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养蜂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养蜂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养蜂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蜜蜂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蜂蜜、蜂蜡、蜂王浆等多种产品。

养蜂技术的掌握对于提高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养蜂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1.蜜蜂品种的选择:蜜蜂的品种有很多,常见的有蜜蜂、西洋蜜蜂、意大利蜜蜂等。

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和蜂产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品种。

2.蜂箱的设置和管理:蜜蜂是以蜂巢为家的,因此蜂巢的设置与管理对于蜂群的繁殖和产蜜至关重要。

蜂箱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绝缘性能,避免蜂巢内温度过高或过低。

蜂箱的设计应合理,方便检查和管理蜂群。

3.蜜蜂的饲料管理:蜜蜂的饲养主要依靠花蜜和蜂蜜。

在生产季节,蜜蜂可以从花朵中采集到充足的花蜜,此时只需适当补给蜜蜜即可。

而在冬季,花蜜供应不足,需要适量喂养蜂蜜。

饲料的供应要均衡,避免蜂群出现饥饿或过度膨胀的情况。

4.蜜蜂的疾病防治:蜜蜂容易感染疾病,如螨虫、霉菌等。

因此,在蜜蜂养殖中需要加强对蜜蜂疾病的防治。

采取定期检查蜂群的健康状况,定期清除蜂巢中的害虫和病菌。

5.蜜蜂的繁殖和分群技术:为了增加蜂群的数量,可以采取蜂王繁殖和蜂群分群的方式。

蜂王繁殖可以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培育新的蜂王,然后将其引导到新的蜂巢中繁殖。

蜂群分群可以通过将蜂群分成两个或多个小蜂群,提高繁殖效率。

6.蜂蜜的收获和处理:蜂蜜的收获应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避免收获时蜜蜂受到惊扰。

采用合适的工具将蜜蜂从蜂巢中取出,然后通过过滤等方式去除杂质并储存。

总之,养蜂技术的掌握对于蜜蜂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蜜蜂品种,合理设置和管理蜂箱,科学饲养和疾病防治,合理繁殖和分群,以及正确收获和处理蜂蜜。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养蜂技术的水平,提高蜜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养蜂是指人工饲养蜜蜂以获取蜂蜜等蜂产品,实际上数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饲养蜜蜂了,虽然过去蜜蜂养殖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近些年在回乡创业的热潮下养蜂也火热起来,下面百度文库就一起来看一看蜜蜂养殖知识及技术大全吧!一、蜂种知识1、中蜂: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采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

2、意蜂: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但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同时也是生产花粉和蜂胶的理想蜂种,优点是群势强大且采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

二、生活习性1、社会性: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整个蜂群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大量工蜂组成,其中蜂王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雄蜂主要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工蜂则承担群内几乎所有的劳作。

2、筑巢性:蜜蜂是典型的筑巢性昆虫,事实上蜂群不管是哺育幼虫还是储备食物都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则是工蜂用腹部蜡腺所分泌的蜂蜡修筑成的,另外蜜蜂对筑巢环境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

3、群居性: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性昆虫,但除了雄蜂以外蜂群与蜂群之间并不来往,而蜂群内部则靠独有的“群味”来辨别异同,若群味相同则可在蜂巢内自由通行,但若群味不同则将大大出手。

4、排他性:蜜蜂是典型的储食性昆虫,蜜源丰富时工蜂会大量采集花粉和花蜜并存储在蜂巢中(蜂蜜是蜜蜂用花蜜酿制成的),若外界蜜源匮乏或天气不适宜工蜂采集时蜂群便以储备的食物为生。

三、养蜂场地1、蜜源丰富:蜜蜂生存和繁衍都离不开蜜源的支撑,若附近蜜源匮乏蜜蜂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更别指望能通过养蜂来获取蜂蜜和花粉了,因此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蜜源丰富且相对连续的地方。

2、气候适宜:蜜蜂对气候虽然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在小气候适宜的地方饲养蜜蜂更利于蜂群的发展,例如温度不适时蜂群为了调控温度会增加负担,因此养蜂场地一定要选择小气候适宜的地方。

