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2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精品文档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A.隋唐时期B.金元时期C.明清时期D.战国至秦汉时期E.春秋战国时期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A.刘完素B.李杲C.张从正D.朱震亨E.张元素3.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A.心B.脾C.肝D.肾E.肺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A.五行相生B.五行相克C.五行相乘D.五行相侮E.五行制化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A.胆B.胃C.三焦D.脾E.脑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A.鼻B.耳C.口D.舌E.目7.“罢极之本”是指()A.肝B.肾C.脾D.胆E.心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肝与肺B.心与肺C.脾与肺D.肾与肺E.心与肾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化气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A.宗气虚B.胃气虚C.脾气虚D.肾气虚E.肺气虚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A.正经B.经别C.经筋D.别络E.奇经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的交接部位是()A.拇指端B.食指端C.中指端D.小指端E.无名指端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A.偏阴质B.偏阳质C.痰湿质D.阴阳平和质E.气虚质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E.以上都不是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A.怒则气上B.思则气缓C.悲则气消D.惊则气乱E.劳则气耗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正气不足B.邪气侵袭C.正邪相争D.体质虚弱E.气候异常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A.阴损及阳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阳盛格阴E.阴盛转阳精品文档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A.脾肾B.肺肾C.心肺D.脾肺E.心肾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阴偏盛B.阳偏盛C.阴偏衰D.阳偏衰E.阳胜则阴病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

中医基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中医基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中医基础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中“五行”指的是哪五种元素?A. 金、木、水、火、土B. 金、木、水、火、风C. 金、木、水、火、气D. 金、木、水、土、气答案:A2. “阴阳”学说中,阴代表什么?A. 冷、静、降、内B. 热、动、升、外C. 热、静、降、内D. 冷、动、升、外答案:A3. 中医的“四诊”包括哪些?A. 望、闻、问、切B. 望、闻、问、摸C. 望、闻、问、听D. 望、闻、摸、切答案:A4. “八纲辨证”中的“八纲”指的是什么?A.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B. 寒、热、虚、实、干、湿、阴、阳C. 寒、热、虚、实、表、里、干、湿D. 寒、热、虚、实、表、里、风、湿答案:A5. 中医认为“五脏”分别对应哪些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肠D. 心、肝、脾、肺、肠答案:A6. “经络”在中医中的作用是什么?A. 传递信息B. 储存能量C. 调节体温D. 维持生命答案:A7. 中医治疗原则中的“治未病”指的是什么?A. 治疗已经出现的疾病B. 预防疾病发生C. 治疗疾病的同时,预防其他疾病D. 治疗疾病的同时,加强身体锻炼答案:B8. “四气”在中医中指的是什么?A. 春、夏、秋、冬B. 寒、热、温、凉C. 酸、甜、苦、辣D. 风、寒、湿、燥答案:B9. 中医的“五味”指的是什么?A. 酸、甜、苦、辣、咸B. 酸、甜、苦、辣、淡C. 酸、甜、苦、辣、涩D. 酸、甜、苦、咸、涩答案:A10. 中医理论中的“三焦”指的是什么?A. 心、肝、脾B. 肺、肾、胃C. 胆、胃、肠D. 上焦、中焦、下焦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______。

答案:口12. “肝”在中医中与______有关。

答案:情绪13. “肾”在中医中与______有关。

答案:生殖、发育14. 中医的“六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医基础2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2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2理论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认识,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概念。

以下是一份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供学习和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物质是什么?- A. 阴阳- B. 气血- C. 五行- D. 脏腑答案:B2. “肾为先天之本”所指的是什么?- A.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B. 肾主水,掌管水液代谢- C. 肾主纳气,影响呼吸功能- D. 肾藏志,与情志活动有关答案:A3. 五行中,属于“火”的脏腑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答案:A4.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 A. 相互独立- B. 相互促进- C. 相互制约- D. 相互转化答案:D5. “脾主运化”指的是脾的哪项功能?- A. 脾主肌肉,掌管肌肉的丰满与力量- B. 脾统血,负责血液的正常循环- C. 脾主运化水谷,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 D. 脾主升清,影响清气上升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属于中医的“阴阳”概念?- A. 阴代表寒冷、静止、下降- B. 阳代表温暖、运动、上升- C. 阴阳是相互独立存在的- D. 阴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答案:A、B、D7. 中医五脏包括以下哪些?- A. 心- B. 肝- C. 胃- D. 肾答案:A、B、D8.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 A. 情绪波动- B. 饮食不节- C. 过度劳累- D. 遗传因素答案:A、B、C三、简答题9. 简述中医中“五行相生”的理论。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滋生的关系。

