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八年级科学上册24《风和降水》教案浙教版
【新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风和降水》【创新教案】(第1课时)

第4节风和降水【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四节风和降水【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了解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现象分析,学生能做出自己的判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风的认识,学生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重点:风的观测,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难点:风的形成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刮风下雨是经常出现的天气现象,你知道风和降水是如何形成的吗?过渡: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做个小活动。
(二)新课教学活动1:请你扇动书本,你会感到有风吗?打开电风扇,站在附近你会感到有风吗?思考:风是怎样产生的呢?总结: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同一高度的两地,气压高低不同。
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活动2:把充满气体的气球充气口松开,会感到气球内的空气一涌而出,这是为什么?过渡:我们如何来表述风?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风向?又是如何测定的呢?活动2:如图所示,折一架纸飞机,中间用铅笔穿过,使纸飞机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
用手握住铅笔,将纸飞机放在开的风扇前。
观察纸飞机的机头和尾翼的指向。
教师讲解:风向测定仪器:风向标结构:观测风向的仪器叫风向标,由箭头、水平杆和尾翼三部分组成,下有四个方向的方位标。
教师提问:根据纸飞机的指向,说说气象观测中,风向是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还是箭尾的指向?总结:风向分类,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 8 种风向。
风速概念: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常用的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 提问:风速又是如何测量的?学生回答:风速仪教师讲解:原理:利用风杯在风作用下的旋转,并以每秒旋转次数来折算出风速。
旋转动力转化为电流,则风速值直接在刻度板上读出。
2.4 风和降水 学案1(浙教版八上)

【学习目标】1、了解风的形成,知道风向和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知道可以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掌握目测风向和风速的方法;(重点)2、了解空气的湿度含义、空气的湿度的测量方法;(难点)3、了解降水的概念;知道降水形成的条件、降雨量的测量(重点)【课前自学、课中交流】一、风阅读课本66--68页风的知识内容,概述、思考如下问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述风形成。
2、写出描述风的两个基本要素及其定义3、风向(1)活动活动内容:教材66页如图2--40记录现象: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纸飞机机头的指向或尾翼的指向)气象观测中,风向是风向标的箭头的指向还是箭尾的指向?东南风:4、风速(1)风速常用______来表示,观测风速的工具是?(2)读表2--4,写出你认为的最常见的几种风的名称、对应的风级和风速。
5、思考风可为我们做哪些有益的事?也会造成哪些危害?二、空气的湿度阅读课本68--70页空气湿度的知识内容,概述、思考如下问题:6、你能用事实说明空气中有水汽吗?结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7、湿度、相对湿度的定义8、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湿度越大,则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降水阅读课本70--71页空气湿度的知识内容,概述、思考如下问题:10、活动------图2--45实验实验现象:烧杯口附近出现白雾,盛冰容器表面出现小水珠解释这些白雾和小水珠是如何形成的?11、理解术语:水汽凝结。
说说水汽凝结的三个条件?12、理解形成降水的过程图,回答问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云滴→→云滴增大→→降水⑴降水的形式有:⑵为什么降水有时候是雨,有时会是雪和冰雹?13、降雨量的计量单位是?观测方法是?当堂练习:1:课时精练45页,第2、4、9题2:课时精练47页,第3、4、5、8题。
2016年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4节风和降水5篇

2016年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4节风和降水5篇第一篇:2016年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章第4节风和降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②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量度单位。
③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掌握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④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未知的知识。
②通过体验和感受体会风的特点。
③通过对已有测量工具的研究和探索,大胆改进创新。
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现学习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设计,细心实践的科学态度,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风是一个重要的天气要素。
近地面的风向和风速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有密切关系。
风也可以反映出天气形势的分布与变化。
本节内容着重于让学生理解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学会观测风向、风速,特别是要掌握利用目测的方法估计风向、风速。
学生对风的理解比较抽象,需通过具体的活动感知。
3重点难点重点: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观测方法。