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蜜蜂养殖技术及蜜蜂养殖方法
一、蜜蜂养殖技术
1、蜂箱选择:蜜蜂养殖需要用到蜂箱,蜂箱的选择有很多种,有木质蜂箱、纸蜂箱、金属蜂箱等,在选择蜂箱时要注意,蜂箱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蜂群可以自由活动,同时要注意蜂箱的密度,以免蜂群过度拥挤。

2、蜂箱结构:蜜蜂养殖需要特别注意蜂箱的结构,蜂箱的结
构要能满足蜜蜂的生长和繁殖,一般蜂箱的结构有上下两层,上层是蜂窝,下层是蜂箱底板,蜂窝的结构有很多种,有蜂窝模块、框架蜂窝等。

3、蜂箱环境:蜜蜂养殖要注意蜂箱的环境,蜂箱的温度要保
持在20-32℃之间,湿度要保持在50-70%之间,蜂箱的光照应保持在充足的水平,以保证蜜蜂的生长和繁殖。

二、蜜蜂养殖方法
1、放置蜂箱:在养殖蜜蜂前,需要将蜂箱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放置在荫蔽的地方,让蜜蜂可以安全的生活。

2、养殖蜜蜂:在放置蜂箱后,可以使用蜂箱模块或框架蜂窝,将蜜蜂放入蜂箱中,蜂箱中要有足够的蜂蜜和蜂蜡,以满足蜜蜂的饮食需求。

3、繁殖蜜蜂:蜜蜂繁殖需要适当的环境,可以在蜂箱中放置一些蜂蜡。

蜜蜂养殖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技术大全蜜蜂养殖是一门古老且重要的农业产业,既可以提供丰富的蜂蜜和其他蜂产品,又可以促进农作物的传粉和增加农田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养殖环境的准备、蜜蜂种类的选择、蜂箱的建造与管理、蜜蜂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养殖技巧。

1. 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1.1 蜜蜂的生态特征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呈现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分工合作。

一般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各自负责不同的任务。

蜜蜂主要依赖花蜜和花粉作为食物来源,并利用花粉传输花粉和传播种子。

1.2 蜜蜂种类常见的蜜蜂种类包括欧洲蜜蜂、亚洲蜜蜂、非洲蜜蜂等。

不同种类的蜜蜂在适应环境、产蜜能力、繁殖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养殖者可以根据地区气候和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蜜蜂种类。

1.3 蜂产品的价值与用途蜜蜂不仅提供美味的蜂蜜,还可以产出蜂蜡、蜂胶、蜂花粉等农产品。

蜂蜡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蜂胶则被认为具有抗菌、抗炎等药用价值。

2. 养殖环境的准备2.1 选择合适的场地蜜蜂养殖需要选择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的场地,环境安静、空气新鲜。

同时应该考虑附近的植被和花卉资源,以确保蜜蜂有足够的食物来源。

2.2 搭建蜂舍蜂舍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形式,如固定式蜂舍、流动式蜂舍等。

蜂舍需要保持通风良好,室内温度适宜,具备防蜂风、防雨等功能,以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

3. 蜜蜂种类的选择3.1 欧洲蜜蜂欧洲蜜蜂是养殖最为广泛的一种蜜蜂。

其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蜜蜂体型小巧,产蜜能力较强。

3.2 亚洲蜜蜂亚洲蜜蜂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够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生存繁衍。

亚洲蜜蜂对螨虫的抵抗能力较强,但相对而言产蜜能力较低。

4. 蜂箱的建造与管理4.1 蜂箱的选择蜂箱的材质应该选择防腐耐久、通风良好的材料,并具备易于操作的设计,方便养殖者检查和管理蜜蜂。

4.2 蜂箱的规格蜂箱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和蜜蜂种类的养殖需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欧洲蜜蜂的蜂箱规格为10枚蜜架,而亚洲蜜蜂的蜂箱规格为12枚蜜架。

