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d_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36

合集下载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在中的材料》全部课件PPT(共6课时)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在中的材料》全部课件PPT(共6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猜一猜: 陶瓷材料有哪些特点?
活动过程
研究内容 使用材料 研究方法 注意事项 发现现象 我的结论
陶瓷是否_________
活动过程
陶瓷的特点
·不易导电 ·不易导热 ·不易吸水 ·易碎 ·耐腐蚀 ·耐高温
拓展活动
特点应用
·不导电 ·耐高温 ·耐腐蚀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活动准备
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和纸制品,带到课堂上来研究。 如:牛皮纸、宣纸、卫生纸、复印纸、信纸、复写纸、 书本、纸箱、贺年卡、纸杯等。
活动过程
四角方方,薄面白净。 传播知识,它打先锋。
谜底:
活动过程
纸发明以前, 人们把文字刻在龟 甲兽骨上,后来又 用竹筒或木简做书 写材料。
木材能否燃烧
木头是可燃物,当温度达到它 的着火点(220°C~260°C)时就 可以燃烧。
人们用它来做饭,取暖等。
活动过程
木材能否导电
活动过程
天然材料: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只经物理处理 或未经过化学处理的材料。
人造材料:是天然材料经过人为的化学方 法加工 而制得的材料。
活动过程
二、木材在生活中的应用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认识木头的特点
1.木头的纹理 2.能不能燃烧 3.木头的软硬 4.在水中的沉浮
5.木头的轻重 6.能不能导电
7.木头的传热性
活动过程
实验探究
研究提示
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
1.分好工,配合好。
2.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3.选好材料。
4.制定方案。

2019年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

2019年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

2019年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班级姓名等级一、查缺补漏。

1. 材料分和两大类。

棉花、竹子、煤、石油都属于材料。

玻璃、塑料、陶瓷等都属于材料。

2. 素有"瓷国"美誉,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

3. 陶瓷具有、、、等特点。

4. 我们身边有许多金属制品,金属一来源于、二来源于。

5. 木材具有、、、等特性。

6. 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这些廉价的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张,被称为。

7. 用金属材料制作电线,说明金属能够;用不锈钢、铝等材料做炊具这是利用了金属的特点;能够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是;铁锨、锄头等农具,利用了金属的打制而成。

8. 《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从XX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和销售、使用厚度小于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二、明辨是非。

1. 既然木材是天然材料,在生活中我们就不用节约用纸。

()2.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 人们利用陶瓷不容易导电的特性,常常作为绝缘体材料使用。

()4. 纸是不可以再生的材料。

()5. 玻璃比较坚硬,但属于易碎材料。

()6. 木头的年轮就是树木的年龄。

()7. 金属是由天然金属矿冶炼提取而来的。

()8. 一次性塑料制品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9."秸杆碗"被专家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餐具"。

()10. 材料分为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所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没有关系()三、珠海拾贝。

1.早在()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人用植物纤维造纸,但这种纸看起来十分粗糙。

A .1800 B. XX C. 30002.汤匙用陶瓷做,是因为它具有()的特点。

A.不易导电B.不易传热C.耐高温D.不易腐蚀3.书画作品大多选用宣纸,因为宣纸具有较好的().A.吸水性B.韧性C.透明度D.硬度4.陶瓷应用于变压器中是因为它具有()的特点。

小学科学:五上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五上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五上科学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知识点班级姓名学号第1课我们的身体1.我们人必须吃东西,吸入氧气,才能获得能量,维持生命。

2.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x身高(米)]。

3.遗传、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周围环境、睡眠时间、学习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生长发育。

4.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非常重要。

5.为了健康生长,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保持好的心态,保护周围环境。

6.不良的环境会影响身体健康,例如二手烟和雾霾会影响我们的呼吸系统。

7.除了身体健康,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第2课身体的运动8.举哑铃活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

9.模拟前臂抬起的运动:筷子模拟骨骼,橡皮筋模拟肌肉,被线绳缠绕(橡胶软管)的部分模拟关节。

10.骨、关节和肌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运动系统,它们相互配合,使身体进行各种运动。

11.人体内共有200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12.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

如肘关节只能屈伸,肩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

13.人体共有600多块肌肉。

肌肉附着在骨骼上,肌肉收缩带动骨骼运动。

14.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是相当重要的。

青少年时期,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发育得最快的。

经常参加运动,身体可以变得更加强壮,柔韧性更好,并且免疫力也会增强。

15.生活中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如合页与关节相似、塔吊的钢架与骨骼相似等。

第3课心脏和血液16.食物中的营养和我们吸入的氧气,进入我们的血液后都将通过心、血管等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

17.我们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在安静状态下,正常人心脏一分钟大约跳动60~100次。

