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全)

定量分析实验实验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思考题:1.HCl和NaOH标准溶液能否用直接配制法配制?为什么?答:由于NaOH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分,浓HCl的浓度不确定,固配制HCl 和NaOH标准溶液时不能用直接法。
2.配制酸碱标准溶液时,为什么用量筒量取HCl,用台秤称取NaOH(S)、而不用吸量管和分析天平?答:因吸量管用于标准量取需不同体积的量器,分析天平是用于准确称取一定量的精密衡量仪器。
而HCl的浓度不定,NaOH易吸收CO2和水分,所以只需要用量筒量取,用台秤称取NaOH即可。
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之前,为什么要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而锥形瓶是否也需用该溶液润洗或烘干,为什么?答:为了避免装入后的标准溶液被稀释,所以应用该标准溶液润洗滴管2~3次。
而锥形瓶中有水也不会影响被测物质量的变化,所以锥形瓶不需先用标准溶液润洗或烘干。
4.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半滴的操作是怎样进行的?答: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溶液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实验三NaOH和HCl标准溶液的标定思考题:1.如何计算称取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或Na2CO3的质量范围?称得太多或太少对标定有何影响?答:在滴定分析中,为了减少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一般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应在20—25ml之间,称取基准物的大约质量应由下式求得:如果基准物质称得太多,所配制的标准溶液较浓,则由一滴或半滴过量所造成的误差就较大。
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也不能太少,因为每一份基准物质都要经过二次称量,如果每次有±0.1mg的误差,则每份就可能有±0.2mg的误差。
因此,称取基准物质的量不应少于0.2000g,这样才能使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1‰ 。
2.溶解基准物质时加入20~30ml水,是用量筒量取,还是用移液管移取?为什么?答:因为这时所加的水只是溶解基准物质,而不会影响基准物质的量。
(完整版)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
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H2In-? HIn2-? In3-(pKa2=6.3 pKa3=11.55)紫红兰橙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
而铬黑T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
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Al3+、Fe3+、Cu2+、Co2+、Ni2+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2S或KCN掩蔽Cu2+、Co2+、Ni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3+、Fe3+。
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
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

让知识带有温度。
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答案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1.如何表示天平的敏捷度?普通分析试验实所用的电光天平的敏捷度以多少为宜?敏捷度太低或太高有什么不好?答:天平的敏捷度就是天平能够察觉出两盘载重质量差的能力,可以表示天平盘上增强1mg所引起的指针在读数标牌上偏移的格数。
天平的敏捷度普通以指针偏移2~3格/mg为宜,敏捷度过低将使称量误差增强,过高则指针摆动厉害而影响称量结果。
2.什么是天平的零点和平衡点?电光天平的零点应怎样调整?假如偏离太大,又应当怎样调整?答:零点:天平没有载重状况时,天平的零刻度与投影屏上的标线相重合的点。
平衡点:天平有载重状况时,两边载重相等时,天平息止的那点。
天平零点的调整:用金属拉杆调整,假如不可则用平衡螺丝调整。
偏大时则用平衡螺丝调整。
3.为什么天平梁没有托住以前,肯定不许把任何东西放入盘上或从盘上取下?答:没有托住以前,天平的囫囵分量由三个玛瑙刀口支撑,假如把东西放入盘上或从盘上取下则会磨损刀口,影响天平的敏捷度。