蜜蜂养殖与养蜂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与养蜂技术大全

蜜蜂养殖与养蜂技术大全蜜蜂是一种重要的昆虫资源,其养殖和利用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和医药工业。

蜜蜂养殖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提高蜜蜂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常用的养蜂技术。

一、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蜜蜂养殖需要选取合适的场地,一般选择出风向好、日照充足、水源丰富的地方。

通常采用蜜台和蜜蜂箱的组合形式进行养殖。

在选择蜜蜂品种时,要考虑其适应性强、繁殖力旺盛、蜜源丰富的特点。

蜂箱的管理是蜜蜂养殖的关键,包括蜂箱的定期检查与清洗、蜜蜂健康情况的监测等。

同时,科学的饲养方法和饲养环境的控制对蜜蜂的生长发育和蜜蜜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喂食和适当的蜂群密度可以有效提高蜜蜂的产量和品质。

二、蜜蜂养殖的技术要点1.选取合适的蜜蜂品种: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繁殖力旺盛的品种,如意大利蜜蜂、黑蜂等。

2.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要根据蜜蜂的生长发育需要,科学投放蜜源和花粉,并合理控制蜂群密度。

同时要注意保持蜂巢的温湿度适宜,避免蜜蜂受到气象因素的不利影响。

3.定期检查和饲养环境的控制:定期检查蜂箱,及时清理蜂巢、排除病害和害虫。

在冬季应加强蜂箱的保暖措施,确保蜜蜂的安全过冬。

4.科学合理的采蜜方法:采蜜应选择蜜源丰富、花期较长的区域,并根据不同蜜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蜜方法,避免对蜜蜂产生不利影响。

5.健康监测和疾病防治:定期监测蜜蜂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蜜蜂病害。

对于常见疾病,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避免蜂群的损失。

三、常见蜜蜂养殖技术1.人工授粉:对于部分花粉困难或交配难度较大的植物,可以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提高蜜蜂的采蜜效果。

2.蜜蜂的增殖技术:包括蜂王的培育和蜜蜂的人工繁殖。

通过科学的选种和繁殖方法,提高蜜蜂的数量和品质。

3.蜜的提取和处理:蜂蜜的提取有不同的方法,常见的有离心法、压榨法和挂蜜法等。

对于提取后的蜂蜜要进行过滤和杀菌等处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

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

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蜜蜂是蜜蜂科数种资源昆虫的统称,因能采花酿蜜而被人们所熟知和利用,事实上早在数千年前人类就已开始所有蜜蜂,历史学家推断我国是从殷商时代开始养蜂的,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蜜蜂养殖技术及基本知识吧!一、蜂种知识1、中蜂:中蜂全称中华蜜蜂,不但是我国独有的优良蜂种,同时也是我国养殖历史最悠久的蜂种,优点是对我国自然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缺点是产蜜性能不如意蜂且易自然分蜂和弃巢迁飞,比较适合在地形复杂且蜜源分散的山区养殖。

2、意蜂:意蜂全称意大利蜂,不但是蜜浆兼产型理想品种,同时也是生产花粉和蜂胶的理想蜂种,优点是群势强大且产蜜性能远远强于中蜂,缺点是对我国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远比不上中蜂,比较适合在地形简单且蜜源集中的平原养殖。

二、蜂群结构1、蜂王:蜂王是受精卵发育成的雌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个蜂群中有且只有一只蜂王,主要作用是产卵来繁殖新蜂并通过分泌蜂王信息素来维持蜂群的秩序。

2、工蜂:工蜂是受精卵发育成的雌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个蜂群中有数万只工蜂,主要作用是负责几乎所有的劳作,例如采集食物、修筑蜂巢、哺育幼虫等。

3、雄蜂:雄蜂是卵细胞发育成的雄性蜜蜂,正常情况下一个蜂群中有数百至上千只雄蜂,主要作用是与新蜂王交尾且交尾后很快便会因生殖器官脱落而死亡。

三、生活习性1、社会性:蜜蜂是典型的社会性昆虫,群体由工蜂、雄蜂和蜂王构成,其中工蜂负责群体内外几乎所有的劳作,雄蜂专门负责与新蜂王交尾,而蜂王则主要负责产卵来培育新蜂。

