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单细胞原生动物,通常生活在水中或泥沙中的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中。
它们以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为食,也是其他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草履虫形态简单,没有分节,身体为圆柱形,前端有细长的口器,可以向前伸缩,吞噬食物,通过细胞质流动将食物物质转化为自身物质。
草履虫在原生动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生理学价值,是沼泽和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的重要成分之一。
草履虫分布较广,采集方法也有很多种。
在采集草履虫时应注意水质清澈,水深适中,不要在下雨后的第一天、落日、影响能见度的恶劣天气下采集,以免影响观察效果。
方法一:用试管或草履虫瓶采集1.取一个透明的试管或草履虫瓶,将其倒扣放入水中,缓缓上提,获得一定的水样。
2.将试管或草履虫瓶放置于水面上,慢慢让它恢复原样。
此时水样会自动流入试管或草履虫瓶中。
3.将试管或草履虫瓶小心地取出,密封好。
方法二:用手网或滴虫网采集1.将手网或滴虫网浸入水中,用手或网拨动水中的泥沙。
2.将手网或滴虫网缓缓提出水面,让水流过网孔。
3.将手网或滴虫网小心地回收并沥水。
方法三:用压缩瓶采集1.预先准备一些透明的压缩瓶。
2.将空瓶倒扣浸入水中,用力将瓶口压到水底。
3.松开手,让瓶口尽量向上冒气泡。
此时水会自动流入压缩瓶内。
如果需要采集沉积物上的草履虫,也可以在压缩瓶口下加装塑料袋。
采集到的草履虫可以培养在合适的环境中,观察它们的生长和变化。
草履虫喜欢生长在静态水域或缓慢流动的水中。
草履虫培养的基础是培养基的制备。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草履虫培养基方案:1.将10克全蛋粉、5克酵母粉、5克硫酸镁、100毫升糖溶液(糖水浓度为1%)、10毫升维生素液混合均匀。
2.将混合好的草履虫培养基放入培养皿内。
3.将采集到的草履虫放入草履虫培养基中。
4.用薄膜或密封盖将培养皿密封好。
5.将培养皿放置在25摄氏度左右的光照充足的环境中培养。
在草履虫富集水样中可以观察到不同种类的草履虫,观察时可以将草履虫取出后置于载玻片上,直接观察。
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

一、草履虫的采集
用玻璃瓶或试管取水样 取隔年的新鲜稻草,切取近根部浸在盛有清
水的培养缸内。
二、草履虫的培养
稻草液培养 酵母液培养 牛奶液培养
剪 段 稻 1管 温 一 虫取 清 2种 右 草55取 量 注 搅 上 度 草 殖刀 , 草 直 度 周 。分水 0草 可 履2克 毫一 清 入 拌 草 , 履 状将 按 的 接 ( 左钟调 履 出 虫升干匙 水 均 履 虫 态52稻 每 比 滴 2右,成 虫 现 。0~4,酵脱 拌 匀 虫 大 ,0草 1例 入 即冷~糊 , 大毫 30待母脂 成 , , 多日 5剪 , 原 可却20状 适 量升日毫8几粉后奶糊冷保处成煮草获后℃,温呈内开升小,培粉状却持于沸履得2过)加下暗虫水厘水时用养,,后适分约虫大滤培清一灰,体米加后少液用然接宜裂液量1,养水周色达充长01接量中少后种温生,草用~约克左的到分小适履滴 高峰。
草履虫的生殖
●无性生殖:
横二分裂:小核先作有丝分裂,大核再作 无丝分裂,各自延长,分成二部分。虫体从 身体中部横缢,形成 2 个子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保存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保存草履虫的采集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是中学生物实验所需要的一种实验材料,所以每所学校的生物实验室在开学时都要备好这种材料。
我们可以到水稻田的水中采集草履虫,因为草履虫适宜生长在水稻田那样的生态环境中;我们也可以采集水稻田的稻草秆,因为稻草秆中常含有草履虫或它的胞囊。
草履虫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是以营养体的状态存在;当环境条件恶劣如低温、干旱时,草履虫身体收缩,纤毛脱落,体表分泌一层坚固的保护膜而形成胞囊。
如果在水稻植株的基部取样,成功率一般较高,这里接近稻田的水层,含的草履虫或胞囊多;而水稻植株的中上部稻秆离水层远,含草履虫和胞囊少,或甚至没有。
厦门岛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有许多水稻田,如在江头、禾山一带甚至在南普陀寺大门前和厦门大学周围都有水稻田。
改革开放后,随着特区发展的需要,厦门城区不断扩大,农田面积逐渐缩小,现在厦门岛内已基本上找不到水稻田了。
