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呼吸功能评估及术中呼吸功能的监测

合集下载

呼吸功能测试仪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呼吸功能测试仪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呼吸功能测试仪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胸外科手术常常涉及呼吸系统的功能评估和管理,尤其是在肺手术中。

为了准确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医生常常需要使用呼吸功能测试仪。

呼吸功能测试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肺功能和呼吸状况的设备,通过评估患者的呼吸参数,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康复率。

呼吸功能测试仪通常包括多个功能模块,如肺容积测量、呼吸流速测量、气体交换分析等,可以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胸外科手术中,呼吸功能测试仪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术前评估:在胸外科手术前,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确定术前肺功能的基线状况和评估手术的可行性。

呼吸功能测试仪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肺容积、通气功能和气体交换情况,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并预测术后的肺功能恢复情况。

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 术中监测:在胸外科手术中,医生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呼吸并发症。

呼吸功能测试仪可以连接到患者的呼吸机和监护设备上,获取患者的呼吸参数,如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呼吸频率和呼吸力量等,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呼吸状态,并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保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3. 术后康复:在胸外科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

呼吸功能测试仪可以用于评估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情况,监测患者的呼吸参数变化,并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呼吸肌训练,提高肺功能,加速康复。

4. 并发症监测:胸外科手术可能伴随着一系列呼吸并发症,如肺炎、呼吸衰竭等。

呼吸功能测试仪可以及时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变化,包括通气功能、肺容积和气体交换情况,帮助医生发现呼吸并发症的早期征兆并及时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测试仪在胸外科手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准确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率。

同时,呼吸功能测试仪的术中监测和术后康复功能也能够有效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功能评估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通过对呼吸功能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呼吸系统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呼吸相关的疾病或异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功能评估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评估的目的、评估的内容、评估的方法和评估结果的解读。

一、评估目的:呼吸功能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个体的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肺活量等指标。

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呼吸系统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呼吸相关的疾病或异常。

评估结果将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疾病进展提供重要依据。

二、评估内容:呼吸功能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频率:评估个体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钟之间。

2. 呼吸深度:评估个体每次呼吸的气体量。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潮气量(Tidal Volume,TV)、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等。

3. 呼吸节律:评估个体呼吸的节律是否规律。

正常呼吸应该是均匀、有规律的。

4. 肺活量:评估个体肺部的容积和功能。

常用的评估指标有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用力呼气一秒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1 second,FEV1)等。

三、评估方法:呼吸功能评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临床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指标,进行初步评估。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评估。

2. 肺功能检测法:通过肺功能检测仪器,如肺活量计、呼吸流量计等,测量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评估结果,适用于需要更加详细评估的情况。

3. 血气分析法:通过采集患者的动脉血样本,分析血气指标,如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评估呼吸功能的代谢状态。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功能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呼吸系统功能的方法,通过测量和分析呼吸相关的生理参数来评估个体的呼吸功能状况。

呼吸功能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呼吸系统健康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 评估指标呼吸功能评估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在12-20次/分钟之间。

1.2 呼吸深度: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的气量大小。

通过测量潮气量来评估呼吸深度,正常成人的潮气量在500-800毫升之间。

1.3 呼吸节律:呼吸节律是指呼吸的规律性。

正常呼吸应该是有规律的,呼气和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

1.4 肺活量:肺活量是指在不同呼吸状态下肺部能够吸入或呼出的空气量。

通过测量肺活量可以评估肺功能的健康状况。

1.5 最大呼气流速:最大呼气流速是指呼气过程中的最大气流速度。

通过测量最大呼气流速可以评估呼气功能的健康状况。

2. 评估方法呼吸功能评估可以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2.1 临床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指标来评估呼吸功能。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受到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2.2 肺功能测试法:肺功能测试是一种通过仪器测量和分析呼吸相关指标的方法。

常见的肺功能测试包括肺活量测定、峰流速测定等。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呼吸功能评估结果。

2.3 血气分析法:血气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动脉血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来评估呼吸功能的方法。

通过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氧合情况和酸碱平衡状况。

3. 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通过呼吸功能评估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结果解读。

