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大全及答案1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实验探究题汇总(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实验探究题汇总一.实验探究题(共50小题)1.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2O3)的铁矿石的名称是(填“赤铁矿”或“磁铁矿”)。
(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粉末,当红棕色粉末变成色时停止加热,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停止通CO。
(3)写出①处CO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③处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6)如图2为有关金属铁的实验。
①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②洁净铁钉久置空气中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发生化学反应。
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实验室模拟炼铁(装置如图1)已知B装置中的液体为过量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溶液,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氢氧化钙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A处玻璃管中现象:,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装置按图2连接,请将以下四步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填序号)。
a.点燃A处酒精喷灯b.通入COc.停止通入COd.熄灭酒精喷灯。
(3)实验装置图中虚线框内装置起到的作用有(填序号)。
A.收集一氧化碳B.吸收二氧化碳C.检验二氧化碳(4)已知此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同,可能生成铁的不同的氧化物。
原固体Fe2O3质量为48.0g,现用热分析仪记录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有关数据,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根据图象分析,写出D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
②若B点生成物为一成分固定的化合物,请确定其化学式是。
3.请参与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完成下列内容。
[设计实验]编号操作现象解释甲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丙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色固体2Al+3CuCl2═2AlCl3+3Cu(1)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其形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1.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课时练 含答案01

1.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一、选择题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加热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移走蒸发皿2.小明做完化学实验,发现有部分药品剩余,他对剩余药品的正确处理方法是A.倒回原瓶B.倒入指定的容器里C.随意丢弃D.倒入废液缸中3.学校化学实验室易燃、易爆、有毒物质储存柜上不应该张贴的标志是A.B.C.D.4.下列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A.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三层,外焰最亮B.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D.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白烟5.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物质的性质。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石蜡浮在水面: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取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石蜡燃烧的火焰上方,发现有水雾出现:石蜡中含有水C.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D.取毛玻璃片放在石蜡燃烧的火焰上方,毛玻璃片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6.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A.标签受损B.试管破裂C.腐蚀胶帽D.读数偏大7.实验中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A.蒸发皿B.集气瓶C.试管D.烧瓶8.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石灰石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A.广口瓶B.细口瓶C.烧杯D.集气瓶9.下表是初中化学实验室部分常用仪器,其对应用途有误的是选项A B C D仪器用途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加热液态物质搅拌、引流或转移液体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A.A B.B C.C D.D10.下列关于仪器的洗涤方法正确的是A.加热后的试管立即洗涤B.滴瓶中的滴管取液后洗净再插入滴瓶C.洗涤试管时,上下用力抽拉试管刷D.洗净的试管倒插在试管架上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 C.D.12.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实验是化学的最大魅力。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玻璃管连接橡皮管B.塞紧橡皮塞C.放置洗净的试管D.洗涤试管13.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地中下部。
沪教版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汇编 (含答案)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含答案)之水城攒孽创作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再通过操纵,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纵,得到白色固体。
(2)猜测: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测: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小陈:也可能含有。
请你一起介入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蜕变生成了CaCO3?进行猜测:猜测一:熟石灰全部酿成了CaCO3。
猜测二:熟石灰部分酿成了CaCO3。
猜测一:熟石灰没有蜕变。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测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忙他们完成下②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蜕变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管。
③称取 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资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更。
几天后,他们会发现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
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一、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探究1、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
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色粉末。
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大量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粉末在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试管里产生____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洋同学在实验室用木炭和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制取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2Cu+CO 2↑他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认为在该实验中还可能会有CO产生。
查阅资料:CO 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实验验证:(1)当然A 处酒精灯,数分钟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色固体物质变红,该红色物质是_____; (2)装置B 中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装置中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说明有______气体生成,证明李洋同学是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 (4)李洋同学对CO 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2Cu+CO 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新的化学反应,产生了CO ; ③原因三:……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大全及答案1 (优选.)

wo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d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与答案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小陈:也可能含有。
(3)验证:验证小强的猜想。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验内容。
反思与应用: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3.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1)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
九上化学实验探究题汇集试题 答案版

(2) 明亮的火焰,烛芯周围的固态石蜡熔化为液态燃烧中熄灭后略(3) 有“白烟”生成,液态石蜡重新凝固九年级上化学实验探究题汇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燃烧产物的探究、对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探究……)1.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内容 实验现象观察与思考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 2 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 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
某同学利用 O 2 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 O 2 的体积分数。
(如下图所示)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 2 的体积分数是 20.7 %,蜡烛熄灭时O 2 的体积分数是 16 %。
实验 2:相同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的O 2 进行测定(初始时 O 2 的体积分数是 3 0%)。
结合已有信息,合理猜想:蜡烛熄灭时O 2 的体积分数(与实验 1 相比较)。
请写出两种不同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实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猜想 1 及理由:_等于 16%,由图可知,当氧气体积分数为 16%时蜡烛可能就会熄灭。
;猜想 2 及理由:_小于 16%,初始时氧气体积分数变大,导致燃烧剧烈,放热多,温度不易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氧气的体积分数减小值可能大于 14%。
2.蜡烛(主要含C 、H 、O 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CO 2。
变化后(1)物质的 颜色、状态过程中产生的现象物质的颜色、状态等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_C 或CO 或含有C、CO2、H2O 和CO 四种物质的任意组合_。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mL 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
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大题 酸 碱 盐专题

