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诗词赏析之钗头凤【宋】陆游

合集下载

《钗头凤·红酥手》翻译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翻译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翻译赏析《钗头凤·红酥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前言】《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

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

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注释】①黄縢:此处指美酒。

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

②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绍兴的某一段围墙,故有宫墙之说。

③东风:喻指陆游的母亲。

④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⑤浥:湿润。

⑥鲛绡: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绡,生丝,生丝织物。

⑦池阁:池上的楼阁。

⑧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⑨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⑩莫、莫、莫:相当于今“罢了”意。

【翻译】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

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

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错,错,错!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莫,莫,莫。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钗头凤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及阅读训练答案

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及阅读训练答案

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及阅读训练答案陆游《钗头凤》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钗头凤?红酥手》陆游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注释】【1】红酥手:形容女性手的柔软红润。

【2【3】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4】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5【6】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

范指薄绢、轻纱。

此处指手帕。

【7】山盟:古人为了表示爱情的坚定不移,常常指山为誓,即山盟。

【8】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此处指表达爱情的书信。

【翻译】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赏析】《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

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

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看到眼前情景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陆游《钗头凤》的赏析及注释

陆游《钗头凤》的赏析及注释

陆游《钗头凤》的赏析及注释陆游《钗头凤》的赏析及注释钗头凤,词牌名,原名“撷芳词”,又名“折红英”“摘红英”“惜分钗”等。

以《古今词话》无名氏《撷芳词·风摇动》为正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陆游《钗头凤》的赏析及注释,一起来看看吧。

陆游《钗头凤》的赏析及注释篇1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译文] 满园的桃花已经凋落,幽雅的池塘也已干阁,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可是锦文书信靠谁投托。

深思熟虑一下,只有莫,莫,莫![出自] 南宋陆游《钗头凤》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注释:唐琬,原是陆游的妻子,后因陆母反对而分开。

陆游独游沈园,无意中遇到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

唐琬看后,失声痛哭,回家后也写下了这一首《钗头凤》,不久就郁郁而终了。

他们二人大概是“有缘无分”最典型的例子了。

钗头凤:词牌名,取自诗句“可怜孤似钗头凤”。

红酥手:一种类似面果子一样的下酒菜。

黄滕酒:又名黄封酒。

因官酒以黄纸封口得名。

离索:离群索居。

浥:沾湿。

鲛绡:神话中鲛人所织的纱绢。

山盟:指盟约。

古人盟约多指山河为誓。

锦书:前秦窦滔妻苏氏织锦文诗赠其夫,后人以锦书喻爱情书信。

译文1红润柔软的手,捧出黄封的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宫墙里摇曳着绿柳。

东风多么可恶,把浓郁的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抑塞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回顾起来都是错,错,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满园的桃花已经凋落,幽雅的池塘也已干涸,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可是锦文书没有人可以投托。

深思熟虑一下,只有莫,莫,莫!译文2品着红酥手(一种点心),饮着黄藤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宫墙里摇曳着绿柳。

东风多么可恶,把浓郁的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都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钗头凤》(陆游)全诗翻译赏析

《钗头凤》(陆游)全诗翻译赏析

《钗头凤》(陆游)全诗翻译赏析钗头凤陆游系列:人生必背古诗词大全钗头凤红酥手,黄籐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赏析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

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

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

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

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慇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

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

陆游《钗头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陆游《钗头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陆游《钗头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钗头凤宋陆游红酥手 [1] ,黄縢酒 [2]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3] 。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4] 。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5] 。

莫!莫!莫!注释:[1]红酥手:形容女子的纤手红润柔腻。

[2]黄縢酒:宋时一种官酒名,坛用黄纸封口,称黄封酒。

縢,缄封。

[3]离索:离散。

[4]“泪痕”句:和着胭脂的红泪沾湿了薄罗巾。

浥,沾湿。

鲛绡,传说水中鲛人所织的绡,入水不濡,一名龙纱。

见《博物志》。

[5]锦书:前秦窦滔戍边于外,其妻苏蕙兰织锦以寄,锦上有回文诗,正读倒读斜读跳读,俱成诗句。

后即以锦书指书信。

译文:你那光滑细腻的手,捧出黄封的酒,满城都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像宫墙中的绿柳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

满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只能感叹当初相识,错!错!错!春景依然如旧,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桃花凋落在空旷的闲池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相托。

只能感叹当初相知,莫,莫,莫!评析:据周密《齐东野语》: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