根据不同的评估指标,可以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例如,如果患者的呼吸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提示呼吸系统受到刺激或负荷增加;如果患者的肺活量明显下降,可能提示肺功能受损;如果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速降低,可能提示呼气功能减弱等。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

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是指通过对呼吸功能进行评估,将其分为6个不同的级别,以反映出患者的各方面状况。

该评定法主要用于评估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后、术前及康复期间患者的呼吸功能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提高康复效果。

评定标准:一级:正常呼吸,吸气流速1600ml/min以上,呼气流速1600ml/min以上。

二级:轻度异常,吸气流速1400-1600ml/min,呼气流速1400-1600ml/min。

三级:中度异常,吸气流速1200-1400ml/min,呼气流速1200-1400ml/min。

四级:较重异常,吸气流速1000-1200ml/min,呼气流速1000-1200ml/min。

五级:严重异常,吸气流速800-1000ml/min,呼气流速800-1000ml/min。

六级:极重或濒死状态,吸气流速低于800ml/min,呼气流速低于800ml/min。

评估流程: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及用药情况。

2.检查体征:通过听诊、观察、触诊等方式,检查患者的呼吸情况。

3.测量呼吸功能:通过呼吸功能仪等设备,测量患者的吸气和呼气流速、肺活量等参数。

4.评估结果:根据测量结果,按照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的意义:一级:呼吸功能正常,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身体即可。

二级:呼吸功能略有异常,需要加强锻炼和饮食调节,并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三级:呼吸功能有中度异常,需要根据病因治疗,并进行腹式呼吸和深呼吸等锻炼。

四级:呼吸功能较重异常,需要进行氧疗、支持性治疗等,并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如胸廓扩张、体位引流等。

五级:呼吸功能严重异常,需要进行密切监护和抢救治疗,并适时行气管插管及人工呼吸辅助治疗。

六级:呼吸功能极重或濒死状态,需要进行急救治疗,并尽快转移至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总之,呼吸功能评定6级分级法是一种有效的呼吸功能评估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治疗需求,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麻醉手术中呼吸功能监测重点

麻醉手术中呼吸功能监测重点

麻醉手术中呼吸功能监测重点呼吸功能监测应从通气的临床观察、气道压力、吸入和呼出气量、氧输送及释放、CO2的排出等方面着手。

一、临床观察㈠视诊1,从胸腹起伏幅度,贮气囊活动等了解呼吸有无、呼吸次数及呼吸深浅;2.观察病人粘膜、皮肤、甲床及术野血色,判断病人有无低氧血症;3.察看呼吸类型,判断麻醉深浅,发现呼吸系并发症。

(二)触诊对呼吸次数、呼吸有无及呼吸幅度的了解,可得到较为确切的印象,对小儿尤为可靠。

(H)听诊将听诊器安放在胸骨上切迹处可以听诊气管内呼吸音的性质或者安放在心前区听诊心音的性质,心前区听诊也常用于小儿麻醉和面罩通气时。

食管听诊器常在气管插管后放置,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呼吸、心音监测。

根据呼吸音的有无、强弱、是否对称,可有效地了解病人的呼吸状况,麻醉插管的深浅等情况。

二、仪表监测1)肺量计或呼吸监测仪1.麻醉中的作用(1)作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了解通气量是否足够;(2)判断有无呼吸抑制;(3)测定肺活量可供呼吸不全病人的病情诊断;(4)术后病人呼吸程度的估计。

2.常用监测指标(1)潮气量(VT):临床意义如下(若VT低下,应排除各接头处的漏气):V T低于正常:低通气或呼吸量不足;气道有阻塞;呼吸衰竭。

V T高于正常:全麻过浅;手术刺激过强或体内Co2积存过多。

(2)分钟通气量(VE):V E=V T X每分钟呼吸次数,监测时,若VT稍降而呼吸增快,因VE仍保持正常,此时只须加强观察即可;但如V T 显着下降,即使分钟通气量勉强保持正常范围,须立即作辅助或控制呼吸;同时分析其原因。

