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与界面-习题含答案培训资料
材料表界面习题答案

材料表界面习题答案【篇一:材料表界面期末复习】> 1、表界面的定义及其种类。
定义;表界面是由一个相过渡到另一个相的过渡区域。
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种类:表界面通常有五类:气-液界面(表面),气-固界面(表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二、液体表面1、表面张力定义及表面自由能定义答:表面张力是单位长度上的作用力,单位是n/m表界面张力的热力学定义为:由能量守恒定律,外界所消耗的功存储于表面,成为表面分子所具有的一种额外的势能,也称为表面能。
??(?g/?a)p,t,nb由于分子在体相内部与界面上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产生了净吸力。
而净吸力会在界面2、计算:r1=1mm,r2=10-5 mm2?32a=4?r?4?3.1416?(6.2?10m)11?4.83?10?4m2se?ga1=?a11-3?2?42=(72?10j?m)(4.83?10m)?3.5?10?5j3、laplace方程表达式12 ?p??(1/r?1/r) (2-18)就是laplace方程,是表面化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注释:(1)若:r1=r2=r,则曲面为球面,回到(2-15)式;(2)若:r1=r2=无穷大,则液面为平面,压差为0。
4、表面张力的几种测定方法。
(1)毛细管法(2)最大气泡压力法 (3)滴重法 (4)吊环法解:先求水滴半径:代入kelvin公式:6、gibbs吸附等温式(溶液的表面张力)表面张力随溶液组成的变化规律一般有三种比较典型的类型三、固体表面1、比表面积定义:-? 1g某种固体,其密度为2.2 g/cm3,把它粉碎成边长为106cm的小立方体,求其总表面积。
2、吸附等温线:吸附量可用单位质量吸附剂所吸附气体的量或体积来表示。
3、langmuir吸附等温式a、langmuir吸附公式b、用活性炭吸附chcl3,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0 ℃时的饱和吸附量为93.8 dm-3*kg-1。
材料表界面 习题答案

材料表界面习题答案材料表界面习题答案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材料表界面的研究成为了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材料表界面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材料之间的交界面,它们的性质和结构对材料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对于开发新材料、改善材料性能以及解决材料失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表界面的定义和分类材料表界面是指材料中两个或多个不同相之间的交界面,它们的性质和结构往往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材料表界面可以分为物理界面和化学界面。
物理界面是指两个相之间仅有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而化学界面则是指两个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新的化学物质。
二、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界面能量、界面结构、界面化学反应等。
界面能量是指两个相之间的能量差异,它决定了界面的稳定性和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界面结构则指的是界面上原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它对界面的力学性能和电子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界面化学反应是指两个相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它可以导致界面的变化和材料性能的改变。
三、材料表界面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科学家们发展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包括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
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材料表界面的形貌和结构,X射线衍射可以分析界面的晶体结构,而拉曼光谱则可以研究界面的振动和光学性质。
四、材料表界面的应用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材料加工过程中,控制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可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
在材料设计中,通过调控材料表界面的结构和化学反应,可以开发出新的材料,如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
此外,材料表界面的研究还有助于解决材料失效问题,如腐蚀、疲劳和断裂等。
综上所述,材料表界面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研究材料表界面的性质和行为,可以为开发新材料、改善材料性能以及解决材料失效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表面与界面专业课

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表面与界面(专业课)单选题----------------------------------------------------------------------------------------------------1.四边形晶粒的迁移方向()。
