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课堂PPT)
培智学校启智教育人教版生活适应《怎样适时穿衣》名校名师优质公开课课件

3怎样适时穿衣ຫໍສະໝຸດ 让我们来认识春夏秋冬……同学们知道不知 道,春夏秋冬各有 什么特点呢?
思考: 看下面四幅图画,你想到了什么?
让我们来认识春夏秋冬……
同学们知道不知 道,春夏秋冬各有 什么特点呢?
春天
❖ 春暖花开 ❖ 风和日丽 ❖ 百花齐放
平均气温: 20℃
夏天
烈日炎炎 挥汗如雨 枝繁叶茂
同学及时穿脱衣服。
生活小常识:春“捂”秋“冻”。
平均气温: 30℃
秋天
❖ 天高云淡 ❖ 金桂飘香 ❖ 五谷丰登
平均气温: 20℃
冬天
漫天飞雪 滴水成冰 天寒地冻
平均气温: 2℃
你认识下面这些衣服吗?说出名称。
春、夏、秋、冬我们应该 分别穿什么衣服?
春、秋:长袖单衣、外 套、薄线衣。 夏天:短衣、短裤、裙 子等。 冬天:棉衣、毛衣、羽 绒服、皮衣等。
说说这些小朋友穿的什么季节的衣服?
说说下列温度你该穿什么衣服?
20℃ 长袖单衣、外套、薄线衣等。 0 ℃ 棉衣、毛衣、羽绒服、皮衣等。 35 ℃ 短衣、短裤、裙子等。
学习儿歌
冬穿棉,夏穿单, 春秋穿上两用衫。 受冷受热会生病, 适时增减记心间。
总结
❖ 结合季节特点及实际温度,及时增减衣服。 ❖ 午餐午休期间如遇气温骤变,请帮助低年级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汉语拼*尝音试、自主声识母字、韵母、声调、音节
*汉语拼音、声母、韵母、声调、音节
高 主动高识主字动的识兴字的趣兴—趣掌—掌握握常常用用偏偏旁旁部部首—首累—计累认读计10认0-读500100-500
*500-1000
*500-1*0查0字0 典,独立识字 *查字典,独立识字
写字 低 描写—抄写—从左到右书写
3.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 学生达成课标要求的情况 • 学生的个体发展情况 • 关注个别差异
42
(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主要解决问题: • 如何围绕课程标准设计教学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43
1.明确教学目标 • 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学
习的起点,制定教学目标。 Ø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Ø保持教学目标的连贯、完整。 Ø关注发展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
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 Ø学生的视角
47
(四)实施教学
1.聚焦教学目标 • 始终聚焦目标,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
的达成。
48
2.有效调控教学进程 • 充分支持:辅导、资源。 • 关注差异: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 将评价融入教学:不断了解学生,作出后续基于
证据的教学决策。
13
• 语言建构与运用 Ø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具有基本的倾听与说话能力、识字与写字能 力,初步的阅读、写话能力。通过语文学习 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14
• 思维发展与提升:扩大生活经验范围,丰富语言 积累,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发展抽象思维。
种方法呈现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智学校作为一所注重素质教育的学校,秉承着“全面发展、个性成才”的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特制定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均衡、有质量的教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核心素质,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二、课程内容。
1. 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我们将按照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课程,保证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 创新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将开设创新课程,包括科学实验、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手工制作等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选修课程。
学校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舞蹈、乐器、篮球、足球、围棋、书法等,让学生在充分发展自己特长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实施。
1. 教学方法。
学校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 评价体系。
学校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业成绩、学科竞赛、综合素质评价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3. 课外活动。
学校将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文艺演出、科技竞赛等,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保障。
1. 师资力量。
学校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确保教师能够胜任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任务。
培智ppt课件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 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
04 培智课程评估
评估目的和方法
评估目的
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提高教学质量。
评估方法
观察法、测试法、作品评价法等,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评估标准和指标
评估标准
根据课程目标制定,包括知识、技能 、态度等方面。
记忆。
游戏化教学
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让学 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重复练习
通过重复练习和强化训练,帮 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02 培智课程内容
基础知识教学
数学基础
教授基础的数学概念, 如数数、加减法等。
语言文字
学习基本的汉字、拼音 和词汇,培养语言表达
能力。
自然科学
了解基本的生活常识和 自然科学知识,拓宽知
评估指标
具体化、可量化、可操作,如学生的 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 。
评估结果的应用和反馈
应用
将评估结果用于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 量。
反馈
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评估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同时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05 培智课程案例分 享
案例一:基础数学教学的培智课程设计
总结词
通过游戏化教学,提高智障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详细描述
该课程设计以生活化场景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智障儿童认 识数字、学习加减法、比较大小等基础数学知识。课程中还融入了互动环节,鼓 励孩子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案例二:语言沟通能力的培智课程设计
总结词
通过实际情境模拟,提高智障儿童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讲义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王辉Email:**********************南京特院特教与学前学院第一部分前言●《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下同)是新时期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学生身心发展和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促进学生的自身协调发展,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课标设计借鉴了当前国际社会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培智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吸纳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体现了培智教育的鲜明特色。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在培智学校就读的所有学生。