难点:与指南针等已学工具相结合,目测、估计风向和风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②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量度单位。
③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掌握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④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①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测未知的知识。
②通过体验和感受体会风的特点。
③通过对已有测量工具的研究和探索,大胆改进创新。
④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现学习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设计,细心实践的科学态度,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4.1.2学时重点~重点: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观测方法。
4.1.3学时难点~ 难点:与指南针等已学工具相结合,目测、估计风向和风速。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4 风和降水 学案

风和降水【学习目标】1.了解风的形成和性质。
2.知道风速风向的测量。
【学习重难点】1.准确理解空气的湿度、相对湿度及其区别。
2.理解降水量、降雨形成的条件。
【学习过程】一、新知学习1.风是空气的_____运动,在同一水平面上,风是从_____气压区流向_____气压区。
2.观测风向和风速的工具分别是风向标和_____。
3.空气中水汽的多少往往是相对的,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也不同。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水汽含量就_____。
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就越大。
4.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_____、_____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5.降水量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用_____来计量。
气象观测中,常用_____收集雨水。
6.降水形成的机理是:空气上升、_____、水汽凝结、水滴增大、降水形成。
7._____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用的8种风向(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二、达标检测1.我们把从东南方向吹向西北方向的风称为()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南—西北风D.西北—东南风2.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这可能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汽不足B.气温不够高C.云中凝结的水珠还不够大D.云的上升运动太快3.产生风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低的差异B.气压高低的差异C.气温高低的差异D.空气湿度的差异4.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风向和风能B.风力和风向C.风级和风速D.风向和风速5.某人面对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则此风为()A.查看卫星云图B.听天气预报C.浏览气象网站D.阅读空气质量日报6.某同学以一定的速度向东跑,他感到无风,则此时()A.无风B.吹西风,风速与跑速相同C.吹东风,风速与跑速相同D.吹西风,风速比跑速小7.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利用风来进行的是()A.气球探测B.帆船运动C.高空跳伞D.滑雪活动。
2.4 风和降水 教案4(浙教版八上)

授课内容风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3.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
4.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的影响。
技能目标:学会通过实验来解决理论问题,进一步去解释现实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风是一种重要的天气要素。
可反映出天气形势的分布与变化。
学习本节内容对下面教材天气及气候的学习起着基础的作用。
本节课紧密联系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掌握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内容,对科学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而学生对风也有较多的认识,但还不能形成概念。
本节课主要与学生互动为主,让学生联系实际,充分根据已有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风的形成,风向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风的方向的认知。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探索+问题解决的方式。
教学用具气球一个、纸飞机一个、铅笔一根、ppt课件、视频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及时间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意图导入风的形成(12’)1、猜谜语:生来本无影,来去却有声。
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
2、展示“气球”并提问:当松开气球的充气口时,会有什么现象?后演示实验。
3、进一步提问:把充满气体的气球充气口松开,会感到气球内的空气一涌而出,这是为什么?并给予适当提示。
4、追加提问:为什么气体会从压强高的向压强低的流动呢?1、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出风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图示展示,让学生自行提出风的概念。
5、ppt动画展示风的形成过程。
学生饶有兴趣,猜谜:风变小,有气出来,放气时有声音。
气球内外压强不同,内高外低风是空气从高压到低压的水平运动。
看,巩固让学生集中精神,把心思转移至课堂。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一连串的提问,激趣,引起学生思考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我归纳能力,增强自主推理能力。
以生动的形式加深学生记忆。
2.4.2 风和降水 教案1(浙教版八上)

