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养殖技术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 种养技术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种养技术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中国境内东方蜜蜂的总称,广泛分布于除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南方的丘陵、山区,多为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
在被人类饲养以前,它们一直处于野生状态。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1、用活框式蜂箱饲养中华蜜蜂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即土蜂洋养法,就是用饲养意蜂的方法来饲养中蜂,参照意蜂的蜂箱,选择适合中蜂饲养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于20℃的傍晚进行过箱。
这种方法为转场放蜂、用机具取蜜、一年多次取蜜、开箱检查、蜂病防治等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奠定了基础。
2、小转场放蜂传统的中蜂饲养方法是坐地放养,蜂群规模大了,坐地放养蜜源就少了,就不能采到更多的蜜。
根据中蜂的地域性特点和不同地区蜜源植物的分布,以及同种植物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几个流蜜期的因素,可采取中蜂小转的饲养技术,增加产量。
(1)转场调查。
转场前要对新场地的蜜源、蜂群陈列的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落实,并根据路途的长短选择好运输工具和运输时间。
(2)转场途中的管理。
运蜂时间尽量选择晚上,装车时巢脾的朝向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
装好车后,应立即起运,行走20分钟后,停下来检查一下,再行走。
(3)蜂群到达新场地的管理。
蜂群到达新场地后,趁黑夜或清晨,将蜂箱迅速放到事先备好的场地,停放一会儿,等蜂群安静下来后再间隔分批打开巢门,为防止蜂群飞逃,到新场后的第二天就要对蜂群做一次全面检查。
3、培育优良蜂王选育优良蜂王,对于蜂群的复壮和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增加蜂蜜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选用蜂王产卵力强、蜂群壮、采集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
由于中蜂有分蜂的习性,要选用分蜂性弱的新王,最好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换老王,以控制来年春天蜂群分蜂,并保持全场蜂群全年使用新蜂王。
4、野生中蜂的收捕收捕野生中蜂,是补充蜂群、扩大规模、省力、省钱的一种好方法。
养中蜂的详细技术方法

养中蜂的详细技术方法养蜂可以说是现今很多人所热衷的一个活动,而养中蜂作为一种优质的蜜蜂品种,再加上其蜜质量好、柔和香甜、粘稠而不粘牙、口感醇香,日渐受到广大养蜂爱好者的追捧,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养中蜂的技术方法。
一、合适的养蜂场地合适的环境是蜜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选择合适的养蜂场地是很重要的。
蜜蜂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在20℃~35℃之间,湿度不宜过高,空气新鲜,附近没有大型污染源。
通常情况下,山地、丘陵、平原、河、海岸这些经典的蜜源地都是比较理想的养蜂场地。
二、选用优质的蜜蜂品种养殖兑现需要选用品种优良的蜜蜂,中蜂的优点是蜂群繁殖能力强、蜜源适应能力强、集蜜能力强、攻占新蜂位能力强,基本上适应我国所有的气候特点,克服了海洋蜜蜂不适于北方、北蜂不适于南方的情况。
在选择中蜂品种的时候,要注意选用肉眼和显微镜下外表健康、行动敏捷、卢翠亮、产蜂多、蜜质优良的种蜂。
三、适宜的管理方法1.科学、规范的养蜂技术养蜂具有其特殊性,因此需要科学、规范的养蜂技术。
首先要做好蜜蜂饲养的规划,根据饲养区域的气候、地形选择适应的饲养方法。
