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前修课程: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学分:4总学时:60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移动通信在全球及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移动通信技术更是日新月异。

移动通信这一课程是为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开设的限制性选修课程。

目的是开拓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系统有一个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并要求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关键技术。

课程目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通过理论原理性的知识和参观GSM基站子系统(BSS);数字蜂窝系统操作演示;无线寻呼系统演示。

增加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简单设计能力和实际工程组网能力。

本课程内容重点放在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系统的介绍上,另外简单介绍一下2G、3G、4G的发展状况,以及5G需要的关键技术。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4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2、掌握移动通信的分类与应用系统3、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工作方式4、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重点:深入学习调制技术、多址技术、组网技术。

第二章:移动信道电波传播理论 8学时基本要求:掌握VHF、UHF频段电波传播的一般特性;掌握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掌握常用计算公式与工程计算方法;理解移动通信的场强测试;掌握移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衰落。

重点:1、掌握多普勒频移产生的原因;2、掌握通过时延扩展和带宽参数去描述多径信道;难点:移动信道时变特性的表示;第三章:编码及调制技术 8学时基本要求:掌握角度调制技术;信道编码(分组码、卷积码、交织编码等)、语音编码;掌握单边带(SSB)调制技术;掌握数字信号调制技术;掌握扩展频谱调制技术。

重点:掌握数字频率调制、数字相位调制、正交振幅调制、线性调制技术(四相相移键控、交错四相相移键控)。

难点:理解脉冲编码调制与线性预测编码的运用;第四章:组网技术 8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分类、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的基本概念和各自的特点。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matlab 版实验)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matlab 版实验)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Mobile Communication)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试) 适用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通信技术总学时:64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8 学分:4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移动通信技术属于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的发送、传输与接收原理,分析并设计一些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当前移动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知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等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各种通信系统基本特点,掌握通信系统分析方法,熟悉通信系统组网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技术服务能力,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理论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采用Matlab仿真。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移动通信简介1、掌握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分类、工作方式、系统组成、多址技术、组网技术。

2、熟悉蜂窝通信技术及其信道配置、信令。

3、理解移动通信中的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传输信道1、掌握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2、了解移动信道的特征,能够进行电波传播路径损耗预测。

3、熟悉分集接收技术,掌握噪声及其干扰分析有关内容。

第三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1、掌握GSM和GPRS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主要作用。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一、引言移动通信作为当代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移动通信专业能力,制定一份全面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本大纲旨在介绍移动通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移动通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1.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技术。

2. 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运行原理和基本协议。

3. 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4. 能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网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5. 具备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1.1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术语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2. 移动通信技术2.1 无线传输技术2.2 移动通信网络与协议2.3 移动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3. 移动通信网络与服务3.1 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和运作方式3.2 移动通信中的主要服务和应用3.3 移动通信的安全和隐私保护4.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4.1 移动通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原则4.2 移动通信系统的部署和运维4.3 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授课讲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 实践操作:利用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3. 群体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课外学习: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加深对移动通信的理解。

五、评估方法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撰写报告。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移动通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资料1. 《移动通信原理与实践》2. 《移动通信技术导论》3. 《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七、总结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培养移动通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授课对象:专业名称年级二、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移动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系统组成,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具备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移动通信相关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如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接入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等。

3、熟悉移动通信中的电波传播特性、移动信道模型和抗衰落技术。

4、理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网络结构和切换技术。

5、掌握 GSM、CDMA、LTE 等主流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工作流程。

(二)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能力。

3、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通信仿真软件和测试仪器,进行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和测试。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跟踪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移动通信概述1、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的特点和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的主要技术和应用。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标准和关键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的技术优势和业务特点。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

2、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分类移动通信的特点,如移动性、无线接入、频谱资源有限等。

