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治疗现状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进展李静敏(综述);王华庆(审校)【摘要】To date,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 (PTCL) has lagged behind B-cell malignancies. Traditionally, para-digms fo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ere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PTCL, but the outcomes were poor. Recently, the FDA has ap-proved four drugs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PTCL, an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approved of anti-CCR4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patients with adult T-cell leukemia/lymphoma. Clinical studies are explor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new agents into stan-dard CHOP-based regimens for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PTCL.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PTCL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pigenetic dysregulation and is thus sensitive to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These advances provid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PTCL, whose therapeutic options will be presented in this review.%目前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的治疗仍滞后于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
细胞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细胞治疗的现状和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细胞治疗在医学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细胞治疗是指用活细胞替代或修复受损细胞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其应用领域涵盖了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多个方面。
一、细胞治疗的现状1. 肿瘤细胞治疗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细胞治疗在此领域中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肿瘤细胞、T细胞及其工程化后的产品来治疗肿瘤。
其中,载体为CAR的T细胞治疗被认为是肿瘤细胞治疗中的前沿技术,它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修改T细胞的受体,使其能更好地发现和杀死肿瘤细胞,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2. 心血管疾病治疗细胞治疗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能够重建心肌组织,使之恢复正常的功能,从而治疗心血管疾病。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基因组工程能够在心肌细胞中改造特定基因,从而提升它们的功效。
3.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细胞治疗主要采用干细胞修复法来治疗,它能够产生缺失的神经细胞,并改善病情,减缓病情恶化速度。
典型的案例就是用胚胎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使患病者肢体颤抖的情况得到了很好的缓解。
二、细胞治疗的前景尽管细胞治疗在一些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在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应用上,细胞治疗还面临很多问题,如治疗效果难以预测、细胞治疗的成本较高、技术难度大等。
可是,因为细胞治疗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未来肯定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治疗肿瘤方面,比如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人类身体状况大幅度下降,细胞治疗或可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在治疗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细胞治疗也将会扩大应用范围,发掘更多的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细胞治疗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预计未来将会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解决医学难题和改善人类健康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虽然它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可以预见,有关细胞治疗的技术和研究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成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
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皮肤浅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皮肤浅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发布时间:2022-07-24T08:07:18.12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月5期作者:宋路琪徐楚润王一[导读]宋路琪[1 ]1 徐楚润[1 ]1 王一[2 ]2*(1河北医科大学2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皮肤肿瘤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临床上可以用来鉴别诊断皮肤肿瘤的良恶性以及其他非瘤性增生疾病,对切除手术进行前肿瘤的大小、毗邻组织、血供状况的评估也有重要意义。
