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

合集下载

教育经济学中简述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

教育经济学中简述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

教育经济学中简述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
《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和教育经济效益的学科。

教育经济效益是指教育投
入所带来的产出效益。

在教育经济学中,教育经济效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教育经济效益是一种长期的投资。

教育投入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
展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进而提升个
人及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因此,教育经济效益是一种长期的累积效应。

其次,教育经济效益是一种复合效益。

教育的效益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包括社会效益和文化
效益。

通过接受教育,人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
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再次,教育经济效益是一种非凡的投资。

教育投入相对于其他投资方式来说,具有较高的回报
率和风险性。

教育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往往比其他投资所带来的效益更为长期、稳定和安全。

最后,教育经济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投资。

相比于其他行业,教育产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相对较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比较低。

因此,教育经济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总之,教育经济效益具有长期性、复合性、非凡性和环境友好性的特点。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
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教育经济效益也愈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进一步
研究和分析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指导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教育政策的制定,促
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分析高等教育是许多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投入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关注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

本文将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分析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并阐述影响效益的因素。

一、经济效益分析(1)人力资本的提升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

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的增长。

(2)创新能力的提升高等教育培养了一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为社会创新和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些创新者能够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3)就业竞争力的提高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使得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通常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

这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发展,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和繁荣。

二、社会效益分析(1)社会流动性的提升高等教育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社会流动性的提升。

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从而突破原有的社会阶层,实现社会地位的提升。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为人才提供了国外发展的机会,促进了国际人才流动。

(2)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高等教育培养了一批文化素质高、思想成熟的人才,他们能够传承和创新社会的文化。

高等教育注重人文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3)社会公平的提升高等教育的普及可以缩小教育机会的差距,提高社会公平。

通过高等教育的机会均等化,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有助于改善社会的阶层结构,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影响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益的因素:(1)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的质量是影响投入产出效益的关键因素。

浅谈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浅谈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Vau gne rng l e En i e i

l 63 ・
浅谈 高等教 育经济效 益 的特征及 影响 因素
Dic so on t at e fEc no c Be fti g r Ed a i nd I lue c ng Fa t r s us i n he Fe ur s o o mi ne n Hi he uc ton a nf n i c o s i
关键 词 : 高等教 育 ; 经济 效益 ; 特征 ; 响 因素 影
Ke r s ihe d c to ; c n mi e e t c r ceit s i fu ncn a tr y wo d :h g re u ain e o o c b n f ; haa trsi ;n e i gfco s i c l
摘要 : 高等教 育的 经济 效益 与社会 其 它产 业不 同 , 丈从 我 国 高等教 育 的 实际 出发 , 本 分析 了高等教 育 经 济效益 的 内涵 、 点和 影响 因素 。 特
Ab ta t s r c :Th c n mi e e t fh g e d c t n i ifrn r m h o iloh rid tis t i a e r m h e lt fhih re u ain te e e o o c b n f so ih re u ai sdfee tfo t e s ca te n usre ,hsp p rfo te r ai o g e d c to ,h i o y e o o c b ne t fhg e d a in c ne t c r ceit sa d ifu n ig fco r n lz d c n mi e f so ih re uc to o tn , haa trsi n n e cn a tra ea ay e . i c l

浅议高等教育经济效益

浅议高等教育经济效益

经济视野Economic Vision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因素。

以传播、创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

但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和效益能否由理论的潜在性变成现实的可能性,还需要面对很多因素的限制。

一、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内涵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投入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高等教育投资相对比,即高等教育间接产出与高等教育投入的关系。

衡量高等教育经济效益,首先需要研究高等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比重,即计算出间接产出,然后以此与高等教育投入成本相比较,来确定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

二、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限制因素1.高校教育投资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看,高校教育投资是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最大的因素之一。

包括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地方政府对高等学校的投入,以及企业或个人对高校的捐赠投入等等。

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2.高校学生培养成本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是研究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焦点问题。

本文所说的学生培养成本绝不是纯的以支出的多少来评定其优劣等级。

因为高等教育产出品具有特殊性,所以应以高校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优秀的合格人才的合理耗费来计算高校学生的培养成本。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学生培养成本的计算才是科学合理的。

3.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社会上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越来越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需要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我们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依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而定。

而就目前高校专业设置现状来看,高校存在一些专业,不符合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的专业,高校反而没有设置。

近年来,这对矛盾越来越突显出来。

从全国范围来看,高校专业的这种设置已经造成了极大地浪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

简述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

简述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

简述教育经济效益的特点。

教育经济效益是指教育所带来的收益和投入之间的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 间接性:教育本身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是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间接地为社会创造价值。