如分钟呼吸量也减低则应立即处理。

(3)肺活量。

(二)气道压力表的作用1.检测麻醉机或呼吸器有无漏气;2.测定气道压。

防止不良后果发生:气道压过高,妨碍腔静脉血回心血流,致心排出量及血压下降,若压力极高,易使肺泡破裂,引起气胸或纵隔气肿;3.通过气道压,了解病人呼吸顺应性,公式:呼吸顺应性(m1/cmH?。

)=潮气量(m1)/最高气道国CmH2。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引言概述:呼吸功能评估是一种通过测量和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来确定个体呼吸健康状况的方法。

它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和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并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呼吸功能评估的五个主要部分。

一、呼吸频率和深度的评估:1.1 呼吸频率: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通过观察患者的胸部起伏或使用呼吸监测仪器,可以准确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频率通常在12-20次/分钟之间。

1.2 呼吸深度: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的气体交换量。

可以通过观察胸部的起伏幅度或使用肺功能测试来评估呼吸深度。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深度通常为500-800毫升。

二、肺功能测试:2.1 肺活量测试: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之间的最大气体容积。

通过使用肺活量仪器,医生可以测量患者的肺活量。

正常成年人的肺活量通常在3-5升之间。

2.2 用力肺活量测试:用力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呼气后的最大吸气容积。

通过使用用力肺活量仪器,医生可以测量患者的用力肺活量。

正常成年人的用力肺活量通常在2-4升之间。

2.3 肺功能参数评估:通过肺功能测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肺活量、通气量、呼吸道阻力等参数,以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

三、氧饱和度测量:3.1 脉搏氧饱和度测量:通过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器,医生可以测量患者的氧饱和度。

正常成年人的氧饱和度通常在95-100%之间。

3.2 动脉血氧饱和度测量:通过使用动脉血氧饱和度仪器,医生可以测量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通常在95-100%之间。

3.3 氧饱和度评估:通过测量氧饱和度,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氧气供应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等呼吸系统问题。

四、呼吸力量和肌肉力量评估:4.1 呼吸力量评估:通过使用呼吸力量仪器,医生可以测量患者的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力量。

正常成年人的呼吸力量通常在80-120%之间。

4.2 肌肉力量评估:通过使用肌肉力量仪器,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肺肌肉力量。

麻醉前对呼吸系统的评估和准备

麻醉前对呼吸系统的评估和准备

麻醉前对呼吸系统的评估和准备鲁开智陈杰顾健腾文欣荣崔剑陶国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麻醉科麻醉前对病人重要系统和脏器功能进行客观评估,完善麻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对提高围术期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呼吸系统在麻醉中的特殊意义,不论我们准备采用何种麻醉方式,均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和现病史至关重要,特别是呼吸系统相关的症状。

然后结合查体和实验室报告进行准确评估,才能针对个体进行恰当的麻醉准备。

1呼吸道疾病史患者近期两周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麻醉前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即临床痊愈),围麻醉期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比无呼吸道感染病史者高数倍,因为他们仍处于呼吸道病理生理阶段,其呼吸道黏膜的应激性高。

麻醉药物可引起腺体比正常生理阶段分泌更多的分泌物,引发气道平滑肌收缩的自主神经的兴奋阈值也降低,浅麻醉下的任何刺激(疼痛、分泌物、低氧等)都可以激发气道痉挛。

呼吸道感染病史遗漏时,麻醉医师如果手术前查体认真仔细仍然可能发现阳性体征(咽部充血、呼吸音粗糙)。

正值呼吸道疾病时查体有相应症状、体征,通过询问患病症状的发生和发展经过、用药情况,结合胸部X线片、血常规可以初步确诊。

择期手术时对有近期呼吸道感染病史或现病史的患者来说,力图降低麻醉引发的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最佳方案是“等待”,等呼吸道疾病临床痊愈1个月后,再接受麻醉。