具体来说,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

在中医学中,五行相生理论用来解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指导临床治疗。

10. 解释“气血津液”在中医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二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二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二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健康、疾病及其防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单位是()A. 细胞B. 脏腑C. 经络D. 气血答案:B2. “治未病”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原则,其核心思想是()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康复为主D. 护理为主答案:A3. 在中医理论中,五行学说是用来解释()A. 人体结构B. 自然现象C. 疾病变化C. 治疗方法答案:C4. 脉象中的“滑脉”通常与哪种体质相关()A. 气虚B. 血虚C. 痰湿D. 湿热答案:C5. 中医认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 主疏泄B. 主运化C. 主受纳D. 主藏血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中医的“四诊”方法?()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A, B, C, D2. 中医中的“八纲辨证”包括()A. 阴阳B. 表里C. 寒热D. 虚实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中医的“治未病”原则的实施?()A. 个人体质B. 环境因素C. 情绪状态D. 饮食习惯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的“阴阳学说”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答:中医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组成,并且这两种属性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

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阴阳失衡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如阴虚则滋阴,阳虚则补阳,以达到阴阳平衡,促进身体健康。

2. 解释“五行学说”中的“相生相克”原理,并举例说明。

答:“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指的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生指的是一种元素能够促进另一种元素的生成,如木生火、火生土等;相克则是指一种元素能够克制另一种元素,如木克土、土克水等。