另外,可以鉴别浅表淋巴结良恶性,进而判断癌细胞转移情况。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检查技术,主要包括应变弹性成像、声辐射力冲击成像以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
它能够反映组织的硬度,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更生动地显示及定位病变,对浅表淋巴结或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诊断有一定价值。
本文就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皮肤浅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综述;皮肤肿瘤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nd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in superficial skin tumors Abstract:Nowadays 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technology is being widely used in more and more medical fields to identify whether a tumor is benign or malignant, and to diagnose other non-tumor proliferative diseases. It shows great significance in assessing the size, adjacent tissues and blood supply of the tumor before a resection. Moreover, it can also be applied to diagnose benign and malignant superficial lymph nodes, and then judge the metastasis of cancer cells. Ultrasonic elastography is a new inspection technology which includes strain elastography, 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and real-time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ts advantage lies in that it can reflect the hardness of tissue, which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so as to display and locate lesions more vividly. It has certain value for benign and malignant diagnosis of superficial lymph node or soft tissue tumor.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Doppler ultrasound and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in superficial skin tumors.Key words: Doppler ultrasonography;Elastography;Review;Skin tumor近年来,我国皮肤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
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进展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张巧花侯淑玲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是一种来源于T淋巴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性疾病。
异质性强,病理诊断类型复杂,2008年WHO病理分20种类型,临床表现与治疗因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病理类型以及基因型而差异较大。
T-NHL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对T淋巴细胞作用机制以及T-NHL的生物学、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T-NHL的诊治取得了瞩目的进展。
一、T-NHL的流行病及诊断与分型1.流行病因。
T-NHL的发病率远低于B-NHL,而且与地域分布有关,亚洲人群发病率高于欧美地区。
T-NHL在我国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4%,而在欧美国家仅占所有5%-15%。
亚洲地区以节外病变为主,如EB病毒相关的鼻部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瘤/T-NHL;在欧美地区主要是淋巴结内型,包括非特指型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间变型大B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NHL。
2.诊断WHO于2008年更新的NHL疾病分类中,在2001年基础上进行了更精细的分类,将T-NHL分为20种独立的疾病,每种独立的类型都有其各自的定义及相应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特点。
按照发病部位可分为:播散型、节内型、节外型和皮肤型。
原发性全身型ALCL中有分为ALK+和ALK-两个独立的亚型。
将皮肤脂膜炎样T-NHL仅限于表型为αβ。
原表型为γδ的皮肤脂膜炎样T-NHL由于预后较差,另外归类于原发性皮肤型PTCL。
原发皮肤侵袭性嗜表皮性CD8+细胞毒性T-NHL和原发性皮肤小/中CD4+T-NHL也归类在原发性皮肤型PTCL中。
蕈样霉菌病(MF)和sezary综合征分为不同两型。
增加了EB病毒相关的克隆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儿童)。
NCCN2009年制定的NHL分类中,T-NHL按照细胞形态分为间变性和非间变性两种。
非间变性又可分为:节内型、节外型和皮肤型。
肿瘤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肿瘤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肿瘤是一个时下备受瞩目的疾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肿瘤治疗的现状也在不断变化,而且未来还会呈现出更多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目前肿瘤治疗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到近年来的免疫疗法、靶向治疗等多元化方案,使肿瘤治疗的效果和体验都有很大的提升。
1. 手术、放疗、化疗对于早期肿瘤,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都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达到根治或者缓解症状的目的。
然而,这些治疗方式均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和痛苦,比如手术会造成身体的损伤,放疗、化疗会破坏正常细胞,导致免疫力下降等。