正确答案:B.小晶粒凹面向内,大晶粒凹面向外。
2.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答案:B.少量溶质或杂质原子就会对晶界迁移率产生显著的拖拽作用。
4.界面处原子原子键合情况发生改变,且不同程度偏离平衡位置,引起能量升高,此部分能量叫()。
正确答案:C.界面能5.影响界面迁移率的因素()。
正确答案:B.溶质或杂质原子6.最后三节所涉及的是()。
正确答案:B.复合材料7.二维点阵的晶界有()自由度。
正确答案:B.二个多选题----------------------------------------------------------------------------------------------------1.析出物形状是由()两个互相竞争着的因素所决定。
正确答案:2.界面迁移的驱动力包括()。
正确答案:B.变形储能D.界面曲率3.据界面上的原子排列情况和吻合程度分类()。
正确答案:4.下列对孪晶界描述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A.共格孪晶界,化学键能很低。
B.非共格孪晶界,有较高的化学键能。
C.共格孪晶界能约20mj/m2。
5.下面对常见的材料表面按其形成途径分类描述正确的()。
正确答案:A.机械作用界面 C.凝固共生界面D.熔焊界面6.复合材料讲的是()。
正确答案:判断题----------------------------------------------------------------------------------------------------1.随着温度增加,由于溶质原子在晶内和在界面的能力差别增大。
材料表面与界面考试资料整理

材料表⾯与界⾯考试资料整理题型⼀、名词解释(8个,24分)⼆、简答(8个,48分,有画图题)三、简述(2个,28分)考试范围⼀、名词解释1.表界⾯:由⼀个相过渡到另⼀相的过渡区域。
2.表⾯:习惯上把固-⽓、液-⽓的过渡区域称为表⾯。
界⾯:把固-液、液-液、固-固的过渡区域称为界⾯。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接触⾯。
界⾯-两种物质(同种或不同种)之间的接触⾯、连接层和分界层。
3.理想表⾯:理论上结构完整的⼆维点阵平⾯。
4.清洁表⾯:不存在任何吸附、催化反应、杂质扩散等物理-化学效应的表⾯。
(表⾯的化学组成与体内相同,但结构可以不同于体内)5.驰豫表⾯:指表⾯层之间以及表⾯和体内原⼦层之间的垂直间距d s和体内原⼦层间距d0相⽐有所膨胀和压缩的现象。
6.驰豫:表⾯区原⼦(或离⼦)间的距离偏离体内的晶格常数,⽽晶胞结构基本不变,这种情况称为弛豫。
7.重构表⾯:指表⾯原⼦层在⽔平⽅向上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在垂直⽅向上的层间间距d0与体内相同。
8.台阶表⾯:表⾯不是平⾯,由规则或不规则台阶组成。
9.表⾯偏析:杂质由体内偏析到表⾯,使多组分材料体系的表⾯组成与体内不同。
10.吸附表⾯:在清洁表⾯上有来⾃体内扩散到表⾯的杂质和来⾃表⾯周围空间吸附在表⾯上的质点所构成的表⾯。
11.平移界⾯:在结构相同的晶体中,⼀部分相对于另⼀部分平滑移动⼀个位移⽮量。
其间的界⾯称为平移界⾯。
12.反演界⾯:当晶体结构由中⼼对称向⾮中⼼对称转变时,由反演操作联系起来的两个畴之间形成反演界⾯IB。
13.表⾯能:可以理解为系统增加单位⾯积时所需做的可逆功,单位是J/m2。
14.表⾯张⼒:是单位长度上的作⽤⼒,单位是N/m。
15.晶界:同质材料形成的固体/固体界⾯为晶界。
16.相界:异质材料形成的固体/固体界⾯为相界。
⼆、简答、简述1、表界⾯通常可以分为哪5类?固-⽓;液-⽓;固-液;液-液;固-固。
2、获得理想表⾯的理论前提?(1)、不考虑晶体内部周期性势场在晶体表⾯中断的影响;(2)、不考虑表⾯原⼦的热运动、热扩散、热缺陷等;(3)、不考虑外界对表⾯的物理-化学作⽤等;(4)、认为体内原⼦的位置与结构是⽆限周期性的,则表⾯原⼦的位置与结构是半⽆限的,与体内完全⼀样。
材料表界面 作业答案

πA=RT
表面压较小的情况下成立
pv=RT
忽略了分子间互相作用力,利用理想化模型推导公式 低压、高温条件下成立
总结: 界面化学四大ຫໍສະໝຸດ 律 Laplace 方程 Kelvin 公式
p (1/ r1 1/ r2 )
P 2 V 2 M P0 r r
求出表面张力σ,即:
(2)修正的原因:①把凹凸月面当作球面近似处理。②只有在凹月面的最低点毛细上升的高 度才是h ,凸月面的最高下降才为h ,其余各点均大于h 。
6.试用Kelvin公式解释空气中水蒸汽过饱和的原因。在20℃下水的密度ρ =998.2kg/M3,表面张力为72.8*10(-3)N/m,若水滴半径为10(-6)cm,求水的 过饱和度。 答:(1)由Kelvin公式: P 2 V 2 M RT ln (2-40) P0 r r P0 为平液面的蒸汽压,P 为弯液面的蒸汽压,V 为液体摩尔体积,r 为弯液面的 曲率半径。 由上式可知,液滴的半径越小,其蒸气压越大。下面图示为根据 Kelvin 公式得 出的正常液体(平面)与小液滴的饱和蒸气压曲线。
5. 毛细管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对毛细管法进行修正? 答:原理:液体在毛细管中易产生毛细现象。由Laplace方程推广到一般情况:
gh=2 /r (2-20) 其中△ρ 为气液两相密度之差, θ 为液体与管壁之间的接触角
,r为毛细管的半径,由上式,从毛细管上升或下降高度h可以
v a3 a v1/ 3 0.00951/ 3
其表面积为: A=6a =6*0.0095 =
2 2/3
比表面积=
表面积 6*0.00952/3 = (cm 2/g) 质量 0.1
《材料表面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目录及答案

