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钗头凤赏析

合集下载

钗头凤陆游原文鉴赏

钗头凤陆游原文鉴赏

钗头凤陆游原文鉴赏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 莫!【注释】①黄縢(téng):此处指美酒。

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

②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绍兴的某一段围墙,故有宫墙之说。

③东风:喻指陆游的母亲。

④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⑤浥(yì):湿润。

⑥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绡,生丝,生丝织物。

⑦池阁:池上的楼阁。

⑧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⑨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⑩莫、莫、莫:相当于今“罢了”意。

【鉴赏】这首词里蕴含着一场爱情的悲剧:南宋诗人陆游娶表妹唐琬为妻,夫妇感情极好。

陆游的母亲有些嫉妒,因为陆游太爱唐婉了,从而造成婆媳不和。

母亲便以“八字不合”为借口,逼儿休妻。

在当时那个封建社会里,母命难违!陆游虽然竭尽全力,也无法挣脱母亲的羁绊,终于被迫写下一纸休书,将自己的至爱推出了自己感情的生命!后来陆游顺应母命另续一弦,唐琬也披霞戴凤再嫁他人。

十年后,陆游去沈园游玩,在园林深处的幽静小路上,突然遇到了唐婉夫妇。

刹那间的相遇,四目相对,千种心事、万般柔情涌上心头!两人却相对无言……说什么呢?陆游心中倍觉伤感!唐琬是与丈夫同来游玩的,见了陆游,也无法倾诉别情,只能派仆人给陆游送去酒菜,以表心意。

陆游一诗里以红酥手来形容爱妻唐婉的一双纤纤玉手,描写的是唐婉端着一碗黃藤酒与他举杯共饮的情景,由此表达对其妻的爱恋之情红酥手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做"点心"讲可能更贴切,想当初草长莺飞的初春时节,和心爱的人坐在花园里,桌上摆着美酒佳肴,有红酥手、黄滕酒等等,边饮酒边欣赏满城的春色和宫墙外杨柳,是何等的惬意。

用这种景致来比喻当初他们之间情投意合,彼此相爱的情形。

钗头凤古文赏析

钗头凤古文赏析

钗头凤古文赏《钗头凤》其一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其二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写作背景】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

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

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

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

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在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阕《钗头凤》。

”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

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

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词赏析】作为记录个人婚变后的苦恋情结的爱情词章,此词包含着一个凄艳的故事,写得哀婉动人,是词人呕出了心头血的作品。

红润酥软的手儿,虽然这里也用“越女天下白”、“越女手如酥”一类以部分代整体的方法写女性美,但它在融合视觉(红)和触觉(酥)中透露出几分怜惜。

再加上黄封的酒,象征夫妻相敬如宾;满城春色,意味着夫妻游春。

这就在红(手)、黄(酒)、绿(柳)的三色错综中,闪烁着昔日美好的夫妻生活的幻觉。

据周密《齐东野语》等书记载与近人考证,陆游二十岁时与唐琬结婚,伉俪相得,生活色彩亮丽。

但陆母不喜欢儿媳,逼迫儿子三年后休妻,这就造成“东风恶,欢情薄”的境遇,致使陆游苦尝了“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离散)”的精神历程。

这里以“东风”比喻母怒,怨责中保留体面。

随之连声称“错”,不知是母错、子错、妻错,或一概皆铸成人生大错?总之,词人感受到一种不可挽回的社会人生悖谬感。

古诗钗头凤·红酥手翻译赏析

古诗钗头凤·红酥手翻译赏析

古诗钗头凤·红酥手翻译赏析《钗头凤·红酥手》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前言】《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

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的爱情悲剧。

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注释】①黄縢:此处指美酒。

宋代官酒以黄纸为封,故以黄封代指美酒。

②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绍兴的某一段围墙,故有宫墙之说。

③东风:喻指陆游的母亲。

④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⑤浥:湿润。

⑥鲛绡: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绡,生丝,生丝织物。

⑦池阁:池上的楼阁。

⑧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⑨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⑩莫、莫、莫:相当于今“罢了”意。

