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上的民族

合集下载

西夏辽金古钱币

西夏辽金古钱币

西夏古钱币西夏钱币,是我国古代货币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以铸制工艺精良、西夏文形式独特、史籍不载和传世数量稀少而称著于世。

研究西夏钱币,是新兴的西夏学科的重要内容,也对发展我国钱币学、丰富我国货币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铸造西夏钱币的西夏王朝西夏王朝,是我国古代党项族于公元1038—1127年,在我国西北部建立的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全盛时期的疆域,占有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陕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甘肃省大部,幅员方约二万余里。

都城兴庆府,即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

自称“大夏”、“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

因其位置在宋、辽、金以西,历史上称其为西夏。

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羌族的一支,因此也称党项羌。

党项族原来散居于青海省西南和四川省松潘以西广阔地带,以姓氏为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过着逐水草、无定居的游牧生活。

后受吐番侵挠,请求归附中原王朝,从隋文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以后,被陆续迁移到甘肃省以东和陕西省北部地区。

内迁后的党项人,在汉族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下,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中原王朝的特殊照顾,人口和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唐朝末年,黄巢率众起义,党项首领拓跋思恭受唐王朝之命,参与镇压,因作战有功,被赐-1- 李姓,封夏国公,任夏绥银节度使,领银、夏、绥、宥、静五州之地。

唐王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大乱,群雄逐鹿,党项拓跋部也乘机扩充地盘,设官置吏,征收税赋,成为雄居西北一个拥有较强武装力量的政治集团。

大宋王朝建立后,无力对其用兵,采取了赐赵姓、封官爵、给岁赐的安抚办法。

党项拓跋部名义上臣属于宋,而实为割据一方的霸主,正如史册所载:“虽未称王,而自其王久唉。

”公元1032年(宋明道元年),党项首领德明去世,具有雄才大略、一心要建立王霸之业的元昊继承父位,开始了建国之举:废除大宋年号,建西夏年号显道行于国中;去掉唐赐李姓、宋赐赵姓,改皇室姓氏拓跋氏为嵬名氏;命大臣野利仁荣参照汉字,编制成笔划复杂的西夏文,在领地推广使用。

上賨.化琮

上賨.化琮

“上賨”(或“上賩”,下同),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云南,尤其是昆明的一种民间金融互助方式,是一个朴素简单临时或长期组成的经济互助合作小团体。

多在收入不高,互相了解,并且讲信用的亲友、同事和熟人中,经人发起,有人附和,并自觉自愿临时或定期组合起来,进行小额金融互助活动。

人数多为4人、6人或12人;时间多在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

以4个人、一季度的上賨为例。

首先,由发起人召集自觉自愿参加本期上賨的其他3个人,一起商定本期每人每月缴纳的金额和缴纳的日期。

按照大家的平均经济收入水平和各自的承受能力,定出具体缴纳的统一、固定金额和日期。

例如,每月每人缴纳100元,就当即如数缴纳这第一个月的上賨款100元,4人就是400元。

然后,为避免互相谦让,或都想先拿第一个月的情况,一般采用抽签或掷骰子的办法,决定各个月分别由谁拿。

抽(或掷到)第一个月的就先拿,抽到(或掷到)第二个月的就下个月拿,依此类推。

以后每个月定期、定时集中并缴纳上賨款100元共400元,交给下一个人拿。

这样,每个月都有一个人拿到400元,包括自己的100元,好安排各自计划的用度。

四个月过后,每个人都拿过一次400元,再重新轮替或重新组合……上賨的好处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因本人的经济收入有限,如果平时不注意节约,是很难一次拿出或攒够这么多钱的。

但是参加上賨之后,每个月必须强制自己缴纳应该缴纳的上賨款,而且,上賨缴纳的钱相对不多,自己能够接受,不至于影响生活。

当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按期、足额,很方便的从其他人那里拿到钱,解决自己的用度。