除在水稻田采集草履虫外,我们还可在有机质丰富、阳光充足、水不大流动的淡水池塘或水沟中采集草履虫。
我曾在厦门大学附近的水沟中采集到草履虫。
这里的草履虫个体较小,数量多,属于小草履虫的一种。
我还在厦门三中大门前附近的水沟中采集到另一种草履虫,那种草履虫个体大,胖胖的,结构看得较清楚,但在一个视野中的数量较少,而且多沉在烧杯下部的水中,也许是它身体比较重的缘故吧。
随着厦门城区建设的发展,厦门岛内的水沟已越来越少了。
例如,厦门大学生物系附近的明沟已被改成了暗沟,水沟上面铺上了水泥板。
厦门三中附近我曾采集到草履虫的水沟已被建筑土头填满了。
仍然存在的一些池塘水沟也面临枯竭的危险,并且很难采集到草履虫。
草履虫的稀少可能与农药的使用、水体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污染有关。
所以目前岛内野外采集草履虫已困难重重。
厦门岛外和龙海市还有一些水稻田,那里的稻草秆可能会以捆蔬菜等方式被带进厦门岛内。
我们也可以利用这样的稻草秆来培养草履虫。
当然,不是所有的稻草秆都可以培养出草履虫来,没有草履虫和其胞囊的稻草秆是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草履虫来的。
有关草履虫的采集_培养与观察方法的研究

第2卷 第1期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Vol .2 No .1 2000年3月 Journal of Shenyang College of E ducation Mar .2000 有关草履虫的采集、培养与观察方法的研究昌恩梓,江丕文(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生物系,辽宁沈阳 110015)摘要:从生长状态的水稻或干稻草中培养草履虫,采用U 型管电极法分离,用困扰剂法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改进了应激性实验的方法。
关键词:草履虫;采集;培养;观察中图分类号:Q95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63(2000)01-0120-02 草履虫是动物界中较原始、较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属于原生动物。
因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一般都用它作为代表动物。
同时草履虫也是研究细胞遗传的好材料。
多年来遗传学者们用它研究了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和细胞核在遗传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类型的转变等,取得了不少成果。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了它在医学方面的价值,据近几年报导,用草履虫的水溶性提取物质,可以准确地诊断消化系统癌症和乳腺癌等。
在生物学基础理论中,细胞生物学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而原生动物本身就是一个单细胞,因此,在揭示生命的一些基本规律中,原生动物已经显示并将要显示出更大的科学价值。
笔者在几年的教学研究中,从实际出发,对草履虫的采集、培养与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旨在为生物学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
一、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在北方采集草履虫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7~9月。
这时的气温、环境适合草履虫的生活。
采集时拨下生长状态的水稻,在距根10厘米处剪下并带有少量的泥土,将此水稻草再剪成2~3厘米小段放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稻草营养液置于温暖环境中(28℃),一周之后将有大量的原生动物出现,其中含有很多草履虫。
若用干稻草代替生长着的水稻,加入适量的营养液置28℃的环境中培养一周有时也可观察到草履虫,但效果没有前者好。
草履虫的三种培养方法

草履虫的三种培养方法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其培养方法有三种: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和半固体培养。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液体培养1. 准备好草履虫的培养基,可以使用普通的液态营养琼脂或特制的草履虫培养基。