4.减量法的称量是怎样举行的?增量法的称量是怎样举行的?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宜在何种状况下采纳?答:递减法:先称出(称量瓶+试样)倒出前的质量,再称出(称量瓶+试样)倒出后的质量相减,得出倒出试样的质量。
增量法:先称出容器的质量,在像天平中缓慢加入试样直到达到所需的质量。
递减法操作复杂,适用于大部分物品;增强法适用于不易挥发,不吸水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及不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物质。
5.电子天平的“去皮”称量是怎样举行的?答:打开天平门,将相应的容器放入天平的称量盘中,关上天平门,待读数稳定后按下“TARE”键,使显示为0,然后再向容器中加减药品,再次称量所得的数据就是容器中增减药品的质量。
6. 在试验中记录称量数据应准至几位?答:应精确至小数点后四位即0.1mg。
7.本试验中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g,为什么?答:由于每次称量会有±0.1 mg的误差,所以试验中m1-m2会有±0.2 mg的误差,m3-m2也会有±0.2 mg故要求称量偏差不大于0.4mg。
重要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中药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实验一:防己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在结构与性质上有何异同点?实验过程中,应怎样利用它么的共性及个性进行提取分离?请设计方案。
注(汉防己甲素就是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是防己诺林碱)答:结构上粉防己碱的R基为甲基,防己诺林碱的的R基为氢,两者结构相似但防己诺林碱中有一个酚羟基,所以极性比粉防己碱稍高,在笨中的溶解度小于粉防己碱而在乙醇中又大于粉防己碱。
藉此可以根据不同溶剂重结晶时其晶形和熔点的不同相互分离。
分离方案(基本要点是在丙酮为溶剂粉防己碱是细针状结晶而防己诺林碱是六面粒状结晶,其mp值分别为217℃—218℃、134℃):取结晶状混合物碱称重,置于50ml三角瓶中,加5倍量苯冷浸,时时振摇,冷浸半个小时后,过滤分开苯溶液和苯不溶液。
苯溶液回收苯至尽,残留物以丙酮结晶,得细针状结晶,为粉防己碱;苯不溶物待挥发去残留的苯后,也用丙酮重结晶可得粒状结晶,为防己诺林碱。
2分离水溶性和脂溶性生物碱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答:①沉淀反应(雷氏铵盐试剂)②溶剂法3从防己中分离脂溶性、水溶性碱,酚性、非酚性碱的依据是什么?答:①分离脂溶性和水溶性碱的依据是脂溶性碱溶于一般能溶于有机溶剂,特别易溶于氯仿而水溶性碱难容与亲脂性溶剂(包括氯仿)本实验就是用氯仿作为萃取剂来分离脂溶性和水溶性碱的②分离酚性和非酚性碱的依据是酚性碱溶于氢氧化钠溶液而非酚性碱不溶于氢氧化钠。
4、萃取过程中怎样防止和消除乳化?答:在萃取时,应注意不可用力振摇,应将分液漏斗轻轻旋转摇动,适当延长振摇时间,可避免乳化现象;倘若发生严重乳化现象难以分层时可用以下方法解决:将难以分层的乳化液置于三角烧瓶中,取定性滤纸少许揉成蓬松的团块,放入乳化液中,用玻璃棒搅拌片刻后,乳化液中的粘稠物质被吸附在滤纸团的周围,从而消弱和破坏乳化液的稳定性,克服了乳化现象,因而得到澄清的溶液。
5、生物碱的沉淀反应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为什么?答:生物碱的沉淀反应应在酸水或酸性烯醇中进行,因为生物碱和生物碱沉淀剂均可溶于其中使反应易于进行且反应结果易于判断。
实验思考题答案

1制备聚合硫酸铁实验中加入硫酸的作用是什么?酸在聚合硫酸铁的合成过程中有两个作用:①作为反应的原料参与了聚合反应;②决定体系的酸度,其用量直接影响产品性能。
硫酸用量适当增加对提高合成反应是有利的。
但硫酸用量太大,亚铁离子氧化不完全,样品颜色由红褐色变为黄绿色,且大部分铁离子没有参与聚合,导致盐基度很低,合成失败;硫酸量不足,量越少,生成2、为什么Fe (OH 3趋势越大。
聚合硫酸铁能将悬浮物除去?生成的的聚合硫酸铁进一步稀释时形成Fe(OH)3胶体,形成沉淀,吸附,絮凝等作用, 使水相中的悬浮物3、为什么通入空气会使氢氧化铁沉淀随空气上浮?在上浮法中,把压缩空气打入上浮池底,使空气在废水中弥散成细小的气泡。
气泡在上浮过程中,将会粘附胶体物质和颗粒物( Fe(OH)3)上升至水面。
1.M苗聚合硫酸亚钱实验中那入磴酸的作用罡什么?答;在釀•性环境下,HjOj具有更高的氧化性龍,可以更«的氧化F亡"离子变为F亡*」同时加人的浓硫酸放热,加快了反应的进行。