然后需合理安排春、夏、秋、冬四季的管理计划,及时完成繁殖育种、搜集蜂蜜,定期检查蜂窝状况,安排蜂群清洁,还要留意蜜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蜜蜂饲养环境的维护蜜蜂饲养环境包括蜂箱、蜜蜂补给物及蜂群繁殖育种的维护,其对于蜜蜂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蜂箱的维护包括蜂箱选用、处理、组装、摆放及蜂箱内蜂群的管理等方面,可采用引进先进设备或自行制作蜂箱;蜜蜂补给物需要准备充足,且要保证质量,包括蜜源、蜂花粉、糖等;蜂群繁殖育种需要科学、规范地执行,保证种蜂健康,以达到繁殖优良种蜂的目的。
四、做好安全生产养殖中不可缺乏的事,就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养殖中可能会遇到飞虫蜂伤人事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还可能针超人力、自燃等不时之需。
因此,养殖中必须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包括科学规范的饲养流程、使用生产器材、防风安全防护门、应急搜救设防等,预防和应对各种事故的发生。
怎么养好中蜂中蜂养殖技术介绍

怎么养好中蜂中蜂养殖技术介绍中蜂,中华蜜蜂的简称,一个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蜂种,分布全国南北各地,它采蜜期长、利用率高以及适用性、抗病、抗螨能力强,适合定点饲养等。
现如何养好中锋呢,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
放蜂地的选择和放置
因中锋能利用零散蜜源,也能利用大宗蜜蜂,所以为了避免引发盗蜂,建议放蜂场地选择在安静、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并且附近要有充足且清洁的水源,放置时需保证蜂箱下有高度不低于0.5m的木桩做支撑。
新脾的制造
脾巢是蜜蜂繁衍生息贮藏蜜粉的场所。
若过于陈旧的老脾巢会影响幼虫的发育,抗病性差,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且中蜂王一般比较喜欢在新脾上产卵,繁殖快,培养出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也不易发生巢虫。
因此,在春季繁殖期和流蜜盛期以及分蜂后期,我们要抓住时机,多造新脾。
蜂王的选择
蜂王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中锋的繁殖速度以及产量的高低,年轻健壮的中锋王,有较强的产卵力,且群势发展快,能维持大群。
并且工蜂的产集力强,不易产生分蜂热,产量较高。
因此,在出现分蜂热之前换王或者培育新王最合适;
强群的培育
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能让蜂王的产卵力最大化,抵御病虫害的侵袭,但需控制好分蜂热,建议采取双王群或继箱饲养,因蜂群需在蜜粉充足的条件下才能维持强大群势,可以适时奖励饲喂,这样可以
有效提高蜂群的产集力和繁殖速度,使蜂群越来越强大,丰收就有把握了;
群蜂的集结
中蜂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喜欢密集,群蜂集结,以防敌害和病害的侵犯,也有利于保温和保湿。
且在流蜜期密集群势,能促使贮蜜快、成熟早、产量高;越冬,可减少饲料消耗量;渡夏,能够防止蜂群早衰和病虫害的侵入。
中蜂养殖技术

中蜂养殖技术简介中蜂,学名为Apis cerana cerana,是我国常见的一个种类的蜜蜂。
中蜂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蜜源,还能促进农作物的授粉,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蜂养殖技术是中蜂养殖过程中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关键知识,下面将介绍中蜂养殖的技术要点。
中蜂养殖场选址中蜂养殖场的选址是中蜂养殖的基础和关键。
选址要选择日照充足、空气流通良好、水源充足的地方,尽量远离化学工厂、垃圾场等对蜜蜂有害的环境。
此外,还要考虑交通便利和周围植被的丰富程度。
中蜂养殖设施建设中蜂养殖设施的建设包括蜂箱、饲料器和其他附属设施。
蜂箱是蜜蜂生活和繁殖的场所,通常采用标准的蜂箱规格,并进行防腐处理。
饲料器用于提供蜜蜂的饲料和水源,要定期清洗和更换。
另外,还需要建设蜜蜂取蜜场所、蜜蜂抽蜜器等辅助设施。
中蜂蜂群管理中蜂蜂群管理是中蜂养殖的核心环节。
常见的管理措施包括蜂群的繁殖和防治病虫害等。