18.模拟心脏的工作(1)用吸耳球反复将水吸进又挤出。

新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新版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3.云和雾1.实验一:人造雾所需材料:量筒、温水、线香、冰袋、冷水等等。

制造方法:①往量筒内倒入适量温水,放入点燃的线香。

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③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步骤1、2,再观察量筒内的现象。

实验说明:造雾的时候,在量筒中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

实验现象:移走线香,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量筒中有雾产生。

实验总结:在造雾的活动中,在量筒中倒温水,而不是热水,也不是冷水的原因是:如果往量筒中加热水,那么热水上方有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雾气,还没开始实验雾就显现出来了。

如果用冷水,那么量筒里水蒸气少,造雾效果不明显。

用温水温度适中,量筒内水蒸气适量,不会快速形成雾气,便于观察。

用冰袋的目的是为了创设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这是雾形成的条件之一。

实验结论:雾是水蒸气在受冷条件下形成的。

2.自然界中的雾是如何形成的?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的水汽过于饱和,遇到温度较低时,这些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漂浮在低空,这就是雾。

3.云是怎么形成的?地表上的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飘浮在空中形成了云。

4.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

5.云和雾的区别是:漂浮在高空的就是云,接近地面的就是雾。

云和雾的位置不一样。

云和雾其实是一回事,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

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位置远的是云,距离观察者所处地表近的则是雾。

在山上我们时常说云雾缭绕,其实就是很难区分云与雾。

6.学生活动手册:记录人造雾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量筒中观察到的现象:量筒中,造雾效果不明显。

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出大自然中云和雾的形成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全部教案(共6份)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全部教案(共6份)

《木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木材》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材料单元的第一课,以“木材”作为学生研究的素材,旨在让学生从研究身边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发现木材的特点,并且能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对木材的特点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人们对木材的利用,认识木材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以木制家具、木质饰品组合的房间一角作为背景图,展示了木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材。

利用卡通人物提示学生准备相应材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研究木材的特点,在探究过程中注意用多种方法对木材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其次让学生对实验发现的“木材的特点”进行表达与交流。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探究过程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了解木材的特点,知道木材的用处,培养学生珍惜木材的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五年级同学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科学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仍然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自我评价意识强,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

2.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3.知道塑料、人造革等是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

2.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2.在实验中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木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珍惜木材,热爱自然。

【重难点】通过活动操作,发现木材的不同特点。

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木材的不同特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一、简述亲爱的同学们,四年级的科学之旅即将结束,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五年级上册的科学世界。

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都充满了奇妙的科学现象,让人不禁好奇。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热胀冷缩的现象吧,这可不只是生活常识,它也是科学课本里的重要知识点呢。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单元,一起探索其中的奥秘吧!1. 介绍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和认知,特别是第四单元,可以说是生活中的科学与自然知识的完美结合。

为什么要学好这一单元呢?因为我们不仅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魅力,还可以将它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趣味和知识的单元吧!首先我们要明白,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大门。

学习科学不仅仅是理解自然现象,更是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更是在启蒙阶段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更是如此,它涵盖了生活中的许多常见现象,比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而且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甚至可以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学好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让我们一起跟随科学的脚步,开启一场奇妙的知识之旅吧!2. 简述第四单元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第四单元的核心内容,这个单元它的主题就是“探索自然现象的奥秘”。

我们知道大自然总是充满了神奇和惊喜,这个单元就是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发现这些神奇的现象背后的秘密。

五年级上册期末考前必背

五年级上册期末考前必背

五年级上册期末考前必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1.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举例子天然材料:棉花、木材、竹子、煤、石油。

人造材料:塑料、人造革、人造纤维。

2.木材的特点?陶瓷的特点?▲金属的特点?木材的特点:有纹理、可燃烧、不易导电、不易导热等。

陶瓷的特点:不导电、耐高温、耐腐蚀、不怕水、较坚硬、易破碎。

金属的特点: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导热、易导电。

3.说一说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木材特点的?①锅把利用了木材不易传热的特点;②木电线杆利用了木材不导电的特点;③船利用了木材有浮力的特点;④做燃料利用了木材易燃烧的特点。

4.什么是秸秆餐具?秸秆一次性餐具入土是肥料,入水能分解成鱼饲料,弃之路旁能化为乌有,是绿色餐具,环保餐具。

第五单元水循环5.什么是蒸发?水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的现象叫做蒸发。

①温度的高低②通风条件③蒸发面积的大小怎样加快蒸发?1.提高水的温度2.增大蒸发面积3.加快空气流动举例说明水蒸发与生活的关系。

有利方面:晒粮食、晒被子、晾衣服、海水晒盐不利方面:造成干旱、粮食减产6.烧水时,从壶嘴等处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吗?为什么?不是,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在壶嘴处遇冷凝结形成的许许多多的小水珠。

