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蛾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乳蛾病(TCD编码:BRY01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ICD-10编码:J03.90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2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7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协作组制定“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常见证候:风热外犯证热毒炽盛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急乳蛾病协作组制定的“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的患者。

2.体温≥39℃,可进入本路径。

3.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咽后壁脓肿、急性会厌炎、急性喉炎等疾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及扁桃体肿大、充血及分泌物程度的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C-反应蛋白;(3)咽部常规检查;(4)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肾功能、胸部X线片、心脏彩超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热外犯证:疏散风热。

(2)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

2.特色疗法(1)吹药(2)含服(3)含漱(4)雾化(5)针灸(6)推拿3.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发热消失,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

幼儿乳蛾的中医治疗手段

幼儿乳蛾的中医治疗手段

幼儿乳蛾的中医治疗手段
乳蛾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中医有多种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
帮助幼儿治疗乳蛾。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1.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幼儿的血液循环和
淋巴排毒,从而缓解乳蛾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涌泉穴、阴陵泉
穴等。

2. 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治疗乳蛾的重要手段,常用的中药包
括柴胡、白芍、黄连等。

中药可以用于调理幼儿的体质,增强身体
抵抗力,从而减轻乳蛾的发作。

3.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幼儿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治疗
乳蛾的过程中,中医会根据幼儿的体质特点,给出相应的饮食建议,例如忌口某些食物或者增加某些食材的摄入。

4. 推拿疗法:中医推拿有助于调理幼儿的气血流通,可缓解乳
蛾的症状。

推拿手法应该温和而轻柔,适合幼儿的体质。

5. 针灸疗法:适量的针灸可以刺激幼儿体内的经络和气血循环,改善乳蛾的症状。

针灸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操作,以确保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乳蛾时应确保医生的指导和监护。

同时,幼儿乳蛾的症状和体质因人而异,治疗方法也会因个体差异而异。

在治疗乳蛾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幼儿的变化,并及时回访
中医师以调整治疗方案。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应咨询专业中医师
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该文档编写时遵循了简练语言和不摘引无法确认的内容的原则。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

急乳蛾病(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证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诊断依据:(1)病史:可有受凉、疲劳、感冒病史。

(2)临床症状:起病急,咽痛,吞咽困难。

全身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纳差、乏力、周身不适等。

(3)局部检查:扁桃体红肿,表面可有黄白色脓点,重者腐脓成片,但不超出扁桃体范围。

下颌角淋巴结可肿大。

(4)其他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增多。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

局部症状:剧烈咽痛为主,常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

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有时感到转头不便。

葡萄球菌感染者,扁桃体肿大较显著。

体格检查:急性病容。

咽部粘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颚弓最为严重。

颚扁桃体肿大,在其表面可显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成假膜,下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证候诊断1.风热外犯证咽痛逐渐加剧,灼热,吞咽时疼痛加重;扁桃体红肿;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热毒炽盛证咽痛剧烈,吞咽困难;身状热,口渴,大便秘结。

咽部及扁桃体充血红肿,或已成脓,或未成脓;舌质红,苔黄,脉数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风热外犯证治法:疏风清热。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黄芩、赤芍、玄参、牛蒡子、桔梗、芦根、竹叶、薄荷、甘草等。

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金莲花颗粒等。

2.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

小儿急乳蛾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急乳蛾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急乳蛾(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乳蛾》[1]及“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刘蓬主)(ZYYXH/T248-2012[2]急乳蛾的诊断标准。

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出版)(1)以咽痛为主症,可表现为咽痛,咽痒,或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

喉核红肿,表面有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2)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可见发热,恶寒或微恶寒,头身疼痛,咳嗽,口臭,纳呆。

(3)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4]急性扁桃体-临床实践指南》中扁桃体炎及《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8第版)炎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①全身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起病急,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全身不适、便秘等。

小儿可因高热而引起抽搐、呕吐甚至昏睡。

婴幼儿可因肠系膜淋巴结受累而出现腹痛及腹泻。

②局部症状:以剧烈咽痛为主,常放射到耳部,伴有吞咽困难。

婴幼儿常表现为流涎,拒食。

部分患儿下颌下和(或)淋巴结肿大,有时到转头不便。

扁桃体肿大较显着,在婴幼儿还可引起呼吸困难。

(2)检查:患者呈急性面容。

咽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腭弓最为严重。

腭扁桃体肿大,在其表面可显示黄白色脓点,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还可形成一片形似假膜,下颌下淋巴结常肿大。

