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病句类型辨析归纳
中考语文病句的判断与修改知识点总结

中考语文病句的判断与修改知识点总结
1.主谓一致:判断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方面是否一致,如“我喜欢
他们”的主谓一致,可修改为“我喜欢他们们”。
2.时态语态:判断句子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是否正确,如“他昨天见
了我”中的动词时态错误,应改为“他昨天见我”。
3.代词指代:判断代词的指代是否清晰,如“我买了一本书,它很有趣”中的代词“它”无明确的指代对象,应修改为“我买了一本书,这本
书很有趣”。
4.主语从句:判断句子中的主语从句和主句是否一致,如“他说他去
了图书馆”中的主语从句和主句不一致,应修改为“他说他去图书馆”。
5.定语从句:判断句子中的定语从句是否正确引导和连接,如“我买
了一本书,其中包括了关于历史的知识”中的定语从句引导词错误,应修
改为“我买了一本书,其中包括了关于历史的内容”。
6.同音错别字:判断句子中的同音词和近音词是否使用正确,如“这
本书非常有意思”中的错别字“意思”,应修改为“有意义”。
7.标点符号:判断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正确,如句子缺少或多
余标点符号,应进行相应的修改。
总之,中考语文病句的判断与修改需要考生对语法知识和语文表达能
力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中考复习——病句辨析及修改

病句辨析及修改
黄忠
中考常见病句类型
(一)用词不当 (二)搭配不当 (三)语序不当 (四)成分残缺 (五)重复罗嗦(六)表意不明 (七)不合逻辑
(一)用词不当
句子中用词有不符合语境的现象,如词语 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或关联词误用等。
1、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儿也不武断。 2、“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断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 “断定”。)
概念混淆。 如:张敏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 《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新华字典》不属于文学书,应去掉。)
滥用副词,介词以及否定词的混乱使用。 如:这将保证了粮食的大面积丰收。
(“将”和“了”时态不同,去掉副词“将”。)
7、并列结构要当心,谨防前后出问题。
8、增删调换灵活用,句子毛病定除去。
聚焦中考
选择题形式 (2011年郴州)4.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 项(2分)( C )
A.为了防止地球环境不恶化,我们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B.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虽然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 道理,处世的态度。 C.沙丁鱼是一种十分受人欢迎的海产,但是经过长途运输, 往往剩不下几条活鱼。 D.为了增强我们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了解诗歌的一些体 裁知识,是很必要的。 A、防止„ 不恶化“,应去掉“不”(不合逻辑) B、“虽然”改为“不仅” (用词不当)
(六)表意不明
包括指代不明,有歧义等
1、王明发现张华正在和他的同学探讨问题。 2、前面走过来两个学校的老师。
3、动手术的是他父亲。 4、他看见父亲在和他的同学说话。
(七)不合逻辑事理
不合逻辑事理,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事实的一种 病句。
中考常见的病句类型归纳

中考常见的病句类型归纳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指句子中的主语与谓语在人称、单复数或时态等方面不一致。
主谓不一致会导致句子语法错误,影响语句的表达效果。
例如:他们是去参观博物馆的。
病句:他们是去参观博物馆的。
应改为:他们是去参观博物馆的。
二、动词形式错误动词形式错误是指动词的时态、语态或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不准确。
动词形式错误会导致语句不连贯或语法错误。
例如:我昨天跑了10公里。
病句:我昨天跑了10公里。
应改为:我昨天跑跑了10公里。
三、冠词使用错误冠词使用错误是指对名词前的冠词使用不准确。
冠词使用错误会导致句子的意思产生混淆或语法错误。
例如:我有个猫。
病句:我有个猫。
应改为:我有只猫。
四、动词与介词搭配错误动词与介词搭配错误是指动词与后面的介词搭配不当。
动词与介词搭配错误会导致句子意思不明确或造成语法错误。
例如:他走上了楼梯。
病句:他走上了楼梯。
应改为:他走下了楼梯。
五、形容词和副词的误用形容词和副词的误用是指在句子中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不准确。
形容词和副词的误用会导致句子意思不清或语法错误。
例如:他跑得快速。
病句:他跑得快速。
应改为:他跑得快。
六、句子结构混乱句子结构混乱是指句子中的成分排列顺序不当或结构复杂。
句子结构混乱会导致句子难以理解或造成语法错误。
例如:我给了她一本书。
病句:我给了她一本书。
应改为:我一本书给了她。
综上所述,中考中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主谓不一致、动词形式错误、冠词使用错误、动词与介词搭配错误、形容词和副词的误用以及句子结构混乱。
在写作中,我们应该注意避免这些病句类型,提高句子的语法准确性和表达效果。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易错类型总结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易错类型总结常见的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 词语使用错误:包括词性、词义、词语搭配等方面的错误。
例如:她的鞋已经穿坏了,得 (改为) 得赶快买一双新鞋。
2. 语法错误:包括句子结构、时态、语序等方面的错误。