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在白气和壶嘴之间确实存在的看不见的那一部分才是水蒸气。

7.什么是凝结?生活中的凝结现象有哪些?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体的水,这种现象叫凝结。

(1)雨、雾的形成(4)草叶上的露珠。

(2)秋天门窗玻璃上的小水珠。

(5)盛饭时揭开锅盖,会有许多“白气”。

(3)浴室里镜子和墙壁上的小水珠。

(6)冬天,对着镜子哈气会有雾气形成。

8.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下雪是放热的过程,所以下雪不觉得冷;化雪是固态冰变成液态水的过程,会吸收热,所以化雪会觉得冷。

9.水在自然界不停地循环,为什么还要节约用水?尽管水在自然界不停地循环,但淡水资源却极为贫乏。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全部教案(共6份)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全部教案(共6份)

《木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木材》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材料单元的第一课,以“木材”作为学生研究的素材,旨在让学生从研究身边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发现木材的特点,并且能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对木材的特点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人们对木材的利用,认识木材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以木制家具、木质饰品组合的房间一角作为背景图,展示了木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材。

利用卡通人物提示学生准备相应材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研究木材的特点,在探究过程中注意用多种方法对木材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其次让学生对实验发现的“木材的特点”进行表达与交流。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探究过程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了解木材的特点,知道木材的用处,培养学生珍惜木材的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五年级同学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科学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仍然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自我评价意识强,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

2.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3.知道塑料、人造革等是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

2.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2.在实验中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木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珍惜木材,热爱自然。

【重难点】通过活动操作,发现木材的不同特点。

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木材的不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教材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材料及材料的使用无论是对经济、环境,还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能源和信息成为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有人说,如果把社会比喻成为一个人,那么,信息就是神经,能源就是血液,材料就是骨和肉。

当前,新材料的发明、使用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所以,我们选择《生活中的材料》这一单元作为学生认识材料的媒介,从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常用的材料,如木材、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入手,借助这些常见材料,让学生探究材料的各种性能,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为了改善生活和环境,总在不断地改进材料的性能或发明材料,认识到材料的使用会给个人、社会、环境带来正面的积极作用,也会带来负面的消极影响。

在探究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主要落实以下目标:1科学探究: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或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科学知识:能判断物体是由不同材料如木头、纸、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等组成的,并能按材料对物体进行分类;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能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能将材料的特性与它的用途相联系;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激发创新意识。

相关链接:本单元由《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材料的分类》六课组成,主要研究常见材料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生集中探究材料的主题单元。

在以前的学习生活过程,学生经常使用各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对常见材料的已有经验是极为丰富的。

因此,本单元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上,学生都有相应的基础。

实际上,材料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其他探究专题中。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木材》体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纸》重在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陶瓷》是在引导学生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引用研究木材的方法;《金属》的探究方法呈开放性,是前三课探究方法的运用与再提高;《玻璃和塑料》迁移运用了以上几课的探究方法,着重渗透了对比实验的方法;《材料的分类》是对前几课的汇总。

每一课都渗透了材料与环境的教育,注重了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4、木材教学目标:1、能针对探究木头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木头特点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的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头是天然材料,了解木头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身边常见事物引出探究的主题师说: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里有哪些家具吗?有桌子、椅子、书橱。

沙发、床、柜子。

写字台。

餐桌。

师说:哎呀,这么多啊!那你们知道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木头。

师说:对,是木头。

你们研究过木头吗?没有。

师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木头,好吗?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要研究的内容,设计研究方案师说:如果我们要研究木头,你想研究什么呢?我想研究木头的年龄。

我想研究木头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我想知道木头能导电吗?木头的气味有什么不同?木头是什么形状的?木头有什么用?……(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师说: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咱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从中选择你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小组内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可以合作,共同研究你们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认为这样可以吗?可以!师说: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研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还需要注意哪些?我认为小组内要分好工,配合好。

要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要选好实验材料和工具。

还要制定好实验方案。

要注意安全。

……师说:同学们真会思考问题!那么要研究这些问题,我们该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做实验。

查阅书籍,还可以上网。

问问老师和同学。

师说:说得真好!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然后制定好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探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如果需要某些材料、工具、书籍资料可到前面来取,需要上网查阅相关信息可到老师的微机上来查询,当然,你也可以询问老师或同学。

都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

师说:为了帮助同学们作好实验记录,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记录表。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一边研究,一边记录。

能做到吗?能。

师说:好,现在,请各小组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分好工,制定好方案,开始探究!三、学生开始探究实验,并学会在探究中分工合作、观察、记录。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有一小组学生把木头接入电路,检验干木头是否导电。

他们还想到把木头浸湿,继续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并用画图的方式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四、交流与表达师说:都研究好了吗?现在请每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并做好记录,若有不同意见可以站起来补充。