2、分蜂性:蜜蜂利用分蜂来繁育种群,分蜂多发生在蜜源丰富且气候适宜的春季,分蜂时老蜂王和部分工蜂离开蜂巢并另觅新址筑巢,原蜂巢则留给即将出房或已出房的新蜂王。

3、变态性:蜜蜂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三型蜂都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蜂这四个阶段,其中蜂王从卵到蜂大致要16天,工蜂从卵到蜂大致要20天,而雄蜂从卵到蜂大致要23天。

4、排他性:蜜蜂依靠群味来辨别异同,除了雄蜂以外群味不同的两只蜜蜂将大大出手,同时蜂群的巢门口也有守卫蜂在守卫蜂巢,若他群蜂靠近巢门便会受到守卫蜂驱赶或攻击。

蜜蜂养殖技术方法有哪些

蜜蜂养殖技术方法有哪些

蜜蜂养殖技术方法有哪些篇一:蜜蜂养殖技术蜜蜂养殖技术蜂群的保健措施在养蜂生产中非常重要,处理不好会影响蜂群繁殖,也会减少蜂场收入,严重时会使全场蜂群覆灭。

一.卫生措施养蜂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蜂场要经常打扫,保持蜂箱、巢脾等蜂具的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

物理消毒:常用是利用日光暴晒、沸水蒸煮和火焰喷射等法。

如蜂箱、隔板、纱盖和小型蜂具等均可采取此法。

化学消毒:是利化学药品消毒,在养蜂生产上应用最广泛。

如用1-3%的热烧碱水,洗刷或烧煮蜂箱、巢框、隔板、分蜜机等,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晒干;用4%的甲醛溶液浸泡蜂箱、巢框、隔板、空脾等,浸泡12小时后,再用清水浸泡3-4小时晾干备用;也可用食盐的饱和溶液,把蜂具等浸泡24小时,但消毒效果没有甲醛溶液好;还可用硫磺熏烟等方法来消毒蜂具等。

蜂场地面、墙壁和越冬室等处可用途10-20%石灰乳来消毒。

另外可从蜂群管理措施上,给蜂群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蜂群的抵抗力。

二.主要的病虫害防治蜜蜂的病敌害种类较多,这里只是简单介绍最常见病敌害的种类、特性及防治方法,详细资料请参考专门论述书籍。

1.蜜蜂病毒病(1)囊状幼虫病:病原是囊状幼虫病毒,感染幼虫后,大多在封盖后死亡,死虫头上翘,呈龙船形、囊状、无味、无粘性、易从巢房中移出。

无特效药可治,可用王笼将蜂王关闭10多天,等蜜蜂清除死虫后,再将巢脾消毒。

(2)麻痹病:主要由麻痹病病毒引起,春季发生的多数为腹部膨大型,病蜂行动迟缓,身体颤抖,失去飞行能力;秋季发生多数为黑蜂型,身体瘦小,头尾发黑、颤抖。

可用“抗蜂病1号”治疗。

每框蜂用药10-20毫升,隔日喷治一次,连续喷治5次。

2.蜜蜂细菌病(1)美洲幼虫腐烂病:是由幼虫芽孢杆菌感染造成。

症状是封盖幼虫和初期的蛹发病死亡,死虫躺在房底尾尖粘在房壁,喙向上伸出,死虫棕色,有鱼腥臭味,呈胶状,虫体不易移出。

用每千克糖浆加四环素5-10万单位,每框蜂喂25-50毫升,每隔2日1次,4次为1疗程。

养蜜蜂的方法

养蜜蜂的方法

养蜜蜂的方法蜜蜂养殖是一种普遍的农业养殖项目,而且在养殖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重视日常的养殖管理技术,今天店铺就给大家整理了蜜蜂的养殖方法,欢迎阅读参考。

养蜜蜂的方法一、中蜂养法管理要点1、王优:蜂群繁殖的快慢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蜂王的好坏。