山大中医基础试题及答案

山大中医基础试题及答案

山大中医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是由哪两个方面共同维持的?A. 阴阳B. 五行C. 气血D. 脏腑答案:A2. 五脏中,具有“藏精气而不泻”特性的脏器是哪一个?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D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医的“四诊”?A. 望B. 闻C. 问D. 切答案:D4. “治未病”是中医的哪种治疗原则?A. 预防为主B. 治疗为主C. 康复为主D. 保健为主答案:A5. 中医理论中,与“肺”相对应的五行为:A. 木B. 火C. 土D. 金答案:D6. “肾为先天之本”这一说法体现了中医的哪种观点?A. 肾藏精B. 肾主水C. 肾主骨D. 肾主生殖答案:A7.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是:A. 经络B. 血脉C. 神经D. 淋巴答案:A8. “脾主运化”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功能?A. 脾脏负责食物的消化B. 脾脏负责水液的代谢C. 脾脏负责气血的生成D. 脾脏负责食物的运输答案:C9. 中医的“五行”理论中,与“木”相对应的季节是:A. 春B. 夏C. 秋D. 冬答案:A10. “肝主疏泄”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什么功能?A. 肝负责情绪的调节B. 肝负责血液的储藏C. 肝负责胆汁的分泌D. 肝负责筋膜的滋养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医理论中,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影响人体的健康?A. 饮食不节B. 情志内伤C. 劳逸失度D. 气候异常答案:ABCD2.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些脏器属于“五脏”?A. 心B. 肝C. 脾D. 胃答案:ABC3. 中医的“六淫”是指哪六种外邪?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D4. 中医理论中,下列哪些属于“七情”?A. 喜B. 怒C. 忧D. 思答案:ABCD5. 根据中医理论,下列哪些是“气血津液”的组成部分?A. 气B. 血C. 津D. 液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阴阳平衡的结果。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2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2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A.刘完素B.张从正C.张元素D.朱震亨2、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书籍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难经》D. 《神农本草经》3、“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反应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A、对立制约B、互根互用C、相互消长D、相互转化4、五脏相对于六腑属阴,五脏之中又分阴阳,属阳的是()A.脾B.肝C.肺D.肾5、下列说法中,符合五行相克规律的是()A. 金为木之所胜B. 火为水之所胜C. 木为金之所不胜D. 水为土之所不胜6、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A.心B.肝C.脾D.肾7、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8、肝肾同源是由于()A、津血同源B、精血同源C、水能生木D、肝肾同居下焦9、脾在窍为()A.目B.耳C.舌D.口10、肝在志为()A.悲B.恐C.思D.怒11、被称为“水之上源”的是()A. 肺B.脾C. 肾D.三焦12、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A.心肝脾 B.心肺肾 C.脾肺肾 D.肝脾肾13、人体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A.三焦B.小肠C.膀胱D.大肠14、与呼吸微弱、语音低微等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的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卫气D.营气16、质地清稀,流动性大,具有滋润作用的是()A. 精B. 血C. 津D. 液17、临床上以补气药配合止血药治疗出血证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 气能摄血D.血为气母18、在足小趾端交接的经脉是()A.胆经与肝经B.膀胱经与肾经C.胃经与脾经D.肝经与肺经19、各种致病因素又可称为()A.正气B.邪气C.疠气D.营气20、下列哪项不是七情的致病特点()A、影响脏腑气机B、耗气伤津C、直接伤及内脏D、情志波动影响病情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A.痛无定处B.冷痛剧烈C.红肿热痛D.重着疼痛22、具有“易于蒙蔽心神”特点的外感邪气是()A.痰饮B.瘀血C.结石D.湿邪23、内燥常见的脏腑是()A、心肝肾B、肺胃肾C、肝胃大肠D、肺胃大肠24、垂危病人突然出现神清多语、两颧泛红如妆、意欲进食的表现的是()A.神乱B.少神C.失神D.假神25、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是()A.主色B.客色C.善色D.恶色26、以下哪项不是白色主病()A.寒证B.虚证C.失血D.水饮27、可以判断病证虚实的舌形是()A.老嫩B.点刺C.肥瘦D.裂纹28、咳声如犬吠的是()A.顿咳B.白喉C.痰饮D.燥咳2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A、实热证B、实寒证C、虚热证D、虚寒证30、“真寒假热证”宜采用()A.热因热用B.寒因寒用C.塞因塞用D.通因通用二、多项选择题1、阴阳关系中含有量变、质变内容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制约C.阴阳互根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2、奇恒之腑包括 ( )A.脑B.筋C.脉D.骨E.髓3、循行于上肢外侧的经脉有 ( )A.大肠经B.小肠经C.膀胱经D.三焦经E.胆经4、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A. 轻扬B. 炎上C. 生风D. 动血E. 扰神5、以下属于痢疾里急后重表现的是()A.腹痛窘迫B.时时欲泻C.肛门重坠D.便溏如水E.便出不爽三、填空题1、阴阳的原始含义是指()。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中药鉴定学(2)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中药鉴定学(2)

一、概念题1.性状鉴定:2.中药总灰分:3.当门子:4.蚯蚓头:二、选择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本著作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2.测定药材酸不溶性灰分常用的酸是()A.稀H2SO4B.稀HClC.稀HNO3D. 稀HAC3.横断面皮部有云锦状花纹的药材是()A.牛膝B.商陆C.何首乌D桔梗E.大黄4.延胡索的道地产区为()A.四川B.江苏C.浙江D.吉林5.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片状和羽状黄色结晶,此结晶加碱液显红色的药材为( )A.黄连B.黄芪C. 黄芩D.大黄E.蒲黄6. 粉末显微鉴别时可见橙皮甙结晶的药材是()A.甘草B.大青叶C.厚朴 E.白芍E.半夏7.矿物类中药的透明度时,应将矿物磨成的标准厚度是( )A. 0.3mmB. 0.03mmC.0.003mmD.0.003nm(二)多选题1.以下花类药材,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有()A.金银花B.辛夷C.丁香D.红花E.槐米2.下列药材在春末和夏初采收的是( )A.肉桂B.大黄C.泽泻D.厚朴E.钩藤3.主要化学成分中含砷的矿物类药材为()A.信石B.滑石C. 朱砂D. 雄黄E雌黄4.下列药材原植物相同的是()A.红花和白平子B.益母草和茺蔚子C.枸杞子和地骨皮D.何首乌和天仙藤5.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 的药材有():A.厚朴B.杜仲C.白芍D.丹皮6.“四大怀药”是指()A. 贝母B.山药C.地黄D. 菊花E.牛膝F. 三七7.黄柏的主产地是()A.四川B.贵州C.吉林D.辽宁E.河北8.下列药材的药用部位为心材的有()A.通草B.鸡血藤C.钩藤D.沉香E.苏木三、填空题1.“铜皮铁骨狮子头”描述的是药材()的性状。