其实,这些钱还是自己的,只不过暂时让别人先用而已。

这样的小团体,就是个简单朴素的小型借贷金融系统。

维持这个系统的,是每个自觉自愿参加者的名誉和诚信,不需要任何金钱上、物质上的抵押。

每个人既是这个系统的出资人,又是这个系统的监督人和受益者。

这样的一个互助组织的维系需要的是每个人的诚信和大家相互的了解。

钱币文化

钱币文化

钱币文化钱币文化,一种综合性很强、边缘性很广的复合文化。

它既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融合的产物,又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凝结。

众多的世界钱币,是一部形象的百科知识全书,是一片巨大的社会化石,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含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体现了人类所特有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和活动方式。

它是直接参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实物,是世界各国历史进程的见证。

透过小小的钱币,可以看到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更有特色的是,钱币的体积很小,容量很大,正面、反面、侧面(外缘)、里面(材质),面面都包含了内容,立体显示引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奥。

如果把钱币进一步放到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去考察,放到当时政治、经济社会中去验证,我们一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进而会感到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魅力,吸引我们到这深奥无穷的文化大海中遨游。

鉴于此,这里先从总体上将钱币文化的概念、内容、源头、特色、功能、流派、新潮等进行分类介绍。

相信能够就此初步了解钱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在以后的各篇章中能够更好地追溯历史,鸟瞰世界,穷尽沧桑,探究需要。

A01钱币文化的概念钱币文化是一个整体概念,全面了解钱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在分清钱币与货币的关系、性质之后,对“钱币”与“文化”两词的含义,分别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过程中自发地从商品界分离出来。

最初一般等价物并没有固定在某种特定商品上,后来逐渐固定在铜、铁等普通金属乃至金、银等贵金属身上。

用不同材质制造的金属货币,就是如今所说的钱币。

钱币一直是世界各国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形态。

纸币出现以后,金属货币并未消亡,相反,日趋发展和完善,并牢牢占据着小额主币和重要辅币的地位。

因此,钱币不仅是货币的主要形态,而且几乎是货币的代名词。

钱币,用金属制造的货币,是钱币学研究的对象。

本来这比较容易理解,无须特别介绍。

辽代钱币

辽代钱币

我是个嗜网如命的人。网络刚断,心情就忽得烦乱。我守在电脑屏幕面前,什么也不想做
丰,辽故地每有出土。又,1972 年吉林辽墓出土 大康六年(1080 年)瘗(音义)钱一品,制作精 整,至为珍奇,且可与清宁二年瘗钱互为印证。
14 大康元宝
钱文粗糙,有契丹钱币明显特征。存世量少, 珍罕.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间(10751084 年)铸。 面文大康元宝四字楷书,旋读,光背无文。径 2.3 厘米,重 3 克左右。此钱制作粗疏,文字草率, 笔画多变而有所不清。内蒙辽上京遗址及附近地
辽所铸年号钱中,最早的是太祖时的天赞通 宝,隶书;太宗时有天显通宝;穆宗有应历通宝,
以后还有保宁、统和通宝。这些钱流传极少。比 较多见的是兴宗的重熙通宝,道宗的清宁通宝、 咸雍通宝、大康通宝和元宝,还有大康通宝大安 元宝、寿昌元宝、乾统元宝、天庆元宝。
辽钱币全是用的汉文。辽钱的制作都不精, 钱背常常划范,文字也不好,甚至一个钱上有两 种字体。辽钱珍贵一些要算天显、天禄、应历、 保宁、统和等。目前辽币统和已有伪品。
之分。径 2.3 厘米,重 4.4 克。钱体浑厚,色泽 淳古,为古泉中大珍之品。旧谱常刊为通行泉宝, 误。
4 天显通宝
辽太宗耶律德光天显年间(927936 年)铸。 天显通宝四字隶书,旋读,光背无文。径 2.4 厘 米,重约 2.7 克。此钱制作工整,文字自然,古 朴可爱。传世仅一二品而下落不明。1940 年北京 骆氏曾于大房山获得一枚,经南北泉家戴葆庭、 方药雨、马定祥诸氏审定为真品无疑,惜于抗战
求之不难。旧谱中有关折二、折三钱之说似甚可 疑:折二或为小平大样;而折三大钱究其真伪恐 有待进一步考订。
13 大康通宝
钱文粗疏,制作不精,如今已经比较少见。 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康年间(10751084 年)铸。面 文大康通宝四字楷书,然隶味犹存,旋读;光背 无文。径 2.3~2.4 厘米,重 2.7~3.5 克,版式 变化较多,然无论制作、文字,通宝钱均较元宝 钱工整匀称,少数钱堪称佳美。大康通宝传世甚