中考化学探究型实验大题酸碱盐专题典例剖析例1据有关资料介绍: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甲同学:只有CaCO3乙同学:CaCO3、Ca(OH)2【实验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男晓珩了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有气泡产生自己的猜想正确入稀盐酸。
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自己的猜想正确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1)【反思与评价】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2)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丙同学:KOH、K2CO3丁同学:KOH、Ca(OH)2【表达与交流】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3) 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4) 。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解析:CaCO3 灼烧CaO +H2O Ca(OH)2+K2CO3CaCO3+KOH;由此说明固体A中一定有CaCO3,因Ca(OH)2微溶于水,故推测固体A中可能有Ca(OH)2。
滤液中一定有KOH(因为KOH是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若固体A中有Ca(OH)2,则滤液中必有Ca(OH)2(说明滤液是Ca(OH)2的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水溶液呈碱性,可根据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来检验Ca(OH)2是否存在,甲同学实验设计是错误,碳酸钙是生成物,固体A中一定有,无需检验,需要检验的是有无氢氧化钙。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实验探究题汇总(附: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实验探究题汇总一.实验探究题(共50小题)1.某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2O3)的铁矿石的名称是(填“赤铁矿”或“磁铁矿”)。
(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粉末,当红棕色粉末变成色时停止加热,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停止通CO。
(3)写出①处CO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②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在③处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6)如图2为有关金属铁的实验。
①写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②洁净铁钉久置空气中生锈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发生化学反应。
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写出一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2.实验室模拟炼铁(装置如图1)已知B装置中的液体为过量的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混合溶液,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比氢氧化钙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A处玻璃管中现象:,写出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装置按图2连接,请将以下四步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填序号)。
a.点燃A处酒精喷灯b.通入COc.停止通入COd.熄灭酒精喷灯。
(3)实验装置图中虚线框内装置起到的作用有(填序号)。
A.收集一氧化碳B.吸收二氧化碳C.检验二氧化碳(4)已知此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同,可能生成铁的不同的氧化物。
原固体Fe2O3质量为48.0g,现用热分析仪记录CO与Fe2O3进行反应时有关数据,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①根据图象分析,写出D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
②若B点生成物为一成分固定的化合物,请确定其化学式是。
3.请参与探究金属铝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完成下列内容。
[设计实验]编号操作现象解释甲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乙将表面打磨后的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丙将表面未打磨的铝丝浸入CuCl2溶液中铝丝表面析出色固体2Al+3CuCl2═2AlCl3+3Cu(1)铝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其形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与答案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再通过_______ 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 ____________ 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小陈:也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熟石灰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Q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Q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反思与应用: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缘故。
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存。
3•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8所示的实验。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甲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4)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和( 写物质名称)。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云认为:只有碳酸钠小红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林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你认为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
(写一种猜想)实验设计小方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小云、小红、小林的猜想。
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虑________________ 。
4.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 z Q)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______ 。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Q时,H2Q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凶义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Q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应, 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纯碱(N@CO)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
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
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22.现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稀盐酸和氯化钠。
某兴趣小组设计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区分它们。
请回答有关问题:(1 )化学方法在不选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情况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写。
所选试剂须属不同物质类别(物质类别是指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2 )物理方法同学小王仅使用了酒精灯和玻璃棒两种仪器,就把这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了。
请你猜测一下他的做法(简要叙述操作方法及判断方法)27.填写下列空白:(1)提出问题:小明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小明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实验二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木条复燃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4)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 讨论与反思:小莉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荆。
(6) 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明的猜想,小莉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28 •野炊过程实际上是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该项活动过程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的运用。
某次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1)携带过程中,不慎将装食盐、去污粉的瓶子混淆了。
若要将它们区分开来,适宜选用 ____________ (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
(2)在“灶”上悬挂野炊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
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 。
A. 使用焰心加热B.使用内焰加热C.使用外焰加热(3)烹煮牛肉西红柿汤时,为了解汤的盐味是否适宜,小春同学取锅中少量汤品尝。
取少量汤进行品尝就可知道整锅汤盐味如何,是因为溶液具有________________ (填一条性质)。
(4)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
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40.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
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I+2NaOH+2H ?0= 2NaAlO 2+3H2T (产物NaAlO 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想:猜想1 :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 :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 (填名称)。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探究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
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小青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她开始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探究:小青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青实验时的现象象是:实验反思:⑴下列物质①BaCS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 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青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⑵小青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6•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
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小李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设计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1) 打开图上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1)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李认为不可能。
小李的依据是:为了证实小李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Na2CO3不存在的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 小李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人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 _________________ 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64•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 AgN03。
某兴趣小组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
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1) 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2) 小组讨论:① 选择加入的金属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
你认为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⑷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 67.如图是市场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么气体呢(1)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