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唐雎练习题2和答案

合集下载

22唐雎练习2答案

22唐雎练习2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题22<唐雎不辱使命>练习(一)一、文学常识。

文章节选自,该书是一部史书,共33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该书是有(朝代)编订的。

课题的意思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唐雎.秦王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聂政之刺韩傀.也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秦王色挠.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2、仓鹰击于殿上()3、轻寡人与()4、寡人谕矣()四、找出下列句中词性发生改变的词并解释。

1、请广于君2、轻寡人与?3、天下缟素4、与臣而将四矣五、解释下列加点字。

秦王怫然怒岂直.五百里哉休祲降于天秦王色挠.以头抢.地耳非士.之怒也六、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今:)2.岂直五百里哉(古:今:)3.休祲降于天(古:今:)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今:)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今:)6徒以有先生也(古:今:)7.秦王色挠(古:今:)8长跪而谢之(古:今:)9.以头抢地耳(古:今:)10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今:)七、词多义。

1、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2、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愿终守之()徒以有先生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以君为长者()长跪而谢之曰()3、然虽然()愿终守之()秦王怫然怒()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然足下卜之鬼乎()天子之怒()4、而挺剑而起()5、于受地于先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仓鹰击于殿上()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请广于君()而年又最高()唐雎使于秦()6、徒. 亦免冠徒跣()7、故故不错意也()徒以有先生也()扶苏以数谏故()8、夫此庸夫之怒也()广故数言欲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9、怒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10、者以君为长者()怀怒未发()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11、与轻寡人与( ) 12、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与臣而将四矣(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唐雎是哪位历史人物?A. 唐朝诗人B. 春秋时期政治家C. 战国时期辩士D. 汉朝将领2. 唐雎以什么著称?A. 武艺B. 辩论C. 书法D. 绘画3. 唐雎的辩论技巧主要体现在哪个故事中?A. 唐雎不辱使命B. 唐雎论剑C. 唐雎辩日D. 唐雎辩鬼4. 唐雎在辩论中使用了哪些技巧?A. 以情动人B. 以理服人C. 以势压人D. 以上都是5. 唐雎的辩论对手是谁?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宋太祖二、填空题6. 唐雎在辩论中,以_________为论据,成功说服了对手。

7. 唐雎的辩论技巧体现了_________的智慧。

8. 唐雎的故事告诉我们,辩论中_________的重要性。

9. 唐雎的辩论对手,因为_________,最终接受了唐雎的观点。

10. 唐雎的故事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成为辩论的典范。

三、简答题11. 简述唐雎辩论的故事背景。

12. 分析唐雎辩论中使用的主要策略。

13. 讨论唐雎辩论故事对现代辩论的启示。

四、论述题14. 结合唐雎辩论的故事,论述辩论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及其对结果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15. 阅读以下案例,分析案例中辩论者使用了哪些辩论技巧,并与唐雎的辩论技巧进行比较。

案例:某次国际辩论赛中,正方辩手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列举大量数据和事实,成功说服了评委和观众。

反方辩手则通过质疑数据的来源和可靠性,试图削弱正方的论点。

参考答案:1. C2. B3. A4. B5. A6. 事实和逻辑7. 辩论8. 逻辑和事实9. 唐雎的逻辑和事实10. 唐雎不辱使命11. 唐雎辩论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争霸,辩论成为争取利益和地位的重要手段。

12. 唐雎辩论中使用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事实为依据,逻辑推理,以及适时的情感投入。

13. 唐雎辩论故事对现代辩论的启示在于,辩论者需要具备扎实的逻辑推理能力,善于运用事实和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注意情感的投入,以增强说服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1)(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唐雎不辱使命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字。

唐雎.( ) 徒跣.( ) 怫.然( ) 抢.地( ) gǎo( )素色náo( ) 休jìn( ) huì( )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3)岂.直五百里哉( )(4)以头抢.地耳( )(5)秦王色挠.( )(6)寡人谕.矣(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秦王不说通(2)故不错意也通通(3)仓鹰击于殿上通4.区别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不同意义或用法。