年轻健壮的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发展迅速,且能维持大群,工蜂采集力也强,工作积极,少起分蜂热,产量较高。

因此,饲养中蜂,应在繁殖期提早从高产的强群中培育优良的蜂王,以更换劣小或衰老的蜂王。

在生产上一般不要保留一年以上的老蜂王。

2、群强:强群是高产的基础,而中蜂的强群是从中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的,不能与意蜂的强群相提并论,而且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强群标准。

只有强群,才能充分发挥蜂王的产卵力,并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安全越夏渡秋。

因此,在繁殖期,宜保持2.5~3足框蜂的群势,蜂群才能迅速发展,迎接流蜜期;在流蜜期,应有5~6足框蜂的群势,产量才会高。

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流蜜时,应把蜂群组织成强群,集中力量采蜜,而将多余的蜂王用小群贮备起来。

待流蜜期过后,再利用贮备的蜂王,把采蜜群分开繁殖。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蜂蜜产量和蜂群的繁殖速度,使蜂群总是处于积极工作的状态。

3、蜜足:巢内贮蜜充足,可使蜂群在野外蜜源缺乏时渡过难关。

如果巢内缺蜜,就会引起蜂群情绪不安、抛弃幼虫、蜂王停卵,甚至发生盗蜂和飞逃。

因此,在繁殖中,在不妨碍卵圈扩展的前提下,应经常保持巢内有足够的贮蜜,以促使工蜂多吐浆喂虫,培育身壮体大的新蜂。

如果巢内贮蜜不足,需作人工补饲。

即使在大流蜜期间,摇蜜时也不能把贮蜜一次扫光,而应采取轮脾取蜜的方法,这样既能安定蜂群情绪,又能保证蜂蜜的质量。

4、新脾:中蜂喜欢新脾,厌恶旧脾。

新脾房眼大,蜡质新鲜,蜂王特别喜欢在新脾上产卵,而且繁殖快,培育出来的工蜂身体健壮、采集力强,群内不易发生巢虫。

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多造新脾,以更换旧脾。

特别是在繁殖盛期、流蜜盛期和分蜂后期,应抓紧造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蜜蜂养殖技术一、养蜂基本条件场地选择的好坏,是养蜂生产成败的关键。

选择场地时,应具备蜜源丰富、小气候适宜、地势干燥、水源良好、场地开阔及环境安静等条件。

蜂场应选择地势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段。

它的北侧最好要有自然风障,中间布有稀疏的林木,南面为一开阔地带,便于蜜蜂飞翔,这样的场地,春冬可防寒风侵袭,夏日可避免烈日暴晒。

场地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以供蜜蜂采集,但蜂场要避免建立在大河、湖泊、水库附近。

蜂场3公里内有丰富的蜜源,全年至少要有两种以上的主要蜜源和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以保证蜂群的繁殖和提供较多的蜂产量。

二蜂箱排列蜂箱摆放时,要根据周围的自然环境,把蜂箱排列在适当的地方,根据中蜂有喜作盗的特性,蜂箱排列一般有单箱分散排列和分组排列两种方法。

1、单箱分散排列法。

就是利用地形,进行单箱零星放养。

各箱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巢门方位朝着不同的方向,并利用场内的自然目标作为天然目标。

避免在蜜源缺少时,发生盗蜂而互相斗杀。

2、分组排列法。

一般来说,三至五群为一组,每组相隔2-3米远的地方,利用地形环境中的自然物作为明显的标记,便于蜜蜂认巢,避免蜜蜂迷巢斗杀。

3、蜂箱的安置。

箱体左右保持平衡,前低后高,前低1至2CM,以免雨水进入蜂箱内。

要求把箱垫高30-40CM,便于蜜蜂清除箱内蜡屑和避免夏天蚂蚁、青蛙敌害的侵袭。

三良种选育选种是发展养蜂生产、提高蜂群单产的重要前提。

种蜂选择的基本要求大致有四个方面:适合山区的气候特点;繁殖力强,采集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抗逆性较好;性情温顺,不易分蜂。