2. 长期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长期性,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同时,教育所带来的收益也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

3. 收益递增性:随着劳动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创造的价值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实现收益的递增。

4. 滞后性:由于教育投资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收益,因此其滞后性也是教育经济效益的一个特点。

5. 不确定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是线性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经济环境、政策变化、国际形势等,因此其经济效益也存在不确定性。

6. 条件性:教育经济效益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教育质量、专业结构、市场需求等。

如果这些条件不具备,教育所带来的收益可能会受到影响。

7. 多效性:教育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社会效益,如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等。

因此,教育经济效益的多效性也是其特点之一。

总之,教育经济效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特点。

高校教育的效益分析与提升

高校教育的效益分析与提升

高校教育的效益分析与提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对于高校教育的效益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如何更好地提升高校教育的效益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的效益分析高校教育在提高人才素质、创新人才、促进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中,高校教育的效益问题却也是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

1.发掘人才潜力高校教育的核心就是为学生提供一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能力。

高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能够获得一个证书,更是为了学生将来的人才发掘和潜力挖掘。

教育是社会的载体,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校教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高等教育的培训,可以促进社会文化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地注入新鲜的思想和力量,同时也能够帮助经济创造出更高效的生产力。

高校教育对于推动整个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3.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高校教育在加强人民群众文化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维方式,帮助人们在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自觉。

二、提升高校教育效益的措施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校教育的效益,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1.加强高校教学质量在教学质量方面,高校应该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招募更加优秀的教师和教授。

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和课堂教育现代化,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强调实践教育。

减轻学生课业压力,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和校园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加快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高校应更加注重科研方面的工作,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高等学府应该改善科研环境,增加资金投入和科研孵化区建设,形成特色学院,培育人才,推广新技术和研究成果。

3.强化人才培养规划和管理高校应该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和管理。

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中长期的教育规划。

高等教育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高等教育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高等教育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近年来,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为个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对整个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提升不仅提高了就业率和人才储备,而且对于经济的技术创新、社会进步和财富积累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分析相应的影响机制。

一、提高就业率和人才储备高等教育对经济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就业率的提高以及人才储备的增加。

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学生们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了自身竞争力。

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各个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这些人才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各个行业带来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普及也使得更多人能够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高了整体的就业率。

二、推动经济的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对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方面。

通过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和专业人才,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他们能够进行前沿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在各个领域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的发展。

高等教育还培养了大批的社会精英,他们具备了更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促进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高等教育对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增长方面。

通过高等教育的培训,人们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高等教育提高了人员素质和能力,使得人们的劳动力更具有竞争力,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外,高等教育还培养了大批的创业人才,他们能够创办新的企业,为社会经济的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影响机制分析高等教育对经济效益的正面影响有着明确的影响机制。

首先,高等教育通过提供更高层次的教育培训,提高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从而使得就业率提高,人才储备增加。

其次,高等教育为各个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和社会的进步。

浅析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浅析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摘要 : 在 知 识 经济 时代 , 知识的生产、 分配 和使 用 已成 为 重要 的 经 济 因素 。 以传 播 、 保存 、 创 新 知 识 为 主要 任 务 的 高 等教 育 在 社 会 经济 活 动 中发 挥 着越 来越 重要 的作 用 。 从 教 育 经 济 学的 角度 看 , 高等 教 育 具有 巨大 的 经济 价值 和 经 济 效益 。 但 高等 教 育 的 经济 效 益 能 否 由潜在 性 转 变为 现 实性 , 还 受到 诸 多因素 的 影 响 。 关键词 : 高 等教 育 经 济效 益 社会 经济 活 动 创 新 知 识 教 育 经 济 学 经 济 时代 经 济 因素 经 济价 值 现 实性
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 。
二、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 目前 , 由于我 国大部分高校 进行 了合并 , 没有进行合并 的高校管 经 济效益 , 又称经济效果 , 是经济活动 中投入 与产 出 、 消耗与 理模式 比较单一 。所 以 ,我 国高校 的管理模式一般分 为集权模 成果 、 费用与效用 之间 的对 比关 系 , 其 实质是对各项 合乎预期 目 式、 分权模 式 、 混合模式 三种 。不 同的管理模式对应着 不一样 的
济效益 , 首先 需要研究高等 教育对经济 增长 的贡献 , 即计算 出间 满 足, 但它主要 是一种投 资活动 , 其 目的在于获取本领 , 以便将来
接 产出 , 然后 以此与高 等教育成本相 比较 , 来 确定高等教 育 的经 进一步得 到满足或增加此人作为一个生产者的未来 收人。” 济效益。 2 . 高等 教 育 经 济 效 益 的 类 型 经 济效 益有如下类 型 : 据此 , 我们 可以看出 , 高等教育 的生产力是提高了的生产力 , 这样 的生产力更加有助于扩大再生产。也就是 说 , 在费用相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活动创新知识教育经济学经济时代经济因素经济价值现实性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因素。