2. 在无菌条件下,将草履虫接种到培养基中。
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数量和活性。
3.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振荡器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为25℃-28℃。
4.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草履虫数量和活性,并根据需要添加新的营养物质。
5. 当草履虫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分离或移植到其他容器中进行扩展培养。
注意事项:1. 培养基要无菌,并且保证营养成分完整、均衡;2. 接种时要注意避免污染;3. 培养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草履虫死亡。
二、固体培养1. 准备好草履虫的培养基,可以使用普通的琼脂或特制的草履虫培养基。
2. 在无菌条件下,将草履虫接种到培养基表面。
3.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为25℃-28℃。
4.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草履虫数量和活性,并根据需要添加新的营养物质。
5. 当草履虫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分离或移植到其他容器中进行扩展培养。
注意事项:1. 培养基要无菌,并且保证营养成分完整、均衡;2. 接种时要注意避免污染;3. 培养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草履虫死亡;4. 固体培养需要使用无菌环境和工具。
三、半固体培养1. 准备好草履虫的培养基,可以使用特制的半固体培养基。
2. 在无菌条件下,将草履虫接种到半固体培养基中。
3. 将接种好的半固体培养基放置在恒温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为25℃-28℃。
4.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草履虫数量和活性,并根据需要添加新的营养物质。
5. 当草履虫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进行分离或移植到其他容器中进行扩展培养。
注意事项:1. 培养基要无菌,并且保证营养成分完整、均衡;2. 接种时要注意避免污染;3. 半固体培养需要使用无菌环境和工具。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与观察

剪成 3m长的小段 , c 放入广 口瓶内。 然后
注 入 洁 净 的 清 水 .并 用 玻 璃 盖 将 口 盖 上 . 止 灰 尘进 入 。 意 稻 草 约 占 水 量 的 防 注
11" / . 占容 器 的 34- 5为宜 。 10 14 水 - 1-/ 4 一次
厕 儿 放 在 放 大 镜 下 观 察 . 现 草履 虫后 , Ⅱ 发 用L = (2 的 干 净 微 吸 管 将 草 履 虫 ] )n .
活动 . 于 观 察 , 载破 片 i 上 少 : 便 在 铺 棉
纤 维
停 地 游 动 的 小 动 物 .那 就 是 草 履 虫 。 不 过 . 集 的 草 履 虫 在 镜 检 之 前 , 要 先 将 采 需
采集 的水 样 带 回实 验 室 .放 在 温 暖 明 亮
水 .然 后将 煮过 牛 奶 而 未 刷 洗 的 奶铡 内
的 玉 米 幼 苗 为 宜
将 带 有 玉 米 幼 的 试 倚坡 至 ' 暖 向 品 I 阳 处 ,然 后 从 草 履 虫 母 液 中 取 几 滴 液 体 滴 进 玉米 幼 根 培 养液 中 I 生 长 过 程 i 米
履虫。 此时 , 在 强光 下 观 察 , 若 便可 在 培 养 液 表面 水 层看 到 许 多小 白点在 迅 速 移 动 .
I化 学 生 学 物教
中 生 物 教 材 在 介 绍 单 细 胞 生 物 时 . 常 以 草 履 虫 作 为 常 代 表动物 进行描 述 。因此 , 对 于生物 教师 和 生物 爱好 者 而言 . 学
习和 掌 握 一 些 采 集 、培 养 与 观 察 草 履
虫 的方 法 是 非 常 必 要 的 。 时 , 自 己 同 用
D. 草 履 虫 , 8 ~ ) 细 胞 质 内 有 绿 长 ( 1( ) 5 m, 绿 藻 与 其 共 生 , 见 光生 活 时 ,身 体 呈 绿
实验一淡水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与观察

4)观察草履虫横分裂及结合生殖个体。
思考1:两个伸缩泡及伸缩泡与收 集管之间的收缩情况?伸缩泡 收缩的快慢与取食及运动有无 关系?
思考2:大、小核的形状及功能?