我研究的问题是"木头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通过实验,我发现杨木、柳木、枣木、榆木、桐木、樟木、槐木、江南香木都浮在水面上,而红檀木、酸枝木、紫檀木、鸡翅木沉到了水底。

师说:你观察的真仔细!实验前你是怎么想的?我原来认为所有的木头都浮在水面上的。

师说:结果呢?结果发现木头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师说:看来仅靠猜想是不行的,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我还发现木头上有一圈一圈的年轮,数一数年轮有几圈,就知道木头有几岁。

我从《百科全书》上还查到有些树木一年长好几圈呢,那样,年轮就不等于年龄了。

师说:说得好!查阅书籍资料确实是获得知识的好方法。

我还发现年轮有的疏有的密,我认为根据年轮能辨别方向,疏的一面指南,密的一面指北。

师说:你的知识可真丰富!老师,我还在网上查到了很多年轮的图片呢。

师说:是吗?太好了!能给大家展示一下吗?(学生到微机前面,展示有关年轮的图片和资料。

并一边展示,一边介绍。

)师说:还有什么新发现?我研究的问题是木头是否导电。

我先把干木头接入电路中,发现所有的干木头都不容易导电;可是我把湿木头接入电路后发现小电珠也不亮,湿木头也不导电呢!师说:是吗?有不同意见吗?不对,湿木头导电!师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课外书中看到过。

师说:那湿木头到底导不导电呢?想不想知道?想。

师说:老师这里有一个非常灵敏的仪器,它能检测出非常微弱的电流。

(出示电流计)当有电流通过时,它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我们就用它来检验湿木头是否导电。

(演示:分别把两段长短、粗细相同的干、湿木头接入电路,检验它们是否导电。

教师做演示实验时,学生们纷纷站起,瞪大眼睛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

当看到接入湿木头指针发生偏转时,不禁惊叹起来!)师说:你们还研究了什么?老师,我还发现木头有的软,有的硬呢。

师说:是吗?你在研究中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真了不起!说说你是怎么研究的?我用指甲在木头上划,发现桐木、榆木、樟木较软,红檀木、酸枝木、紫檀木较硬。

师说:你能用感官充分感知木头的软硬,真不简单!我还研究了木头的用途。

师说:你发现了什么?我可以到微机上边演示边说吗?师说:当然可以。

师说:通过你的研究,老师真是眼界大开,木头竟然有这么多用处,连躺在我们面前的这张纸,它的主要材料也是木头,真是太神奇了!你们还知道木头有那些用处吗?我知道木头还能制作玩具。

能制作象棋。

能做铅笔。

师说:是啊,木头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天然材料。

师说:你们知道木头是怎么来的吗?是砍伐大树得到的。

树要经过很多年才能长成材呢。

我知道一种树叫"铁木",它长得慢极了,所以非常硬,刀枪不入呢!师说:木头真是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木头。

你认为我们要怎样珍惜木头?要爱护花草树木。

不能在树上乱刻乱画。

看到破坏树木的现象要制止。

我认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节约用纸,因为木材是制造纸的原料。

我觉得我们要用一些替代木头的东西。

比如,木头桌子可以用玻璃的代替,这样就节约了木材。

师说:同学们说得真棒!五、课堂小结及课后拓展师说:这节课同学们对木头进行了悉心研究,真不简单!你们能不能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学生纷纷谈这节课自己的感受。

)师说:同学们的收获很多。

我们来看一下探究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有些问题大家非常感兴趣,并认真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新发现,真棒!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如木头的形状、木头气味,虽然同学们想到了,也提了出来,但暂时没有研究,因为时间关系,那咱们就课下再去研究,好吗?好。

15 纸教学目标:1、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探究纸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动手能力。

2.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由纸的发展意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节约纸张能够保护环境。

3、知道不同的纸具有不同的特点;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

教学楼重点、难点了解纸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纸、胶头滴管、量杯、水、放大镜学生准备:纸制品、查阅有关纸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来欣赏一组漂亮的工艺品,要请同伴们来鉴定一下,他们是用什么神奇的材料做成的?请看大屏幕。

(投影出示有关纸工艺品)。

师:你们觉得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生:纸|、塑料等。

师:是的,这些美轮美奂的工艺品的确很难通过肉眼来鉴别它们的材料,但真相只有一个,它们的材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朋友,每天学习和生活离不开的——纸。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纸。

(板书:纸)(一)了解纸的发展史1、谁知道纸是哪国人首先发明的吗?(中国人)对,造纸的技术也是中国人发明的,比西方国家早了一千多年呢!说到造纸术,就说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哪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这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2.结合图片补充纸的历史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上。

周朝时,用竹简、木简、帛布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布絮造纸。

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等廉价原料造纸,称为蔡侯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流传国外。

(二)了解纸在生活中的用途1、师: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