四巢脾的修造与保存巢脾是蜜蜂生活和培育蜂儿的地方,中蜂对于巢脾新旧程度要求较高,主要表现是爱新脾、厌旧脾,所以要经常保持巢脾的新度。

1、造脾条件(1)群势要强,要有充足的泌蜡蜂。

泌蜡蜂主要是指青幼年蜂,特别是指12-18日龄的这批工蜂,它们这时蜡腺最发达是造脾的主力军。

(2)要有良好的蜜粉源和气候条件,气温在18-25℃时,蜜蜂才可大量从野外采进花粉和花蜜,箱内出现白色蜡鳞,这是造脾的大好时机。

(3)要有优质巢础,蜡质纯正,房孔清晰,造出的巢础的巢脾齐。

2、安装巢础的方法巢础的安装要在巢框上穿上三道铁丝,然后将巢础在埋线板上用埋线器把铁丝埋进巢础里,再放入蜂箱内,让蜜蜂筑造。

3、加巢础的方法要选择多子脾或蜂脾相称的蜂群,巢础应加在幼虫脾和蜜脾之间,因泌蜡蜂主要都集中在幼虫脾上。

有时也加在蜜脾和封盖子脾之间,待造成半成品后,换到幼虫脾中间,蜂王边产卵,工蜂一边修脾。

天黑前,把蜂群内的子脾抽出来(指强群),可以一次给它加2-3张巢础,再在晚上给它喂几斤糖水或蜜汁,这样在一个晚上可造几张完整或半成品巢脾。

4、脾的保存在平箱内保存巢脾比较难,可用中蜂标准箱加两个浅继箱的方法进行。

具体做法是将空脾抽出来后,放在浅继箱内,用纸把箱的周围糊严,然后再用硫磺熏杀1-3次,之后密封保存。

在大流蜜期再加到群内,夺取蜂蜜高产。

五分蜂热的控制分蜂是蜜蜂的一种生育本能,是它繁殖的一种形式。

由于中蜂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所以分蜂性强。

1、产生分蜂热的原因蜂王衰老,产卵下降,分泌外激素减少,引起工蜂卵巢发育。

群势过强,幼蜂大量积累,蜂王产卵赶不上幼蜂的哺育要求,即哺育蜂过多。

没有及时扩大蜂巢,巢温过高。

箱内通风不良、蜂路窄小、拥挤等。

蜜蜂厌缩子脾,蜂王产卵受到限制,缺乏发展余地。

雄蜂过多,刺激工蜂营造王台。

2、分蜂预兆从箱外观察,工蜂出勤减少,在巢门口形成蜂胡子,工蜂消极怠工。

雄蜂也大量出巢,肚子饱饱的,在巢门口振翅,等待大量的工蜂和蜂王出巢。

开箱检查时,发现许多自然王台和大量雄蜂子牌,蜂王产卵大量下降,腹部缩小等。

3、控制分蜂热的方法(1)更换老王,是控制分蜂热的好办法。

一般在流蜜期的前半月换成新王或产卵力强的蜂王。

满足工蜂哺育要求,新王外激素多,控制了工蜂卵巢发育和建造王台。

(2)繁殖期适当控制蜂群和互相调整子脾,使群势平衡发展。

(3)及时加巢础和扩大蜂巢,根据其特点,及时造脾,使幼蜂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4)及时调整蜂群内青年蜂、蛹、虫、卵脾间不平衡的矛盾。

(5)人为假分蜂也可以解除分蜂热。

(6)选育蜂王。

因为分蜂是蜜蜂进行群体繁殖的本能,要想根本解决分蜂的问题,就必须从良种选育入手。

逐年挑选,使不爱分蜂的品种保存下来。

当蜂群出现分蜂热,流蜜前10天之内能够分出的蜂群,就让其分蜂,这样能充分利用自然分蜂的积极性,加强采蜜。

自然分蜂要注意两点:只能在场内发生分蜂热数量不多的情况下,才能利用自然分蜂,否则会造成合并分蜂,增加损失;距主要流蜜期不到五十天或早于十天的中蜂分蜂群,利用价值不大,应该毁除王台,用补加卵、虫脾和空脾等方法控制。