清钱局满文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与汉文对照表

清钱局满文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字与汉文对照表

宝泉局:顺治元年开铸,至宣统二年底裁撒。

宝源局:顺治元年冬开铸,光绪三十一年停办。

延绥镇局:顺治二年开铸,顺治五年裁撒,因而“延”字币绝少。

荆州镇局:顺治三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荆”字币尤少。

襄阳镇局:顺治七年开,顺治八年停办,背“襄”。

密云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康熙十年停办。

宣府镇局:顺治元年十一月开,顺治八年停,十年复开,十开年又开铸背满汉文“宣”字钱。

康熙元年铸满汉文“宣”字钱,旋停。

六年复开,十年撤局。

临清镇局:顺治二年五月开铸,八年十月旋停,十七年复开,钱背铸满汉文“临”字。

康熙元年复开,旋停,六年又开,十四年撤局。

巩昌府局:康熙六年开,不久停。

雍正五年迁到兰州改名宝巩局,七年又停。

咸丰五年重设,至同治三年废止,因此,除乾隆、嘉庆外,历朝“巩”字钱均少,南昌康熙宝巩更少。

薊州镇局:顺治二年开,康熙十年撤,咸丰四年重开,十二月撤局。

铸钱甚少。

漳州府局:建于康熙十九年,二十一年撤,故康熙“漳”字钱亦不多。

江宁府局:建于雍正九年,十二年停,背满文“宝安”。

肇庆府局: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停于康熙三十一年,背文“宝广”。

宝德局:建于咸丰四年,次年被撤销,背满文“宝德”河南省局:建于顺治四年,康熙元年停办,六年复开,九年再停。

雍正开年重开,九年又停,咸丰四年再次重开,直至光绪末年撤销。

山东省局:建于顺治六年,康熙九年停。

雍正九年改为“宝济”局乾隆三年停。

咸丰四年再次复开,直至同治、光绪均有铸造。

江南省局:顺治五年建立,康熙九年裁撤,后至光绪年间铸有“宝宁”机制币。

湖广省局:顺治六年改名“宝武”局,光绪末年撤。

宝苏局:康熙六年开,每文重一钱四分。

九年停,康熙二十三年复开,因户部变更钱制,每文减重至一钱,康熙四十一处每文改为一钱四分,雍正二十年,每文重一钱二分,至光绪言末年撤,光绪十五年曾铸机制币。

宝津局:光绪十三年建成,以土法铸造重一钱“光绪通宝”十四年用机器铸钱,二十二年起土法、机器同时铸钱,二十四年改铸七分重小钱,二十五年撤。

我眼中的少数民族文化 小学生

我眼中的少数民族文化 小学生

我眼中的少数民族文化(12篇)篇1傣族:主要群居地在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傣族妇女一般喜欢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们那修长苗条的身材充分展示出来。

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绯色内衣,外面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水红、嫩粉、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多种色彩。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青布或绯布包头,有的戴礼帽,显得潇洒大方。

傣族无论男女,出门总喜欢在肩上挎一个用织绵做成的挎包(筒帕)。

挎包色调鲜艳,风格淳朴,具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

图案有珍禽异兽,树木花卉或几何图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每一种图案都含有具体的内容,如:红、绿色是为了纪念祖先;孔雀图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图案象征着五谷丰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德宏的泼水节每年4月11日—12日)。

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

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傣族舞蹈有许多其中有孔雀舞、象脚鼓舞、戛伴光舞、双面鼓舞等种类繁多。

篇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我的民族——壮族的风俗。

壮族是一个勤劳善良,豁达乐观,十分有特色的民族,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先来介绍壮族的服饰吧。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