蜂群的繁殖可以通过将一个强蜂群分群和引入新蜂王来实现,不仅可以增加蜂群数量,还可以提高蜂群的产蜜量。
防治病虫害是中蜂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常见的病虫害有蜜蜂疫病、螨虫等,可以采取合理的药物和措施进行防治。
中蜂蜜蜂的采收与加工中蜂养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蜂蜜。
蜜蜂不仅可以采集花蜜,还可以采集植物分泌的花粉和蜜露。
中蜂蜜蜂的采收通常在花期后进行,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进行,一般以不伤害蜜蜂和蜂巢为原则。
采收后的蜂蜜需要进行加工和储存,加工包括蜂蜜的过滤、蜜桶的消毒和包装等,储存要选择干燥、阴凉和通风的地方。
中蜂养殖的销售与市场中蜂蜜的销售与市场是中蜂养殖的重要环节,也是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
中蜂蜜可以通过各类市场渠道进行销售,包括农贸市场、超市、网店等。
在销售过程中,要注意蜂蜜的包装和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农家乐、蜂产品展销会等活动,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和销量。
结论中蜂养殖技术的掌握是进行中蜂养殖的必要条件。
中蜂饲养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中蜂饲养的技术要点有哪些中蜂饲养是大幅度提高蜂产品质量及产量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那么中蜂怎么饲养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中蜂饲养的技术1、过箱条件应在外界有蜜粉源并且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进行,不宜在阴雨天及大风天进行。
蜂群应选择强群且过箱蜂数达三、四框以上为宜。
此外,还应备好过箱用具。
2、过箱方法过箱方法包括两种。
一是翻巢过箱,就是将原蜂巢翻转180 度,使巢脾的下端朝上,利用蜜蜂向上的习性,驱使蜜蜂迅速离脾进人蜂笼。
二是不翻巢过箱,是指对那些不能翻转的蜂巢而采取的过箱办法。
不论哪种办法过箱,操作时应有两三人协助,其中一人脱蜂、割脾、绑脾,一人收容蜂团入笼、协助绑脾以及清理残蜜等。
中蜂饲养的要点一、要根据季节随时调整蜂脾关系在自然状况下,中蜂依靠蜂团密集和疏散自行调节蜂巢中的蜂脾关系。
而在活框蜂箱人工饲养条件下,则需要根据外界的蜜源气候变化,合理地调整蜂脾的关系。
早春时节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袭击,因此要做好蜂群的保温工作:适当紧缩巢脾,使蜂多于脾,并且将框距缩小以利保温。
给予奖励饲养和补充蛋白质饲料,可以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的积极性。
早春不要过早地拆除蜂箱内越冬包装物,防止幼虫冻伤。
夏季天气炎热潮湿,蜜粉源比较缺乏,而敌害和盗蜂严重,蜂群遭受的损失往往比越冬损失还要严重。
保持群强、蜜足、蜂脾相称是安全越夏的基本保证。
在越夏前一个蜜源期要留足越夏饲料,尤其是花粉。
在夏季不能做奖励饲喂。
以免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出勤,增加劳动量缩短工蜂寿命,造成秋衰。
要组织强群越冬,越冬蜂群内要保持脾稍多于蜂。
越冬蜂群以单王群5框以上蜂量为宜,2~3框的弱群要进行合并或组织双王群越冬。
由于初冬季节气温尚不稳定,所以中蜂蜂群越冬包装要比意蜂晚10天左右,切忌包装过早,不然突遇晴暖天气,气温回升,工蜂外出飞翔,会遭致损失。
二、控制自然分蜂,淘汰老劣蜂王中蜂的分蜂性较强,若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发生分蜂,不仅影响蜂群的采集力,降低产量,而且还会由于自然分蜂群的飞逃使蜂场蒙受损失。
中蜂养殖技术

中蜂养殖技术中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品之一简称中蜂,是我国的土著蜂。
目前我国大约有100多万群已采用活框蜂箱进行科学饲养。
工蜂个体比意蜂略小。
体长10~13毫米,前翅长7.5-9.0毫米,喙长4.5-5.6毫米。
头、胸、腹的宽度比为96:101:106。
工蜂触角的柄节均黄色,但小盾片有黄、棕、黑三处颜色。
腹节背板黑色,第一腹节背板前区有三角型黄色斑,2~6节背板前缘有不同程度的黄环。
在高纬度高山区中蜂的腹部的色泽偏黑,处于低纬度平原区的色泽偏黄。