按工作方式、多址方式、服务区域等分类方法。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1.2 课程代码:X1.3 学时:学时1.4 学分:X学分二、课程目标2.1 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2.2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3 熟悉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及其运行管理2.4 能够分析和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常见问题三、教学内容3.1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3.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3.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与特点3.1.3 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2 GSM系统3.2.1 GSM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2.2 GSM系统的物理层技术3.2.3 GSM系统的数据业务3.2.4 GSM系统的网络结构与接口 3.3 CDMA系统3.3.1 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3.3.2 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技术 3.3.3 CDMA系统的网络架构3.4 高速数据业务3.4.1 GPRS技术3.4.2 EDGE技术3.4.3 UMTS技术3.5 移动通信网络组网与管理3.5.1 移动通信网络的组网结构 3.5.2 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3.5.3 移动通信网络的故障排除与维护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讲授4.2 实践操练4.3 讨论与案例分析4.4 课程项目设计五、教材5.1 主教材《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设计》5.2 辅助教材《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六、考核要求6.1 平时成绩占比6.1.1 出勤情况6.1.2 课堂表现6.1.3 课堂作业6.2 期末考试占比附件:1.教学课件2.相关案例分析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著作权法所规定的对作品所享有的权益保护。

2.专利:对发明技术的独占权,需要经过专利申请和审批程序。

3.商标:用于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标志,具有独立性和显著性。

4.法规:依法制定,强制性规章制度。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移动通信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移动通信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学目标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全面理解。

这包括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同时,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移动通信设备的设置、维护和故障排除。

二、教学内容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移动通信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 移动通信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功能3.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 不同类型的移动通信网络的特点和应用4. 移动通信协议- 移动通信协议的分类和作用- 常见的移动通信协议及其特点5. 移动通信设备- 移动通信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移动通信设备的设置和维护6. 移动通信安全- 移动通信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常见的移动通信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学大纲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实验演示外,还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等活动。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移动通信技术。

四、教学评估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评估方式可以包括课堂测验、实验报告、项目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通过这些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同时也可以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移动通信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教材、实验设备、模拟软件和网络资源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和目标相匹配,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六、教学实施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教学安排和指导。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教案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教案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时:72一、课程定位、任务和目标1.课程定位专业基础课程需要《现代通信技术基础》课程基础。

2.课程任务移动通信概念、移动通信主要技术、移动通信各商用系统(GSM、IS-95CDMA、GPRS、WCDMA、TD-SCDMA、cdma2000、HSPA、LTE、5G NR)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电波传播特性估算、噪声和干扰等。

3.教学目标掌握移动通信基本概念、主要技术及各商用移动通信系统教学。

具体包括:掌握移动通信基本概念;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主要技术;熟悉各商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结构;了解电波传播、噪声干扰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二、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移动通信概念;移动通信主要技术;移动通信商用系统网络结构、空中接口、关键技术难点:移动通信商用系统空中接口、关键技术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教材:《移动通信技术(第4版)》.魏红.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的实训一、实训目的1、研究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规律和特点;2、学习一阶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了解电路参数对时间常数的影响;二、原理说明RC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RC 一阶电路如图1所示,开关S 在‘1’的位置,U c =0,处于零状态(零状态是指电容上没有充电,没有储存电能;即U c =0),当开关S 合向‘2’的位置时,电源通过R 向电容C 充电,u c (t )称为零状态响应。

由一阶电路暂态过程三要素法有:tτf t f f f -+⎡⎤=∞+-∞⎣⎦()()(0)()e (4-1)已知u C +(0) = 0,u C (∞)=U S ,于是有t t ττu t U U U --=-=-S S S c ()e(1e ) (4-2)式中τ =RCu cU S0.632U图4-1 电容充放电电路根据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的三要素法,可得式(4-2)所示的暂态过程的数学表达式。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学习移动通信技术时,必须具备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

开设《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移动通信的原理、移动通信线路的传输特性及移动台和基站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抗衰落措施。

3.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网络结构、接口互连及信令变换、协议和标准等。

4.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性能。

5.了解个人通信的基本技术和发展动态。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掌握移动通信的分类、工作频带、蜂窝小区。

重点和难点:移动通信系统构成、蜂窝小区的内容。

第一节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二、移动通信的特点第二节移动通信工作频段一、移动通信的分类二、移动通信的工作频带第三节蜂窝小区的概念一、蜂窝小区的定义二、蜂窝小区的划分第二章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6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调制解调技术、抗衰落技术、语音编码技术、多址技术、电波传播干扰技术,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应用范围和方式,未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多址技术以及CDMA技术及语音和信道编码。