2.4(2) 风和降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理解空气湿度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2、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3、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4、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
5、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
技能目标:学会测量降水量。
情感目标:1、知道湿度大小与人体舒适感的关系。
2、了解一些天气谚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空气湿度的含义、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降水的过程。
【教学准备】:干湿球湿度计、烧杯、表面皿、冰块【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常听到“风雨交加”、“暴风骤雨”、“和风细雨”等成语吧,风和雨、雪总是联系到一起。
出示:暴雨和大雪的图片设问:为什么会降水呢?空气的湿度问:在水循环中,陆地上的水就是通过降水的形式得到补充的,降水过程说明空气中存在什么呢?学生回答:水分。
问:水分是以什么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呢?学生回答:气态。
讲述:水蒸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所以我们平时是看不到空气中的水汽的。
其实不论是阴雨天还是晴天,冬天还是夏天,室内还是室外,湿润的海洋上还是干燥的沙漠地,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如冰的饮料瓶外会凝结水珠、打开冰箱会看到白雾等现象都说明了空气中存在水分。
讲述:我们用湿度来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而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问:是不是任何时候空气中的水汽的多少都是一样的呢?学生猜测演示实验:在3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水温分别是25℃、45℃、65℃。
拿玻璃片靠近烧杯口,学生观察玻璃片上出现了什么?三个烧杯口有什么不同?现象:温度越高的水上方的玻璃片上凝结的水珠越多。
问:为什么玻璃上会出现水珠?水珠的多少说明了什么?解释:水温越高,烧杯口空气温度越高,水面蒸发的水也越多,空气含有的水汽就越多,在玻璃上凝结的水珠也就越多。
结论:气温的高低不同,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数量也不同。
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2.4风和降水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浙教版八上科学§2.4风和降水教学设计课题 2.4 风和降水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上第二章《天气和气候》的第4节内容,教材主要由风、空气温度和降水等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风的成因、风向、风速、空气温度和降水的形成和降水量的测量等知识。
学生前面已学习过的大气压强、物态变化能及气温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气压和气温知识点的延伸,更是后续学习天气预报等内容的起知识铺垫作用,所以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介绍风,介绍风的形成和风的基本要素;第2课时主要介绍空气湿度、降水的形成和降水量的测量等。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量空气的湿度;知道降水的成因;了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科学思维:会使用相对湿度表,并利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相对湿度;探究实践: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理解降水的形成原因;态度责任:形成积极动手和参与实践的习惯,学会关心身边的事物,并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
重点使用干湿球温度计、温度查算表算湿度值;降水的形成;湿度与降水的关系;难点相对湿度的查算;降水的形成。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1、风形成的条件是什么?2、风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什么是风向,怎样测定?4、测定风速的仪器是什么?5、天气的基本要素有哪些?过渡:风向和风速可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来测量,湿度和降水是怎样测量的?导入新课讲授新讨论交流:我们知道空气成分中含有水蒸气,你能举例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吗?一、空气的湿度1、水蒸气是空气重要组成成分之一;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2、空气的湿度:(1)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的物理量;(2)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含有的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
(3)地面湿度,一般指离地面1.5米高度上百叶箱中测的空气湿度。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经典教案《风和降水》

第4节风和降水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量空气湿度。
2.能根据对自然的观察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提出的探究问题进行总结。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2.针对学生对抽象事物理解的局限性,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思想,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现象入手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2.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态度。
一、使用干湿球温度表、湿度查算表查算湿度值二、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湿度与降水的关系。
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
复习:天气的基本要素气温,湿度,气压,降水,风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因素,湿度又和降水有着密切的联系。