2.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激活身体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消灭癌细胞。
目前免疫疗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中,具有很好的效果,并被认为是未来肿瘤治疗的主流之一。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可以精准定位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极小。
通过筛选患者基因表达谱,对癌细胞的生长因子靶向干扰或破坏。
靶向治疗对癌细胞有很好的杀灭作用,而且与化疗相比,其副作用和患者体验都要好很多。
二、发展趋势1. 个体化治疗目前大多数肿瘤治疗方案大多是按照疾病种类和临床症状诊断出来的。
但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人体基因功能的深刻认识,个体化治疗逐渐变得越来越受关注。
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等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为每个患者设计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案。
因此,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更加精准和显著,可以避免因病人身体状况、基因突变等因素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
2. 运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大量患者数据的基础上对癌症研究和治疗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其实,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还远远不止于此。
例如,对于检测出来的癌症患者,医生可以通过机器学习预测患者的治愈概率。
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药物治疗进展

Omorad“ogy
2009.V01.2 No.3:83-86
2001年颁布的WHO淋巴肿瘤新分类认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 (peripheral
T-cell
显示,31例可评估的病人,22例CR(包括Cru),6例部分缓解, 中位有效期为13个月[71。但严重副反应限制了类似联合治疗,毒 副作用包括急性输注相关事件如发热,皮疹、呼吸困难和低血压, 还可以出现外周水肿和低蛋白血症等。 阿伦单抗是一种人源化抗-CD52单克隆抗体,可造成CD52+ 细胞迅速减少。CD52是表达在所有淋巴细胞的膜表面糖蛋白,包 括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在单核细胞和精子表面也表达。起 初批准用于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也有报道在皮肤T 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性白血病中,阿伦单抗的有效率达到55%一 75%t¨01。阿伦单抗治疗PTCL取得很好疗效,但毒性较大。最近 一项意大利多中心研究显示,阿伦单抗+CHOP一线治疗24例 IylrCL,总反应率75%,其中17例获得CR。但是随访16个月,一 年无进展生存率仅54%,而且严重的骨髓抑制常见I川。尽管采取 预防措施,感染也很常见。阿伦单抗联合化疗具有有效率高,反 应大的特点。 CD2和CD4都是T细胞的标志,在多数PTCL中表达。 Zanolimumab(HuMax—CD4)是人源化抗CD4单克隆抗体,治 疗arcL有很好的效果112l。一项正在进行的¨期lf缶床试验中期分 析提示,HuMax-CD4治疗2l例难治复发的CD4+的PTCL,2例 达CRu,3例达部分缓解”3I。Siplizumab是人源化抗CD2单克隆
万方数据
中国肿■影像学2009年第2卷第3期
ChineseJournaJofOncoradk)Iogy 2000,Vol2No.3
抗血液系统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抗血液系统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癌症,这个曾经让无数家庭陷入绝望的词汇,如今正逐渐被科学的光芒照亮。
在众多癌症类型中,血液系统肿瘤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
从最初的化疗、放疗,到如今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人类在与血液系统肿瘤的斗争中不断取得突破。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抗血液系统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抗血液系统肿瘤药物的研发现状1.1 现有药物的局限性目前市场上针对血液系统肿瘤的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大多存在疗效有限、副作用大、耐药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限制了药物的应用范围和长期疗效,使得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难以得到显著提高。
因此,研发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血液系统肿瘤药物成为了当务之急。
1.2 靶向治疗的兴起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靶向治疗逐渐成为抗血液系统肿瘤药物研发的主流方向。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进行干预,能够精准地杀灭肿瘤细胞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目前,已有多个靶向治疗药物获批上市,如伊马替尼、利妥昔单抗等,它们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
靶向治疗也面临着耐药性、个体差异等挑战,需要不断优化和创新。
1.3 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近年来在抗血液系统肿瘤领域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具有疗效持久、副作用小等优点。
CART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是一种典型的免疫治疗方法,它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杀灭肿瘤细胞。
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疾病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抗血液系统肿瘤药物的未来趋势分析2.1 个性化治疗的普及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发展,个性化治疗将成为抗血液系统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趋势。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和病史等信息,为其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前景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发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一大突破。