而急诊手术需要通过我们手术前充分评估和准备,将风险降到最低。

急诊手术时患者的外科疾病或外伤不允许我们选择麻醉时机,但强调任何急诊手术麻醉前都不能免去询问病史和查体,且需要更认真,准确判断与麻醉相关的病理变化,设计相应的麻醉方案,准备完善的应对措施和气管插管器材。

需要我们术前特别注意的是气道高反应性(airwayreactionhigher,AHR),AHR是指患者对各种刺激产生支气管过度收缩反应,具有可逆性支气管痉挛的呼吸疾病过程。

哮喘是一种典型AHR的综合病征,以支气管对物理、化学、药物和(或)免疫刺激呈高反应性为特征。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

呼吸功能评估呼吸功能评估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呼吸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对呼吸系统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提供有关个体呼吸功能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呼吸功能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呼吸频率是指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呼吸节律是指呼吸的规律性。

通过观察个体的呼吸频率和呼吸节律,可以初步了解其呼吸系统的基本状况。

2. 呼吸深度和呼吸幅度:呼吸深度是指每次呼吸的气体交换量,呼吸幅度是指呼吸的振幅。

通过测量个体的呼吸深度和呼吸幅度,可以评估其肺功能和气体交换的效率。

3. 肺活量和肺功能测试:肺活量是指个体在最大吸气和最大呼气后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通过测量个体的肺活量和进行肺功能测试,可以评估其肺容积和肺功能的正常程度。

4. 氧饱和度和呼气二氧化碳含量: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的饱和程度,呼气二氧化碳含量是指呼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通过测量个体的氧饱和度和呼气二氧化碳含量,可以评估其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情况。

5. 呼吸力量和呼吸肌耐力:呼吸力量是指呼吸肌的收缩力量,呼吸肌耐力是指呼吸肌的持久力。

通过评估个体的呼吸力量和呼吸肌耐力,可以了解其呼吸肌的功能和耐力水平。

呼吸功能评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临床观察、生理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等。

常用的呼吸功能评估工具包括呼吸频率计、肺活量计、血氧饱和度仪、呼吸肌力量测量仪等。

在进行呼吸功能评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评估环境:评估应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避免干扰和影响评估结果。

2. 测量准备:在进行呼吸功能评估前,需要对评估工具进行校准和准备,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测量方法:根据评估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测量方法和技术。

