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一分钟仰卧起坐标准表
体侧评分标准对照表

大一大二
大三大四
10
13
13
9
12
12
8
11
11
7
10
10
6
9
9
5
8
8
4
7
7
3
6
6
2
4
4
1
2
2
注:引体向上、一分钟仰卧起坐均为高优指标,学生成绩超过单项评分100分后,以超过的次数所对应的分数进行加分。
表2-3男生1000米跑评分表(单位:分·秒)
加分
大一大二
大三大四
10
-35"
-35"
9
-32"
30
2620
2690
1880
1930
20
2460
2520
1840
1890
10
2300
2350
1800
1850
表1-3 50米跑单项评分表(单位:秒)
等级
单项
得分
大一大二
(男生)
大三大四
(男生)
大一大二
(女生)
大三大四
(女生)
优秀
100
6.7
6.6
7.5
7.4
95
6.8
6.7
7.6
7.5
90
6.9
6.8
3'22"
90
3'30"
3'28"
良好
85
3'37"
3'35"
80
3'44"
3'4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表格高中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表格高中
以上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表格(高中)的部分内容。
这个表格包含了身高、体重、BMI指数、肺活量、50米跑、1000米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等项目,每个项
目都有相应的健康标准范围。
这些标准是根据全国范围内大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制定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了解到高中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对照标准来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和饮食计划,帮助学生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一年级仰卧起坐标准

一年级仰卧起坐标准
一年级一分钟仰卧起坐评分标准是男生51个是100分。
39个至40个以上是80分,19个至39个以上是为及格,低于19个为不及格。
女生是45个至49个为90分,39个至45个为80分,19个至38个是及格,低于19个是为不及格。
要想一年级的孩子仰卧起坐达到评分标准,一定要求家长在平时陪着孩子多练习腰部力量,因为仰卧起坐是靠腰部力量带动上身来完成项目的。
仰卧起坐注意事项
1、逐渐增加仰卧起坐反复次数
对于一位刚开始以仰卧起坐来训练腹部肌肉的参与者而言,每次仰卧起坐的次数以不超过10个反覆为原则(先训练您腹部肌肉的肌力),每完成一次的仰卧起坐后,应站起或躺下休息,让腹部肌肉能够放松10分钟以上。
2、慢慢进行仰卧起坐
主要是以腹部肌肉的耐力为训练目标,因此,只有慢慢进行仰卧起坐的运动方式,比较能够确实训练腹肌的耐力。
3、仰卧起坐的动作
人体上腹部的肌肉,主要有腹直肌、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
因此,如果仰卧起坐的动作,都是以上半身在矢状面(双肩平行的起坐动作)上的动作进行时,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的训练效果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只有增加身体纵轴(右肩带向左腿与左肩带向右腿)旋转的动作,才可以避免腹肌训练的不协调状态。
仰卧起坐中考评分标准

1、做完热身运动以后,平躺在垫子上,双腿屈膝,小腿与地面形成45度角,脚底平稳踩住地面。
然后,将双手虚放在双耳的侧面,起身时,双手向膝盖移动。
2、这时需要颈部和肩部放松,头挺直,下巴与胸部分离,腹部肌肉用力,双肩缓缓抬离地面,并配合呼吸。
3、保持身体弯曲2~3秒,然后缓缓回到起始位置,配合吸气。
如此反复几组,就可以起到减肥瘦身,锻炼腹部肌肉的作用。
中考仰卧起坐满分标准:男生,45-51为优秀,39-42为良好,13-37为及格,9-17为不及格。
女生,45-49位优秀,39-42为良好,13-37为及格,9-17为不及格。
中考仰卧起坐女生是49个满分,男生是51个满分。
1975年五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公布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在学校广泛实施,此后,在1982年,1990年又进行了修改,一直沿用至今。
严,摄像头监控。
动作规格:考生仰卧于垫上,两脚屈膝稍分开,大小腿成直角,两手十指交叉贴于脑后。
考生同伴压住考生两踝关节处。
起坐时,以双肘触及或超过两膝为完成一次。
仰卧时两肩胛必须触垫。
找男生压腿,男的压腿是因为男生的力气大些,能压得稳一些,便于你的考试。
2021体育中考仰卧起坐及格标准女生一分钟仰卧起坐标准:
优秀:45~49
良好:39~42
及格:19~37
不及格:9~10
同时,做仰卧起坐时应配合以合理的呼吸,在做仰卧起坐时,身体前屈时应呼气,仰卧时应吸气。
但如果机械地在仰卧时完成整个吸气过程,会不利于动作的完成,因此,为了提高动作的质量,还必须注重技巧。
初中仰卧起坐男生标准