与传统的放化疗不同,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调节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使其对抗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能力,从而有效击败癌症。
本文将就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一、个体化免疫治疗助力肿瘤精准医学在过去几年里,科学家们致力于利用个体化信息来定制针对性药物,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
这一趋势也渐渐地延伸到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
目前,在临床试验中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
个体化免疫治疗通过分析患者肿块组织样本和基因组数据,确定具体的抗原靶点,并设计出针对该靶点的免疫疗法。
这种个体化策略充分发挥了每个患者的独特生物学特征,提高了治疗效果。
此外,在免疫治疗中,还有一项重要的突破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T细胞进行改造。
通过改变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类型,使其能够更好地与癌细胞结合并杀伤。
目前,CAR-T细胞免疫治疗已经被证明在淋巴癌和白血病等血液肿瘤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新型免疫调节剂开拓治疗选择除了个体化免疫治疗以外,科学家们还不断探索新型的免疫调节剂,以拓宽肿瘤免疫治疗的选择范围。
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新型药物是PD-1/PD-L1抑制剂。
PD-1/PD-L1通路是一种肿瘤细胞用来逃避免疫攻击的机制,通过阻断该通路可以恢复患者自身对癌细胞的识别能力。
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证明,PD-1/PD-L1抑制剂在多个肿瘤类型中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免疫校正剂也进入了试验阶段。
例如CTLA-4抑制剂和LAG-3抑制剂等,它们能够激活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并增强它们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虽然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三、肿瘤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类型中的应用肿瘤免疫治疗已经被证实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具有显著效果。
现将其中几种常见肿瘤进行简要介绍: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PD-1/PD-L1抑制剂在NSCLC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T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
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主要包括蕈样肉芽肿(MF)和Sezary综合征(SS)等。
这类疾病大多恶性程度较低,病情进展缓慢。
但晚期由于全身免疫系统异常,继发感染及罹患第2种肿瘤的概率明显增加。
本病目前尚无法根治,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维持长期缓解。
传统治疗方法可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局部治疗包括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 A)、维A酸、氮芥、卡氮芥、电子束照射;全身治疗有化疗、光量子疗法和干扰素(IFN)-α等。
早期患者以局部治疗为主,晚期则以全身治疗为主。
随着对CTCL病理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
免疫调节异常在疾病进展中的意义逐渐被认识。
CTCL细胞为成熟CD4型T细胞,具有免疫调节能力。
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如白介素(IL)-4、IL-5、IL-10等。
促进Th2系统,而抑制Thl 系统,并使参与细胞免疫的CD8-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数量减少,在局部形成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
改变这种微环境.增强Thl 反应,将有利于CTCL治疗。
细胞因子如IFN-α、IFN-γ 、IL一12、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激动剂imidazoquinolines、IFN-γ、cDNA腺病毒载体TG1042均是基于免疫调节原理的治疗新手段。
维A酸类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选择性维A酸类衍生物贝沙罗汀bexarotene)是第3代维生素A衍生物。
因其对RXR具有高度选择性.因此又被称为rexinoids。
贝沙罗汀通过激动细胞核受体RXR,调节基因转录。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贝沙罗汀有凝胶及胶囊两种剂型。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1%贝沙罗汀凝胶外用安全和有效,对I A~ⅡA期难治性CTCL的总缓解率达54%,除有轻、中度局部皮肤刺激外,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
贝沙罗汀胶囊(商品名targretin)(每粒75 mg)口服后达峰时间约2 h.半衰期约7 h,含脂食物可增加其吸收。
吸收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9%。
II期和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给予贝沙罗汀300mg/(m2·d)口服,对早期(I A-ⅡA)难治性CTCL的总缓解率为54%,治疗73周后复发率仅13%。
不良反应主要为可逆性高三酰甘油血症(79%)、高胆固醇血症(48%)、头痛(47%)、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下降(40%)、白细胞降低(28%)。
本药对于难治性进展期患者同样有效,临床试验
表明ⅡB期患者经300 mg(m2·d)贝沙罗汀治疗,总缓解率为57%。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2004年)指南中推荐口服贝沙罗汀作为MF和SS的二线治疗药物,口服贝沙罗汀与PUV A联合治疗(补骨脂素(Psoralen,一种光敏感性药物)联合使用A波段紫外线(UV A)暴露疗法)可作为I A~ⅡA 期难治性CTCL的二线方案。
融合毒素此类药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结构(如配体、抗体)。
另一部分是细胞毒性结构。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两部分进行融合。