六蜂群合并与蜂王诱入1、合并蜂群的原则无生产价值的小群,不能越冬、度夏的群势,为了充分合理利用和保存力量,一般都要采取合并。

在养蜂中合与分是常见现象。

蜂群失王后,无预备王,也必须及时合并。

2、合并的方法(1)直接合并:直接合并应在流蜜期进行,因在大流蜜期蜜蜂采集兴备,警惕性松懈,群内同一花蜜气味基本一致,给直接合并提供了有利条件。

无王群合并有王群,要求两群相邻,直接将蜜蜂抖到一个箱内,喷蜜酒即成。

在傍晚把须要合并的蜂脾提到合并群去,进行直接合并各喷一点蜜酒,混合它们的群味,以免互相斗杀。

(2)间接合并:把铁纱隔板放到待合并的蜂群与合并的蜂群中,24小时后去掉铁纱、隔板即可。

或者利用板纸穿几个或十几个小孔,将所要合并的蜂群合并隔起来,24小时后,待群味充分混合,去掉板纸将二群合拢。

合并蜂群应注意不能同时有两只蜂王或王台出现。

3、合并蜂群应注意事项应将弱群并入强群。

如果一群是王群,一群是无王群,则应将无王群并入王群。

如果两群都有王,必须合并前一、二天杀掉一只低劣的王,然后进行合并。

合并应在晚上进行,因蜜蜂已经全部归巢,而且不会有盜蜂侵扰。

将两群或几群合并起来后,由于蜂箱位置的变动,有的蜜蜂仍飞回原址。

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应以相邻的蜂群合并在一起为好,如需将两个相距较远的合并起来时,在合并前应逐渐移近箱距,然后进行合并。

对于失王已久,巢内老蜂多、子脾少的群,要先补给二框未封盖子脾,然后进行合并。

为了保护蜂王的安全,合并时应将蜂王暂时关入王笼内保护起来,待并成功后,再放出蜂王。

合并老王群,须于合并前半天,将该群仔细检查一遍,若发现自然王台,应予以毁除。

七蜂群的飞逃及处理蜂群的逃亡,是蜂群生存受到威胁而引起的被迫迁移。

中蜂对环境条件的反应远比意蜂敏感,因此,每当外界不利于蜂群生存时,特别要注意飞逃。

1、蜂群逃亡的原因很多,常出现的有蜜源缺少,巢内缺蜜,无法抵抗饥饿而被迫迁飞。

群势弱小,没有调节巢内温、湿度的能力。

受病害和敌害的侵袭时造成迁飞。

如:中囊病、欧腐病、胡群、蚂蚁、巢虫等。

强烈震动,使巢群内不能安静。

转到新的场地时,开巢门过急也引起逃亡。

防治病虫害时,没有对症下药或用药量过大等原因均可造成迁飞。

突然性农药危害,被迫迁飞。

2、蜂群逃亡的预兆:工蜂出勤减少甚至停止。

蜂王腹部缩小,体色变暗。

工蜂护脾差,开箱检查时工蜂很快全部离箱。

孵化停止,工蜂拖子,没看见卵虫,没看见蛹,就可证明蜂群已形成逃亡的预兆。

蛹脾出房已完,迁飞即将发生。

工蜂在箱的周围盘旋飞行。

如果受到突然性危害逃亡,蜂群往往有不少各日龄的子脾存在。

3、飞逃的预防和处理预防蜂群逃亡,根本措施在于做好饲养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蜂群逃亡一般在下午1-3点钟,最主要是在久雨初晴的日子里出现,但春季逃亡发生较少。