《材料表面工程基础》课后习题目录及答案11.材料表面工程技术为什么能得到社会的重视获得迅速发展?2.表面工程技术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3.为什么说表面工程是一个多学科的边缘学科?4.为什么会造成表面原子的重组?5.什么是实际表面?什么是清洁表面?什么是理想表面?6.常用的材料表面处理预处理种类及方法有哪些?7.热喷涂技术有什么特点?8.热喷涂涂层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9.简单分析热喷涂涂层的结合机理?10.热喷涂只要有哪几种喷涂工艺?各有什么特点?11.热喷涂材料有哪几大类?热喷涂技术在新型材料开发方面可以做什么工作?12.镀层如何分类?怎样选择使用?13.金属电镀包括哪些基本步骤?说明其物理意义。
14.电镀的基本原理?15.共沉积合金的相特点有几种类型?16.电刷镀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17.什么叫化学镀?实现化学镀过程有什么方式。
18.与电镀相比,化学镀有何特点?19.热浸镀的基本过程是什么?控制步骤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20.形成热浸镀层应满足什么条件?21.简述钢材热镀铝时扩散层的形成过程。
22.热镀铝的优缺点怎样?23.表面淬火与常规淬火的区别:临界温度上移、奥氏体成分不均匀、晶粒细化、硬度高、耐磨性好、抗疲劳强度高。
24.表面淬火层组成:淬硬区、过渡区和心部区。
25.硬化层厚度的测定:金相法和硬度法。
26.喷丸强化技术原理、特点、应用范围。
27.感应加热淬火原理、涡流、集肤效应。
28.工件感应加热淬火的工艺流程。
29.各种表面淬火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表面技术概论》习题30.什么是表面工程?表面工程技术的作用是什么?31.金属离子电沉积的热力学条件是什么?金属离子从水溶液中沉积的可能性取决于什么?32.什么是热喷涂技术?试简述热喷涂的特点。
33.热喷涂的涂层结构特点是什么?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机理是什么?一般的等离子喷涂层不可能形成太厚的涂层,为什么?而HVOF技术则可以获得10余毫米厚的超厚涂层,又是为什么?34.化学镀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特点?35.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是我校材料科学的学科优势之一?你对于我校材料表面技术的发展有什么想法和建议?1■■■■■■■■■■■■■■■524宿舍整理■■■■■■■■■■■■勿删■■■■■■■■■■■■36.材料表面耐腐蚀的技术有哪些?我国规定煤矿系统的井筒井架、电力塔架、广播发射塔等必须要进行钢结构长效防腐处理。
表面与界面课后习题答案

表面与界面课后习题答案表面与界面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过程中,课后习题是检验自己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表面与界面这门课来说,习题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解答习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表面与界面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什么是表面与界面科学?表面与界面科学是研究物质表面和界面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物质的表面性质、表面现象、界面现象以及表面和界面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表面与界面科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控制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表面现象和界面现象。
常见的表面现象包括液体的表面张力、液滴的形状、浸润现象等。
而界面现象包括液体与固体的接触角、液体与气体的界面张力等。
这些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液体的浸润性决定了涂层的质量,表面张力决定了水珠在叶片上的滚动等。
3. 请解释表面张力的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液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液体分子在表面上受到的分子间吸引力比在内部受到的吸引力要大,因此液体表面会呈现出一定的张力。
这种张力使得液体表面呈现出收缩的趋势,形成一个能够抵抗外界作用力的薄膜。
4. 请解释浸润现象的原理。
浸润现象是指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扩展和渗透的现象。
浸润现象的原理是液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如果液体分子与固体表面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液体就会浸润固体表面,反之则无法浸润。
5. 请解释界面张力的概念。
界面张力是指液体与气体界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一种现象。
液体分子在界面上受到的分子间吸引力比在内部受到的吸引力要大,因此液体界面会呈现出一定的张力。
这种张力使得液体界面呈现出收缩的趋势,形成一个能够抵抗外界作用力的薄膜。
6. 请解释液滴的形状是如何形成的。
液滴的形状是由液体表面张力和液滴内部压力共同决定的。
液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滴呈现出尽可能小的表面积,而液滴内部的压力则使得液滴呈现出尽可能大的体积。
材料表面与界面复习题答案

1.液体的原子结构的主要特征。
液体的原子结构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特征:(1)液体结构中近邻原子数一般为5~11个(呈统计分布),平均为6个,与固态晶体密排结构的12个最近邻原子数相比差别很大;(2)在液体原子的自由密堆结构中,四面体间隙占了主要地位。
(3)液体原子结构在几个原子直径范围内是短程有序的,而长程是无序的。