空气的湿度1、思考:你能举例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吗?①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一会儿就出汗了。
②打开冰箱会有雾出现。
③冬天房间玻璃窗上水雾和冰花。
④清晨,植物叶子表面有露水。
⑤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室内墙壁上、玻璃上出现水珠。
2、活动:思考:你能用实验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吗?1.观察无水硫酸铜粉末的颜色?白色。
2.在装有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试管中,滴加几滴蒸馏水,观察现象?解释并得出结论。
粉末由白色变成蓝色。
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晶体。
结论:用无水硫酸铜可以检验水的存在。
3.在表面皿上放一些无水硫酸铜粉末,放置一天观察颜色变化?粉末由白色变成蓝色。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3、湿度1.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阅读: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叫绝对湿度。
空气的绝对湿度越大,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就越大。
但是,空气是否会发生水汽凝结并不是由绝对湿度决定的,而是由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决定的。
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即最大水汽含量)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叫做饱和水汽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4风和降水教学目标:1.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3.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了解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4.了解风对人类活动和动物行为的影响。
5、理解空气湿度及其与气温之间的关系6、知道观测湿度的常用仪器,学会测量空气湿度7、理解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8、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9、学会测量降水量重点难点:1.风的观测2.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3、相对湿度的观测;4、凝结与降水的的形成;5、湿度与降水的关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一个充气气球产生风的现象问:为什么有风?(充气气球内的气压〉外界的气压)通过实验能否得出风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分析: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气压一定相同吗?高压区?低压区?提问: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的空气会如何运动? (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的——股力量,推动空气形成风类比:水流动的方向?直接原因是什么?空气流动的方向?直接原因是什么? (气压差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气压差异越大,风就越大,如果两地的气压相等,风就平息了)小结: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的水平运动。
二、风向和风速1、风向A、定义:风吹来的方向。
B、方位:8种风向C、符号:短线段表示如东风表示为:o--D、测量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方向即风向。
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判定风向 (旗的飘向,烟的飘向,树叶的摇摆方向)2.风速:用风级表示A、定义:单位时问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B、单位:米/秒、千米/时。
C、测量仪器:风速仪。
风速仪是靠测量上面风杯的转速来测定的。
D、了解目测风级的方法及不同风级对人类和自然的影E、应用:用目测的方法测当地当时的风速。
3、延伸:风是一种自然能源,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风为人类造福?思考题:1.风也是一种资源。
利用风能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风媒花、风车磨麦、带来湿润或干燥等活动。
2.大风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危害,如刮倒建筑物、毁坏农作物、形成风暴潮、倾覆船只等。
注:思考题是开放性问题,要让学生积极地思考,理解风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深刻影响。
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风向和风速三、空气的湿度1、对空气湿度的认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空气中都含有水汽。
2、湿度的含义: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3、湿度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
4、空气的相对湿度与气温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实验】探究不同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的多少。
器材:一瓶开水,三只烧杯、三支温度计、一块玻璃【为什么做】湿度和降水是天气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湿度又和降水又密切的联系。
可是我们同学对什么是湿度,湿度又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却了解不多。
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感性地理解湿度和相对湿度。
大气温度高低与所能包含的水汽的多少现象:盛温度高的水的烧杯口,凝结的水汽多。
结论: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5、观测湿度的仪器:湿度计湿度计种类:干湿球湿度计、毛发湿度计、自动感应湿度计等。
其中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用实物讲解)。
干湿球湿度计的结构:由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湿球温度计的球部有湿棉纱包着。