全身被灰色短绒毛,喙长4.5~5.6毫米;肘脉指数北京3.3,云南4.4。
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
蜂王体长1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色两种,全身覆黑色和深黄色绒毛。
以下介绍中蜂的养殖技术。
一、中蜂蜂箱的准备。
中蜂蜂箱的制作要讲究密封;不要开底窗;转地的蜂箱可用钢丝锯挖前后窗,挖出的木板补回原处,并用活页连接。
巢门要开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动巢门,能随时调节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蜡蛾(蜡螟的成虫)。
中蜂抗巢虫(蜡螟的幼虫)能力较弱,箱底和四周缝隙要用牛粪、石灰加桐油补牢,以便清扫和防止巢虫滋生,箱身四周要钉上木条。
二、选择培育优良品种要养好中蜂,首先要在选育蜂种上下功夫。
中蜂种性复杂,要选择采集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蜂种进行育种,。
以最快的速度淘汰差的品种,实行优化。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中蜂从蜂王和工蜂的体色上可粗略分成4大类:(1)、红色种:蜂王腹节有明显暗红色环或或桔红色环,俗称:马鞭王。
工蜂体色黄色,幼蜂浅黄色并显得苍白。
红色种王产子率极强,能维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温和;缺点是抗病、抗螨的能力较差,可择优作为亲本杂交的素材。
(2)、褐色种:蜂王和工蜂褐色或褐黄色,蜂王产子玄高,蜂群采集力、抗病虫害力都很强。
优良的褐色种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腹节层次明显、举止安祥,工蜂护脾能力强,受轻微振动能很快安静下来,是中蜂首选的育种素材。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它具有硪寒抗热,饲料消耗省和能利用零星蜜耪源等特点,尤其适应我国广大山区饲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华蜜蜂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1、采用优质蜂王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
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其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
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
在饲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一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一年换一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
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一次王,一年按王2状,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
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致蜂群生滔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
在中蜂强群饲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阁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饲养的中蜂群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2、采取双王夹箱饲养或继箱饲养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群饲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饲养是中蜂强群饲养的基本保证之一。
目前较易于采用的措施是采取双王群夹箱饲养或继箱饲养。
中蜂双王夹箱饲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大80mm)。
