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
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

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T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ma)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它源于体内的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并攻击淋巴系统。
化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用于控制和减轻T细胞淋巴瘤的症状,延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T细胞淋巴瘤化疗的方案。
化疗药物针对T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方案通常包含多种药物的组合使用,以增加治疗效果。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1.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环磷酰胺是一种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药物,通过干扰DNA合成和修复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2. **多西他赛(Docetaxel)**:多西他赛是一种通过干扰微管系统从而阻止癌细胞分裂和生长的抗癌药物。
3. **长春新碱(Etoposide)**:长春新碱是一种可阻断DNA链的药物,能够阻止癌细胞复制和增殖。
4. **贝伐珠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贝伐珠单抗是一种针对T细胞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它能够结合并杀死表达CD30蛋白的癌细胞。
化疗方案T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分期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种常用的化疗方案,可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
CHOP方案- **Cyclophosphamide (CTX)**:每2-3周给药一次,剂量通常为750-1200 mg/m2。
- **Doxorubicin (ADM)**:每2-3周给药一次,剂量通常为50-75 mg/m2。
- **Vincristine (VCR)**:每2-3周给药一次,剂量通常为1.4 mg/m2。
- **Prednisone**:每日口服,剂量通常为40-100 mg。
- 方案周期:每21天为一周期,通常进行6-8个周期。
CHOP方案是一种经典的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通过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来提高治疗效果。
在该方案中,Cyclophosphamide、Doxorubicin和Vincristine能够同时对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进行抑制,而Prednisone则有助于减轻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58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丁梦杰张明智广义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起源于异质性的成熟T细胞,属于侵袭性淋巴瘤,包括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 C L—U)、N K/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肠病型T 细胞淋巴瘤等,以PT C L—U最为常见。
一般我们认为的外周T 细胞淋巴瘤为PT C L—U。
PT CL—U是指在P TC L中除已明确类型(如N K/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性淋巴瘤.、蕈样霉菌病等)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外,缺乏其他特征,未能独立分型的一类T细胞来源淋巴瘤。
本文主要讨论PT C L—U的治疗研究进展。
1概述1.1流行病学:本病发病率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欧美圈家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 H L)的12%,在亚洲国家其发病率相对较高,大约占N H L的20%一35%左右。
有报道的最小发病年龄为12岁,最大80岁,好发于中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我困报道为39~42岁,男女比例2.4:1~2.8:1¨。
1。
本病流行病学的东西方差异,提示可能在发病机制上存在东西方的差异。
1.2病理表现:单纯依靠形态学诊断PTC L—U比较困难,PTC L—U亚型需要仔细的免疫表型来鉴别。
在形态学上,PT C L—U呈现或多或少的不典型多形性成分,淋巴结结构缺失,常伴随炎性改变,通常以中等大小或大细胞为主,小淋巴细胞少见。
肿瘤细胞胞浆中等量,通常多累及淋巴结富T细胞的副皮质区。
免疫表型:最具有特异性的是C D3阳性,C D2、C D5、C D43、C D45R O也可为阳性,B细胞相关抗原(C D20、C D l9、C D79et)阴性。
另外需要排除其他类别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如: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 d T阳性)、N K/T细胞淋巴瘤(C D56阴性)。
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的开题报告

6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意义鼻腔NK/T细胞淋巴瘤(nas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NKT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主要发生于鼻腔、鼻窦及其周围组织。
NNKTL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强烈的放射敏感性,且易于复发,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
其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塞、流涕、流血、嗅觉和视力障碍等,且易被误诊为鼻窦炎和其他鼻腔疾病,延误治疗。
因此,对于NNKTL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60例N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预后指标,并探讨影响NNKTL预后的因素,为NNKTL的临床治疗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依据。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至2020年间60例经组织学诊断为NNKTL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程、治疗方案、化疗方案、手术方式、预后等信息。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NNKTL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因素。
4.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可以全面了解N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预后情况,为NNKTL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多个预后因素的分析,可以为NNKTL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预后评估,并针对性地采取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5. 研究意义NNKT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易于复发的特点。
因此,早期确定NNKTL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NNKTL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荷。
向表皮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
性 治 疗 , 均 可 使 症 状 缓 解 ( so s)但 缓 解 期 短 , 复 发 。 虽 r pne , e 易
为提高缓 解率 特 别是完 全缓 解 (o peerso s , R) , cm l epne C 率 减 t
少 复发 , 至 “ 愈”文 献上 报告 很多 不 同的综 合治疗 。 甚 治 ,
Q UBn - n I i s ge
摘 要 : 向表 皮性皮 肤 T细胞 淋 巴瘤的综 合治 疗可增 加缓 解 率 , 特别 是完 全缓解 率 和延长 缓解 期 。干扰 素和维 甲 酸对半 数以上 患者 有效 ; 与放疗 、 疗综 合应 用时 无重叠 副作 用 。 化 关键 词 : 肤 T细胞淋 巴瘤 ; 皮 向表皮性 ; 合疗 法 综 中 图分类 号 :73 R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04 (0 2 1 10 22 20 )0—0 8 56—0 3
落 等 。 局 部 x 线 放 射 对 有 明 显 浸 润 性 斑 块 或 肿 瘤 有 效 ,只
限局 于治 疗 局 限性 皮 肤 损 害 。
2 综 合 不 同 系统 性 治 疗 和 局 部 治 疗
2 1 干 扰素 .
