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公司LCS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中国移动的G网络建设与业务应用案例

中国移动的G网络建设与业务应用案例

中国移动的G网络建设与业务应用案例中国移动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致力于推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G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在中国移动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网络建设和业务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移动G网络的案例。

一、网络建设1. 技术标准的制定中国移动在建设G网络的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制定技术标准。

为了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互操作性,中国移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组织,与全球通信业界分享经验和合作。

通过制定技术标准,中国移动建设了具有良好基础的G网络。

2. 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支持G网络的运行,中国移动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包括建设更多的基站和光纤网络,扩展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容量。

中国移动还引入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如MIMO和OFDM,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率和信号质量。

3.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随着网络的发展,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国移动在G网络建设中,采取了多层次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用户的通信数据安全。

同时,中国移动也注重用户隐私的保护,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

二、业务应用1. 移动宽带服务G网络的建设为移动宽带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用户可以通过G网络实现高速的上网和下载,享受更多的多媒体内容。

中国移动也推出了各种移动宽带套餐,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

2. 移动支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成为了一种便捷的支付方式。

中国移动利用G网络的高速和低延迟特性,推出了移动支付服务。

用户可以使用手机进行在线支付、转账和消费,方便快捷。

3. 物联网应用G网络的建设也为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中国移动与多个行业合作,将传感器和设备连接到网络中,并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交换。

物联网应用广泛应用于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4. 云服务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服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业务模式。

中国移动利用G网络的优势,推出了云存储、云计算和云应用等服务。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LCS技术及应用(ppt 55页)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LCS技术及应用(ppt 55页)

Abstract Model(3)
Services
• Discussion • Object Model
Object Model Object Model of Image Transformations Package
Class Name:
• Documentation: • Subclasses: • Superclass: • Realizes Interfaces: • Stereotype: • Associations: • Attributes: • Operations:
请求/应答模式
导航服务(Navigation Service)
是位置服务的一个很特殊的子服务,由路由服务发 展而来。
The user wants to know: Which route should take? The user has specified the endpoints, and optionally some waypoints, in some manner, or these points have been specified for the user. The starting point is either defined from a GPS or cellular network measurement or entered manually by the user. This information is then fed to a service that determines the route. Optionally, the user may specify route determination criteria. These criteria might be: fastest, shortest, least traffic, most scenic, etc. and can also specify the preferred mode of transport of the user. The routing algorithm might default to a single criterion, such as fastest. The route can also be optionally stored on the terminal or application server. The user may store it for as long as needed, thus requiring the means to also fetch a stored route.

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网络日志服务器接口规范

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网络日志服务器接口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网络日志服务器接口规范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C h i n a M o b i l eN e t l o g S y s t e m(N e t l o g S e r v e r P a r t)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前言 ............................................................................................................................................ I V 1范围.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4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8)4.1系统描述及系统结构图 (8)4.2接口功能 (9)5接口协议 (10)5.1SDTP实时通信协议 (10)5.1.1消息类型 (11)5.1.2消息结构 (12)5.1.3连接管理流程 (12)5.1.4连接管理消息 (14)版本协商verNego (14)5.1.4.1.1请求 (14)5.1.4.1.2应答 (14)链路认证linkAuth (14)5.1.4.1.3请求 (14)5.1.4.1.4应答 (15)链路检测linkCheck (15)5.1.4.1.5请求 (15)5.1.4.1.6应答 (15)链路数据发送校验linkDataCheck (15)5.1.4.1.7请求 (15)5.1.4.1.8应答 (16)链路释放linkRel (17)5.1.4.1.9请求 (17)5.1.4.1.10应答 (17)XDR对应原始数据传输XDRRawDataSend (17)5.1.4.1.11XDR对应原始数据传输请求 (17)5.1.4.1.12XDR对应原始数据传输应答 (18)CDR/TDR信令数据通知notifyCDR/TDRData (18)5.1.4.1.13通知请求 (18)5.1.4.1.14通知应答 (18)5.2FTP文件传输协议 (19)5.2.1接口说明 (19)5.2.2应用场景 (19)5.2.3数据校验文件格式 (19)5.2.4校验规则 (20)5.2.5FTP文件管理 (20)5.2.6全量信令数据传输接口 (20)。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1. 1G时代:模拟手机时代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应运而生。