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
中蜂的养殖技术的相关介绍

中蜂的养殖技术的相关介绍一、中蜂的概述中蜂是蜜蜂的一种,也叫黑蜂或黄蜂,是我国传统蜜蜂品种之一。
中蜂是我国蜜蜂主要品种之一,适应性强,蜂巢结构完整,抗病力强,蜜源广泛,生产高效,被誉为“蜜源之王”。
中蜂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
它的体型较小,工蜂平均长度为11毫米左右,胸部腹部的毛短而稠密,使得中蜂能够适应较为恶劣的天气和环境。
主要采蜜时间在春季和秋季,口感香甜,质地细腻。
二、中蜂的养殖技术(一)饲料1、蜜源管理中蜂采集的蜜源包括花粉、花蜜、玉米汁等,因此蜜源的管理十分重要。
要选好采蜜地,最好能够保证蜂房周围3公里内有较为丰富的植被。
此外,要注意及时添加蜜桶,保证蜜源充足。
2、采蜜策略中蜂的主要采蜜时间在春季和秋季,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采蜜策略。
春季采蜜要注意及时添置蜜桶和及时添加蜜饵,以保证季节蜜源的充足性。
而在秋季采蜜的时候,则需要注意及时添加蜜桶和食物,避免因为天气寒冷而影响中蜂的正常生活。
(二)蜂箱管理1、蜂箱选择蜂箱的选择要根据中蜂的繁殖习性和生物特征而定。
一般来说,中蜂的巢箱以10-12架蜜架为宜,蜜格宽8-10mm,巢箱当中要有饲料框和母蜂架,方便管理和繁殖。
2、巢箱搭建巢箱的构建要考虑耐用性和牢固度,一般使用木材或夹板进行搭建。
巢箱的大小一般为420mm*375mm*245mm。
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对巢箱的底部和侧板进行开口,以便在巢箱内添加食物、清理蜂房等操作。
3、蜜架选择蜜架的选择要注意密度和宽度,一般来说,中蜂的蜜架密度以32个巢室每平方尺为宜,蜜格宽度以10mm为佳。
此外,要确保蜜架的质量和结构牢固,不易翻倒。
4、蜂群管理中蜂的蜂群管理包括饲养、繁殖等一系列操作。
平时要注意巡查蜂房,及时添加蜜水,保持蜂房干燥、通风和卫生。
繁殖方面,可以采用人工孵化或自然繁殖。
5、防治疾病中蜂的疾病比较多,常见的有鼻腔病、肺病、翅膀病等。
为了避免中蜂感染疾病,要注意饲养和管理,定期巡查蜂房,检查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厂的地方,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
避免选择在其他蜂场蜜蜂过境地(其它蜂场蜜蜂飞经的地方。
“过境地”易出现盗蜂)。
(二)蜂群的排列中蜂的认巢能力差,但嗅觉灵敏,当采用紧挨、横列的方式布置蜂群时,工蜂常误入邻巢,并引起格斗。
因此,中蜂蜂箱,应依据地形、地物尽可能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应尽可能错开。
在山区,利用斜坡布置蜂群,可使各箱的巢门方向、前后高低各不相同,甚为理想。
如果放蜂场地有限,蜂群排放密集,可在蜂箱前壁涂以黄、蓝、白、青等不同颜色和设置不同图案方便蜜蜂认巢。
对于转地采蜜的中蜂群,由于场地比较小,可以3~4群为1组进行排列,组距1~1.5 m。
但2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45°~90°。
当场地小、蜂群多,需要密排时,可采取分批进场的办法,把先迁来的蜂群在全场布开,2~3d后,再把后迁入的蜂群插入前批各箱的旁侧,这样可以减少迷巢现象。
饲养少量的蜂群,可选择在比较安静的屋檐下或篱笆边作单箱排列。
矮树丛多的场地,蜂箱可以安置在树丛一侧或周围,以矮树丛作为工蜂飞翔和处女王婚飞的自然标记,也可以减少迷巢现象。
蜂箱排列时,应采用箱架或竹(木)桩将蜂箱支离地面300~400mm,以防蚂蚁、白蚁及蟾蜍为害。
中蜂和意蜂一般不宜同场饲养,尤其时缺蜜季节,西方蜜蜂容易侵入中蜂群内盗蜜,致使中蜂缺蜜,严重时引起中蜂逃群。
(三)中蜂的饲喂养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授粉、取蜜和获得其他一些产品,而饲喂蜂群,正是为了上述目的所要采取的一种手段。
因此,“该取则取,该喂则喂”,是养蜂入员在管理蜂群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喂蜂的饲料,主要有糖浆、花粉、水等。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防止蜜蜂受饿。
其方法有:(1)补饲蜂蜜。
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
