方式对教育效果进行
评价。
评价指标
包括患者对乙型肝炎基础知识的 掌握程度、药物治疗方法的正确 性、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
乙型肝炎护理查房

乙型肝炎护理查房xx年xx月xx日•乙型肝炎概述•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乙型肝炎的治疗现状及展望目•结论与讨论录01乙型肝炎概述乙型肝炎定义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侵犯肝脏,表现为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
乙型肝炎类型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定义血液接触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如输血、注射、针刺等。
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常见途径之一。
性传播母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可垂直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母婴传播1乙型肝炎对肝脏的影响2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
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肿大,甚至出现肝区疼痛等不适症状。
肝脏肿大长期反复发作还会引起贫血、消瘦、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02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乙型肝炎患者常常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安慰和支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建议,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护理患者应遵循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原则,以满足身体营养需求。
避免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病情观察与用药护理03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03预防接种对于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应该进行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控制传染源01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患者,应该及时发现并进行隔离,以避免病毒的传播。
02定期检查和治疗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应该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乙肝病毒定量检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进行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性传播乙肝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应该避免与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或者使用安全套等措施来预防性传播。
年月乙肝护理查房PPT课件

三、辅助检查
化验结果:
检验项目 日期
总胆红素 直接胆 丙氨酸
(TBIL) 红素
氨基转
umol/L (DBIL) 移酶 umol/L (ALT)
U/L
天门冬 氨酸氨 基转移 酶 (AST)
U/L
r-谷氨 白细胞 酰基转 (WBC) 移酶z 109/L (GGT)
U/L
8月17日 62.69 ↑ 51.11 ↑ 3506.8 1671 ↑ 419.9 ↑ 2.59 ↓ ↑
急性肝炎以一般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强调早期卧床消息,急性期 应隔离,辅以适当的护肝药物,一般不主张抗病毒治疗。
慢性肝炎除了休息和营养外,还需要保肝、抗病毒、对症及防止肝纤维化 和癌变等综合治疗。
重型肝炎以支持、对症治疗为基础,促进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争取肝移植。
二、病情介绍
姓名:罗行年 年龄:52岁 性别:男 入院时间:2015年8月17日9时16分 中医诊断:黄疸-阳黄/热重于湿 西医诊断:乙型重度病毒性肝炎
二、病情介绍
因“身目尿黄伴纳差、乏力一月”入院
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身目尿黄伴乏力、纳差,无恶心呕 吐,无厌食油腻,偶有肝区不适,未予重视,2015年8月16日在 椿树卫生院查肝功能示:AST:1544.7U/L,TBIL:63.9umol/L, DBIL:10.6umol/L,ALP:199.6umol/L,GGT:507.7U/L,HBsAg 阳性,为求进一步治疗,入住我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精 神差,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中度黄染,腹平软,上腹部压之不适, 肝区叩之不适。舌质红,苔腻微黄,脉濡。
3、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急、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均可传播乙型 肝炎,慢性病人和HBsAg携带者是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染源,其 中以HBeAg、HBV DNA阳性的病人传染性最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是我国一个威胁健康的严重问题
临床表现
疲乏无力 右上腹不适 食欲不振
其他症状:巩膜黄染、恶心、厌油腻、腹泻、尿色加深、发热、 肌肉关节疼痛等。
5
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现
实验室检查: 1、肝功能检查:
检测指标。
ALT和AST:升高说明肝细胞受损,是最常用的肝功能 血清胆红素:通常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血清胆
乙肝免疫 球蛋白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
+
•两针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
•第2针和第3针分别在1个月后和6个月后进行。
•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目前,国内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降至1% 以下,证实了疫苗的有效性。
21
切断传播途径
1、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使 用一次性用品。 2、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严格1人1针。 3、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 检测方法。 4、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
2、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医务人员有职业接触感染乙肝危险时应 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提供 暂时性的被动保护作用。 若已知接触源为HBsAg阳性者,则接触 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