干 扰 素 ( t eo ,F 和 P V i e rn IN) nr f U A: 19 9 6年 D a a ddu i ni m o 等 复 习 文 献 , 指 出 综 合 IN 和 P V 治 疗 各 期 蕈 样 肉 芽 F U A 肿 ( yoi f gie , ) 缓 解 率 为 9 % , R率 为 6 % , m cs n o s MF , su d 0 C 2 部 分 缓 解 (at l epne P 率 为 2 % , 位 缓 解 期 为 2 pra rsos , R) i 8 中 8个 月 l 19 。 9 0年 K zl 治 疗 l ue 等 5例 C C ( 要 为 I ~ Ⅱ期 ) TL 主 , l 4例 ( 3 ) 解 , 2例 (0 ) R, 经 连 续 活 组 织 检 查 证 9% 缓 l 8% C 并 实有 效 。这 种 C R率 较 美 国 国 立 癌 症 研 究 所 所 采 用 的 综 合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blastic lymphoma,T-LBL)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淋巴瘤。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但也有一部分发生在成年人。
对于T-LBL的治疗,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T-LBL的化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方案目前,国际上较常用的T-LBL化疗方案为柔红霉素(vincristin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以及栓塞急救和替加氟利昂(dexamethasone)的方案(HyperCVAD)。
具体方案如下:HyperCVAD方案第一阶段•柔红霉素(vincristine)•异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阿糖胞苷(adriamycin)•替加氟利昂(dexamethasone)第二阶段•甲氨蝶呤(methotrexate)•阿糖胞苷(adriamycin)•替加氟利昂(dexamethasone)这两个阶段交替进行,每个阶段的疗程一般为3-4周。
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化疗效果,可酌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预防性颅部放疗在部分患者治疗之前或经过高剂量化疗后,可能需要进行预防性颅部放疗,以预防或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
骨髓移植对于高危患者或复发患者,骨髓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骨髓移植可分为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两种,选择移植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化疗注意事项•在开始化疗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整体情况、病情分期、遗传学检查等,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化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的发生。
•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疲劳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以缓解副作用。
•在化疗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增强身体抵抗力。
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

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T细胞淋巴瘤(T-cell lymphoma)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该病变常常具有高度侵袭性、容易远处转移和易复发。
针对T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方案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化疗方案,以及化疗在治疗该病中的重要性。
一、化疗方案目前,T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1. CHOP疗法:该疗法是指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多柿椒碱(Doxorubicin)、长春瑞滨(Vincristine)和泼尼松(Prednisone)四种药物的联合治疗。
该疗法被广泛用于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但针对T细胞淋巴瘤生效性较低。
2. EPOCH疗法:该疗法是指依托泊苷(Etoposid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长春瑞滨(Vincristine)、泼尼松(Prednisone)和多柿椒碱(Doxorubicin)五种药物的联合治疗。
该疗法可有效增加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率。
3. ICE疗法:该疗法是指依托泊苷(Etoposide)、顺铂(Cisplatin)和长春瑞滨(Vincristine)三种药物的联合治疗。
该疗法在T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生效性较高。
以上三种疗法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疲劳、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需要在监护下进行。
二、化疗在治疗T细胞淋巴瘤中的重要性化疗是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临床研究证实了化疗在治疗T细胞淋巴瘤中的重要性。
首先,T细胞淋巴瘤的生长速度非常快,易发生远处蔓延,化疗可以快速地控制肿瘤的生长。
其次,化疗还可以减小肿瘤负担,维持患者生命质量。