(3)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病毒感染者可见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细菌感染者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咽拭子:可查出病毒或细菌。

(二)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小儿乳蛾》[1]。

)(ZYYXH/T248-20121.风热犯肺证:咽痛,渐加剧,咳嗽、吞咽加重,咽干灼热或痒,轻度吞尚未化脓,喉核及周围粘膜红肿,咳嗽咯痰,头痛鼻塞,伴发热微恶寒,咽困难,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小儿急、慢性扁桃体炎(乳蛾)5大中医儿科名家特效经验方

治疗小儿急、慢性扁桃体炎(乳蛾)5大中医儿科名家特效经验方

治疗小儿急、慢性扁桃体炎(乳蛾)5大中医儿科名家特效经验方乳蛾,又名喉蛾,本病为儿科常见疾病,小儿症状一般较重,往往伴有高热。

大都由外感引起而致的风热乳蛾,也有因多次发作转为阴虚乳蛾。

前者相当于急性扁桃体炎,后者相当于慢性扁桃体炎。

北京儿童医院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王鹏飞教授验方:清喉饮【组成】青黛3克,青果9克,白芷3克.茶叶6克.金果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小儿咽喉红肿疼痛、溃烂,兼治口舌生疮。

北京中医医院著名老中医祁振华验方:祁氏乳蛾方【组成】芥穗4.5克.薄荷3克.金银花6克.大青叶6克,玄参6克,生栀于子4.5克.熟军2.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疏表调中。

【主治】乳蛾早期。

著名老中医王香石验方:王氏经验方【组成】石膏(先煎)30克.板蓝根、龙胆草、瓜蒌、皮升麻各3克,马勃、马兜铃各9克,水牛角(煎)24克.腊梅花、生地黄、赤芍、黄芩、红条紫草各12克.银花1 5克.岗梅根1 8克(6岁小儿用量)。

【用法】水煎服,每口1剂。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麻疹挟烂乳蛾(扁桃体炎),症属热毒炽盛,上攻咽喉。

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善名老中医张刚验方:凉膈增液汤【组成】连翘8克,银花8克,栀子5克,黄芩5克,生地黄6克,元参8克,麦冬8克,芦根8克,蝉蜕5克,板蓝根8克.大黄2克,竹叶3克。

【用法】将上药用凉水浸泡20分钟,再用文火煎煮25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药液混合。

每日1剂分3~4次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为主.佐以辛凉解表.通腑泻热。

【主治】风热乳蛾,症见咽喉红肿疼痛.发热不退.口渴喜饮.面红唇赤.口鼻干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少,指纹红紫,脉数有力。

云南著名老中医廖泉验方:加味喉科六味汤【组成】荆芥、防风、薄荷、银花、连翘、板蓝根、僵蚕、桔梗、甘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l剂。

【功效】清热解毒,疏表调中。

【主治】小儿乳蛾。

小孩乳蛾的中医治疗

小孩乳蛾的中医治疗

小孩乳蛾的中医治疗
简介
小孩乳蛾是指婴儿或儿童乳房出现的蛾蚋样虫。

中医认为,小
孩乳蛾是湿热邪气侵袭乳房所致,可通过中医治疗来缓解症状。

中医治疗方法
1. 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小孩乳蛾首先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证型包括湿热内蕴、湿热瘀阻、湿热瘀阻兼肺热等。

根据不
同的证型,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法。

2. 草药治疗
中医草药是治疗小孩乳蛾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生地黄、白术等。

选择适当的中药组合,可以清热解毒、消
肿止痛,有效缓解小孩乳蛾的症状。

3. 饮食调理
在中医治疗小孩乳蛾的过程中,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应采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品。

适当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保持良好的饮食惯,有助于促进病情的康复。

4. 预防措施
除了治疗,中医还注重预防小孩乳蛾的发生。

家长应注意婴儿的个人卫生,保持乳房干燥清洁。

避免使用有害化学品或过多的药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预防湿热邪气的侵袭。

注意事项
中医治疗小孩乳蛾需要针对具体病情进行施治,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对于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患儿,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参考资料。