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

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

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

唐以语赵,遣致酒肴。

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云:(本词略)实绍兴乙亥岁也。

陈鹄《耆旧续闻》则曰辛未三月,两说相去四年。

当代学者吴熊和教授主张此词为放翁在蜀中冶游赠妓之作。

其理由是:一、作为该词本事之源的《续闻》《野语》二家之说多有牴牾处,殊不足信;而提供线索最为可信的刘克庄《诗话》,则仅录《沈园》绝句,只字未提《钗头凤》词。

二、《钗头凤》词意及词中时地与唐氏身份不合。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宋词鉴赏及译文参考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宋词鉴赏及译文参考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宋词鉴赏及译文参考《钗头凤·红酥手》是由陆游所创作的,这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钗头凤·红酥手》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钗头凤·红酥手》宋代: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红酥手》译文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

春色满城,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将欢情吹得那样稀薄。

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春景依旧,只是人却憔悴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桃花被风吹落,洒满清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钗头凤·红酥手》注释黄縢(téng):酒名。

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

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钗头凤·红酥手》赏析《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

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

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上片追叙今昔相聚之异。

《钗头凤 红酥手》原文及赏析

《钗头凤 红酥手》原文及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原文及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一首词,其原文如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主要描绘了陆游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

全词记述了作者与唐氏在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夫妻分别后的相思之苦和离愁别绪。

赏析:
此词情感真挚深沉,语言质朴自然。

首句“红酥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唐氏的美丽和柔弱,接着“黄縢酒”暗示了他们曾共享的美好时光。

然而随后的“东风恶,欢情薄”,却展现了他们爱情的悲剧性。

接下来的几句词,更是深深表达了他们的离愁别绪和对过去的怀念。

整首词情感饱满而深挚,充满了深深的哀怨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钗头凤宋陆游》原文与赏析

《钗头凤宋陆游》原文与赏析

《钗头凤宋陆游》原文与赏析宋·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红酥手〕形容女子搽红酥的手。

〔黄縢(teng)酒〕即黄封酒,一种官酿的酒。

〔东风句〕暗指陆游母不喜其前妻唐琬而被迫离婚事。

陆游二十七岁时曾与唐琬邂逅于沈园,琬送以黄封酒果馔。

陆游感其情,为赋此词题于沈园壁上。

琬见而和钗头凤一首曰:“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此后不久,琬怏怏而死。

事见陈鹄耆旧续闻、周密齐东野语。

〔离索〕离群索居。

索居,即独居。

〔泪痕句〕浥(yi),润湿。

鲛绡,又作蛟绡,鲛人(美人鱼)所织的绡。

这里指揩眼泪的手帕。

这是一首强压着爱的波涛的悲歌,也是一首强咽着封建礼教的苦酒的怨而不怒的哀歌。

上阕着眼于一个“愁”字,意在三个“错”字;下阕着眼于一个“瘦”字,意在三个“莫”字。

“愁”中抑压着爱的激流,回闪着往日欢聚的彩光丽影;“愁”中的怨,迎着已去的“东风”,隐隐地吹着,也向着自己的心,重重地击着。

这回旋着爱的怨的恨的感情的愁波,凝聚出三个摧心裂肺的“错”字,自恨的哀苦,无奈的情思,无限的疚意,全在这愁波激荡的“三错”中了。

一“愁”激“三错”,“三错”绾一“愁”。

一愁三错,蓄势沛然,发力惊焉。

下阕峰回,转而劝慰“空瘦”的唐琬了。

三个“莫”字,虽有着无可奈何的太息,虽有着无可挽回的痛惜,而其真意却在为唐琬长计,因爱而瘦,因怨而瘦,因恨而瘦,而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怎禁得日日“空瘦”!一“瘦”出“三莫”,“三莫”为一“瘦”。

一瘦三莫,目不忍而心强忍,意欲绝而情愈深。

上下两阕,情连意接,屈曲回旋。

一个“瘦”,冲开一个“愁”;三个“莫”,羽化三个“错”。

这是感情的强自解脱,这是悔罪的不得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解
据《齐东野语·嗜旧续闻》:陆游 这首词是写这样一桩爱情悲剧:陆游初 娶表妹唐婉,“伉俪相得;弗获于姑, 未忍绝;为别馆住焉;姑知而掩之,遂 绝。后改适同郡宗室赵士诚。春日出游, 相遇于禹迹南之沈园,唐语其夫为致酒 肴。陆怅然赋[钗头凤]一词园;人物是 作者和他离异的爱妻;所写的事情是悔恨被迫的离异。 写作者怀念前妻的真挚之情和悔恨被迫离异的悲 伤哀痛。这其中,就反映出了封建社会婚姻不自主的 悲惨现实。 “东风恶,欢情薄”,是对破坏美满因缘的封建制 度的强烈的抗议。“东风恶”的东风暗喻封建制度, 也暗喻他的母亲。错、错、错,莫、莫、莫,两处莫 可奈何的痛苦心情,实“令人不可读竟”(毛晋语)。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 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 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 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 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 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 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 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 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 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