总体而言,化疗是治疗T细胞淋巴瘤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之一,对于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提高患者生存率有很高的价值。
总结: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其生命周期短暂而生长速度快,且很容易向远处蔓延,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化疗,在化疗方案的选择上需要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肿瘤的恶性程度,同时化疗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

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简介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血液恶性肿瘤,其发生于T淋巴细胞。
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化疗是T细胞淋巴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将介绍T细胞淋巴瘤化疗的方案。
T细胞淋巴瘤化疗药物CHOP方案CHOP方案是一种经典的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包括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多柔比星(Doxorubicin)、长春花碱(Vincristine)和泼尼松(Prednisone)。
•环磷酰胺:环磷酰胺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肿瘤的生长。
•多柔比星:多柔比星是一种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DNA合成和干扰细胞分裂来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
•长春花碱:长春花碱是一种微管结构抑制剂,可以阻止细胞分裂和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泼尼松:泼尼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在T 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中经常用于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症状。
ICE方案ICE方案是另一种常用的T细胞淋巴瘤化疗方案,包括伊立替康(Ifosfamide)、卡铂(Carboplatin)和依马替尼(Etoposide)。
•伊立替康:伊立替康是一种氮芥类似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可通过干扰DNA合成和细胞分裂来抑制肿瘤生长。
•卡铂:卡铂是一种铂类药物,通过与DNA结合形成DNA铂鸟嘌呤鸟嘌呤跨链结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
•依马替尼:依马替尼是一种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可以阻止DNA的超螺旋解旋,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
其他化疗方案除了CHOP和ICE方案,还有其他一些化疗方案可以用于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如GDP方案(Dexamethasone、Gemcitabine和Cisplatin)、ESHAP方案(Etoposide、Methylprednisolone、Cisplatin和Cytarabine)等。
这些方案的具体药物组合和用药剂量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而有所不同。
如何选择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

如何选择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方案医师网2013-08-01分享作者:解放军307医院淋巴头颈肿瘤科杨秋实仲凯励张伟京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疾病的统称,是具有成熟T细胞免疫表型的异质型形态改变的侵袭性肿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例的5%~15%。
许多不同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在这群疾病中,包括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PTCL-U)、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ALK-/ALK+)、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L)、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EATL)等。
其中,PTCL-U和ALCL是PTCL最常见的两种亚型。
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通常不包含在内。
PTCL的发病率具有地域和种族的差异。
国际T细胞淋巴瘤计划是针对全部NK/T细胞全球发病情况的研究,截至2013年已经入组1314例患者,结果显示亚洲地区结外NK/T 细胞淋巴瘤(鼻型)发病率较高,而欧美地区AITL和PTCL-NOS发病率较高,全组5年总生存(OS)率不到50%。
由于PTCL的总体预后较差,其一线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选用高强度化疗治疗的方案治疗,如EPOCH、HyperCVAD/HD-MTX/Ara-C,但总体疗效不佳。
因此如何提高外周T张伟京教授细胞淋巴瘤一线诱导化疗的疗效值得医生思考。
PTCL的发病率具有地域和种族的差异。
国际T细胞淋巴瘤计划是针对全部NK/T细胞全球发病情况的研究,截至2013年已经入组1314例患者,结果显示亚洲地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发病率较高,而欧美地区AITL和PTCL-NOS发病率较高,全组5年总生存(OS)率不到50%。