以.大易小( )(1)以以.君为长者(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2)之天子之.怒( ).刺王僚也( )(3)与.( ).臣而将四矣( )受地于.先王( )(4)于请广于.君( )仓鹰击于.殿上( )5.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6.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安陵君其许寡人!( )(3)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5)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选自,该书是末年文学家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2)当秦王以“”进行威胁、恫吓的时候,唐雎地以“”回击,并以“、、”的严重后果震慑住秦王“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虚X声势。

8.周总理是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剑,以超人的智慧,应对自如。

周总理的说话艺术,充分展示了语言的魅力。

阅读下面这个故事,回答问题。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
1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1) 2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及答案(2)
3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及答案(3)
4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及答案(4)
5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及答案(5)
6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及答案(6) gt;gt;gt;点击查看更多初三上册语文同步练习
本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三语
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课后练习可以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上语文同步训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上语文同步训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九上语文同步训练22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词汇理解(1)唐雎不辱.使命( ) (2)以大易.小,甚善( ) (3)而君逆.寡人者( ) (4)长跪而谢.之( ) (5)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6)轻.寡人与( ) (7)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8)秦王色挠.( ) 2.一词多义(1)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两者皆为动词,前者意为派遣,后者意为出使(2)徒⎩⎪⎨⎪⎧ 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3)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介词,用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4)而⎩⎪⎨⎪⎧ 挺剑而.起连词,表修饰,不译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连词,表顺承,不译(5)之⎩⎪⎨⎪⎧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结构助词,的愿终守之.夫专诸之.刺王僚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长跪而谢之.曰3.古今异义(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2)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3)虽.千里不敢易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虽然。

(4)长跪而谢.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感谢;(花或叶子)脱落。

4.翻译句子(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推荐】九年级语文上《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优秀word范文 (4页)

【推荐】九年级语文上《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九年级语文上《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给加粗字注音。

(1)秦王怫然怒()(2)以头抢地耳()(3)亦免冠徒跣()(4)聂政之刺韩傀()(5)休祲降于天()(6)天下缟素()2、解释加粗词语。

(1)请广于君()(2)非士之怒也()(3)岂直五百里哉?()(4)弗敢易()(5)休祲降于天()(6)长跪而谢之()(7)秦王色挠()(8)寡人谕矣()3、翻译下列句子。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聂政之刺韩傀,白虹贯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其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22唐雎不辱使命校本作业答案 文档

22唐雎不辱使命校本作业答案 文档

22唐雎不辱使命校本作业答案:
2011山东烟台
1.D(3分)
2.(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评分:4分。

每小题2分) 3.威胁害怕(色挠)(评分:2分。

每空1分,大意对即可)。

4.郑重(2分)
5、勇敢智慧(评分:2分。

每空1分)
2011湖北黄冈
1. ⑴道歉⑵介词,从、由⑶明白,懂得⑷穷尽,完结
2.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4. B
22唐雎不辱使命校本作业答案:
2011山东烟台
1.D(3分)
2.(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评分:4分。

每小题2分) 3.威胁害怕(色挠)(评分:2分。

每空1分,大意对即可)。

4.郑重(2分)
5、勇敢智慧(评分:2分。

每空1分)
2011湖北黄冈
1. ⑴道歉⑵介词,从、由⑶明白,懂得⑷穷尽,完结
2.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3.(1)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

(2)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4. B。

唐雎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练习题及答案

唐雎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唐雎是哪位历史人物?A. 唐朝的诗人B.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C. 战国时期的辩士D. 汉朝的将领2. 唐雎以什么著称?A. 武力B. 外交手腕C. 辩论才能D. 书法艺术3. 唐雎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事迹是什么?A. 参与了赤壁之战B. 与齐国的辩论C. 创作了《出师表》D. 领导了陈胜吴广起义4. 唐雎的辩论技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逻辑严密B. 情感丰富C. 语言华丽D. 以上都是5. 唐雎的辩论风格通常被认为是:A. 温和委婉B. 尖锐直接C. 幽默风趣D. 深沉内敛二、填空题6. 唐雎是战国时期________国的辩士,以________著称。