药物与靶细胞结合后,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释放毒素.从而破坏靶细胞。
denileukin diflitox是IL-2与白喉毒素的融合体,对表达IL-2R的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IL-2R由α(CD25,p55)、β(CD122,p17)和γ(CD132,p64)3个亚基组成,这3种亚基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受体的亲和力。
仅含α和γ的为低亲和力,不具有内吞能力;含β和γ亚基的具中等亲和力;含全部3种亚基的受体具有最高亲和力和最强内吞作用。
恶性T、B淋巴细胞可表达中、高亲和力IL-2R.而正常及休眠期T、B细胞无此表达。
一项Ⅲ期临床试验以CD25表达率>20%的难治性CT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选71例患者,分为低剂量组[9 μg/(kg·d)]和高剂量组[18μg/(kg·d)],每次连续用药5 d,3周为1个疗程。
结果表明总缓解率为30%[部分缓解(persistant relief,PR)20%,完全缓解(clinical relief,CR)10%],治疗起效的中位时间为6周(3~27周).持续缓解中位时间为6.9个月(2.7~>36.1个月)。
研究显示本药有明确的量效关系,对于II b期及以上患者大剂量组疗效更好。
最新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对于CD25(-)复发/难治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denileukin diftitox同样有效,总缓解率可达45.5%(n=11,CR 2例,PR 3例)。
其原因可能与CD25(-)细胞表达了由β及γ亚基构成的中等亲和力的II-2受体有关。
不良反应大多开始出现于首个疗程。
denileukin diftitox主要不良反应有急性过敏反应(60%,包括呼吸困难、低血压、胸痛、皮肤潮红、瘙痒等)、轻中度流感样症状(85%)、全身及胃肠道症状(92%,包括寒战、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血管渗漏综合征(25%,呼吸困难)、血栓性疾病(11%)、感染(56%,研究结果认为与患者基础状况有关,而与治疗无关)、皮损(35%)、
转氨酶升高(17%,高于5倍正常值)。
未发现明显的骨髓抑制。
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用药前30 min常规给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对乙酰氨基酚,可显著降低血管渗漏综合征、急性过敏反应和皮损的发生率。
denileukin diftitox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CTCL。
EORTC( 2004年)指南中推荐denileukindiftitox作为MF的二线治疗药物,对于SS则推荐为一线药物。
单克隆抗体alemtuzumab为人抗CD52单克隆抗体。
CD52在恶性B、T淋巴细胞上均有表达,而在造血干细胞上无表达。
有报道恶性T淋巴细胞表面CD52表达量可达500 000分子/细胞。
alemtuzumab的Ⅱ期临床试验中共入选22例MF和SS患者,其中Ⅲ、Ⅳ期患者占86%。
治疗目标剂量为30mg/d。
每周给药3次,共计治疗12周。
结果表明总缓解率为55%(CR 32%,PR 23%)。
血液中Sezary细胞清除率为86%(6/7例),淋巴结缓解率为56%(6/11例)。
红斑型患者的总缓解率为69%,斑块型或肿瘤型为40%。
之前曾经接受过2种及以下方案治疗的患者总缓解率为80%,而曾接受过≥3种方案治疗者为33%。
患者的瘙痒症状自评分平均由治疗前8分降至2分。
主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输液相关反应,轻度血细胞计数下降以及感染。
鉴于alemtuzumab对难治性进展期MF和SS的疗效,EORTC(2004年)指南将其列为MF IV A-IVB及SS二线治疗药物目。
TLR激动剂imidazoquinolines是一类合成小分子TLR激动剂,在体内可诱导IFN-α表达,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起到非特异性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
咪奎莫特(imiquimod)为TLR7和TLR8的激动剂,可引起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向病灶局部迁移,并通过TLR7途径诱导PDC表达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等细胞因子,促进Th1免疫反应。
5%咪奎莫特乳剂可用于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性疾病以及日光性角化,对多种皮肤肿瘤也有确切的疗效,如黑素瘤、基底细胞癌及鲍恩病。
2005年Deeths等报告6例I A~ⅡB期MF患者单独或联合应用咪奎莫特治疗的情况。
经过每周用药3次,共12周治疗后,5例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3例患者的病变清除率达75%以上。
咪奎莫特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用药局皮肤
刺激和炎症反应,严重时可以出现出血、破溃。
炎症反应的程度与治疗反应呈正相关。
基因治疗TG1042是一种第3代无复制功能的人5型腺病毒,其中包含人IFN-γ/cDNA插入片断。
通过转染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持续表达IFN-γ,促进Th1免疫反应,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TG1042对进展期CTCL和CBCL是安全和有效的。
本药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出现轻度炎症反应、轻度乏力、发热和头痛,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靶向治疗及免疫调节治疗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基于CTCL病理发生机制,通过人为干预,增强机体细胞免疫,使失衡的免疫系统得以恢复,正常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成为治疗突破点。
贝沙罗汀、denileukin diftitox、alemtuzumab 等均是通过与肿瘤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或调节基因转录,或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TLR激动剂(咪奎莫特、resiquimod及CpG7909)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具有模拟抗原激活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激活一系列下游免疫反应;TG1042通过转染肿瘤细胞,使其持续表达IFN-γ,从而促进Th1免疫反应。
CTCL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其分期密切相关。
早期患者肿瘤负荷小,全身免疫系统尚未遭到破坏,应以局部治疗为主。
如不能完全缓解,可加用免疫调节剂治疗。
进展期患者(≥ II B期)因免疫系统已受到影响,应积极给予免疫调节剂治疗,并结合局部治疗和靶向生物治疗。
晚期患者可考虑全身化疗及行骨髓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