草履虫运动模式图
(二)、变形虫
1、取材 1)从培养液表面吸取少许培养液(为什
么?)滴一滴在载玻片上(注意不能将表 面搞乱,否则找不到虫体)。 2)从培养液中用镊子取出一段禾本科植物, 把它的一端在载玻片上涂抹几下,使载玻 片上留下少量培养液。 注意:因为变形虫易破裂确定虫体: 1)体较小且几乎透明,其边缘均匀浅
蓝色,呈不规则团块状。 2)能不断缓慢改变形状。
3、高倍镜下观察的内容 1) 质膜、外质、内质(溶胶质、凝
胶质)、细胞核及伸缩泡、食物泡、 伸缩泡、细胞核 2)仔细观察伪足的形成和细胞质流动 的相互关系;摄食过程。
伪足运动
三、作业:
1、绘草履虫放大图,标出各种结构。 2、绘变形虫的放大图,并标出各结构。
一、目的
通过草履虫及变形虫的观 察,了解纤毛纲与肉足纲的 主要特征并认识一些习见的 种类。
二、操作及观察
(一)大草履虫 1、取材:在培养液近液面
处取一小点培养液(为什 么?)。
2、制片:
1)取少许脱脂棉撕成极薄的一层,将培养液滴 在棉丝上,盖上盖玻片,可吸去少量水。
2)改进方法:先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在载玻片, 然后滴3-4滴冷却到40-60度的1-1.4%琼脂培 养液,用玻璃针迅速搅拌,将草履虫和琼脂 液两者混合后,盖上盖玻片。随琼脂的凝固, 草履虫就被“固定”在相应的位置。
3)用液体胶水:先滴一滴液体胶水在载玻片上, 然后在胶水中加一滴培养液。
3、观察
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

草履虫的采集和培养1、采集地点:在比较肥沃、水不太流动的污水沟、河沟或池塘里,沟水较浅,淤泥黑色,泥表有一乳白色的薄膜。
方法:用器皿轻轻刮取白膜,连同少许的水放于瓶中;或用器皿从表层取一些水,向光观察,如果发现其中有针尖大小的小白点在游动,这可能就是草履虫和其他原生动物,可以采回来。
2、分离牛肉汁分离法取载玻片平放在台上,先用清洁的吸管吸取牛肉汁,滴一滴在玻片左端;再用另一根小吸管吸取草履虫液,滴在玻片右端。
用解剖针从牛肉汁一端引一条沟,把这两个液滴连接起来。
草履虫对牛肉汁反应较敏感,它们很快经过小沟被引到牛肉汁一端来。
待草履虫聚集后用吸水纸切断水线,用吸管吸取牛肉汁中的草履虫,接种到培养液内,就可培养出大量草履虫供实验用。
3、培养牛奶液培养将牛奶液搅拌均匀后,移入草履虫,温度保持在摄氏22度,二三日后,草履虫迅速繁殖,并且出现处于分裂生殖状态的草履虫。
5日内虫体数量达到高峰,以后每隔2星期在原有的培养液内再加入牛奶液,可长期维持草履虫的生活。
草履虫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
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
体长只有180—280微米。
它和变形虫的寿命最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
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目录编辑简介草履虫(6张)草履虫Paramecium是纤毛纲的代表种,也是原生动物的代表种。
草履虫生活在淡水中,一般池沼,小河中都可采到。
世界已知22种,常见有大草履虫(长180~300微米)、双小核草履虫(长80~170微米,伸缩泡2个,有两个小核,很小)、多小核草履虫(长180~310微米,有时有3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绿草履虫(体长80~150微米,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1个,致密型)[1]、大草履虫是最常见者。
科目属膜口目草履虫科大草履虫属。
生活在有机质较丰富的池塘、缓流的小沟、小河以及居民区附近的水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卷第1期2003年2月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J01lrnalofHigherCorrespondenceEducation(NatttralScieD.t;e8)
文章编号:1006~7353(2003)01—0041【14)一03
VoI_16N01FebrIlary2003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
龚军辉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摘要:本文讨论了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活体观察方法,旨在为生物学教学厦科学研究提供较曲有效的方法。
美键词:草履虫;采集;培养;活体观察
中围分类号:Q95911文献标识码:A