【翻译】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

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

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错,错,错!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莫,莫,莫。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钗头凤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陆游《钗头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陆游《钗头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陆游《钗头凤》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钗头凤宋陆游红酥手 [1] ,黄縢酒 [2]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3] 。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4] 。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5] 。

莫!莫!莫!注释:[1]红酥手:形容女子的纤手红润柔腻。

[2]黄縢酒:宋时一种官酒名,坛用黄纸封口,称黄封酒。

縢,缄封。

[3]离索:离散。

[4]“泪痕”句:和着胭脂的红泪沾湿了薄罗巾。

浥,沾湿。

鲛绡,传说水中鲛人所织的绡,入水不濡,一名龙纱。

见《博物志》。

[5]锦书:前秦窦滔戍边于外,其妻苏蕙兰织锦以寄,锦上有回文诗,正读倒读斜读跳读,俱成诗句。

后即以锦书指书信。

译文:你那光滑细腻的手,捧出黄封的酒,满城都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像宫墙中的绿柳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

满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只能感叹当初相识,错!错!错!春景依然如旧,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桃花凋落在空旷的闲池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相托。

只能感叹当初相知,莫,莫,莫!评析:据周密《齐东野语》: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

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

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

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

唐以语赵,遣致酒肴。

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云:(本词略)实绍兴乙亥岁也。

陈鹄《耆旧续闻》则曰辛未三月,两说相去四年。

当代学者吴熊和教授主张此词为放翁在蜀中冶游赠妓之作。

其理由是:一、作为该词本事之源的《续闻》《野语》二家之说多有牴牾处,殊不足信;而提供线索最为可信的刘克庄《诗话》,则仅录《沈园》绝句,只字未提《钗头凤》词。

二、《钗头凤》词意及词中时地与唐氏身份不合。

陆游《钗头凤》的意思及赏析

陆游《钗头凤》的意思及赏析

陆游《钗头凤》的意思及赏析钗头凤陆游红酥手1,黄藤酒。

满城春一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2。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3鲛绡4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1红酥手:一种类似面果子一样的下酒菜。

2离索:离群索居,分离也。

3浥:沾湿。

4鲛绡(jiāoxiāo):传说鲛人织绡,极薄,后以泛指薄纱。

桌面上摆好了红酥手,黄封的酒也已经打开。

城内城外满是春天的美景,摇曳多姿的绿柳在宫墙内荡漾。

春风真是可恶啊,它把我满心的欢喜吹得如此稀薄。

我的心里装满了忧愁,自从离别以来,这几年的生活过得十分萧索。

回想起来感觉都是错!春天美景依旧,只是人因为思念而变得更加消瘦。

无尽的泪水每天沾湿脸上的胭红,连薄绸的手帕都湿一透了。

满园的桃花凋落了,池塘楼阁也显得安静多了。

那些永远相一爱一的誓言依旧写在锦书上,可是这些书信能托付给谁呢。

犹豫了一下,还是算了吧。

【凄楚之美】一般情况下,一个人面对春天的美酒佳肴、杨柳春风,本该快乐无比,但作者却说“东风恶,欢情薄”,他厌恶春风,怨叹自己没有欢乐,这是多么无奈的事情啊。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更道出了作者愁绪的多和长,几年来少有笑容,日子过得凄凄楚楚。

“春如旧,人空瘦”原来作者是在思念一个人,年年不能释怀,所以凄楚就在所难免了。

【赏析】大词人陆游因为独游沈园,碰巧遇见了自己的前妻唐琬,不由得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钗头凤》。