在测量过程中,要求被评估者保持自然呼吸,避免过度紧张或用力呼吸。

4. 数据记录和分析: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可以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以评估个体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实施。 8 良好的营养支持。
术中呼吸功能的监测
Hale Waihona Puke 术中的呼吸功能监测• 麻醉和手术中呼吸功能监测的目的就是评 价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及观察 呼吸机制与通气储备是否充分、有效。术 中呼吸管理的监测除一般的观察之外,包 括对病人的肺容量、肺通气功能、换气功 能、呼吸动力学、血液气体分析等的监测。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实际上主要采用临床观 察、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 碳分压等无创手段对术中呼吸功能进行连 续动态监测。
血液气体监测
• 血气监测及临床意义:通气、换气、血流 及呼吸动力功能等方面发生的障碍,最终 都导致血气发生变化,因此血气分析仍是 测定肺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从动脉血直 接测得PaO2、PaCO2、和PH,由这些数值又 可推算出HCO3,SaO2,BE等。继而可以对 气体交换、酸碱平衡及心肺整体情况作出 评估。
外科病人术前呼吸功能评估及术中呼 吸功能的监测
马素美
解放军四七四医院麻醉科
•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包括慢性肺气肿和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终末细 支气管远端部分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导 致肺弹性回缩功能丧失。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病理 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增多。所以, COPD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或混合性通 气功能障碍。因而对于COPD患者一定要进行良 好的术前评估,制定严密的围术期治疗方案,最 大程度的减少围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 SPO2及时有效的评价血氧饱和或血氧失饱 和状态,了解机体的氧和功能,提高了麻 醉和呼吸治疗的安全性。
• 主要反映组织氧和功能和循环功能的改变, 当肺通气障碍、组织缺氧、严重低血压、 休克时,SPO2值下降。
术中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
• 呼吸末二氧化碳指呼气终末期呼出的混合 肺 二 4P道5ET及氧泡mC呼气化Om2吸含碳H监g回有浓测,C路的度可ET的二(用C通氧CO来E2畅化T评为C情碳价5O%况分肺2)(,压值泡4通(。通.6气PP气%EETT功~、CC6能OO整.022、个)为%循)气或35。环功能、肺血流等。另外可以判断气管导 管是否在气管内,及时发现呼吸机故障; 调节呼吸机参数和指导呼吸机的撤除;
肺实质功能的评估
主要判断患者的氧合功能 血气分析结果PaO2<60mmHg和或 PaCO2>45mmHg,高度提示术后可能出 现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果患者有显著地低氧血症,应考虑做肺 通气—灌流扫描检查,明确是否有明显的 分流存在,并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手术预后。
心肺联合功能评估
屏气试验和爬楼梯运动试验是临床上评 价呼吸循环储备的常用简易方法,其中屏气 时间在20秒以上,麻醉无特殊困难,10秒 以下常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而患者在静息 吸气状态下屏气时间>40秒,呼气状态下 >30秒,以正常匀速登楼2-3层,较原基础 心率增快<15-20次/分,呼吸频率加快 <10-15次/分,临床认为可接受肺叶切除手 术。更准确的运动实验为平板运动实验或蹬 车运动试验。
小结
• 术前肺功能、呼吸功能的状态直接影响病 人手术和麻醉的选择,决定了病人对手术 和麻醉的耐受能力。
• 术中呼吸功能的规范化监测,术前应充分 评估各种可能影响病人气体交换的因素, 然后采用适当的术中监测。
心肺联合运动试验术前评估病例应用
• 拟行肺切除术的中重度COPD患者 • 术前准备:
1 胸部体疗:指导患者咳嗽、作深呼吸动作,增加死腔锻炼,锻炼腹式 呼吸,锻炼患者深慢吸气及吸气屏气。
2 用敏感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 3 化痰治疗:口服或静注沐舒坦,糖皮质激素每日雾化吸入。 4 气道解痉治疗:口服缓释氨茶碱片等。同时定时吸入糖皮质激素。 5 治疗右心功能不全:洋地黄+利尿剂。 6 适当的体能训练。 7 适应性NPPV(无创正压通气)训练;有助于术后NPPV(无创正压通气)
2,肺实质功能的评估:包括血气分析,一氧 化碳弥散率测定和肺通气—灌流扫描检查。
3,心肺联合功能(储备功能)的评估:运动 试验。
静态肺功能
• 肺活量(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 第一秒肺活量(FEV1),峰值流速及他们占预 算值的百分比,另外,残总比(RV/TLC) 和第一秒率(FEV1/FVC),是评定呼吸功能 的主要参考指标。
呼吸功能监测的重要作用
• 预防意外的发生 • 术前患者肺功能、呼吸功能的状态直接影
响手术和麻醉的选择,决定了病人对手术 和麻醉的耐受能力
术中呼吸功能的临床观察
• 呼吸运动的观察 • 呼吸音监听 • 口唇、指甲颜色变化
通气功能监测
• 潮气量、通气量 • 死腔气量和潮气量之比
换气功能监测
• 肺容量改变、通气量减少、肺内气体分布不均、 肺血流障碍、血液成分改变等,都可直接或间接 地影响换气功能。
• 肺的换气功能监测主要包括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 比监测。
• 1、肺的弥散功能:肺内气体弥散过程肺泡内气 体的弥散气体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的弥散气 体与毛细血管内红细胞血红蛋白结合。
• 2、肺的通气与血流比(VA/Q):正常值为0.8 . 气道阻力与血管阻力的病理因素均可影响 VA/Q 的比值。病理情况下,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都能 引起通气和肺血流的增加。
• 合并COPD患者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机会 较普通人高,伴有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行开
胸及上腹部手术的患者,较普通人群有着较
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因而准确呼吸功能评 估,有助于决定患者的手术指征,便于制定 合理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力学的评估(静态肺功能):主要通 过体积扫描仪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