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直接倒入箱内的空脾上)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
(2)补饲糖浆。
糖浆是以白糖加水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2份白糖加1份水),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刺激蜂王产卵和促进工蜂育虫。
一般给少量60%蜜液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
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对蜂群进行饲喂,应注意:⑴不用来路不明的蜂蜜喂蜂,以防止蜂病的传染;⑵缺蜜群和强群多喂,反之少喂;⑶无粉期不奖励饲喂,以防蜜蜂空飞;⑷傍晚喂,白天不喂,饲喂期间要缩小巢门,以防盗蜂;⑸饲喂量以当晚食完为度;⑹在蜜源中断期喂蜂,应该防盗蜂,以免造成管理上的麻烦;⑺红糖、散包土糖、饴糖、甘露蜜等,在北方均不可当作越冬调料,以保障蜂群安全越冬。
3.饲喂花粉:花粉是蜜蜂食物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蜂群采集花粉,主要是用来调制蜂粮养育幼虫。
1个强群在1年中,大约要采集25~35kg花粉。
1万只幼虫在发育过程中需消耗蜂粮1.2~1.5kg。
粉源不足,会造成蜂王产卵减少和幼虫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蜜蜂群势的发展。
此外,还会引起蜜蜂早衰及分泌王浆和蜂蜡的能力降低。
因此,当蜂群在繁殖期内如果外界缺乏粉源时,必须及时补喂花粉。
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
饲喂方法如下:(1)液喂。
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
(2)饼喂。
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
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法。
将花粉拌糖浆制成花粉团的方式饲喂。
(3)粉团。
将花粉用适量50%浓度的糖浆拌匀后,放置12~24h,让糖浆渗入花粉团后,再酌情加入适量糖浆把花粉揉成团。
尔后,将花粉搂成长圆形小团,放在群内巢框上梁供蜜蜂自行取食。
花粉团大小,以蜜蜂能在3d内取食完为度。
4.饲喂水分及盐类。
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食盐(或水中加0.3%的食盐)。
外界气候适宜的时候,蜜蜂一般会外出采水。
但在外界水源不好或天气状况恶劣的时候,必须要人工喂水。
一般情况下蜜蜂可通过采蜜采粉从中摄取盐份,春繁时期,越夏期需要饲喂盐水。
(四)日常管理注意的事项。
1、蜂群检查(目的是了解蜂群内部情况)。
减少开箱检查蜂群的操作。
(1)全面检查(要求外界温度在14℃以上)。
结合蜂群调整,只在每一阶段的开始或结束进行一次;每次检查只关注群势、蜂子及发育、粉蜜饲料贮存和蜂脾比。
(2)局部检查。
必要时,开箱提出1~2脾检查某一问题。
贮蜜情况:提边脾,有蜜表明不缺;如边脾蜜不足,提边2脾,有角蜜表明不缺;蜂王及蜂子发育:在蜂巢中部提脾,有卵虫,无改造王台,则有王;可直接观察幼虫的发育情况。
(3)箱外观察。
在蜜蜂巢外活动的时段,在箱外观察蜜蜂在巢门前活动情况判断。
2、群势调整。
保持蜂群适当的群势,不饲养弱群。
(1)蜂群合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蜂群合并成为一个蜂群。
失去蜂王又没有贮备蜂王,交尾失败的新分群,失去生产能力的弱小群,越冬前群势在四框蜂以下的弱小群体,都需要进行合并。
合并时,要把弱群并入强群,无王群并入有王群,合并了两箱蜂相邻,若合并的蜂群有蜂王,应在合并前一两天,将品质差的蜂王淘汰。
(2)人工分群,从一至数群蜜蜂中,抽取数张巢脾,组成一个新蜂群。
给新分的峰群要诱入优质的蜂王或成熟的王台。
3、防止异味接触。
中华蜜蜂嗅觉灵敏,对异味反应很敏感。
饲养中华蜜蜂的蜂箱最好是用西蜂用过的蜂箱。
或选择无异味的木料做成的新蜂箱,新蜂箱在使用之前,先涂上少量的蜂蜡,消除木质气味,利于中华蜜蜂接受,防止飞逃。
不用味重的药物防治蜂病,蜂箱、蜂具消毒后,必须彻底消除异味后方可重新使用,蜂箱尽量采用灼烧方法进行消毒,防止异味刺激蜜蜂而造成逃群。
(五)巢脾的修造中蜂喜爱新脾,厌恶旧脾,饲养中蜂要注意不失时机修造新脾,做到常年使用新脾。
中蜂造脾,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⒈造脾最适时期。