小儿乳蛾的中医治疗

小儿乳蛾的中医治疗

小儿乳蛾的中医治疗乳蛾,即急性扁桃体炎,系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分非化脓性和化脓性两种,起病急,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纳差、乏力、咽喉疼痛,甚则吞咽困难等,严重者可因高热而发生昏睡、抽搐等。

中医认为,乳蛾多为风热相搏结于咽喉、气血瘀滞而成,当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

小儿乳蛾通常分为风热型和热毒型两种。

风热型小儿乳蛾主要表现为乳蛾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发热恶寒,发热轻,恶寒重,头身疼痛,吞咽困难,咽喉疼痛,疼痛常放射至耳部,说话及吞咽时疼痛加重,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浮数。

治疗当疏风清热、利咽消肿,方用疏风清热汤加减,药取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黄芩、赤芍、玄参、浙贝母、天花粉、桑白皮、桔梗、牛蒡子、甘草,水煎服,据小儿年龄,酌选用量,每日1剂。

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片、复方金银花冲剂、风热感冒冲剂、抗感清热口服液、金青感冒颗粒、消炎退热冲剂,按说明书服用。

热毒型小儿乳蛾主要表现为乳蛾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或脓栓,发热重,恶寒轻,肌肤灼热,口干口苦,面红目赤,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燥,脉数。

当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方用清咽利膈汤加减,药取黄连、荆芥、薄荷、桔梗、玄参、牛蒡子、生大黄、玄明粉、甘草,按小儿年龄酌选用量。

中成药可选用板蓝根咀嚼片、金青解毒丸、夏桑菊颗粒、至圣保元丸、梅花点舌丹等,按说明书服用。

在常规治疗时,还可配合以下中成药外治。

1.紫雪散:紫雪散1支,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敷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连续2~3天。

可清热解毒,适用于乳蛾发热。

2..伤湿止痛膏:取1张外贴于天突穴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3天。

可清热解毒。

3.六神丸:六神丸5粒,大黄、蒲黄各10克,共研细末,加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及双足心涌泉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

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4.六应丸:六应丸10粒,研为细末,用消炎镇痛膏适量调匀,外敷双足心涌泉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

乳蛾诊疗方案

乳蛾诊疗方案

乳蛾(急慢性扁桃体炎)乳蛾是指以咽痛或异物感不适,喉核红肿,表面或有黄白脓点为主要特征的咽部疾病。

历代医家有关乳蛾的名目繁多,如“烂乳蛾”“连珠乳蛾”“死乳蛾”等,本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可成为病灶,引起局部及全身多种并发症。

我们根据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研究,将本病分成以风热外袭,肺经有热;痰凝血瘀,结聚喉核;脾胃虚弱,喉核失养三种证型。

本病类似于西医的急慢性扁桃体炎。

病因病机1、风热外袭,肺气不宣,肺经风热循经上犯结聚咽喉,于喉核邪毒互结,发为乳蛾。

2、病程较长,日久如络,气滞血瘀,与邪毒互结喉核为病。

3、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喉核失养或脾不化湿,湿浊内生,结聚喉核为病。

总之本病急性起病者多为风热之邪乘虚外袭,火热邪毒博结喉核而致。

若久病体弱,脏腑失调,邪毒痰湿滞留喉核,易致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诊断要点1、病史常有受凉、疲劳、外感病史或咽痛反复发作史。

2、临床症状急性发作者多以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连耳窍。

全身可伴有畏寒,高热等不适。

迁延日久者,咽干痒不适,哽哽不利或咽痛发热反复发作。

3、检查急性起病者,喉核红肿,连及舌腭弓、咽腭弓,喉核上可有黄白脓点,但不超出喉核范围,迁延日久可见喉关暗红,表面凹凸不平,挤压喉核可见黄白色分泌物自喉核隐窝口溢出。

西医诊断标准据2004年版全国高等医药学校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中“急慢性扁桃体炎”临床检查及诊断:(1)临床表现:病人常有咽痛,易感冒及急性扁桃体炎发作史,平时自觉症状少, 可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轻微症状。

若扁桃体隐窝内储留干酪样腐败物或有大量厌氧菌感染,则出现口臭。

小儿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时打熟、吞咽及言语共鸣的障碍。

(2)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充血,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时,隐窝口有时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