例如:我去年买了一本书,现在 (改为) 现在我正在读这本书。
3.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包括标点符号的缺失、误用、多余等方面的错误。
例如:我喜欢看书但是我没有时间。
(改为) 我喜欢看书,但是我没有时间。
4. 冗余与啰嗦:句子中内容重复或冗长,导致表达不清晰。
例如:我坐在教室的后排, (去掉) 后排是我最喜欢坐的地方。
5. 主谓不一致:主语与谓语不一致,造成语句不通顺。
例如: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改为) 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书。
6. 换词不当:换词造成语句不通顺或表达不准确。
例如:我很兴奋,因为我考了第一名。
(改为) 我很激动,因为我考了第一名。
7. 连词使用错误:连词使用不当导致句意不明确或语句不通顺。
例如:上课期间我不敢玩手机,因为老师会惩罚我 (改为) 上课期间我不敢玩手机,于是老师会惩罚我。
8. 主谓宾关系错误:主语与宾语的关系不清晰,造成句子意义不明。
例如:她的妹妹五年级, (改为) 她的妹妹是五年级。
9. 语言表达不准确:表达不够精确或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例如:我觉得他没办法过关, (改为) 我以为他过不了关。
10. 语句病句:句子结构混乱、语意模糊或语句过于简单等方面的错误。
例如:有时候晴有时候雨 (改为) 时晴时雨,气象多变。
以上是中考语文中常见的修改病句类型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种类详解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种类详解一、用词不当1.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效尤含贬义,可改为“学习”。
)2.关联词使用不当。
如:只要坚持下去,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关联词语一般成对使用,“只要”一般与“就”搭配,“只有”与“才”搭配。
)3.意思表达不当。
如:他这个人,性格直爽,为人忠厚,说起话来信口开河。
(“信口开河”意为“随口乱说一气”,此处误用为“快言直语”。
)4.词性误用。
如:从大量统计资料来看,吸烟能导致癌症是无可疑问的。
(“疑问”是名词,应改为“置疑”。
)5.大词小用。
如:每个老师日常从事的事业,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事业”应改为“工作”。
)1.主谓搭配不当。
如:他的音容笑貌经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中。
(主语“音容笑貌”不能“回响”应改为“出现”。
)2.动宾搭配不当。
如:为了推行农村医疗合作,各镇各村都建立了农民档案工作。
(动词“建立”与“工作”不搭配,可将“工作”删去。
)3.主宾搭配不当。
如:夏天的青岛是一个旅游的好季节。
(主语“青岛”与宾语“季节”不搭配,可将季节改为“地方”。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如:他在学术研究方面花了很大心血。
(“很大”与“心血”不搭配,应该为“很多”。
)5.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除非你肯答应我们的条件,我们就能帮助你实现梦想。
(“除非”与“才”连用。
)1.动作的先后顺序不当。
(常考知识点)如:全校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学习”和“讨论”应交换顺序。
)2.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如: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
应改为:不但我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3.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
如: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省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
正确顺序:他是省重点中学(所属性定语)的一位(数量词定语)有20多年教学经验(动词短语)的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老师。
中考常见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

中考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
1. 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必要的成分,使意思表达不完整。
例句:由于时间关系,没把这件事情讲清楚。
修改:由于时间关系,这件事情没有讲清楚。
2. 搭配不当:句子中的词语搭配不当,使句子意思表达不准确。
例句:他的演讲生动有力,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修改:他的演讲非常生动,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3. 语序不当:句子中的词语排列顺序不当,使句子意思表达不准确。
例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因为它是非常重要的。
修改: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因为它非常重要。
4. 重复啰嗦:句子中重复使用了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使句子显得啰嗦。
例句:他非常喜欢唱歌,每天都要唱很多歌。
修改:他非常喜欢唱歌,每天都要唱。
5. 前后矛盾:句子中的意思前后矛盾,使句子意思表达不准确。
例句:他昨天告诉我他已经完成了作业,但今天他又说他还没完成。
修改:他昨天告诉我他已经完成了作业,但今天他又说他还没开始做作业。
以上是中考常见的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考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

中考病句类型及例句及修改