●根据培智学校教育的特点,本课标为综合文本,不再单独分册编写。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现了保障儿童教育权利,实现教育平等的课程性质。
课标提供了兼顾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全面发展和显著个别差异的教学内容,从智能发展、社会适应和生活实践三个方面,按照学生接受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过程来规划教学目标系统。
课程设置目的在于提高智力与发展性障碍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促进其平等参与社会,使他们拥有尊严、获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理念与特色●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采用以儿童为主体,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借鉴了智力/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理念●课程借鉴了国内外关于智力与发展性障碍研究的新成果。
我国1987年首次颁布了与国际社会一致的智力障碍概念和标准;2006年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我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确定了新的智力残疾的概念和标准。
这一概念表述为:¡°智力残疾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培智学校课程标准

1.2 感知能力
1.2.1视觉: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视觉信息的能力
1.2.1.1能有正常的视觉敏锐度
1.2.1.2 能注视眼前或周围的人事物
1.2.1.3 能追视人事物
1.2.1.4 能辨别不同物品
1.2.1.5 能辨别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图片和文字
1.2.1.6 能区分对象与背景物体
1.2.1.7 能对空间位置有知觉能力
1.2.1.8 能依据样本操作
1.2.1.9 能识别原色、间色、复色等
1.2.2听觉:能接受各种声音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能力
1.2.2.1 能追寻声源
1.2.2.2 能辨别不同的声音
1.2.2.3 能辨别不同的语音
1.2.2.4 能在复杂的声音背景中注意特定的声音
1.2.2.5 能运用听觉做出正确的反应
1.1.5.2 能对准目标按压物品
1.1.5.3 能对准目标嵌插物品
1.1.5.4 能对准目标堆叠物品
1.1.5.5 能对准目标捏挤物品
1.1.5.6 能对准目标推入拉出物品
1.1.5.7 能对准目标撕剥物品
1.1.5.8 能对准目标盛倒物品
1.1.5.9 能对准目标穿串物品
1.1.5.10 能对准目标旋拧物品
1.1.5.11 能对准目标搓擦物品
1.1.5.12 能对准目标折卷物品
1.1.5.13 能依照样本进行涂色、拼贴、勾勒等
1.1.6使用工具:双手藉由中介物操作物品的能力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解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解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首先明确了指导思想与定位,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其一,"生活适应"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一般性课程之一,《课程标准》的编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培智学校学生更好融入社会。
其二,《课程标准》以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生活适应"课程目标为基础,与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接,同时也借鉴、参考、吸收了国内相关或相近学科的发展经验编写而成。
智障儿童首先是儿童,他们的身心发展符合一般儿童的发展规律。
培智学校刚入学的学生,生理年龄虽然是6、7岁,可是心理年龄只有3、4岁,所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标和内容非常适合低年级段的培智学生。
虽然培智学校学生发育迟缓,但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内容也是他们成长所需要的,其目标也是经过教育、训练能够达到的。
其三,生活适应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使之成为独立的社会公民。
简单来说,生活适应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能生活、会生活、爱生活且有思想地生活。
结构与内容(一)前言部分的解读1.课程性质依据《课程标准》生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三大性质,通过深入研究和发掘,联系广大培智学校学生的现状,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课程性质之间的结合与拓展。
生活适应课程属于培智学校必修课程,课标的制定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生活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生活适应课程视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围绕学生的需求及身心特点,遵循生活逻辑,以家庭牛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为主要内容,选择必备的知识与核心技能组织、设计活动,提高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

《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学习体会2018年8月目录CONTENTS什么是课程标准?01《生活适应》课程的追溯02《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理解03《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亮点与创新04课程标准一、什么是课程标准?这段时间,追完了一部剧叫琅琊榜,看了几部电影,其中推荐Inside Out PARTTHREE看完了关于如何做科学研究的几本书,只是觉得像喝了几碗鸡汤,然并卵罢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
因此,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编写依据教育方针十八大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设置方案《培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中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思想上, 培养智力残疾学生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在品德上, 让他们具有初步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在生活上, 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 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总之, 要把智力残疾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课程实施中处于最上位,是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
这一依据可以说是根本性的,是课程实施的总指令。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为指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确定的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而研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THREE 认真贯彻德、智、体、 语 文 、 数 学 、
美全面发展的方针,从弱智儿 音 乐 、 美 术 、
童出教身发学体.和对和训他智练们力,进有特行效点相地的应补实的偿际教其情育况智、思常
想 识
品 、
德、 劳动、