(3)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局部检查确定,病人有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乳蛾
1 围
本方案提出了小儿乳蛾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

本方案适用于 14周岁以下人群乳蛾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乳蛾 tonsillitis in children
小儿乳蛾是儿科常见肺系疾病。

临床以咽痛,喉核红肿,甚至化脓溃烂为主要特征。

多发于3岁以上的小儿,相当于西医的“小儿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

3 诊断
3.1.临床表现
咽痛,咽痒,或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

喉核红肿,表面可有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轻者可无全身症状;重者可见发热,恶寒或微恶寒,头身疼痛,咳嗽,口臭,纳呆。

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3.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毒感染者可见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

细菌感染者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咽拭子检查:可查出致病病毒或细菌。

3.3 需与乳蛾鉴别的病种
烂喉痧(猩红热),喉关痈,咽白喉,咽疳。

4 辨证
4.1 风热犯肺证
咽痛,渐加剧,咳嗽、吞咽加重,咽干灼热或痒,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微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咯痰,喉核及周围黏膜红肿,尚未化脓,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4.2 风寒袭肺证
咽微痛,轻度吞咽困难,伴发热恶寒,喷嚏,鼻塞涕清,头身疼痛,无汗,喉核
淡红稍肿,咽黏膜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4.3 肺胃热盛证
咽痛明显,吞咽时加剧,牵引耳痛,口、吞咽困难,伴发热面赤,口渴欲冷饮,口臭,咳吐黄痰,小便短黄,大便秘结,喉核红肿,咽黏膜深红,喉核表面有黄白色脓点,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5 治疗
5.1 治疗原则
乳蛾治疗,以利咽散结为法,同时视病因病机不同分别施治。

热证者清热解毒,热在表者疏风清热、在里者清泻肺胃;风寒者则宜疏风散寒,利咽消肿。

应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患儿应饮食清淡,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重视卫生,防止外感。

对于乳蛾反复发作者,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5.2 分证论治
5.2.1.风热犯肺证
5.2.2风寒袭肺证
5.2.3 肺胃热盛证
5.3 中成药
5.3.1 口服中成药
5.3.2 中药注射剂
6 外治法
6.1中药灌肠法
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择中药灌肠法,根据不同证型、配取相应的中药液体(辨证汤剂)。

6.2小儿推拿捏脊:
可用于各证型伴发热的患儿,给与退热药后汗出困难者,起疏通经络气血,而致汗出热推的目的。

6.3耳穴压豆:
辩证选取相应耳穴进行压豆治疗,用于各证型的辅助疗法。

6.4雾化吸入疗法:
适用于各证型伴咳嗽气促,或咽痛不适者。

6.5药物敷脐疗法:
适用于治疗过程中不耐受药物胃肠道反应者。

6.6中药泡洗法:
适用于各型伴发热者,达到促进气血运行、畅通经络作用,以减轻发热症状。

7注意事项
7.1并发症处理
邻近器官的感染和全身各处的感染及变态反应等所引起的并发症,必须及时诊断,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而采取适当的措施。

并发肺炎,参照“肺炎喘嗽”诊疗常规处理。

高热惊厥和急性呕吐、腹泻要注意观察,并与其他疾病作鉴别诊断,密注意病情变化。

对其他各种症状,可作适当的对症治疗。

7.2调护
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居室空气流通。

多饮水,宜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8疗效评价
8.1疗效性观测
1、相关症状:咽痛,咽痒,或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以及伴随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口臭,纳呆等症状的变化,每天观察变化。

2、体温测试:住院病人,每四小时记录1次,并附体温记录单;门诊病人,有受试者记录体温,每日4次。

3、治疗前后舌象、脉象的变化。

4、白细胞总数加分类。

5、根据病情可做病毒分离鉴定及病毒血清学实验等有关检查。

8.2疗效判断
1、临床治愈:治疗3天以体温恢复正常,咽部肿痛症状全部消失。

2、显效:治疗3天以体温恢复正常,咽部肿痛的大部分症状消失。

3、有效:治疗3天以体温较以前降低,咽部肿痛的主要症状部分消失。

4、无效:治疗3天以体温为降或升高,咽部肿痛的主要症状无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