2. 白芷药材的根上散生的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俗称()。

3. 松母鳞茎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未抱部分成心月形,习称()4.牛黄的水溶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

中医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

A. 阴阳学说B. 五行学说C. 经络学说D. 三焦学说2.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是()。

A.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B. 望诊、闻诊、问诊、摸诊C. 望诊、听诊、问诊、切诊D. 触诊、听诊、问诊、切诊3. 下列哪个是中医四诊合参的基本要素()。

A. 舌诊B. 脉诊C. 气诊D. 面诊4. 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哪些()。

A. 祛邪、补虚、调气B. 祛邪、补虚、利水C. 祛邪、疏风、透疹D. 祛湿、理气、行血5. 下列哪个是中医问诊的重要内容()。

A. 主诉B. 就诊目的C. 发病时间D. 诊断结果6. 中医中,常用的量表评估方法包括()。

A. 体态平衡B. 问诊法C. 望诊法D. 面诊法7. 下列哪个是中医的主要治疗方法()。

A. 药物治疗B. 手术治疗C. 放射治疗D. 营养治疗8. 中医的治疗方法强调的是()。

A. 预防为主B. 对症治疗C. 快速治疗D. 手术治疗9. 中医的养生方法主要包括()。

A. 饮食调理B. 运动锻炼C. 药物治疗D. 手术治疗10. 中医按摩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

A. 推拿、拔罐、刮痧B. 推拿、针灸、拔火罐C. 针灸、刮痧、拔火罐D. 推拿、针灸、刮痧、拔火罐二、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1. 中医重视病因的诊疗,强调治疗原则的灵活性。