26
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
3、接种乙肝疫苗 可同时或接触后7天内肌肉注射乙肝疫苗。 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 HBV 感染 的有效措施,有效率可达 90% 以上。具 体方法:上臂三角肌内注射,剂量每次 20ug 共注射三次,时间为 0 、 1 、 6 个月。 完成注射后可检测是否产生抗体(抗 HBs),并随访观察半年。
红素升高,出现黄疸。 A/G比值:A代表白蛋白,G是球蛋白,慢性肝炎和肝 硬化患者可能出现A/G比值下降。 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GT):肝炎和肝癌患者 可显著升高,在胆管炎症,阻塞的情况下更明显。
6
7
临床表现
2、乙肝五项检查:
中文 乙肝表面 抗原 英文 HBsAg HBsAb HBs) HBeAg (抗 阳性临床意义 阳性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阳性表示对乙肝病毒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 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 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阳性说明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持续阳性3 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如转为阴性表示病毒 停止复制。
精品培训课件
乙肝病人的防护及护理
2
揭开乙肝的“面纱”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于感染了乙肝病
毒(HBV)所引起的,导致机体过强的免疫反应
而造成肝脏炎症及坏死为主的法定乙类传染性疾
病。
3
中国是乙肝“大国”
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3000万慢性乙肝患 者 每年有35万人死于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疾病
其中18万人死于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癌
19
高危人群
1、HBsAg阳性,特别是同时HBeAg阳性孕妇的 新生儿。 2、意外受HBV感染: (1)、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 (2)、被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粘膜 (3)、输入HBsAg阳性血液 (4)、手术刀损伤皮肤
应24小时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0
母亲HBsAg为阳性的新生儿 乙肝疫苗第1针接种要求
预防
1、疫苗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
15
预防乙肝-特异性措施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HBV感染
染和流行的最有效方法
16
疫苗接种对象
1、新生儿。 2、乙肝高发区三岁以下幼儿。 3、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 4、多次输血及血制品者。 5、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
17
注射疫苗的剂量
10
如果检测报告上 HBV DNA 呈现“+” (阳性),表示体内乙 肝病毒HBV- DNA> 1x103 copies/ml,即每毫 升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大 于1x10³ 个。HBV-DNA 的数据越大,表明病毒 在人体的复制越厉害。
11
12
乙肝病毒传播途径
以下途径可能会传染乙肝病毒 以下途径不会传染乙肝病毒
24
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
1、局部应急处理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应当 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 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 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伤口冲 洗后,用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 口。
25
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
母婴传播
输血等血液传播
办公室共用电脑
一起吃饭
文身、共用注射器等 性传播
拥抱
握手
13
预防
乙肝病毒的传染源
◆ ◆
乙肝病毒易感人群
急性、慢性患者 亚临床患者
抗HBs阴性者均易 感
高危人群: 新生儿、 医务人员、 职业献 血员 以散发为主,有家 庭聚集现象
14
◆
◇
病毒携带者
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 者最为重要 ◇ 传染性贯穿整个病程
1、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用30μg免疫 3针。 2、高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和其他职业 性与乙肝密切接触者用20μg免疫3针。 3、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成人) 10μg免疫3针。
18
注射疫苗的时间
一般地说,接种乙 肝疫苗至少有12年 的保护力。
第一针
1个月后,第 二针
6个月后,第 三针
乙肝表 面抗体 乙肝e抗 原
乙肝e抗 体
乙肝核心 抗体
HBeAb ( 抗HBe)
HBcAb ( 抗HBc)
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 传染性。
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
8
9
临床表现
3、乙肝病毒DNA检测
HBV DNA 是病毒复制的直接指标。 检测目的: 了解乙肝的传染性。 作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 估计疾病的预后。 对于正在抗病毒治疗的患者,HBV DNA检 测还可以判断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以及监测是否 发生耐药。
自我防护是防止职业暴露感染乙型肝炎 的重要环节。首先,作为护士要学习了 解乙型肝炎一般知识,要了解乙型肝炎 是通过乙肝患者的血液及各种体液途径 而传播的。护士切记,只需 0.004毫升 带乙肝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护士感染。 因此在操作中。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消毒隔离措施,应 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2
高危人群
1、HBsAg阳性,特别是同时HBeAg阳性孕妇的 新生儿。 2、意外受HBV感染: (1)、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 (2)、被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粘膜 (3)、输入HBsAg阳性血液 (4)、手术刀损伤皮肤
应24小时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23
护士自我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