2.液体表面张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受到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吸引,趋向于挤入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积缩小,因而在液体表面切向方向始终存在一种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液体表面这种沿着切向方向,合力指向液体内部的作用力,就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液体表面张力影响因素很多,如果不考虑液体内部分子或原子向液体表面的偏聚和外部原子或分子对液体表面的吸引,影响液体表面张力的因素主要有:(1)液体自身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来源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吸引力,因此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液体中原子或分子的结合能越大,液体表面张力越大,一般液体表面张力随结构不同变化趋势是:金属键结合物质>离子键结合物质>极性共价键结合物质>非极性共价键结合物质(2)表面所接触的介质:液体的表面张力的产生是由于处于表面层的原子或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体外部原子或分子的吸引。
当液体处在不同介质环境时,液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与不同物质接触所受的作用力不同,因此导致液体表面张力的不同。
一般来说,介质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与液体表面原子或分子结合能越大,液体表面能越小,反之越大(3)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液体密度下降,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液体内部原子或分子对表面原子或分子的吸引力减弱,液体表面张力下降。
最早给出的预测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的半经验表达式为:γ= γ0(1-T/T c)n式中T c为液体的气化温度,γ0为0K时液体的表面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表面与界面-习题
含答案
第一章
1、什么是Young 方程?接触角的大小与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好坏有怎样的关系?
答:Young 方程:界面化学的基本方程之一。
它是描述固气、固液、液气界面自由能γsv,γSL ,γLv 与接触角θ之间的关系式,亦称润湿方程,表达式为:γsv -γSL =γLv COSθ。
该方程适用于均匀表面和固液间无特殊作用的平衡状态。
关系:一般来讲,接触角θ的大小是判定润湿性好坏的依据,若θ=0.cosθ=1,液体完全润湿固体表面,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若0<θ<90°,液体可润湿固体,且θ越小,润湿性越好;90°<θ<180°,液体不润湿固体;θ=180°,完全不润湿固体,液体在固体表面凝集成小球。
2、水蒸气骤冷会发生过饱和现象,在夏天的乌云中,用飞机撒干冰微粒,试气温骤降至293K ,水气的过饱和度
(P/Ps )达4,已知在293K 时,水的表面能力为
0.07288N/m ,密度为997kg/m 3,试计算:
(1)在此时开始形成雨滴的半径。
(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
答:(1)根据Kelvin 公式有
'2ln 0R RT M P P ργ=
开始形成的雨滴半径为:
0ln 2'p p
RT M
R ργ=
将数据代入得:
m R 101079.74ln 997293314.8018.007288.02'-⨯=⨯⨯⨯⨯⨯=
(2)每一雨滴中所含水的分子数为N=N A n ,n=m/M=ρV/M ,得
个661002.6018.03997)1079.7(14.34)(34233103'=⨯⨯⨯⨯⨯⨯⨯===-A A N M R N M V N ρπρ
3、在293k 时,把半径为1.0mm 的水滴分散成半径为1.0μm 的小水滴,试计算(已知293K 时水的表面Gibbs 自由为0.07288J .m -2)(1)表面积是原来的多少倍?(2)表面Gibbs 自由能增加了多少?(9分)
答:(1)设大水滴的表面积为A 1,小水滴的总表面积为A 2,则小水滴数位N ,大水滴半径为r 1,小水滴半径为r 2。
212
21244r r N A A ππ= 又因为将大水滴分散成N 小水滴,则
32313434r N r ππ= 推出 3
21⎪⎪⎭⎫ ⎝⎛=r r N =93100.1mm 0.1=⎪⎭⎫ ⎝⎛um 故有 ()()10000.140.141022
912=⨯⨯⨯=mm um A A ππ 即表面积是原来的1000倍。
(2)表面Gibbs 自由能的增加量为
()()212212421r Nr r A A dAs G A A -=-==∆⎰πγγ
=4*3.142*0.07288*[109*(10-6)2-(10-3)2]
=J 4-1015.9⨯
第二章
1、什么是CMC 浓度?试讨论影响CMC 的因素。
请设计一种实验测定CMC 的方法。
答: (1)CMC 浓度是指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上升,溶液的表面张力逐渐下降,直至表面张力几乎不变时所发生转折时的浓度。
(2)疏水基的影响、亲水基、温度、添加剂(电解质、有机物)。
(3)测定方法:测定电导率、渗透压、冰点、增溶性、洗净力等物理量发生显著变化的转折点
2、温度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解度的影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K.P 点以上溶解度迅速增大,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溶液在C.P 点变成浑浊?