()2.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摸诊四个方面。

()3. 中医药治疗是以药物为主要手段,不包括其他治疗方法。

()4. 中医养生方法强调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因人而异的调养。

()5. 中医推拿疗法主要是通过按摩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什么是中医阴阳学说?其对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是什么?2. 中医的脉诊是如何进行的?脉诊主要有哪些常见的判断指标?3. 中医的面诊是如何进行的?面诊可以反映哪些方面的病情?4. 中医的推拿疗法主要有哪些手法?推拿疗法对哪些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四、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简要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张元素
D.朱震亨
2、确立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书籍是()
A. 《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难经》
D. 《神农本草经》
3、“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反应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相互消长
D、相互转化
4、五脏相对于六腑属阴,五脏之中又分阴阳,属阳的是()
A.脾
B.肝
C.肺
D.肾
5、下列说法中,符合五行相克规律的是()
A. 金为木之所胜
B. 火为水之所胜
C. 木为金之所不胜
D. 水为土之所不胜
6、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
A.心
B.肝
C.脾
D.肾
7、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8、肝肾同源是由于()
A、津血同源
B、精血同源
C、水能生木
D、肝肾同居下焦
9、脾在窍为()
A.目
B.耳
C.舌
D.口
10、肝在志为()
A.悲
B.恐
C.思
D.怒
11、被称为“水之上源”的是()
A. 肺
B.脾
C. 肾
D.三焦
12、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A.心肝脾 B.心肺肾 C.脾肺肾 D.肝脾肾
13、人体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三焦
B.小肠
C.膀胱
D.大肠
14、与呼吸微弱、语音低微等病理变化密切相关的是()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15、具有营养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卫气
D.营气
16、质地清稀,流动性大,具有滋润作用的是()
A. 精
B. 血
C. 津
D. 液
17、临床上以补气药配合止血药治疗出血证的理论基础是()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 气能摄血
D.血为气母
18、在足小趾端交接的经脉是()
A.胆经与肝经
B.膀胱经与肾经
C.胃经与脾经
D.肝经与肺经
19、各种致病因素又可称为()
A.正气
B.邪气
C.疠气
D.营气
20、下列哪项不是七情的致病特点()
A、影响脏腑气机
B、耗气伤津
C、直接伤及内脏
D、情志波动影响病情
21、风寒湿三气杂至可致“痹证”,其中“着痹”的特点是()
A.痛无定处
B.冷痛剧烈
C.红肿热痛
D.重着疼痛
22、具有“易于蒙蔽心神”特点的外感邪气是()
A.痰饮
B.瘀血
C.结石
D.湿邪
23、内燥常见的脏腑是()
A、心肝肾
B、肺胃肾
C、肝胃大肠
D、肺胃大肠
24、垂危病人突然出现神清多语、两颧泛红如妆、意欲进食的表现的是()
A.神乱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25、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是()
A.主色
B.客色
C.善色
D.恶色
26、以下哪项不是白色主病()
A.寒证
B.虚证
C.失血
D.水饮
27、可以判断病证虚实的舌形是()
A.老嫩
B.点刺
C.肥瘦
D.裂纹
28、咳声如犬吠的是()
A.顿咳
B.白喉
C.痰饮
D.燥咳
2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
30、“真寒假热证”宜采用()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二、多项选择题
1、阴阳关系中含有量变、质变内容的是()
A.阴阳对立
B.阴阳制约
C.阴阳互根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2、奇恒之腑包括 ( )
A.脑
B.筋
C.脉
D.骨
E.髓
3、循行于上肢外侧的经脉有 ( )
A.大肠经
B.小肠经
C.膀胱经
D.三焦经
E.胆经
4、火热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
A. 轻扬
B. 炎上
C. 生风
D. 动血
E. 扰神
5、以下属于痢疾里急后重表现的是()
A.腹痛窘迫
B.时时欲泻
C.肛门重坠
D.便溏如水
E.便出不爽
三、填空题
1、阴阳的原始含义是指()。

2、五行起源于古代的()观念。

3、《灵枢·海论》指出:()为髓海。

4、同名的两条手足阳经,都在()交接。

5、疫气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一种疫气只能导致一种疾病,称为()。

6、培土生金法适用于()。

7、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或()
8、望面色之常色的特征是()、()。

9、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

10、数脉主病为()、()。

四、名词解释
1、阴阳互根:
2、肝肾同源:
3、经络学说:
5、内生五邪:
6、疫气:
五、问答题
1、何谓五行学说?
2、肝主疏泄有哪些生理作用?
3、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如何?
4、何谓寒从中生?内寒与外寒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1、阴阳互根:阴阳相互为根据、互为前提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任何一方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作为己方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2、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故称肝肾同源,又称乙癸同源、精血同源。

3、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内容、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的理论。

4、血:运行于脉中,循环流注全身的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5、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五种病理变化。

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

问答题
1、何谓五行学说?
答: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内涵、特性、归类方法以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一
种古代哲学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和方法论,含有原始质朴的系统论思想。

2、肝主疏泄有哪些生理作用?
答:肝主疏泄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有:
(1)调节精神情志
(2)促进消化吸收
(3)维持气血运行
(4)调节水液代谢
(5)调节性与生殖
3、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如何?
答:(1)十二经脉的走向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交手三阳经;
(2)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
(3)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交足三阴经;
(4)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复交手三阴经。

4、何谓寒从中生?内寒与外寒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1)寒从中生,即是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阳不制阴,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

(2)内寒主要是体内阳虚阴盛而寒,以虚为主,属虚寒;外寒主要是外感寒邪为病,虽然也有寒邪伤阳的病理变化,但以寒为主,属实寒。

二者之间的主要联系是寒邪侵犯人体必然会伤及机体阳气,从而导致阳虚;而机体阳气亏虚又易感寒邪而致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