Z対什么粲合硫酸铁能将悬浮物除去?答:漿台硫釀铁稀溶潘可以水解娈为氢氧化铁胶胶ff具有很大的比表ffl积,且芾有正电荷,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成为沉淀聚沉,从而将其除去<■3.商什么通入空气会便氢氧化铁沉锁空气t浮?答:》氧化铁沉淀罡疏水性韧庾,当逋入空气时,沉淀在气泡表回附看,从而随£谈谈除锌基本腺理是什么号答:聚合硫酸铁水解产主的氢氧化铁胶休具有很大的比表向积,从而吸附了水中的金H离于」随后」胶体发生漿沉,于是吸附的离子就随之一起生成沉淀,在接下采的浮选过程中与沉淀一起祓分离°1、在制备过程中,反应摩尔之比发生变化,是否对产率有影响?温度的影响如答:反应摩尔之比对产率有影响,若尿素的量过少,不能提供足够的氨,缩合反 应不完全,若尿素的量过大,则在高温下有大量缩脲生成,这些对产物的阻燃性 都有一定的影响,也降低了合成的效率。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题答案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题答案在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本文为大家提供的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题答案。
实验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1. 为什么酸碱滴定实验中常用酚酞或溴酚绿作为指示剂?答案:酚酞或溴酚绿能够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发生显色反应,颜色变化明显,便于判断滴定终点。
2. 在滴定过程中,为什么滴定瓶应该定期晃动?答案:滴定瓶定期晃动可以使反应充分均匀,加快反应速率,保证反应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实验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 如何判断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浓度?答案:可以使用亚铁离子标准溶液滴定过氧化氢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直到出现镉红色为止。
根据反应的配比关系,可以计算出过氧化氢的浓度。
2. 为什么在氧化还原滴定中选择亚铁离子为标准溶液?答案:亚铁离子易氧化成二价铁离子,且能够和一些氧化剂发生定量的反应。
因此亚铁离子可作为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标准溶液使用。
实验三:络合滴定实验1. 为什么络合滴定中常用硬质底物?答案:硬质底物通常为指定化学计量比的金属离子配合物,可以通过溶解度积常数的计算得到配合物的浓度,便于滴定分析。
2. 为什么络合滴定中添加 EDTA 后溶液会从酸性转变为碱性?答案:EDTA 为四碱金属络合剂,当 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后,金属离子被完全配合,溶液中的 H+ 反应会减少,导致溶液由酸性转变为碱性。
实验四:气体液体分配实验1. 气体液体分配实验中,为什么需要用饱和盐水洗涤气体?答案:饱和盐水可以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和湿气,使气体更纯净,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 为什么实验中垂直锥形瓶加水会产生水柱?答案:在锥形瓶中,水柱的高度取决于水与气体的平衡压力差。
平衡压力差会产生一个等于水柱高度的水头,使水柱高度达到稳定。
实验五:测定能量消耗实验1. 为什么在测定能量消耗实验中需要燃烧样品?答案:燃烧样品可以产生热量,在测定过程中,可以利用热量的释放量来计算燃料的热值。
有机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乙酰苯胺的制备(苯胺5ml、冰醋酸7.5ml,生成苯-NHCOCH3+、水,韦氏分馏柱、温度计蒸馏头尾接管等、布氏漏斗抽滤)1.制备乙酰苯胺为什么选用乙酸做酰基化试剂?(乙酰氯、乙酸酐反应过于激烈。
)答:冰醋酸与苯胺反应最慢,但反应平稳、易于控制,且醋酸价格较便宜。
2.为什么要控制分馏柱上端温度在100到110之间,若温度过高有什么不好?答:主要由原料CH3COOH和生成物水的沸点所决定。
控制在100到110度之间,这样既可以保证原料CH3COOH 充分反应而不被蒸出,又可以使生成的水立即移走,促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有于提高产率。
3.本实验中采用了那些措施来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答:加入过量冰醋酸,分馏时加入少量锌粉,控制分馏时温度,不断除去生成的水。
4.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哪些?哪一种较经济?哪一种反应最好?答:常用的乙酰化试剂有乙酸、乙酸酐和乙酰氯。
乙酸较经济。
乙酰氯反应速度最快,但易吸潮水解。
因此应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反应。
实验二重结晶(乙酰苯胺,加热溶解、稍冷却、加活性炭、继续加热、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1.重结晶一般包括哪几个操作步骤?各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答:重结晶一般包括:溶解、脱色、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干燥等操作步骤。
各步操作的目的如下:熔解:配制接近饱和的热溶液;脱色:使样品中的有色杂质吸附于活炭上,便于在热过滤时将其分离;热过滤:除去样品中的不溶性杂质;冷却结晶:使样品结晶析出,而可溶性杂质仍留在溶液中;抽滤:使样品可溶性杂质与样品分离。