第一节调制技术一、调制二、解调第二节抗衰落技术一、快衰落二、慢衰落第三节多址技术一、频分多址二、码分多址第四节电波传播与干扰一、电波传播干扰技术二、抗干扰的方法第三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8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GSM发展、GSM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重点掌握GSM 的关键技术;理解GSM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和信令网以及业务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学习移动通信技术时,必须具备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

开设《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移动通信的原理、移动通信线路的传输特性及移动台和基站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抗衰落措施。

3.了解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网络结构、接口互连及信令变换、协议和标准等。

4.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主要性能。

5.了解个人通信的基本技术和发展动态。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4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掌握移动通信的分类、工作频带、蜂窝小区。

重点和难点:移动通信系统构成、蜂窝小区的内容。

第一节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一、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二、移动通信的特点
第二节移动通信工作频段
一、移动通信的分类
二、移动通信的工作频带
第三节蜂窝小区的概念
一、蜂窝小区的定义
二、蜂窝小区的划分
第二章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掌握调制解调技术、抗衰落技术、语音编码技术、多址技术、电波传播干扰技术,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应用范围和方式,未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调制解调技术、编码技术、多址技术以及CDMA技术及语音和信道编码。

第一节调制技术
一、调制
二、解调
第二节抗衰落技术
一、快衰落
二、慢衰落
第三节多址技术
一、频分多址
二、码分多址
第四节电波传播与干扰
一、电波传播干扰技术
二、抗干扰的方法
第三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GSM发展、GSM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重点掌握GSM 的关键技术;理解GSM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和信令网以及业务流程。

重点和难点:GSM的组成和接口协议、GSM的关键技术。

第一节GSM移动通信系统
一、GSM系统概述
二、GSM系统结构
第二节编号计划
一、GSM网络
二、GSM编号计划
第三节GSM关键技术
一、工作频段的分配
二、时分多址技术(TDMA)
第四节GSM移动通信网网络结构
一、GSM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二、信令网以及业务流程
第四章 GPRS系统……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GPRS发展,掌握GPRS系统的结构及相关接口、编号计划、GPRS的功能、GPRS信道和帧结构。

重点和难点:GPRS系统接口协议、GPRS信道及帧结构
第一节GPRS基本功能和业务
一、GPRS的发展
二、GPRS的功能和业务
第二节GPRS网络结构
一、GPRS系统的组成
二、主要网络实体
三、主要网络接口
第三节GPRS协议简介
一、GPRS协议平台
二、GPRS无线接口介绍
第四节GPRS信道组合与帧结构
一、GPRS信道组合
二、GPRS的帧结构
第五章 CDMA移动通信系统…… 6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CDMA通信原理和基本特点,掌握CDMA关键技术及系统码的组成,掌握IS-95CDMA系统的频谱和信道结构。

重点和难点: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CDMA技术概况
一、CDMA的基本概念
二、基础知识
三、CDMA的信道
第二节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
一、扩频通信
二、CDMA移动通信网的特点
第三节CDMA移动通信网的网络规划
一、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二、CDMA移动通信网的网络规划
第六章 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8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3G的特点和系统结构,掌握3G的关键技术(WCDMA 的网络结构,空中接口和关键技术),掌握CDMA2000系统网络结构和信道划分以及TD-SCDMA技术。

重点和难点:3G三大标准的关键技术。

第一节WCDMA技术
一、WCDMA网络的系统结构
二、无线接口的分层
三、信道结构
四、扩频与调制
第二节CDMA2000技术
一、CDMA20001x的网络结构
二、CDMA20001x系统的信道类型
三、CDMA20001x系统的关键技术
第三节TD-SCDMA技术
一、TD-SCDMA的网络结构
二、TD-SCDMA系统的信道类型
三、TD-S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五、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训一 GSM基站系统认识(4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GSM基站系统的组成、基本结构。

2.掌握要点:基站配置、信号处理过程
3.实训内容:让学生通过对GSM基站设备(主设备、天馈系统、传输设备、电源、监控系统)的认知,掌握GSM基站系统的组成及基本结构。

实训二 GSM手机认识(4学时)
1.目的要求:能正确拆装机、并正确读图,加强对GSM基本原理的理解。

2.掌握要点:GSM手机结构
3.实训内容:给定GSM手机、一套专用拆卸工具、直流稳压电流、万用表以及示波器,要求正确对手机进行拆装,读图认版,从而将强对GSM手机结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对信号的基本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