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通讯录管理软件功能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通讯录系统设计说明书

通讯录系统设计说明书

通讯录系统设计说明书(不少于2500字)一、设计思想通讯录管理系统是每一个用户管理通讯录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内容对于用户的管理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通讯录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每一个用户的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大大的方便用户合理的管理通讯录。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通讯录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通讯录管理的效率,也是用户理财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先进科学技术接轨的重要条件。

开发这一系统的好处大约有以下几点:第一、可以存储大量的通讯录信息,安全、高效;第二、只需一档案录入员即可操作系统,节省人力;第三、可以迅速查到所需通讯录信息。

二、系统架构及运行环境系统架构:运行环境:1、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102、技术平台:.Net Framework 3.5三、系统数据库介绍用户:用户名,密码联系人:联系电话,姓名,工作单位,电子邮件,头像用户登录联系人数据库表结构:登录表联系人表四、系统功能模块介绍本系统由1个功能模块(主界面)和5个表单(新增联系人,删除联系人,修改联系人信息,视图,搜索联系人)组成。

主要功能:(1)录入所有通讯人员的相关信息,当单击新增按钮时,就会弹出增加信息的窗体。

(2)修改当前记录:当选择功能菜单时,会出现一个新用户界面对话框用户根据对话框提示进行当前记录的数据的修改直到修改完所有的信息(3)删除记录:当用户选择要删除人员的姓名即可删除(4)查询记录:本程序可以通过姓名、电话进行查询。

五、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详细设计及实现登录窗体主窗体增加联系人窗体删除联系人窗体查询联系人窗体六、心得体会1、心得体会2、技术总结。

通讯录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

通讯录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

通讯录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通讯录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1.引言1.1 编写目的通讯录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目的是为了介绍该系统的功能、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以便开发人员可以根据此文档进行系统开发和实施。

1.2 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通讯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纸质通讯录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一个通讯录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能够方便地存储和管理联系人的信息,提供快速搜索和多种导出方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3 参考资料- 系统功能需求文档- 系统设计文档2.系统概述2.1 系统目标通讯录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一个简单易用且功能强大的通讯录管理工具。

它提供了添加、编辑、查找和删除联系人的功能,同时还支持导入、导出和备份通讯录数据。

2.2 主要功能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的注册、登录和权限控制。

- 联系人管理模块:负责联系人信息的添加、编辑、查找和删除。

- 分组管理模块:负责联系人的分组和管理。

- 导入导出模块:支持导入和导出通讯录数据的多种格式,如CSV、Excel等。

- 备份恢复模块:支持通讯录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操作。

3.系统详细设计3.1 数据库设计- 用户表(UserTable):存储用户的登录信息和权限。

- 联系人表(ContactTable):存储联系人的详细信息。

- 分组表(GroupTable):存储联系人的分组信息。

- 操作日志表(LogTable):记录系统的操作日志。

3.2 功能模块设计3.2.1 用户管理模块- 注册功能:用户可以输入用户名、密码和其他必要信息进行注册。

- 登录功能:用户可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 权限控制:系统根据用户的权限进行相应的操作限制。

3.2.2 联系人管理模块- 添加联系人:用户可以输入联系人的姓名、方式号码、电子邮箱等信息进行添加。

- 编辑联系人:用户可以修改已有联系人的信息。

- 查找联系人:用户可以输入关键字进行联系人的模糊查询。

通讯录管理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通讯录管理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通讯录管理软件系统设计方案通讯录管理软件系统设计方案通讯录管理软件系统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开发计划书 1 1.1 引言 1编写目的 1背景 11.2 项目概述 1工作内容 1主要参加人员 1产品 2服务 2验收标准 2本计划的批准者和批准日期 2 1.3 实施计划 2 工作任务的分配与人员分工 2进度 31.4 支持条件 3计算机系统支持 3第二章可行性分析 42.1 可行性研究前提 4 2.2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4 2.3 建议新系统 4新系统说明 4新系统的流程图 5 2.4 经济上可行性 5 2.5 技术可行性 5 2.6 开发工具的选择 6 2.7 新系统的影响 6 2.8 结论 6第三章需求分析 7 3.1 市场需求分析 7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7功能划分 7功能描述 7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7可用性 7可靠性 83.4 数据字典 83.5 实体-联系图 9 第四章系统设计 104.1 总体设计 10需求概述 10联系人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10 4.2 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1 用户注册模块 11用户登录模块 11用户管理自己联系人信息模块 12 第五章系统测试 135.1 测试的作用和意义 13 5.2 测试方法 135.3 测试内容 135.4 测试结果 14注册和登录模块测试 14查询模块测试 14联系人信息添加、修改和删除模块测试 155.5 结论 15第六章总结 16参考文献 17附录:程序主要部分源代码 17 第一章项目开发计划书1.1 引言编写目的通讯录管理系统是一个专门针对存储用户联系方式以及一些简单个人信息的实用管理系统,它方便了用户对众多客户、朋友、同事等个人信息的储存和快速查阅功能,大大缩减了查找时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背景日益繁多的人际交往使得我们很难搞清楚每个人之间的联系方式,特别是对于经常出差的人来说更难,所以,通讯录能够便捷的提供给我们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全功能版通讯录(c语言)设计说明概要