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蓝黑色,裤脚稍宽,头上包提花头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

壮族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颜色十分艳丽。

对壮族的服饰做了介绍,那么,有没有关于壮族的节日呢?有的。

“三月三”歌节就是壮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喜欢唱山歌,会定期举行山歌会,称为歌圩。

歌圩,在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壮族人民会在这一天对歌。

上賨.化琮

上賨.化琮

“上賨”(或“上賩”,下同),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云南,尤其是昆明的一种民间金融互助方式,是一个朴素简单临时或长期组成的经济互助合作小团体。

多在收入不高,互相了解,并且讲信用的亲友、同事和熟人中,经人发起,有人附和,并自觉自愿临时或定期组合起来,进行小额金融互助活动。

人数多为4人、6人或12人;时间多在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

以4个人、一季度的上賨为例。

首先,由发起人召集自觉自愿参加本期上賨的其他3个人,一起商定本期每人每月缴纳的金额和缴纳的日期。

按照大家的平均经济收入水平和各自的承受能力,定出具体缴纳的统一、固定金额和日期。

例如,每月每人缴纳100元,就当即如数缴纳这第一个月的上賨款100元,4人就是400元。

然后,为避免互相谦让,或都想先拿第一个月的情况,一般采用抽签或掷骰子的办法,决定各个月分别由谁拿。

抽(或掷到)第一个月的就先拿,抽到(或掷到)第二个月的就下个月拿,依此类推。

以后每个月定期、定时集中并缴纳上賨款100元共400元,交给下一个人拿。

这样,每个月都有一个人拿到400元,包括自己的100元,好安排各自计划的用度。

四个月过后,每个人都拿过一次400元,再重新轮替或重新组合……上賨的好处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急需用钱的时候,因本人的经济收入有限,如果平时不注意节约,是很难一次拿出或攒够这么多钱的。

但是参加上賨之后,每个月必须强制自己缴纳应该缴纳的上賨款,而且,上賨缴纳的钱相对不多,自己能够接受,不至于影响生活。

当自己需要用钱的时候,可以按期、足额,很方便的从其他人那里拿到钱,解决自己的用度。

其实,这些钱还是自己的,只不过暂时让别人先用而已。

这样的小团体,就是个简单朴素的小型借贷金融系统。

维持这个系统的,是每个自觉自愿参加者的名誉和诚信,不需要任何金钱上、物质上的抵押。

每个人既是这个系统的出资人,又是这个系统的监督人和受益者。

这样的一个互助组织的维系需要的是每个人的诚信和大家相互的了解。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风俗习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我国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1、蒙古族:蒙古族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牧区,蒙古族多住圆形毡房,俗称“蒙古包”。

蒙古包的门一定朝南开,炉子设在毡房正中天窗底下。

在农牧区,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内有土炕。

2、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为“犁头节”3、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系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

妇女大多穿大领短衣和百褶裙。

山区苗族的住宅建筑大多是“吊脚楼”,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势,在下方和上方分别竖立较长和较短的木桩支撑,在桩上铺楼板建筑。

楼上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关家畜。

5、阿昌族份苏阿昌族男子穿蓝、白色或黑色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

阿昌族人民性格开朗,又十分讲礼好客。

他们待客礼仪中盛行使用茶坛,这是一种煮茶的土陶用具。

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会先拿出酒壶倒上一小盅酒为来客洗尘,随后又拿出茶坛,放上茶叶,倒上开水,放到炭火上煮一会,煮好之后倒进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谈。

6、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

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家里来客都热情招待。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萨克族男女都娴善骑术。

青年男子喜欢摔跤和刁羊,每逢节日和喜庆,牧民都要举行各种骑术表演和比赛;“姑娘追”是青年们最喜爱的娱乐项目。

8、柯尔克孜族传统服饰很讲究。

男子喜欢戴毡帽,上身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冬天穿黑、蓝色“袷袢”,下身穿宽裤,着高筒靴。

9、锡伯族锡伯族的村屯四周筑有围墙。

忌食狗肉。

10、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