干燥:使样品结晶表面的溶剂挥发。
2.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加活性炭?应当怎样加活性炭?答:样品颜色较深时,需要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
为了防止爆沸,加活性炭时应将热溶液取下稍冷后再加。
3.为什么热过滤时要用折叠滤纸?答:增大过滤面积,加快过滤速度。
4.为什么利用重结晶只能提纯杂质含量低于5%的固体有机物?答:如果样品中杂质含量大于5%,则可能在样品结晶析出时,杂质亦析出,经抽滤后仍有少量杂质混入样品,使重结晶后的样品纯度仍达不到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滴定练习1、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试剂?为什么?答:台秤。
NaOH不是基准物质,只能粗配后用基准物质标定。
2、NaOH溶液和HCl溶液能直接配制成准确浓度的吗?为什么?答:均不能。
NaOH和HCl不是基准物质。
NaOH易吸收H2O及CO2,盐酸易挥发。
3、滴定管为何要用滴定剂润洗?滴定中使用的锥形瓶是否也要润洗?为什么?答:残留的水会稀释溶液。
锥形瓶不需润洗,润洗会引入待测物质。
4、HCl溶液与NaOH溶液定量反应完全后,生成NaCl和水,为什么用HCl滴定NaOH溶液时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而用NaOH滴定HCl溶液时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呢?答:颜色由浅入深,变色明显易于观察。
实验二KHP标定NaOH1、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常用的有哪些?本实验采用的基准物质是什么?与其他基准物质相比它有什么显著的优点?答:标定NaOH基准物质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草酸[H2C2O4.2H2O]和碘酸氢钾[KH(IO3)2],本实验采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与其他基准物质相比分子量大且稳定。
2、称取NaOH和KHP各用什么天平?为什么?答:NaOH台秤,间接法配制。
KHP分析天平,是基准物质直接法配制。
3、已标定的NaOH标准溶液在保存时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它测定HCl溶液的浓度,若用PP为指示剂,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若改用MO为指示剂,结果又如何?答:PP偏大,产物为NaHCO3;MO无影响,产物为H2CO3。
4、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为微红时,溶液的pH为多少?变红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后又会变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答:变色点9.1。
吸收CO2,溶液酸性增加,pH下降。
5、用KHP标定0.1mol/L NaOH标准溶液时,怎样计算出用量为0.4~0.6g?为什么用酚酞而不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答:m=cVM=0.1×(20~30)×204.1=0.4~0.6(g)(耗滴定剂20-30ml)突跃范围为碱性,PP变色范围在突跃范围内,MO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2.1:硫酸铜的提纯
(1) 粗硫酸铜中亚铁离子为什么要氧化为铁离子后再除去?而除去铁离子时为什么要调节溶液的pH值为4左右,pH值太大或太小有什么影响?
二价铁离子只有在pH值为7.6-9.6的时候才会沉淀
二价铜离子只有在pH值为4.4-6.4的时候才会沉淀
三价铁离子只有在pH值为2.7-3.7的时候才会沉淀
因为氢氧化亚铁比氢氧化铜先沉淀,氢氧化铜比氢氧化铁先沉淀,如果不先把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直接加入碱,则会造成二价铁离子与二价铜离子一起沉淀,这样就达不到除杂的目的了。
pH值太大有氢氧化铜沉淀出现;pH值太小氢氧化亚铁沉淀不完全。
它们会影响三价铁离子的除杂。
(2) KMnO4, K2Cr2O7, Br2, H2O2都可以使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你认为选用哪种氧化剂较为合适,为什么?
选用H2O2作为氧化剂。
1.使用KMnO4, K2Cr2O7, Br2作为氧化剂会生成杂质离子,影响硫酸铜的提纯,污染环境;
2.使用KMnO4, K2Cr2O7, Br2作为氧化剂,其本身具有颜色,会干扰实验现象观察;
3.H2O2还原产物是水,不引入杂质离子,不污染环境。
(3) 调节溶液的pH值为什么常选用稀酸,稀碱而不用浓酸浓碱,除酸碱外还可以选用那些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值?