全功能版通讯录(c语言)设计说明概要

全功能版通讯录(c语言)设计说明概要第一篇:全功能版通讯录(c语言) 设计说明概要通讯录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一、需求分析本通讯录是一款具有基本通讯信息管理功能的系统。

包括基本添加,修改,删除,查询和输出等功能。

其中联系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联系人信息,如常用的组有亲戚,家人,朋友,同学等。

用户添加的信息存储到文件当中,本系统的数据存储文件包括group.dat和linkman.dat,其中group.dat存储组信息;而linkman.dat则存储联系人的信息。

用户登陆系统后,根据需要,选择操作类型。

系统一启动,便将相关数据文件装载进内存,如果数据文件不存在,系统将会创建新的数据文件。

并将数据文件内的记录存放在链表数据结构类型中,接下来用户所有的操作,都是对链表的操作。

当用户退出系统时,系统将自动将链表的信息存进数据文件。

本系统中包含两个链表:group链表和linkman链表,分别对应group,dat 和linkman,dat两个数据文件。

1、组信息管理模块: ◎添加新组信息:当用户添加一个新组时,这个新组将被添加到group.dat文件的末尾,如果添加的组已存在则返回出错信息。

◎修改已有组信息:用户首先输入所要修改的联系组,然后系统查询该联系组存不存在。

若存在,则要求用户输入新的信息,并进行替换;若不存在,则返回错误信息。

◎删除已有组:用户首先输入所要删除的组,然后系统查询该组存不存在。

如果存在,则先删除该组下的所有联系人的信息,再删除该组;如果所要删除的信息不存在, 则返回错误信息。

◎删除所有已有组信息:该操作没有输入值。

如果原来group.dat 文件中没有联系组,返回错误信息;否则,删除所有联系组,同时删除各个组下的联系人信息。

◎组查询功能:按用户输入的查询条件,在group.dat文件中查询相关信息。

若存在符合条件的组,则输出相应的组信息;若不存在,则返回出错信息。

◎输出所有组信息:将group.dat中所有组全部输出来。

通讯录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通讯录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通讯录管理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项目组成员:(1)学号,姓名:12111400222郑晓威(组长)(2)学号,姓名:12111400219李子文(3)学号,姓名:12111400220杨诚琦(4)学号,姓名:12111400221田泽文班级:软应用12002班指导老师:柯育龙一.引言1.编写目的从该阶段开发正式进入软件的实际开发阶段,本阶段完成【通讯录管理系统】的大致设计并明确系统的数据结构与软件结构。

在软件设计阶段主要是把一个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表示的过程,这种表示只是描绘出软件的总的概貌。

2. 项目背景说明: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通讯录管理系统】b.该系统的相关人员:任务提出者:指导老师开发者:软应用421Team小组项目需求方:日常管理用户:管理员xw1802363.项目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整个系统的存储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储类型,存储方式等。

运行设计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要求,对系统管理员的操作要求等信息出错设计对于软件测试过程中,或者调试,试运行过程中的错误的记录和分析4.参考资料度娘()5. 项目分工:学号姓名分工得分系数12111400222 郑晓威完成Login登录窗1口,MainForm主窗口以及AddForm添加窗口,About关于窗口的设计及代码部分0.9 12111400219 李子文完成DeleteForm删除窗口和ModifyForm修改联系人窗口的设计及代码部分0.8 12111400220 杨诚琦完成ChangeForm修改密码窗口的设计及代码部分。

还对整个程序进行一定的优化美化操作0.7 12111400221 田泽文完成SearchForm搜索窗口的设计及代码部分二.任务概述1.目标该阶段目的在于明确系统的数据结构和软件结构,此外总体设计还将给出内部软件和外部系统部件之间的接口定义,各个软件模块的功能说明,数据结构的细节以及具体的装配要求。