①当蜜蜂携带着大量粉蜜涌进蜂巢,巢脾上出现粉圈;②巢框上梁表面发白,即出现白色蜡点;③蜜蜂开始在巢脾下添造新巢房。
⒉造脾前的准备。
在造脾前2~3d要做好造脾得准备工作:①把蜂群内无子或少子的旧脾抽出,使群内蜜蜂密集;②对造脾蜂群实施奖励饲喂,促使蜜蜂泌蜡造脾。
⒊造脾的方式方法。
为了发挥蜜蜂的造脾积极性,诱导蜜蜂适时造脾,应根据蜂群的具体条件,分别采取以下方式方法:⑴加础造脾。
在蜂群大量进粉、进蜜,巢内子脾正常、蜂脾相称,且巢脾基本满框时,可插入巢础框造脾。
⑵未满框脾续造。
当巢内有不满框的巢脾时,应使蜜蜂更加密集,必要时可把群内的满框巢脾暂时抽调到它群,以促成造脾优势,并提供充足的饲料,使群内未造满的巢脾筑造至满框。
如场内各群巢脾大小不一,可逐渐将未满框巢脾与其它群满框的巢脾对调,促进蜜蜂将全场未满框巢脾全都修造成满框脾。
将群内未造满框的巢脾续造至满框,其一可以充分利用蜂箱空间,增加工蜂巢房面积,其二可防止以后蜂群出现分蜂热时,工蜂在原有巢脾的空处补造大量的雄蜂房,其三可避免因原有巢脾短小,加础后产生分隔蜂团的不良现象。
⑶接力造脾。
蜂场中,通常有一部分蜂群特别善于造脾,而另一部分却始终不积极造脾。
宜让善于造脾的蜂群连续不断地造脾,待巢脾修造至3~4成时,即调给造脾不积极的蜂群续造完成。
⑷割旧脾造脾。
在中蜂的巢脾上,育虫区通常在巢脾的中下方,巢脾的上方往往是贮蜜区,所以即使巢脾育虫区的巢房变黑了,上部巢房仍未变黑。
因此,中蜂咬脾总是从中下方开始。
由于中蜂在非分蜂期一般不造雄蜂房,因此可以利用原来的巢脾,把巢脾中下方黑旧部分切掉,让它们重新修造。
这在早春或秋冬繁殖期的小群饲养上,有一定的价值。
⑸巢础始工条造脾。
当巢础短缺时,可以采用宽度为30~50mm 的巢础条嵌装的巢框上梁覆面让中蜂造脾,同样可以造出工整的满框巢脾。
⒋插入巢础框的位置①2框群:插在2脾之间;②3框群:插在隔板内第2、3框之间;③4框群:插在隔板内第3、4框之间;④5框群:插在隔板内第2、3框,或第3、4框之间⒌注意事项。
①一般情况每群每次加1个巢础框;②加入巢础时巢础框两侧蜂路要缩小(5mm),脾基本造好后恢复原蜂路;③加入的巢础未造好时,不要急着加第2个巢础;④寒流来时,若蜂群较弱暂不加础造脾;⑤非流蜜期每晚要对造脾蜂群进行奖励饲喂;⑥对造脾偏向的巢脾或巢础框要适当调转方向。
(六)中蜂盗蜂的防止中蜂嗅觉灵敏,搜索能力强。
当蜜粉源缺乏时,比西方蜜蜂更容易发生盗蜂,使蜂群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导致集体逃群。
⒈预防盗蜂的发生。
①平常检查蜂群时,动作要快,时间要短;②喂词蜂群时,勿使糖汁滴落箱外;③抽出的巢脾,应放在密闭的空箱内严加保管,切勿暴露在外;④在繁殖期和蜜源缺乏的时期,应适当缩小巢门至1~2只蜜蜂能出入大小,也可使用圆孔巢门,或窑洞式巢门,并根据群势、蜜粉源及天气条件,决定圆孔的开放数目;⑤流蜜后期,群内要留有足够的饲料;⑥平常全场蜂群要通过调整、合并等措施维持至相近群势,并保持蜜蜂密集;⑦夏季少开箱(缺蜜源);⑧封堵蜂箱缝隙,防止作盗蜂侵入;⑨转地放蜂时,由于常和西方蜜蜂放在一起,因此更要注意盗蜂;⑩当与意蜂同场地采蜜时,应提前离场。
⒉盗蜂的识别。
⑴进入盗蜂发生期。
①老蜂在其他群蜂箱外打转,寻找入侵的孔隙;②蜂箱前有蜜蜂咬杀现象;⑵作盗蜂已攻入被盗群。
缺蜜时节,蜂箱巢门工蜂进出繁忙,且进去的蜜蜂腹部小而灵活,出来的蜜蜂腹部膨大。
⑶作盗蜂、作盗群和被盗群识别。
①作盗蜂:在其他群蜂箱外打转,寻找入侵的孔隙的工蜂。
缺蜜时节,蜂箱巢门工蜂进出繁忙的蜂群中,出来的蜜蜂腹部膨大的蜜蜂。
②作盗群:用面粉洒在作盗蜂体上,带粉蜂回归的蜂群。
③被盗群:缺蜜时节,蜂箱巢门工蜂进出繁忙,且进去的蜜蜂腹部小而灵活,出来的蜜蜂腹部膨大的蜂群。
⒊盗蜂制止。
⑴刚发生少量的盗蜂。
①立即缩小被盗群和作盗群的巢门,以加强被盗群的防御能力和造成作盗群蜜蜂进出巢的拥挤。
②用乱草虚掩被盗群巢门,或者在巢门附近涂石炭酸、煤油等驱避剂,迷惑盗蜂,使盗蜂找不到巢门。
⑵多群互盗的止盗方法。
蜂场发生盗蜂处理不及时,已开始出现多群互盗,甚至全场普遍盗蜂时,将全场蜂群全部迁到直线距离5km以外的地方,这是止盗最有效的方法,但是迁场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会增加养蜂成本。
(七)中蜂逃群防止1.防止逃群的方法。
针对中蜂逃群的可能原因进行预防。
①平常要保持蜂群内有充足的饲料,缺蜜时应及时调蜜脾补充或饲喂补充;②当蜂群内出现异常断子时,应及时调幼虫脾补充;③平常保持群内蜂脾比例为1∶1,使蜜蜂密集;④注意防治蜜蜂病虫害;⑤采用无异味的木材制作蜂箱,新蜂箱采用淘米水洗刷后使用;⑥蜂群排放的场所应僻静、向阳遮阳,蟾蜍、蚂蚁无法侵扰处;⑦尽量减少人为惊扰蜂群;⑧蜂王剪翅或巢门加装隔王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