稀酸稀碱对溶液的pH影响较小,不会瞬间大改变溶液的pH,使溶液容易调节到一个需要的pH值;
可以用酸式盐或碱式盐调节溶液pH。
(4) 精制后的硫酸铜溶液为什么要加几滴稀硫酸调节pH至1-2,然后再加热蒸发?
因为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加热的时候,会出现水解现象,有氢氧化铜胶体出现,CuSO4 + 2H2O = Cu(OH)2 + H2SO4,此反应是可逆的。
加入硫酸后,反应向左移动,抑制硫酸铜的水解。
实验2.2 硫酸亚铁铵的合成
(1) 制备过程中为什么要保持溶液有较高的酸性?
因为硫酸亚铁铵中的铵根离子和亚铁离子在水中很容易水解,保持较强的酸性,增大氢离子的浓度,由于水解平衡的原因,抑制了两种阳离子的水解,因此,原溶液还能保持原来的成分,不会变质。
(2) 计算硫酸亚铁铵的理论产率时,应以Fe, H2SO4, FeSO4, (NH4)2SO4中的哪一个的量为准,为什么?
以(NH4)2SO4为准。
因为(NH4)2SO4加的量是最少的。
实验5.3 锡,铅,锑,铋
(1) 如何配制SnCl2,Pb(NO3)2,SbCl3,Bi(NO3)3溶液?
SnCl2、SbCl3先按所需的浓度计算药品的质量,称取试剂后,溶解到浓盐酸中,然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
Bi(NO3)3,Pb(NO3)2要溶解在硝酸中,然后移液、定容。
(2) 在锡,铅,锑,铋氢氧化物碱性实验中应如何选择酸?
选择的酸不与氢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 哪些硫化物能溶于Na2S或(NH4)2S中,哪些硫化物能溶于Na2Sx或(NH4)2Sx 中?Na2S中常含有少量Na2Sx,为什么?Na2Sx的存在对本实验有何影响?
除SnS、PbS、Bi2S3外都能与Na2S或(NH4)2S作用生成相应的硫酸盐(生成硫代酸盐)。
SnS能溶于多硫化钠溶液中(被氧化后生成硫代酸盐)。
硫化钠具有还原性,因此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多硫化物。
本实验中Na2Sx会氧化SnS。
实验5.4:铬,锰,铁,钴,镍
(1) 如何实现Cr(III)到Cr(VI)再到Cr(III)的转化?
过氧化氢将Cr(III)氧化为Cr(VI),亚硫酸钠还原Cr(VI)到Cr(III)。
(2) 验证K2Cr2O7和PbO2的氧化性时,应选用何种酸作介质?
稀硫酸
(3) 总结在酸性介质中下列物质氧化性的强弱,对氧化性由强到弱的次序进行排列。
KMnO4,K2Cr2O7,NaBiO3(s),PbO2(s),(NH4)2S2O8
PbO2(s) > KMnO4 > K2Cr2O7 > NaBiO3(s) > (NH4)2S2O8
实验5.5:铜,银,锌,镉,汞
(1) Cu(I)与Cu(II)各自稳定存在和相互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Cu(I)稳定存在的条件是Cu(I)化合物的溶液的浓度要足够大,将CuCl2溶液和铜屑混合,加入浓盐酸加热,可得Cu(I)。
Cu(II)不与还原剂混合时较稳定,往Cu(I)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可得Cu(II)。
(2) Hg22+和Hg2+与KI反应的产物有何不同?
前者生成Hg2I2沉淀,后者生成HgI2沉淀,若KI过量HgI2会生成[HgI4]2-
(3) 现有五瓶没有标签的溶液:AgNO3,ZnSO4,CdSO4,Hg(NO3)2,Hg2(NO3)2试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定它们。
加入NaCl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为AgNO3,加入强碱性溶液和二苯硫腙,生成粉红色螯合物的为ZnSO4,加入H2S饱和溶液生成黄色沉淀的为CdSO4,加入过量的SnCl2溶液,生成黑色沉淀的为Hg(NO3)2,剩下的为Hg2(N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