2.运行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10,Mircosoft SQL Sever 2008. 3.需求概述功能:用管理员账户登录后,能够查看数据库中已经存有的联系人信息,以及能够对联系人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

个人通讯录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个人通讯录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个人通讯录管理系统课程设计一、引言个人通讯录管理系统是一种方便用户管理联系人信息的软件,它可以帮助用户方便地存储、查找、编辑和删除联系人信息。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个人通讯录管理系统的课程设计。

二、需求分析在开发个人通讯录管理系统之前,我们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所需要实现的功能。

根据实际需求,本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 用户登录: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

2. 联系人管理:用户可以添加、查找、编辑和删除联系人信息。

3. 分组管理:用户可以将联系人分组,并对不同分组进行管理。

4. 备份与恢复:用户可以备份和恢复联系人信息。

5. 数据统计:系统可以对联系人信息进行统计,并生成相应的报表。

三、概要设计概要设计是指在需求分析基础上,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确定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本系统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ler)架构模式,具体如下:1. 模型层(Model):负责数据存储和处理,包括用户信息、联系人信息等数据操作。

2. 视图层(View):负责数据展示和用户交互界面的呈现,包括登录界面、主界面、联系人管理界面等。

3. 控制层(Controller):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和数据流转,包括用户登录、联系人管理、分组管理、备份与恢复等功能。

四、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详细设计,确定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方式。

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用户登录模块: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跳转到主界面。

2. 联系人管理模块:用户可以添加、查找、编辑和删除联系人信息。

添加联系人时需要输入姓名、电话号码等信息;查找联系人时可以按照姓名或电话号码进行查找;编辑联系人时可以修改姓名、电话号码等信息;删除联系人时需要先选择要删除的联系人。

3. 分组管理模块:用户可以将联系人分组,并对不同分组进行管理。

添加分组时需要输入分组名称;将联系人移动到不同的分组中时需要先选择要移动的联系人。

通讯录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

通讯录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

通讯录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通讯录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1、引言1.1 编写目的1.2 文档范围1.3 目标读者1.4 术语定义2、系统概述2.1 目标2.2 功能2.3 运行环境2.4 系统限制3、功能需求3.1 用户注册与登录3.2 通讯录管理3.2.1 添加联系人3.2.2 编辑联系人 3.2.3 删除联系人 3.2.4 查找联系人 3.2.5 排序联系人 3.3 分组管理3.4 数据备份与恢复3.5 用户权限管理4、数据库设计4.1 数据库结构4.2 表设计4.2.1 用户表4.2.2 联系人表 4.2.3 分组表4.3 数据库操作5、系统设计5.1 使用案例图5.2 系统架构5.3 模块划分与功能描述5.3.1 用户模块5.3.2 通讯录模块5.3.3 分组模块5.3.4 数据备份与恢复模块5.4 界面设计6、性能需求6.1 响应时间6.2 数据处理能力6.3 系统稳定性6.4 安全性7、测试计划7.1 单元测试7.2 集成测试7.3 系统测试7.4 用户验收测试8、项目计划8.1 项目里程碑8.1.1 需求分析完成8.1.2 设计完成8.1.3 编码完成8.1.4 测试完成8.1.5 系统交付8.2 项目资源8.3 项目风险与风险应对措施8.4 项目团队组成9、维护支持9.1 维护需求9.2 维护方案9.3 维护周期10、附件附件1:数据库设计文档附件2:界面设计图附件3:系统测试用例法律名词及注释:- 用户注册与登录:用户进行系统登录前需要注册账号,并通过账号密码进行身份验证,确保系统安全。

- 通讯录管理:对联系人进行增加、编辑、删除、查找和排序等操作,方便用户管理自己的通讯录。

- 分组管理:将联系人按照不同的分组进行分类管理,便于用户查找和管理。

- 数据备份与恢复:为了防止数据丢失,系统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的功能,用户可以定期备份数据,并在需要时恢复到备份的状态。

- 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根据用户的身份及权限设置,对不同用户进行权限管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

通讯录管理系统项目说明书

通讯录管理系统项目说明书

通讯录管理系统项目说明书项目名称:通讯录管理系统小组编号:01小构成员:XX XX XX XX编写日期:2011-2-28一、项目概述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进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通讯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何保证与朋友、同学、同事、领导、亲戚等之间的联系,并能方便快捷的查找、记录、修改其有关通讯信息。

仅靠往常单独的手工记录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开发一个通讯录管理系统,借助计算机能够方便、快捷、灵活的管理个人的朋友及有关人员的通讯信息,熟悉友人有关信息,帮助与友人保持联络。