这个时代的手机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通信质量较差且容易受到干扰。

同时,由于通信系统和设备的不统一,用户无法在不同地区的网络之间进行漫游。

2. 2G时代:数字手机时代进入21世纪,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应运而生。

与1G相比,2G采用了数字信号传输,通信质量明显提高,同时还支持短信功能和漫游服务。

这一时代的手机也开始变得更加轻便、易用。

3. 3G时代:宽带手机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应运而生。

3G技术的推出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丰富的多媒体应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收发电子邮件和观看流媒体视频等。

同时,3G技术还支持了更多的网络服务,如视频通话和移动支付。

4. 4G时代:高速手机时代在2010年左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开始商用。

4G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用户可以更快速地浏览网页、下载文件和播放高清视频。

此外,4G还支持更多的应用,如实时高清视频通话、移动电子商务等。

5. 5G时代:超级宽带时代目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商用。

5G技术以其超高的传输速度、低延迟和大容量的特点而闻名,将进一步推动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

5G技术还将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1. 通信业务移动通信技术在通信业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最基本的语音通话到短信、彩信,再到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通信方式。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2024年移动通信系统(多应用版)

2024年移动通信系统(多应用版)

移动通信系统(多应用版)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无线电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将用户的声音、数据等信息传输到远处的接收设备。

它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将用户的声音、数据等信息传输到远处的接收设备。

移动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们提供便捷的通信服务,支持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早期的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技术的,如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使用的就是模拟信号。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开始使用数字信号,提供了更好的通话质量和更多的功能,如短信和互联网接入。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支持更多的应用,如视频通话和移动宽带。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则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容量,支持更多的用户和更多的应用,如高清视频流媒体和在线游戏。

移动通信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是移动台(MS),它是指用户使用的移动设备,如方式、平板电脑等。

移动台通过无线电波与基站(BS)进行通信。

基站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设备,负责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移动交换中心(MSC)。

移动交换中心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用户的通信请求,如方式呼叫、短信等,并将请求转发到目标用户或外部网络。

移动通信系统还包括其他组成部分,如基站控制器(B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等。

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多址技术、调制技术和编码技术。

多址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频段,如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和码分多址(CDMA)。

调制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无线传输的模拟信号,如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编码技术则用于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如卷积编码和Turbo编码。

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无线电波容易被截获和干扰,移动通信系统需要采取安全措施,保护用户的通信内容和个人隐私。

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网络日志服务器接口规范

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网络日志服务器接口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网络日志服务器接口规范I n t e r f a c e S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Ch i n a Mo b i l e Ne t l og Sy s t e m( Ne t l o g Se r v e r Pa r t )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前言 (IV)1范围 (6)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4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8)4.1系统描述及系统结构图 (8)4.2接口功能 (9)5接口协议 (10)5.1SDTP 实时通信协议 (10)5.1.1消息类型 (11)5.1.2消息结构 (12)5.1.3连接管理流程 (12)5.1.4连接管理消息 (14)版本协商 verNego (14)5.1.4.1.1请求 (14)5.1.4.1.2应答 (14)链路认证 linkAuth (14)5.1.4.1.3请求 (14)5.1.4.1.4应答 (15)链路检测 linkCheck (15)5.1.4.1.5请求 (15)5.1.4.1.6应答 (15)链路数据发送校验 linkDataCheck (15)5.1.4.1.7请求 (15)5.1.4.1.8应答 (16)链路释放 linkRel (17)5.1.4.1.9请求 (17)5.1.4.1.10应答 (17)XDR 对应原始数据传输 XDRRawDataSend (17)5.1.4.1.11XDR 对应原始数据传输请求 (17)5.1.4.1.12XDR 对应原始数据传输应答 (18)CDR/TDR 信令数据通知 notifyCDR/TDRData (18)5.1.4.1.13通知请求 (18)5.1.4.1.14通知应答 (18)5.2FTP 文件传输协议 (19)5.2.1接口说明 (19)5.2.2应用场景 (19)5.2.3数据校验文件格式 (19)5.2.4校验规则 (20)5.2.5FTP文件管理 (20)5.2.6全量信令数据传输接口 (20)5.3接口和数据结构要求 (21)5.3.1至数据合成服务器接口(南向) (21)5.3.2至IDC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接口(南向) (21)5.3.3至上网日志查询平台接口(北向) (21)5.3.4至指定系统(经上报网关)接口(北向) (21)5.3.5至性能管理系统接口(北向) (21)5.3.6至手机恶意软件监控系统接口(北向) (21)5.3.7至经营分析系统(经上报网关)接口(北向) (21)5.3.8至IDC 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接口(北向) (21)6编制历史 (22)附录 A省市编号 (22)A.1.省编号 (22)A.2.市编号 (23)前言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上网日志留存系统网络日志服务器与其他相关网元设备和应用系统连接的接口标准,以及系统内部需要公开定义的各种接口。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指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项目,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更低的时延、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从关键技术和应用项目两个方面来探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一、关键技术1. 新一代多载波调制技术(OFDM)OFDM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高速数据流分成多个低速子载波进行传输,有效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抗干扰能力。