7. 唐雎最著名的辩论是与齐国的________辩论。

8. 唐雎的辩论风格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特点。

9. 唐雎的辩论技巧在历史上被广泛________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0. 请简述唐雎与齐国辩论的背景和结果。

四、论述题11. 论述唐雎辩论技巧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翻译题12. 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唐雎,战国时辩士,以辩才著称。

尝与齐国辩论,齐人不能屈也。

”答案:1. C2. C3. B4. A5. B6. 魏国,辩论才能7. 辩才8. 逻辑严密,尖锐直接9. 学习,效仿10. 唐雎与齐国辩论的背景是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外交斗争,唐雎以其卓越的辩论才能,成功地维护了魏国的利益,使齐国无法在辩论中占上风,结果增强了魏国的国际地位。

11. 唐雎的辩论技巧以逻辑严密和尖锐直接为特点,他能够迅速找到对方论点的漏洞,用有力的论据进行反驳。

唐雎的辩论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辩论家都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辩论技巧和风格。

12. 唐雎是战国时期的辩士,以辩论才能著称。

他曾经与齐国进行辩论,齐国的人无法使他屈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题
22《唐局不辱使命》练习(二)
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
2、仓鹰击于殿上:
3、因使唐雎使于秦: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5、以头抢地尔:
6、故不错意也:
7、轻寡人与:8、虽千里不敢易:
9、请广于君: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11、岂直五百里哉!()() 12、长跪而谢之曰()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长跪而谢之。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5.岂直五百里哉?
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
2.仓鹰击于殿上:
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4.唐雎面对秦王以相威胁时,他以作答,列举、、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2.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3.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5.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
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6.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7.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8.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9.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10.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
的步伐。

《唐局不辱使命》练习答案
一、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受地于先王:从
2、仓鹰击于殿上:在
3、因使唐雎使于秦:到
4、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5、以头抢地尔:用
6、故不错意也:所以
7、轻寡人与:疑问语气词8、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9、请广于君:扩充10、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派遣)(出使)
11、岂直五百里哉!(难道)(只是) 12、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弗敢换。

以大换小,这非常好。

但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土地,不敢交换。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
3.长跪而谢之。

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说。

4.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安陵君不答应我,这是为什么?
5.岂直五百里哉?
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6.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大王听说过平民的发怒吗?
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8.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摘掉帽子,脱光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他们胸怀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下征兆。

三、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意思:置意。

2.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意思:青色。

四、选择题。

1.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2.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D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五、填空。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4.唐雎面对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时,他以布衣之士之怒作答,列举专诸、聂政、要离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有胆有识、正气凛然的形象。

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

六、回答问题。

1.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疑问语气呢
②岂直五百里哉?
疑问语气呢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疑问语气吗
2.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是什么?秦王以大易小而安陵君为什么不答应?
是因为秦王提出以大易小,妄图吞并安陵君的土地。

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所以安陵君派他出
使秦国。

3.秦王初见唐雎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语气对唐雎说话的?唐雎又是怎样劝说秦王的?
秦王显得很骄横,以一种指责的语气对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义正词严地反驳了
秦王,有理也有礼。

4.秦王开始接受了唐雎的劝告吗?他有什么反应?
秦王开始没有接受唐雎的劝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来威胁唐雎。

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2)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6.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
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为国献身的人。

7.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吗?他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唐雎威然不惧。

他以布衣之怒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8.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说明秦王害怕了。

从侧面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精神
9.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10.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

请列举出几例。

屈原直言敢谏,流浪之后愤而作《离骚》,抒发志向。

最终投江而死,以身殉国。

闻一多在敌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敌人的卑鄙罪恶行径,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千古绝唱《最后一次演讲》。

1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住安陵吗?为什么?
不能。

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是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弱小的安陵,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秦的统一战争
的步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