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 (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习作:他__________了 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习作:他__________了 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他__________了”。

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练习使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词汇量,能够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词汇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人物的细节。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完成习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和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准备习作范例,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人物神态、动作和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习作主题“他__________了”,让学生猜测空格处应填的动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观察他的神态、动作和情感,然后用合适的动词填空。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听后判断填空的动词是否合适,并进行修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动词填空,描述同一个人物的不同神态、动作和情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现,强调动词在描述人物神态、动作和情感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成员或朋友,完成一篇类似的习作,用合适的动词描述他们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8.板书(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神态”、“动作”、“情感”、“动词”,以便学生随时参考。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了》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了》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了》是一篇半命题的写作教材。

教材要求学生在已有的写作基础上,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写一篇以“他___了”为主题的作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子和段落进行表达。

但是,部分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重点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题目要求,明确写作的目标和内容。

2.能够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3.能够对自己的写作进行修改和润色,提高写作的质量。

四. 教学重难点1.写作的主题和内容的理解。

2.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2.示例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

3.修改法:通过学生的自我修改和教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案。

2.学生作文样本。

3.写作指导和修改的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的主题和要求。

如:“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和让你难忘的事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教案,呈现写作要求和示范。

如:通过一篇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指导,进行写作练习。

如:让学生选择一个人物,通过具体的事例,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的文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2.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4.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2.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独立完成习作。

三、教学难点1.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出习作的主题。

第二步:理解文章(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他____了》,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创作准备(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习作的主题和结构,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准备素材。

第四步:习作撰写(2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习作的创作,教师适时提醒和引导。

第五步:分享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习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展示优秀作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创作习作时展现了较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但也存在词汇和句式运用不够丰富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式,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语感和写作水平。

另外,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历展开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习作:他____了【教案】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习作:他____了【教案】

习作:他______了▶教学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4.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2.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教学策略1.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首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通过回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指导学生选择典型性材料。

2.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自觉积极地进入习作状态,活跃思维,诱发情感,调动积累,完成取材。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通过切身体验,学生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构建起自己的思路。

3.完成初稿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落实习作要求。

作文的修改也要体现合作互助,将自改、他改、互改有机结合起来,在修改中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教学过程板块一补充题目,明确要求1.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的事让我陶醉,有的事让我生气,有的事让我伤心,有的事让我兴奋……这些事令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这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他______了。

板书习作题目。

(板书:他______了)2.首先我们要确定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

(课件出示熟悉的人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熟悉的身边人,也可能是陌生人。

(课件出示陌生的人有哪些)3.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学生自由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指导学生说)5.把题目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6.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以指导和训练。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对周围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对人物描写的认识,培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2.教学难点:如何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好相关的人物素材,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典型的优秀作文,用于学生欣赏和借鉴。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人物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人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人物素材,互相借鉴。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1.《他________了》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审明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具体。

(重点)2.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难点)教学过程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

(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颐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出示课文中示例:(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

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

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

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

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趣。

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

出示课题:他_____了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

谁感动、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越目补充完整。

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

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

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他___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他___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他___了》一、课文背景《他___了》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教材课文。

通过这篇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掌握表达情感的基本词汇。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视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 教学内容•课文内容阐述;•课文生字词解释和应用;•课文的情感分析与感悟。

2. 重点•理解课文主旨;•掌握生字词;•表达与传达情感。

3.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合作学习;•朗读、思考、总结。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初步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阅读课文(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指导解读生字词,学生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3. 深入讨论(15分钟)小组讨论课文中涉及的问题,学生展开思考、表达看法。

4. 集体总结(10分钟)学生汇总讨论结果,教师引导总结课文主旨和情感。

5. 习作《他___了》(30分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书写习作《他___了》,可以写自己的想法或情感。

六、课后作业完成习作《他___了》,并准备分享给同学。

七、板书设计•课文主题和标题•重要生字词和短语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清晰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

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和评价能力培养。

以上是《他___了》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优质课 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优质课 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习作:他____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情感的能力。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观察、揣摩、思考、感悟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爱惜生命、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增强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分析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习作:他____了》,通过寓教于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小故事渲染气氛,引发学生对文字表达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入主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人物情感呢?”第二步:故事阅读1.教师朗读《习作:他____了》故事,讲解文中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2.学生跟读并感悟故事主旨和人物内心情感。

第三步:创作展示1.分组让学生展示自己根据故事创作的小段落。

2.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步:表达训练1.以“他____了”为提示,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学生互相分享和评价,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意见,以及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勇敢表达,不断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看更多关于写作的书籍、文章、故事,多练习写作,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教学设计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了
1.审明题意,将题目补充完整,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具体。

2.重点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一、明确主题,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课文,进一步感知人物描写方法。

(出示本单元所学现代文课文的课题:“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清贫”。

) 在老师的带领下回顾学过的课文,思考课文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使故事变得生动感人。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出示课文中示例:
(1)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

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2)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明确:①这段话是对刘伯承神态和语言的描写,平静的神态、坚定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从容镇定,以及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面对手术,刘伯承想的不是如何减轻疼痛,而是革命事业,他担心麻醉剂会影响脑神经,影响他以后指挥战斗。

从中可见他坚强的意志和为国效力的决心。

②这段话通过对刘伯承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他意志的坚强。

面对如此巨大的痛苦,刘伯承“一声不吭”,他心里想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国效力,为了革命他甘愿忍受这样的剧痛,从中可见其坚强的意志。

2.出示课题,明确习作主题。

让我们学习课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一件事表现人物性格。

出示课题:他了
3.(出示相关要求)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和别人有交集、有联系,自然我们也会留意到别人的喜怒哀乐,那么,谁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最深刻呢?回忆一下令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把题目补充完整。

二、明确要求,确定文题。

1.研读、明确习作要求。

2.读课文,讨论怎样把一个人的样子写具体?
(出示片段: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
(1)这段话写了什么?(他在欣赏雕像)
(2)重点写了他的什么?(神态、语言、动作)
(3)表现了他的什么?(入神与专注)
所以,我们在描写事件中的人物时,一定要重点突出人物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描写一个人的样子。

三、选材立意,刻画细节。

1.补充完题目以后,我们要想一想,发生了什么事令他有了这样的表现,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先梳理清楚,再把这件事写下来,但是,要注意的是,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比如:他说了什么话(语言)、他做了什么(动作)、他的表情怎么样(神态)等,这些描写要能够突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2.片段示例:
场景再现: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很多同学都百思不得其解,在最后一刻,王辰走上讲台,三下五除二写出了解题思路,并且得出正确答案,此时他……
示例:一想到刚刚答对了那么难的题目,王辰就激动不已,眼里闪着胜利的喜悦,笑容布满了他涨得通红的脸。

他高兴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手舞足蹈高声喊着:“耶!我做对了!”
3.佳作共享。

出示《他陶醉了》例文,学生赏析。

明确:这篇作文写一个小学生来到阅览室读书并陶醉于故事之中的事。

文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内容完整,叙事有条理。

文章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从正面表现他读书时入迷的样子,同时又描写了同学和老师的反应,从侧面烘托他的认真和陶醉,生动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四、练习写作,指导讲评。

1.学生确定题目,开始写作,师巡视指导。

2.挑选优秀作品展示,问题作品讲评。

3.学生再次做修改。

五、小结。

生活中,每天总能遇到新鲜事,如何把写人和写事融合到一起再进行细致刻画,是一种技巧。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勤于练笔,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章内容更具体,描写更到位。

他了
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细节:语言、动作、神态
从一个课文例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现成的写作事例,信手拈来,内容更真实、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