在中考中,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成分残缺:句子中缺少必要的成分,导致句子意思不完整。
例句: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修改:去掉“通过”或“使”,让其中一个主语独立出来,成为完整句子。
2. 搭配不当:句子中的词语搭配不合理,导致句子意思不明确或不通顺。
例句: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修改:“精神”与“浮现”搭配不当,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 用词不当:句子中使用了不合适的词语,导致句子意思不准确或产生歧义。
例句: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修改:“效尤”是贬义词,应改为“学习”。
4. 重复啰嗦:句子中出现了不必要的重复词语或表达方式,导致句子显得啰嗦。
例句: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修改:去掉“不再”,使句子简洁明了。
5. 语序不当:句子中的词语排列顺序不合理,导致句子意思不通顺或难以理解。
例句: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老师的建议。
修改:“讨论”和“听取”互换位置,符合先听后讨论的逻辑顺
序。
6. 表意不明:句子意思表达不明确或有歧义,导致读者难以理解或产生误解。
例句: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我同意这种主张。
修改:“这种主张”指代不明,应在前面加上具体指代的内容。
7. 不合逻辑:句子的内容不符合常理或逻辑规律,导致读者难以理解或产生误解。
例句: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修改:“幸免”与“死难者”矛盾,应去掉“死难者中”。
中考语文巧妙辨析病句的十种方法

中考语文巧妙辨析病句的十种方法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规则,或违反了客观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语法方面而言的,后者是就逻辑方面而言的。
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虽说这六种类型的病句都会考到,但在实际考试中,有几种常见的病句出错方式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值得大家特别注意。
而这些错误,我们可以通过找标识来识别。
一、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介词结构在句首易导致句子无主语。
如:【例1】: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
【例2】:南经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解析: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
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
如例1去掉“通过”,例2去掉“由于”。
二、发现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
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例4】: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校长的发言。
【例5】: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
【例6】: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解析:在一个句子当中,含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例3中报刊、杂志就属于出版物,因此他们不好放在一起;例4中的并列短语“讨论并听取”中的“讨论”和“听取”有先后顺序,应该先听取后讨论;例5中,谓语“发挥”与宾语“集思广益的效果”之间不能搭配;例6中,主语部分是一个并列结构,谓语部分也是一个并列结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句中的“出色工作”与谓语“被采用”不能搭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一)句子概念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能够独立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子成分及其划分符合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补语>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宾语
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名词
数量词代词代词
代词
(三)修改符号
删除号对调号改正号添加号
(四)常考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
2.成分残缺
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3.语序不当
定语位置不当、状语位置不当、并列词语位置不当
4.语义重复
(1)主语重复、谓语重复、宾语重复、状语重复、补语重复
(2)成语使用引发的:忍俊不禁(笑)、漫山遍野(到处)、真知灼见(意见)
程度副词使用:过分(苛)、目前(前)、非常(特、十分)、格外(多了)
约数词重复:大约(左右)、超过(以上)
因果关系连词:原因(由于、由···引起的、由···造成的)
文言词汇引发的:堪(能)、诸(之于)、于(来自)、罕(十分)、其(这)
其他类型:长期(夙)、无声(潜台词)、涉及(到)、目睹(亲眼)
5.否定不当
6.不合逻辑
(1)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
(2)大小概念、词义交叉的概念并列不当
(3)自相矛盾
(4)不合事理
7.句式杂糅
8.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五)病句辨析“7不放过”