据说,唐琬看到后,痛不欲生,回家后也写了一首《钗头凤》,因为伤心过度不久就去世了。

现在,找出唐琬的《钗头凤》,相互对照,体会两人的感情,并写一篇读后感。

【启示】这是一首凄美的一爱一情之歌,其中也隐藏着一个凄美的一爱一情故事。

这首词是词人陆游怀念他前妻唐琬而作的。

抒发了词人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执著追求,也启发后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应该放弃心中最美的追求。

《钗头凤宋陆游》原文与赏析

《钗头凤宋陆游》原文与赏析

《钗头凤宋陆游》原文与赏析宋·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红酥手〕形容女子搽红酥的手。

〔黄縢(teng)酒〕即黄封酒,一种官酿的酒。

〔东风句〕暗指陆游母不喜其前妻唐琬而被迫离婚事。

陆游二十七岁时曾与唐琬邂逅于沈园,琬送以黄封酒果馔。

陆游感其情,为赋此词题于沈园壁上。

琬见而和钗头凤一首曰:“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此后不久,琬怏怏而死。

事见陈鹄耆旧续闻、周密齐东野语。

〔离索〕离群索居。

索居,即独居。

〔泪痕句〕浥(yi),润湿。

鲛绡,又作蛟绡,鲛人(美人鱼)所织的绡。

这里指揩眼泪的手帕。

这是一首强压着爱的波涛的悲歌,也是一首强咽着封建礼教的苦酒的怨而不怒的哀歌。

上阕着眼于一个“愁”字,意在三个“错”字;下阕着眼于一个“瘦”字,意在三个“莫”字。

“愁”中抑压着爱的激流,回闪着往日欢聚的彩光丽影;“愁”中的怨,迎着已去的“东风”,隐隐地吹着,也向着自己的心,重重地击着。

这回旋着爱的怨的恨的感情的愁波,凝聚出三个摧心裂肺的“错”字,自恨的哀苦,无奈的情思,无限的疚意,全在这愁波激荡的“三错”中了。

一“愁”激“三错”,“三错”绾一“愁”。

一愁三错,蓄势沛然,发力惊焉。

下阕峰回,转而劝慰“空瘦”的唐琬了。

三个“莫”字,虽有着无可奈何的太息,虽有着无可挽回的痛惜,而其真意却在为唐琬长计,因爱而瘦,因怨而瘦,因恨而瘦,而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怎禁得日日“空瘦”!一“瘦”出“三莫”,“三莫”为一“瘦”。

一瘦三莫,目不忍而心强忍,意欲绝而情愈深。

上下两阕,情连意接,屈曲回旋。

一个“瘦”,冲开一个“愁”;三个“莫”,羽化三个“错”。

这是感情的强自解脱,这是悔罪的不得之法。

陆游《钗头凤》赏析

陆游《钗头凤》赏析

陆游《钗头凤》赏析钗头凤红酥手,黄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赏】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数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

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

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

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

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

钗头凤·红酥手原文及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原文及赏析

钗头凤·红酥手原文及赏析原文: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译文你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

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

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

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

遥想当初,只能感叹:错,错,错!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

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

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

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

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注释黄縢(téng):酒名。

或作“黄藤”。

宫墙:南宋以绍兴为陪都,因此有宫墙。

离索:离群索居的简括。

浥(yì):湿润。

鲛绡(jiāo 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绡,生丝,生丝织物。

池阁:池上的楼阁。

山盟:旧时常用山盟海誓,指对山立盟,指海起誓。

锦书:写在锦上的书信。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钗头凤》赏析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

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

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

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

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

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词的上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

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

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的闸门,无可遏止地渲泄下来。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

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

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

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

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

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

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我们读者来噙,来品味。

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春如旧”承上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

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

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如今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

“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则瘦矣,何故又在其间加一个“空”字呢?“使君自有妇,罗敷亦有夫。

”(《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

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

而一个“透”字,不仅见
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

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

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桃花落”两句与上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

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

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

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

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篇写“红酥手”,下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

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总而言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