初中仰卧起坐男生标准
初中男生仰卧起坐标准可根据个人体能水平和训练目标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初中男生的标准参考如下:
优秀:单次完成30个以上的仰卧起坐
良好:单次完成20-29个的仰卧起坐
及格:单次完成10-19个的仰卧起坐
不合格:单次完成10个以下的仰卧起坐
请注意,在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要确保动作正确、姿势标准,否则可能会增加受伤的风险。
另外,仰卧起坐只是锻炼腹肌的一种方法,为了全面锻炼身体,还需要结合其他运动项目进行综合训练。
四年级男生女生仰卧起坐一分钟标准(一)

四年级男生女生仰卧起坐一分钟标准(一)四年级男生女生仰卧起坐一分钟标准一、背景介绍•四年级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适当的锻炼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
•仰卧起坐是一项常见的锻炼项目,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力量和腹肌肌肉有着重要作用。
二、标准说明1. 姿势要求•开始时,学生平躺在地面上,身体完全放松,双脚并拢并紧贴地面。
•双手交叉放在胸前,食指触摸肩膀。
•抬起上体,使肩膀离地,并将头部抬起,下颌与胸部保持一定距离。
2. 动作要求•上体完全离地后,保持身体直立姿势。
•腰部不得弯曲,双脚保持并拢紧贴地面。
•上体下降时,背部与地面保持接触,不得悬空或抬起。
•每次上体离地算作一次完成,一分钟内的次数即为成绩。
3. 评分标准•一分钟内完成的次数越多,成绩越好。
•针对四年级男生女生的标准如下:–优秀:60次及以上–良好:40次至59次–及格:20次至39次–不及格:20次以下三、训练建议1. 预热•在进行仰卧起坐训练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以防止肌肉拉伤或受伤。
2. 训练计划•可以将仰卧起坐纳入日常训练计划中,每天进行一定次数的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次数。
•注意控制好训练的频率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疲劳和受伤。
3. 配合饮食•仰卧起坐训练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因此需要合理的饮食搭配,注意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结语通过适当的仰卧起坐训练,四年级男生女生可以提高核心力量和腹肌肌肉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希望学生们能够根据标准要求进行训练,并逐渐提高自己的成绩。
记住,健康的身体是成功学习的基础!。
三年级仰卧起坐一分钟标准2023

三年级仰卧起坐一分钟标准2023仰卧起坐是一项常见的体育项目,旨在锻炼腹部肌肉和核心稳定性。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完成一分钟的仰卧起坐已经算是一个较高的标准了。
在2023年的时候,我们对三年级学生的体能要求会有所提高,以下是关于三年级仰卧起坐一分钟标准的详细介绍。
仰卧起坐是一项通过身体协调运动的方式来锻炼核心肌群的活动。
通过仰卧起坐,可以有效地改善腹肌和腰腹部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完成一分钟的仰卧起坐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
根据2023年三年级仰卧起坐一分钟标准,男生和女生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男生,完成20-30个仰卧起坐可以被认为是超过标准的成绩;对于女生,完成15-25个仰卧起坐可以被认为是超过标准的成绩。
但是这个标准只是一个参考,每个学校或者地区都可能会有所不同。
完成一分钟的仰卧起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核心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其次,他们需要正确地掌握仰卧起坐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仰卧起坐。
首先,学生需要找到一个平坦的地面,可以是体育馆的地板或者是户外的草地。
然后,他们需要躺下,膝盖弯曲,双脚贴地,脚掌与臀部保持约30厘米的距离,并且双手可以交叉放在胸前或者放在头后。
接下来,学生需要收紧腹肌,用腹部的力量将上半身抬起,并尽量接近膝盖。
最后,学生需要控制下降的速度,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为了有效地完成仰卧起坐,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他们需要保持呼吸的稳定,不要屏气。
其次,他们需要集中注意力,专注于腹肌的收缩和放松。
最后,学生要注意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不要弯曲脖子或者背部,也不要用反弹的力量完成动作。
为了提高仰卧起坐的成绩,学生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他们可以进行腹肌和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比如仰卧腿部提升、平板支撑等。
其次,学生也可以进行有氧运动,比如跑步、跳绳等,来提高心肺功能。
最后,学生还可以进行柔韧性训练,比如伸展运动和瑜伽,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入伍仰卧起坐标准

入伍仰卧起坐标准
为了保证士兵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入伍仰卧起坐是必须进行的体能测试项目之一。
以下是入伍仰卧起坐的标准:
男士标准:在1分钟内完成40个仰卧起坐以上,才能通过测试。
女士标准:在1分钟内完成30个仰卧起坐以上,才能通过测试。
仰卧起坐的正确姿势:先躺平,双脚弯曲,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头部和肩部离开地面,然后用肌肉力量完成上半身向前抬起,直到手肘触碰到膝盖,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注意事项:在进行仰卧起坐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引发身体不适。
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应该停止测试并寻求医生的建议。
入伍仰卧起坐是测试士兵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的重要项目之一,希望每位入伍士兵都能够在测试中达到标准,为保家卫国做出贡献。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