同时,OFDM技术还能够克服多径传播带来的时延扩展问题,提供更稳定的数据传输。

2.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MIMO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通过利用多个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MIMO技术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好的信号覆盖能力。

同时,MIMO技术还能够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提供更稳定的通信质量。

3. 网络虚拟化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网络虚拟化技术能够将网络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资源的灵活配置和管理。

通过网络虚拟化技术,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满足不同用户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4. 边缘计算技术边缘计算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将计算和存储资源从云端转移到网络边缘,能够提供更低的时延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边缘计算技术还能够减轻核心网络的负载,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二、应用项目1. 超高清视频传输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低的时延,能够满足超高清视频传输的需求。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观看高清视频,享受更好的观影体验。

2. 物联网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

通过网络虚拟化技术和边缘计算技术,移动通信系统能够为物联网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连接,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3. 车联网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特点,使得它成为车联网的理想选择。

车辆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与其他车辆和道路基础设施的实时通信,提高交通安全性和驾驶体验。

中国移动实施百度eCIS信息共享平台应用案例

中国移动实施百度eCIS信息共享平台应用案例

中国移动实施百度eCIS信息共享平台应用案例百度eCIS的效益是显著的,通过情报的统一采集和管理,它不仅让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泛了,而且还提高了公司已有情报产品的利用率,是一个很有实用价值的软件系统。

” “先知先觉”的领航员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是国内唯一专注移动通信发展的通信运营公司,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公司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3200亿元,员工12.08万人,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 电话和多媒体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服务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

中国移动通信1997年在境外成功上市后,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

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最新排名,中国移动通信位列第287位。

信息从分散到集中中国移动以“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为企业使命,坚持站在技术、产业和市场发展的最前沿,目标成为通信业引领发展趋势、“先知先觉”的领航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移动的员工需要全面地,及时地掌握公司内部和外部的信息。

但是,中国移动现有的情报工作状况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首先,由于信息主要依赖于人工采集,信息的来源非常有限,而且信息的实效性也不高。

其次,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当员工寻找某一信息时,往往不知道公司是否存在相关信息,如果存在如何去寻找?这使分散在公司各个角落的海量信息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与此同时,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也加大了信息检索和处理的难度。

因此中国移动急需一套能够高效采集公司内部和外部信息,同时安全可靠地管理并传播这些信息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可以降低员工在信息获取方面的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信息整合平台百度企业竞争情报系统(Baidu Enterpr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Baidu eCIS),通过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为企业建立本地的情报交互平台,它将获取的各种原始信息和企业决策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原本毫无结构、零散分布在企业内外的信息成为能够指导企业决策的体系明晰、逻辑紧密的竞争情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ckage Dependencies
应用服务器介绍 SOAP介绍
应用服务器的横向位置