如已发生逃亡,应根据自然分蜂的那种收捕方法去收捕。

逃亡时,一般直接远飞的较多,不易停歇,即使停止,但时间很短,因此,待一停歇,应马上收捕。

收回后,要根据逃亡的具体情况来解决问题。

如换脾,调给幼虫脾,有充足的盖封蜜脾,并把蜂王罩在蜜脾上面或用隔王板隔离,待蜂群安静后放出。

蜂群失王以后,易出现工蜂产卵。

最快的一个星期后,开始产卵。

中蜂在生产季节失王的工蜂一面改造王台,一面产卵,对养蜂生产很不利。

如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蜂群减弱或死亡。

八蜂群的饲喂人工饲喂应根据蜂群的需要而定,一般分补助饲喂和奖励饲喂。

饲料主要是蜂蜜(或糖浆)、花粉(或代用花粉)及水分、盐分等。

1、补助饲喂补助饲喂的目的是挽救缺蜜的蜂群。

根据缺蜜期的长短、地区气候、群势强弱、缺蜜的程度情况,及时补给优质饲料。

补助饲喂的方法:蜂蜜加温水按4:1的比例稀释,然后进行饲喂;结晶蜜用火加热熔化后饲喂。

饲喂用饲喂器和灌脾的方法进行。

如果用白糖饲喂,糖水按2:1加热熔化,冷却后喂。

饲喂要求1-2次或2-3次喂足,喂的次数不能过多,否则会变成奖励饲喂。

饲喂要在晚上进行,同时不要把糖汁洒在地上和蜂箱周围,以免引起盗蜂。

2.奖励饲喂奖励饲喂的目的是刺激蜂王产卵,提高工蜂的工作积极性,加速繁殖。

因此,奖励饲喂一般来说在大流蜜前30-50天左右进行。

早春2月底至3月上旬进行。

奖励饲喂应根据箱内蜜蜂具体情况而定,每晚一次或隔晚一次。

糖与水的比例为1:1。

在饲喂的同时可以加少量的抗菌药物预防疾病,如EM原露等。

喂粉:采集的天然花粉或酸母糖浆,在蜂群缺粉时喂给。

喂水:水起调节巢内温度、湿度作用,蜂儿在发育过程中,也需要水。

喂水的方法可用灌脾和饲喂器进行。

早春喂水时,加入极少量的1‰盐水。

九点样取蜜取蜜看起来容易,但要认真做好这件事是极不容易的。

及时取蜜是丰收的关键,应是早取、勤取、晚留(流蜜末期留足饲料)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多取。

蜜满不取,新蜜就进得不快,易促成分蜂热。

1、取蜜时间避开蜜蜂出勤繁忙的时候,根据箱内进蜜的成熟情况进行,一般来说,蜜房呈鱼眼状可动摇蜜机,这时取蜜一般在39波美度以上,达不到浓度的稀蜜无商品价值,且易发酵变质。

流蜜初期,尽量早取蜜,刺激工蜂出勤,防止促成分蜂热。

减少蜜压子圈的现象,这一点对养蜂是较为重要的。

流蜜盛期,应勤取、多取,夺取高产。

流蜜末期,留足饲料,适当取蜜。

2、抖蜂抖蜂动作要轻快稳,几下把蜂抖落,脾上有蜂,用蜂扫扫掉。

要防止脾裂,千万注意勿擦死蜂王。

3、摇蜜要求在明亮清洁的室内进行。

取蜜用具清洗干净,保持卫生。

最好有2-3人进行,可以加快速度,减少蜂群开箱时间,对放蜂有好处。

摇蜜时轻重适当,以免摇出幼虫损失子脾。

4、蜜源后期管理解决蜂少于脾的矛盾,紧框繁殖。

由于工蜂进行一段时间的采集工作后,大量死亡,所以,应该调整为蜂脾相称。

在温暖的条件下,蜂群健康的时期可采用蜂略多于脾,有利于防止盗蜂。

十蜂群的移动与转地1、蜂群的移动蜜蜂在活动范围内,对蜂巢和周围的环境,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在距场地2.5公里之内,是最有效的活动范围,所以蜂群安定之后,就不应该随便移动,否则会造成蜂群的迷巢和混乱。

如需要前后移动,每天可移1-2尺,直到到达所预定的地方为止,每次移动,宜在采蜂回巢后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