力和适应行为的缺陷。为使他 体 育 等 课 程 ,
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虽 没 单 设 生
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活 适 应 , 但
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 动者打下基础。 要培养学生
是主
要内
容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 分 散 在 思 想
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品 德 、 常 识
懂得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 和 劳 动 等 课
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和计算 程中
的初步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
6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在课程实施中处于最 上位,是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依据,包括教材编写、教学实 施、教学评价等。这一依据可以说是根本性的,是课程实施 的总指令。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特殊教 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为指导,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确定的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根 据培智学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而研制。
《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 学习体会
2017年03月
目录
CONTENTS
01 什么是课程标准?
02 《生活适应》课程的追溯 03 《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理解 04 《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亮点与创新
PART 课程标准 ONE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
PARTTHREE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 教育之后的结果这所段做时的间具,体追描完述了,一是国家教看完了关于如何做科 育质量在特定教部育剧阶叫段琅应琊达榜到,的看具了体指标,学研究的几本书,只 它具有法定的性几质部。电因影此,,其课中程推标荐准是国家是觉得像喝了几碗鸡 管理和评价课程的I基n础si,de是O教ut材编写、教学、汤,然并卵罢了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8
如健康中提到:
9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到: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 的重要时期。”“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 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着自己,建构自 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目标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 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 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 民奠定基础。”
7
《课程标准》以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 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生活适应”课程目标为基础, 与 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 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标 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 指南》对接,同时,借鉴、参考、吸收了国内相关或相近学科 的发展经验编写而成。
智 程,
必们要将的来I良进n好入s习社i惯会de参,加为O力他ut越的
来 学
越 校
多 开
所能及的劳动,成为社 设 生 活 适
会平等的公民打下基础。应课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
7+5 门 课 程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求,使智力残疾学生 分 一 般性课
具 集有 体看初 主完步 义的 精了爱 神关国 ;主 具于义 有如初、 何程 课程做和。选科择 性
4
二、《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编写依据
5
教育方针
十八大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 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 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设置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力残 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的社会 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基本的 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 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10
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 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和再创造,教材 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 求,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体 现基础性、综合性与指导性的特点。
课堂教学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树立“用教 材教”的观念,把握教材与课程的关系,通读教材,把握教 材的逻辑体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适当调整、拓展补 充;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灵活使用教 材;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生活适应课程的生活性、实践性、 开放性特点。
11
三、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12
P培A智学R校T
《生活适应》
TWO 课程追溯
一 、课程设置方案的昨天
1987年
《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
求意见稿)》
培养目标
开设课程
1994年
《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
要(试行)》
培养目标
开设课程
2007年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
验方案》
培养目标
开设课程
中度智力残疾
儿童少年是儿童少年的 生 活 适 应 、
一个部分。应当通过适 活 动 训 练 、
合育这其与段身训心练时发,间展使特他,点们追的在教德完、实三了用部一语分
数 ,
智发部、展剧体,诸最叫方大琅面限得度琊到的榜全补面偿,生课看活程了适正
应 式
其中形几实成缺部用基陷的本,电知的使影识实其,用掌,能握其力生和活中进学推校入荐课培
步 制的观学社念研会;公具究德有的意乐识观几和向本法上 书“,生活只适应 ”
的 的生 文是活 化觉态 科度 学得; 知像具 识有 和喝基 适了本 应 几课 智碗学程 校成鸡义为
培 务
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 教 育 阶段的
务的技汤能;,养然成健并康卵的 罢一了门 一 般 性
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课 程 (即核
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 民。”
心课程 一)。
之
机能,矫正动作缺陷,增强身体
素质;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
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生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