草履虫(Paramecium)隶属原生动物门纤毛纲,是动物界中较原始、较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由于其个体较大、结构典型、繁殖快、观察方便、容易采集培养,不仅在生物学教学中以它作为代表动物,而且将它作为一种研究模型,在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等领域内也被广泛应用,在揭示生命的一些基本规律中显示出极大的科学价值。
笔者在动物学课堂实验及野外实习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对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活体观察方法进行了探讨,在结合他人成果的基础上,为生物学教学及科学研究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方法。
1草履虫的栗集
草履虫多生活于有机质较多的池塘或湖泊中,尤喜生活于细菌丰富的水中。
据笔者经验,在排放生活污水的水沟中,污泥变黑,黑泥表面有白色膜,这很可能就是草履虫,在此采回的草履虫为佳。
具体方法是:取一500~1000毫升的透明广日瓶,在污水沟中白色膜较多的地方,用瓶口沿轻轻地刮下白色膜,注意不要刮得过厚,以免采人大量荇泥。
将含有样品的混合液体带回实验室后静置一段时间,即可观察分离,草履虫的形态及
·收稿日期:2002—12—08
结构如图1所示。
图1草履虫的形态及结构
若是较宽的水域,则可沿水边用木棒将水搅动,待底部沉渣、泥沙泛起水面时,苒用500~1000毫升透明的广口瓶立即舀上半瓶水,即可看到瓶里的水中有一些小白点在移动,这很可能就是草履虫。
同时要采取一些原地的水生植物茎叶、丝状藻类或漂浮物(草木、碎屑等)放进瓶内,以保持草履虫原来的生活环境。
若草履虫浓度过低,则可用25号筛绢(网iL为0.05tuna)做成手提的小网,在水中来回拖拉过滤,使网到的草履虫数量浓集,然后对着广口瓶翻转阿底,把富含草履虫的水倒入瓶内,即可显著提高采集效果…。
另一种采集草履虫的方法是拔下生长状态的水稻,取近根部l~2节,剪戚1厘米长的小段,放在烧杯中,加4~5倍水,放在温
41
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
作者:龚军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9
刊名: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3,16(1)
被引用次数:9次
1.庞延斌原生动物学实验技术 1991
2.刘学英;申瑞玲;胡耀草履虫培养方法的比较研究 1994(03)
3.昌恩梓;江丕文有关草履虫的采集、培养和观察方法的研究 2000(01)
4.张闰生无脊椎动物学实验 1991
5.黄正一;蒋正揆动物学实验方法 1981
1.杨仙玉教学中草履虫活体观察方法[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2)
2.张燕.胡丹.王健实验草履虫时滞型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数的测定[期刊论文]-江西化工 2010(4)
3.朱艳芳.朱力力.卞涛.黄思甜.孙情情草履虫的培养研究[期刊论文]-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4.甘志凯.张燕实验草履虫对酸碱耐受限度的测定[期刊论文]-江西化工 2009(4)
5.林盈.高欣.杨仙玉草履虫活体观察--体积定量法的进一步完善[期刊论文]-四川动物 2009(2)
6.福山草履虫采集与培养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2)
7.房英春.肖友红5种配方对草履虫生长及种群密度的影响[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9(15)
8.张燕.胡丹.王健实验草履虫时滞型逻辑斯谛增长方程参数的测定[期刊论文]-江西化工 2010(4)
9.杨仙玉.黄幸.章鑫炯.周圻减缓草履虫虫体运动的活体观察方法[期刊论文]-生物学教学 2008(9)
10.杨春英.李娜培养液及其浓度和pH值对草履虫种群增长的影响[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杂志 2007(4)
11.朱艳芳.朱力力.卞涛.黄思甜.孙情情草履虫的培养研究[期刊论文]-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gdhsxb-zrkxb2003010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