答:(1)离子型:在足够低的温度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慢慢增大,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溶解度会突然增大——Krafft 现象
非离子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溶液会突然变浑浊
(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胶束形式溶解
非离子型:温度上升时,氢键被削弱,达到C.P.点时,氢键断裂,表面活性剂从溶液中析出,溶液变得浑浊。
3、试求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HLB值。
答:十二烷基苯磺酸钠HLB=ΣH−ΣL+7=38.7−(12+6)×0.47+7=37.24
第三章
1、试讨论用液态氧化法处理聚合物的优缺点。
答:优点:(1)可润湿性大大增加(2)表面张力增大(3)与各种液体接触角明显减小,粘接性能大大增加。
缺点:氧化处理会有大量的酸废液产生,污染严重。
2、聚合物表面接枝有哪些方法?其原理各是什么?
答:(1)表面接枝聚合大分子偶合添加接枝共聚物
(2)表面接枝聚合:在光、辐射线、紫外线、等离子体使聚合物表面产生活性种,引发乙烯基单体自由基聚合,进行表面接枝。
大分子偶合:聚合物表面产生反应性活性基团,使之与带有反应基团的大分子反应偶合,实现其表面接枝。
添加接枝共聚物在欲改性的高聚物中添加有界面活化性能的共聚物成型,共聚物亲基材段嵌入到基材内部,留下接枝段在基质聚合物的表面上,达到表面改性的目的。
3、分别用等张比容和内聚能密度法估算下列高分子化合物的表面张力。
1)聚苯乙烯
2)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
第四章
1、什么是偶联剂?说明硅烷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作用机理。
用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有哪些方法?
答:(1)偶联剂是分子含有两种不同性质基团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基团可与增强材料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另一种基团可与基体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
(2)①X 基团的水解,形成硅醇;②硅醇的羟基之间以及硅醇的羟基与玻璃纤维表面的羟基形成氢键;③硅羟基间脱水形成硅氧键。
2、高性能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有哪些?
答:(1)表面清洁处理(2)表面氧化处理(3)表面涂层(4)化学气相沉积(5)电聚合处理(6)低温等离子处理(7)表面接枝
3、什么是化学键理论?化学键理论有什么缺陷?举例说明化学键理论在碳纤维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答:(1)化学键理论认为两相之间实现有效的粘接,两相的表面应含有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基团,通过官能团的反应以化学键合形成界面。
若两相不能进行化学反应,也通过偶联剂的媒介作用以化学键相互结合。
(2)缺陷:不能解释以下现象①有些偶联剂不含有与基体树脂起反应的活性基团,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②偶联剂在增强纤维表面有多层结构而并非由化学键理论推导的单层结构,③基体树脂固化,热应力松弛效应。
(3)应用:在表面氧化或等离子、辐射等处理过程中,纤维表面产生了羧基、羟基等含氧活性基团,提高了与环氧等基体树脂的反应能力,使界面形成了化学键,大大提高了粘接强度。
第五章
1、纤维对液体的接触角的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答:(1)单丝浸润法(2)单丝浸润力法(3)毛细浸润法
2、简述单丝抜脱实验
答:将单根纤维单丝的一部分垂直埋如基体之中,然后将单丝从集体中拔出,测定纤维抜脱的应力,从而求出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剪切强度。
3、界面结合强度是否越强越好?为什么?
答:(1)界面结合不是越强越好(2)原因:当界面结合强度大于基体强,应力不能沿界面缓解,直接作用到纤维断口的基体上,使基体首先在纤维的断点处破坏并形成裂缝。
在持续外力的作用下,裂缝沿垂直于纤维轴方向向基体纵深进一步发展,这一裂缝还会引起附近纤维的连锁断裂,导致复合材料断裂。
所以界面结合不是越强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