由于PTCL的总体预后较差,其一线治疗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选用高强度化疗治疗的方案治疗,如EPOCH、HyperCVAD/HD-MTX/Ara-C,但总体疗效不佳。
因此如何提高外周T细胞淋巴瘤一线诱导化疗的疗效值得医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进展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张巧花侯淑玲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是一种来源于T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
异质性强,病理诊断类型复杂,2008年WHO病理分20种类型,临床表现与治疗因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病理类型以及基因型而差异较大。
T-NHL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对T淋巴细胞作用机制以及T-NHL的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T-NHL的诊治取得了瞩目的进展。
一、T-NHL的流行病及诊断与分型1.流行病因。
T-NHL的发病率远低于B-NHL,而且与地域分布有关,亚洲人群发病率高于欧美地区。
T-NHL在我国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4%,而在欧美国家仅占所有5%-15%。
亚洲地区以节外病变为主,如EB病毒相关的鼻部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瘤/T-NHL;在欧美地区主要是淋巴结内型,包括非特指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间变型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NHL。
2.诊断WHO于2008年更新的NHL疾病分类中,在2001年基础上进行了更精细的分类,将T-NHL分为20种独立的疾病,每种独立的类型都有其各自的定义及相应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特点。
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播散型、节内型、节外型和皮肤型。
原发性全身型ALCL中有分为ALK+和ALK-两个独立的亚型。
将皮肤脂膜炎样T-NHL仅限于表型为αβ。
原表型为γδ的皮肤脂膜炎样T-NHL由于预后较差,另外归类于原发性皮肤型PTCL。
原发皮肤侵袭性嗜表皮性CD8+细胞毒性T-NHL和原发性皮肤小/中CD4+T-NHL也归类在原发性皮肤型PTCL中。
蕈样霉菌病(MF)和sezary综合征分为不同两型。
增加了EB病毒相关的克隆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儿童)。
NCCN2009年制定的NHL分类中,T-NHL按照细胞形态分为间变性和非间变性两种。
非间变性又可分为:节内型、节外型和皮肤型。
在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度表达,可能是血管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人类AITL组织可见c-maf 高表达。
阿ALK+的ALCL定义为:位于2p23染色体上的ALK基因重排导致的遗传学改变,产生ALK嵌合蛋白。
其中最常见的是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核磷酸蛋白(NPM)融合形成t(2;5)(p23;q35)易位,其他常见的融合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的肌球蛋白3基因(TPM3),占10%-20%,位于3号染色体的TFG,占2%-5%。
其T细胞免疫表型经常缺失,也有甚至裸型。
最近已明确CXCL13是鉴别AITL与PTCL-NOS的有用标志。
二、治疗目前T-NHL尚无统一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NCCN指南一线治疗1.非皮肤型PTCL的原则:首选临床试验,其次为CHOP方案,再次为EPOCH方案,除低危患者外,应考虑行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2.ALK+的ALCL由于预后较好,对于处于CR期者无需行干细胞移植。
(二)NCCN指南二线治疗1.对于耐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首选临床实验,其次为ESHAP方案、GDP方案、GemOx方案、ICE方案、mini-BEAM方案、MINE方案。
2.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首先考虑参加临床实验,其次使用新药。
(三)PTCL不同亚型需不同治疗方案1.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ATL)病因:HTLV-1感染。
患病年龄:中位55岁。
临床表现:淋巴结肿大(72%),皮肤病变(53%),肝肿大(47%),脾肿大(25%),高钙血症(28%)。
急性型:表现为高钙血症、白血病表现和淋巴结肿大。
预后最差,MST 6 月淋巴瘤型:表现为淋巴结、肝、脾、CNS、骨和胃肠道病变,循环中异常的淋巴细胞少 (<1%) , MST 10 月。
慢性型:循环中异常的淋巴细胞 > 5%,MST 24月。
冒烟型:MST 尚未取得。
联合化疗:MST 8月。
CHOP减瘤后使用抗核苷、 IFN-α和口服VP16IFN-α联合As2O3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ATRA 。
IFN-α+叠氮胸苷:RR 70%-90%,MST 11-18月。
新药治疗:denileukin diftitox 和阿仑单抗。
2.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是异质性很强的疾病,有时可仅仅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在皮质激素或多药联合方案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中,环孢素曾显示有效。