以传播、保存、创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

但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能否由潜在性转变为现实性,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一、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内涵与类型
1.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内涵。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是一围或一地区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与高等教育投资的比较,即高等教育间接产出与高等教育投入的关系。

衡量高等教育经济效益,首先需要研究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计算出间接产出,然后以此与高等教育成本相比较,来确定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

2.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类型。

从国际上看,由于每个学者采用的划分方法不同,高等教育经济效益有如下类型:
(1)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

个人效益是指由受高等教育的个人所获得的经济收入;社会效益则还包括本人不能单独占有的,为社会其他成员共享的收益。

一般认为,属于个人范围的收益,是从个人终身收入流量中扣除与高等教育收益相联系的税的支付,除此之外的高等教育收益则属社会效益。

由于社会效益内容广泛,相比较而言,个人效益较之容易度量。

(2)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指高等教育投资所获得的效益来自高等教育过程因素本身或归受教育者本人所享有,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高等教育生产因素所直接生产的利益,即受教育者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消费利益及获得的知识、技术;二是受高等教育者就业后所获得的薪金。

间接效益主要指高等教育对于社会整体的贡献及经济效益增长两方面的利益。

对直接效益的统计分析为计量间接效益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研究间接效益需要度量高等教育投资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以及外溢性带来的社会效益。

目前,学者根据各自的理论建立了多种不同的计量方法,如舒尔茨把教育资本的增加看作做是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丹尼森把教育水平的提高看作是促进劳动力质量提高,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这都显示出由于计量理论方法不同而造成计量结果的差异。

(3)金钱效益与非金钱效益。

不难理解,高等教育投资所获得的个人、社会效益中直接以金钱形式取得的,称为金钱效益,反之为非金钱效益。

直接利用金钱收益的量化指标可以减少度量工作的困难但非金钱效益的客观存在,会给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度量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特征
经济效益,又称经济效果,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消耗与成果、费用与效用之间的对比关系,其实质是对各项合乎预期目的的经济评价。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最显露、最直接的效益,可以用明晰的财务指标来分析与计算,便于评价与考核。

而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多重性与社会性,成本与效益在时间上具有迟滞性,在人群上具有不完全对称性。

高等教育的产出是多元的、复杂的,有着不同于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

1.长期性和间接性是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外在表征。

物质生产领域的投资是定期投入、定期发挥作用、定期收回,可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新增量的大小来判断投资经济效益的高低。

而教育则是定期投入,劳动者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将在其整个劳动期间长期地发挥作用,因此,不可以把其经济效益简单、直接地用国民收入某一时间段内的增长量表示出来。

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是其特点,一个优秀高中毕业生一般要经过至少四年培养才能本科毕业(如果加上研究生教育还需三至五年),毕业后仍然须在实际工作中锻炼四五年,才能成为高级专门人才。

这种人才培养时间上的长周期,决定了高等教育经济效益长期性的特点。

同时,
高等教育经济效益还表现在为社会进行多方面服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2.高等教育的经济效果优于单纯的物质生产的经济效果。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认为: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远远超过了被看做具有实用价值的建筑物、设备、库存物资等物质资本。

因此他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他说:“尽管在某种程度上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消费活动,它为受教育的人提供满足,但它主要是一种投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取本领,以便将来进一步得到满足或增加此人作为一个生产者的未来收人。

所以,我主张将教育看作一项投资将其结果看作资本的一种形式。

由于教育成为其接受者的一部分,我把它称作人力资本。

”他进一步认为:“美国国民收人增长中未经解释的某一部分甚或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因于这种资本的形成。

”舒尔茨1961年在研究美国1929~1957年经济增长时指出,美国整个国民收入增长额中的33%是通过教育投资获得的。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生产力是提高了的生产力,这样的生产力更加有助于扩大再生产。

也就是说,在费用相同的情况下,用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比单纯增加劳动力和机器设备的数量,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一旦有了提高,就可以成倍甚至几倍地增加社会财富。

二战以后,美、英等国都在逐年加大对高等院校的经费投入,使其成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补充科研队伍的重要基地,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实现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是科技大军的重要力量,他们承担着国家许多重大的科研任务,其理论创新、研究成果等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的任务,恰恰在于通过传授、继承和发展人类的生产技能和经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科学技术这一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也就是说,人们通过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又通过受教育者现实的生产活动得以转化。

而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科技及管理人才的专业性教育,在社会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