1.看到动词不放过
(1)①主谓搭配不当;②动宾搭配不当;③缺宾语;④动词连用造成的逻辑语序不当。
(2)常见动词搭配类型:
①动词与宾语搭配:
提高···成绩,改变···态度
引起···反响,获得···赞誉
缩短···距离,降低···速度
感受···文化,领会···精神、道理
培养···品质,具备···美德
目光···关注,耳朵···倾听
听到···歌声,看到···笑脸
②连续动词的使用
策划、开展,调查、制定,认识、把握、管理,发芽、生长、结果、枯萎,存在、演变、发展、消灭
(3)例句
①每年六月的大草原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真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时节。
修改:“好时节”改为“好地方”。
②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应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规模。
修改: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扩大了信息流通的规模
③她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循循善诱的教导时不时出现在我的眼前。
修改:删除“和循循善诱的教导”
2.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1)否定词
①常见否定词:不、不可能、不再、无、没有、勿、未、否、非
②双重否定词:没有不、不能不、非···不可、不得不、难道不、不会不、无时无刻不
③含有否定意味的词:防止、避免、禁止、切忌、杜绝、缺乏、预防
④常见反问词:难道···吗、怎么···呢
(2)例句
抚顺市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考试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修改:去掉“严防”或“不”
3.看到关联词不放过
(1)关联词语是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之间关系的词语。
(2)复句常用关联词语
①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又···又、也···也、一边(一面)···一边(一面)、一方面另一方面
②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光···还、尚且(况且)···何况
③选择关系: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不是···就是、也许···也许、与其···不如、与其···宁可(宁肯、宁愿)、宁可···也不(也要)
④转折关系:虽然(尽管、虽说是、虽说、固然)···但是(可是、但、却)、···但是···、···然而···
⑤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就(那么、那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此(所以)···
⑥假设关系: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就(那么、便、则)、即使···也、再···也、如果说···那么
⑦条件关系:只要(一旦)···就(便)、只有···才、除非···才、除非···不、除非···否则、不···不、没有···就没有、无论(不管、不论)···都
(3)例句
不但他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修改:他不但爱下围棋,而且精于围棋发展史的研究。
4.看到数词和约数词连用不放过
(1)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2)常见的数词和约数词类型
①数词
A.基数词:一至十、百、千、万、亿、零
B.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
C.分数:几分之几
②约数:以上、近、多、基本上、将近、左右、达、大约
5.看到介词开头不放过
(1)句中同时出现介词和动词时,极易造成主语残缺的语病。
介词通常用在名词、代词、名词短语的前面,同它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处所、时间、对象等。
(2)常见介词
①表示方式:通过、经过、根据、按照、以、凭
②表示时间、处所:随着、从、于、到、往、在、当、朝、向、自从、顺着、沿着
③表示对象、范围:对于、关于、把、跟、与、同、给、和
④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⑤表示排除:除、除去、除非
(3)常与以上介词同时出现的动词:使、让、叫、给。
(4)例句
通过品读冰心的文章,使我对母爱、童真、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修改:删去“通过”或者“使”。
6.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1)常见的两面词:是否、会不会、能不能、能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高低、快慢、强弱、大小、得失。
(2)例句
申请购车的客户有没有还贷能力,是银行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指标。
修改:“发放”前加“是否”。
7.看到“和、与、并、且”及顿号不放过
(1)用连词表示的并列。
如“和、与、并、且、以及”等。
(2)用顿号表示的并列。
(3)用逗号或分号表示的分句之间的并列。
(4)例句
①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修改:“合理时间安排”改为“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②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更多人去传承、保护、发现,才能不断焕发生机。
修改:先“传承”再“发展”。
(六)口诀
一看成分缺不缺,缺的成分要补全。
二看搭配当不当,不当之处改流畅。
三看指代明不明,不明之处要注清。
四看用词当不当,恰当词语来换上。
五看意思重复否,重复词语要赶上。
六看句子矛盾处,去矛除盾要摆平。
七看分类当不当,异类事物另置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