本指南提出单药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作为AITL的初始治疗。
然而,大部分AITL患者预后差,故治疗此病时,应着重考虑用于其他PTCL的方案。
推荐对所有的PTCL-NOS或ALCL患者采用多药方案作为诱导治疗,另外,对于I~II期(低-中危)患者进行受累区域局部RT常显示有效。
建议的方案包括CHOP、EPOCH或HyperCVAD与甲氨喋呤和阿糖胞苷交替。
在初始治疗后,所有的患者需接受对全部阳性病变的复查,进行治疗中期再次分期。
如PET扫描阳性,应在更改疗程或治疗前再次活检。
根据治疗缓解情况(CR、PR、未缓解或疾病进展),患者可分为三组。
之后的治疗选择取决于患者最初的疾病分期是I-II期还是III~IV期。
3.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cell lymphomas, CTCLs)是一组原发于皮肤而最终会侵及淋巴结、血液和内脏器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 MF)和Sezary综合征(Sezary syndrome, SS)是最常见的CTCL类型。
MF占CTCL新发病例的60%,而SS则仅占5%。
MF是一种原发皮肤的成熟T细胞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SS是CTCL的一种红皮病性白血病变异型,以明显的血液受侵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在更新的CTCL的EORTC和WHO分类中, MF是一种以惰性表现为特征的肿瘤,而SS则以侵袭性为特征。
然而,文献表明,MF中部分患者可以发生向大T细胞淋巴瘤转化,其诊断标准是MF病灶活检中大细胞数量大于25%。
分期:蕈样肉芽肿协作组(the mycosis fungoides cooperative group, MFCG)制定的TNM分期系统已经成为MF和SS患者分期和分类的标准。
最近,基于MFCG分期系统发表后MF和SS免疫组化、生物学和预后方面新的数据,ISCL和EORTC推荐对此分期系统进行修订。
在这个修订的分期系统中,所有不同分期的患者应该具有明确的MF/SS诊断。
T1期定义为小于10%的皮肤表面受侵,病变为斑片或斑块状,而T4则是至少80%皮肤弥漫受侵的红皮病。
根据病变占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 BSA)的百分数来评价皮肤受侵的程度,患者的手掌(不包括手指)相当于0.5%的BSA。
仅对临床上异常的淋巴结(直径≥1.5cm)才进行活检来评价分期。
除皮肤、淋巴结或血液外,其他内脏器官的受侵,应该经过影像学证实。
血液受侵分为3种:B0为不具有明显的血液受侵(Sezary细胞≤5%);B1定义为低肿瘤负荷(Sezary>5%但未达到B2的标准);B2为高肿瘤负荷,Sezary细胞大于1,000/μl。
根据更新的分期系统,III期的患者进一步分为IIIA和IIIB两组,以区分血液受侵的程度(分别为B0和B1)。
预后最重要的生存预后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皮肤受侵的程度和类型、总的分期(T-分类)、是否有皮肤外病变和外周血受侵[221-224]。
局限性斑片/斑块期的患者预后较好,而肿瘤期或红皮病浸润的患者预后较差,具有皮肤外病变患者的预后则更差。
在一项包括525例MF和SS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年龄<57岁患__者的5年OS显著高于≥57岁的患者(80%对56%)。
疾病进展、发生皮肤外病变或MF致死的风险与初始分期有关。
诊断:国际皮肤淋巴瘤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utaneous Lymphoma,ISCL)制定的的规范中,MF的诊断是在综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做出的。
根据修订的诊断标准,SS的诊断包括(下列之一):Sezary细胞的绝对计数≥1,000/mm3;CD4/CD8≥10(由于循环中CD4细胞数增多所引起);和/或流式细胞检测显示免疫表型异常,包括CD7细胞减少明显(>40%)或CD26减少(>30%),同时流式细胞术检测还提示血中存在T细胞克隆的证据。
全面的皮肤检查,可疑皮肤病变的活检和皮肤活检的免疫组化检查是确定诊断所必需的。
缺少明确的皮肤诊断时,推荐进行可疑淋巴结活检和外周血Sezary细胞的评价。
MF和SS的特征是CD2+、CD3+、CD4+、CD5+、CCR4+、CD45RO+和缺少特定的T细胞标志CD7和CD26[226]。
MF的一些亚型也可以为CD8+。
如果组织学上有大细胞转化的证据,则推荐使用CD30进行表型分型。
这些T细胞还表达皮肤淋巴细胞抗原(cutaneous lymphocyte antigen,CLA)和TH2细胞因子,且与TH1和IL-12细胞因子缺乏有关。
解释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 TCR)基因重排的结果时应慎重,因为TCR克隆性重排并非仅在恶性疾病中发生。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检测TCR基因是一项有用的技术,其意义在于能够支持MF和SS的诊断,尤其是在鉴别MF和炎性皮肤病时。
治疗:1).局部化疗:激素,HN2,BCNU早期病变或缓解症状,CR 50%-60%2.)光化学治疗:PUVA 长期治愈率15%-20%。
皮肤全层电子束治疗(TSEBT ):早期病变IA期 10y-RFS 33-52%; IB期以上10y-RFS 16%。
晚期病变T3、T4和N3的ORR分别是81%、61%和70% 。
T3、T4和N3的5y-OS分别是37%、44%和32%。
3).体外光分离置换: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
红皮病(T4):ORR 83%, CR 20%。
难治MF/SS:ORR 73%。
全身治疗:难治性MF。
细胞毒药物、INF-α、维甲酸类、融合毒素、单抗。
细胞毒药物单药治疗:CR30%,ORR 60%-70% 。
激素、烷化剂、甲氨喋呤、吉西他滨Pentostatin(脱氧助间霉素) 。
联合治疗:强的松和苯丁酸氮芥平均缓解期 16.5月。
EPOCH方案 ORR 80%, CR 27%。
4.NK/T细胞淋巴瘤(NK/TCL)多数NK/T细胞淋巴瘤(NK/TCL)表现为局部病变,治疗方案采用蒽环类为主的化疗联合受累野放疗。
有研究强调放疗剂量至少为54 Gy, 采用≥54Gy放疗的患者,其5年OS率明显高于采用低剂量放疗者(75.5% vs. 46.1%,P=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