干湿球湿度计的工作原理: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湿棉纱布中的水蒸发得越快,带走得热量就越多,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就越小。
干湿球温度计上得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水汽得丰富程度。
干湿球湿度计的使用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刻度,再读出湿球温度计刻度,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
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读懂相对湿度表的意义),得出相对湿度。
6、湿度与人类生活、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越大。
故能根据湿度来判断天气变化的趋势。
【讨论】根据自身的体验,议一议相对湿度的大小与人体舒适感的关系--相对湿度过小,会使人感到干燥,皮肤发生干裂等;相对湿度过大,在冬季会感到特别寒冷,夏季则会感到闷热。
【思考】谚语中的科学道理“燕子低飞要下雨”是因为大雨前昆虫大多飞得很低,燕子也就低飞觅食。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四、降水【实验】水汽凝结实验现象:烧杯的空气中出现水雾--即发生水汽凝结。
结论: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容纳水汽得能力下降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就发生凝结。
1、水汽凝结的条件:⑴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⑵相对湿度达到100%以上⑶空气中微小的尘粒2、降水的形成:空气上升、冷却降温、水汽凝结、云滴增大、降水形成--凝结的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最增多逐渐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
(以图2-45讨论与讲解)降水的形成条件: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讨论】根据凝华、凝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说云和降雨时怎样形成的?【思考】P72的思考题3、降水量的观测:⑴度量单位:毫米⑵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⑶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刻度即为降水量(说明:雪、冰雹待熔化后测量)【讨论】降水是人类用水的主要来源。
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
降水的不稳定会对人类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补充】根据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把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降水强度1小时降水量24小时降水量小雨小于2.5毫米小于10毫米中雨 2.6-8.0毫米10.0-24.9毫米大雨8.1-15.9毫米25.0-49.9毫米暴雨大于16毫米大于50毫米课外补充: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课外补充资料:风的形成:俗语说“热极生风”,是有道理的。
当阳光晒热了地面,由于地表性质(比热)不同,受热不匀,各地空气的温度就有高有低。
气温高的地方,空气会膨胀,密度会减小,气压会降低;气温低的地方,空气会收缩,密度会增大,气压会升高。
所以同一高度的不问地方的气压会有差异,就产生了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的一股力量,推动空气形成风。
风速:我国气象台统一规定用2分钟的平均风速。
有时也根据需要计算1分钟或10分钟的平均风速。
例题:1、某人面向北方站着,风从他的背面吹来,则此风为 ______风2、纸片往南飞,此时的风向为_____风。
3、周一升旗时,五星红旗能展开飘扬,此时的风力为_____级。
4、在有风速为3米/秒的东风的情况下,某同学以3米/秒的速度向西跑,他的感觉是风速是_______(参考答案:南、北、3、米/秒)趣谈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俗语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这句话生动说明了天气变化与动物行为的关系。
动物的生存、发展,必然与周围环境发生一定的联系。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沉积了许多本能,以适应自然界环境的变化,而有些先天行为是人类所无法比拟的,充分了解动物的本能,可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昆虫类1.蜜蜂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一个蜂群由3种蜂组成,即蜂王、雄蜂和工蜂。
蜂王、雄蜂负责繁殖后代,而工蜂负责群体的日常生活,分工非常细致。
常言道:“蜜蜂窝里叫,大雨就来到;蜂不出窝,风雨快如梭。
”生动地说明了蜜蜂的行为与天气变化。
2.蚊子蚊子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常见种类有库蚊、按蚊、伊蚊3种。
雌雄异体,雄蚊吸食草汁,雌蚊吸食人血,且能传播疾病。
民间常言:“蚊子集堂中,明朝带斗篷;蚊子乱咬人,不久雨来临;蚊虫咬得凶,雨在三日中。
”3.蚂蚁蚂蚁是昆虫纲,膜翅目昆虫,营社会性生活,一群蚂蚁中有20多种类型,蚂蚁也是一种非常忙碌的昆虫,行为复杂。
民间常言:“蚂蚁排成行,大雨茫茫;蚂蚁搬家,大雨哗哗,蚂蚁衔蛋跑,大雨就来到。
”4.蜘蛛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动物,种类较多,且有结网的行为。
常言道:“蜘蛛结网准送睛,蜘蛛收网准阴。
”道出了蜘蛛收结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鸟类1.喜鹊喜鹊是鸟纲,雀形目,鸦科动物。
在我国民间,喜鹊是一种吉祥鸟,有传报喜讯之说,喜鹊巢居,有在古树叉上筑巢的行为,据笔者观察,喜鹊筑巢的高低与常年雨水的多少有一定关系,如果看到喜鹊在高处筑巢,常年雨水则会偏多,如果看到喜鹊在低处筑巢,则预示常年雨水偏少。
2.鸡鸡是鸟纲,鸡形目动物。
我国鸡形目种类十分丰富,而家鸡是其中的一种。
家鸡营巢居生活,据笔者观察,家鸡在晚上睡觉时,鸡头的睡相与天气变化有奇秒的联系,如果鸡头向外睡,则天气晴朗;如果鸡头向里睡,则天气要变有雨;如果鸡头不里不外,身体横向鸡窝,则天气阴郁。
民间又言:“鸡登高鸣晴”。
哺乳动物狗和猫狗为食肉目,犬科动物。
狗的种类较多,看家狗性情温和忠实于主人,故有“狗不嫌家贫”之说。
近年来有些名贵家犬,成为上流社会的宠物,身价倍增,而狗的行为复杂。
家猫为食肉目,猫科,性情机灵,善长捕鼠。
民间常言:“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狗咬青草晴,猫咬青草雨;狗卧灰堆,天阴雨摧。
”道出了两种动动的行为与天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