显示代码

浏览器


浏览器

因特网
浏览器
逻辑代码
数据
应用服务器
数据库 服务器
应用服务器的结构
业务逻辑
提供构件运行环境 提供互操作数据 访问
事件 安全 名空间 表示 路由 事务 网关 服务 服务 服务 服务 服务 服务 服务
操作系统
构件: 构件容器: 公共服务:
公共核心服务背景介绍
公共核心服务, 主要定义在GeoMobility Server (GMS),一个基于位置服务的开放源代 码的应用服务器平台。 考虑到规范和一些标 准, 这个方面主要描述了OpenLS的一些关 系和范围。
基于位置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的最大 魅力在于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正确的信息发送给 正确的人。它是利用用户位置信息进行增值服务的一种移动 通信与导航融合的服务形式。
• 涉及的技术:完整的LBS应用系统,需要蜂窝网络与基站、动态输入 数据、地图资源库、移动用户终端、定位应用接口、GPS星座、传
电信运营商
移动通信业主要从三个方面的应用需求来考虑位置服务:基于位置的收 费、急救呼叫的定位和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
发展方向
基础数据共享、强调特色数据、特色服务也是ISP发展LBS 的重要方向。大量的ISP不可能自行采集、制作和维护复杂 的基础GIS数据,只有通过有偿共享的方法,才能使ISP把 精力真正地集中在LBS服务上,也才能真正地发挥自己的特 点和专长去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
概况描述
具有类似特性的设备 设备分类
• 固定设备 • 移动设备 • 区别这些设备的一些特性
常用的位置概念 一些比较流行的位置信息类型
• 点的几何特征 • 位置信息名字 • 分段线段 • 地址和地址范围 • 地址信息类型 • 相对位置信息
• 方位与位置 • 方位、范围以及海拔 • 经纬度 • 路径 • 路径类型 • 方向描述
the Essential Model 基本的接口部分
• GetLocation()
GetLocation (for a fixed target device) GetLocation (for a mobile target device)
the Essential Model(2)
固定设备的目录信息 公共服务信息目录 服务提供商一些信息 社区信息 社会总体信息 蓝页、黄页和白页的比较
感器网络等组成部分。
• 卫星导航、移动通信和Internet(IT三大产业)融合和交点 • 应用领域:移动通信、卫星导航、Internet、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
息服务等多个产业中。 • 位置服务的产值在美国为40亿美元,在全球则为300亿美元。欧洲研
究报告指出,2005年欧洲位置服务业务产值为43.8亿欧元 • 技术与应用
位置服务(LBS)
内容介绍
总体介绍 应用分析 OGC标准 总体架构 例子介绍
总体介绍
市场状况
• 移动手机的一些增值服务 • 卫星定位 • 和传感器网络相结合的服务 • 基础数据共享、强调特色数据、特色服务
北斗卫星的发射成功 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整个中国工业的基础
总体介绍
应用分析
应用领域
• 科研应用
空间分析,包括数字地图数据库以及电子地图 传感器网络的研究 各种各样的科研应用
• 专业应用
车辆反劫防盗、人身安全和紧急救助
• 大众化应用
车辆监控和导航应用 定位手机、与PDA结合的导航应用
应用分析
寻找餐馆、旅店、娱乐中心、购物中心、银行、旅游景点 集团车队、人员和租赁设备的调度管理 物流管理 广告、友情、娱乐性服务 MapHand 定点监督、巡检
和WAP应用更紧密的结合是LBS业务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和短信相比,WAP是一种更为高速和廉价的传输手段,高速 无线数据传输也是移动通信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当传输手 段逐步完善时,LBS业务的优势就能更好地体现出来,如更 友好的用户界面、更大的反馈信息量等。
位置服务的规范
当我们实现一个实际的系统规范时,要考虑抽象系统的两个模型
• the Essential Model:建立一个和实际的软件系统一个概念性 的联结,使这个实际的实际系统应该如何工作的一个描述。
• the Abstract Model:是第二个模型,主要是抽象规范中的具 体部分(Meat),主要定义一些最终软件系统 的实现部分,主 要描述是这个软件系统应该如何工作。这个部分主要是表现 一种在实际目标实现环境与软件本身的范例的一种折衷。
• 特定的行业用户,如电力线路巡检、通信线路巡检、交通设施巡检、 管道巡检等
电子标签 房屋出租信息搜索 解决方案:运营网络、基于位置信息的运营服务、手机本身
所具备的录音、数码摄影功能,这些属性的组合
LBS用户终端
手机LBS终端 PDA 智能手机LBS终端 LBS车载终端
Abstract Model(3)
Services
• Discussion • Object Model
Object Model Object Model of Image Transformations Package
Class Name:
• Documentation: • Subclasses: • Superclass: • Realizes Interfaces: • Stereotype: • Associations: • Attributes: • Operations:
保护保密信息
• 允许没有代理 • 发布认证 • 使用代理服务 • 密码登陆访问保密信息
the Essential Model(3)
其他一些接口
• WhereIsItInTermsIUnderstand() • BuildPathway() • Who‘sThere() • compound coordina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