用户提出开发应用系统的要求后,软件开发者应通过调查研究归纳出目标系统的数据需求与功能需求。

二、功能模块通讯录管理系统功能需求分析:通讯录管理系统要紧功能分为三个模块:用户登录、系统保护与数据的输出。

用户登录:实现管理员用户与游客用户的不一致权限,对系统的有用权的区别系统保护:包含对用户的添加,信息添加、删除、、查找、排序、修改,修改密码,注销等操作数据的输出:要紧是对有关信息的打印输出功能与导入Excel功能,能够方便的使用户打印2.1系统数据流图:2.4管理员用户部分功能图:2.5普通用户部分功能图:三、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名称:db_User,共有2个表:1、用户信息表(tb_User)2、资料信息表(tb_info)2.1用户信息表(tb_User):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名UserName varchar 20 否用户名称UserPwd varchar 20 否用户密码UseRight varchar 20 否用户权限2.2资料信息表(tb_info)字段名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否描述类别varchar 50 否记录用户的类别姓名varchar 50 否记录用户名称性别varchar 50 否记录用户性别年龄intr 4 否记录用户年龄生日varchar 30 否记录用户生日手机varchar 30 否记录用户手机号宅电varchar 30 否记录用户宅电传真varchar 30 否记录用户传真QQ varchar 20 否记录用户QQ号邮编bigint 8 否记录用户邮编电子邮箱varchar 50 否记录用户Email 家庭住址varchar 500 否记录家庭住址个人爱好varchar 500 否记录用户爱好个人主页varchar 250 否记录用户主页备注varchar 1000 否记录其他信息四、操作界面设计4.1系统登录模块运行结果如图所示:4.2 系统主窗体块模块设计:系统主窗体运行程序如图所示(网上图片,仅供参考):通讯录管理系统取消登录 用户名:密码 :Image4.3 添加用户窗体块模块设计:添加用户窗体运行程序结果如图所示:}4.4 添加窗体块模块设计:添加窗体运行结果如图所示:4.5 修改密码窗体块模块设计:修改密码窗体运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通讯录管理软件功能
设计说明书
一.系统名称
个人通讯录管理
二.系统分析
2.1系统需求分析
个人通讯录模型可以参考流行的腾讯QQ聊天软件,同时结合手机里面的通讯录进行设计。

在此阶段初步确定系统的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即联系人和分组的增删改、联系人信息的多种查询以及数据库设计构型即采用哪种数据库、大致由哪些基本表组成。

2.2概念结构设计
采用E—R图的设计方法进行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由图可得:数据库主要是联系人表,表的基本结构如下:
联系人表(、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单
位、住宅、分编特征)
联系人表中,主键是分编特征;
2.3逻辑结构设计
在完成以上分析后,要对数据库进行表结构的设计,这里仅以表字段数据结构的为重点。

各表列出对应子段名,各字段长度,是否Null、默认值见其下图,根据数据库基础知识分析,各表设计都达到了第三式,符合数据库的设计规。

联系人表:,xm;职务,zw;职称,zc;工作单位,gzdw;通讯地址,xxdz;邮政编码,yzbm;单位,dwdh;住宅,zzdh;分编特征,fbtz;
表的索引,主键,外键关系约束如下:
三.系统主要功能及界面设计
3.1功能简介:
1、该软件应具有对通讯录信息的增加、删除、保存、查询、排序、
打印等功能。

2、以单文档界面和多文档界面两种形式实现。

3、该软件应包括数据窗口技术、用回车键实现TAB键功能、多条件查询、多文档界面的实现、窗口之间的参数传递、结构的应用、图片的使用等主要技术
3.1.2信息查询模块:
1该功能模块包含查找方式是:按照查找,按照分编特征查找,按照地址查找。

只要输入,分编特征,地址,就可以立马找到联系人的信息。

2查找的优势:在查找的下方可以清晰的看到查找的联系人的信息在通讯录中的具体位置,包括其所在的行和列。

3.1.3.系统管理模块:该功能模块包含:
1新增联系人信息,包括,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

2打印:打印联系人相关信息包括,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

3删除:删除联系人相关信息包括,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

4设置:设置联系人信息即更改其信息包括,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

5保存通讯录信息包括,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

6关闭:即退出通讯录。

3.2界面设计
(1)欢迎界面,星雨飘洒,绿色悠然,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见图(1)
图(1)
(2)主界面:
主界面最右端有一个通讯录信息显示框,简洁方便,给人一种一
了然的感觉,显示了联系人的,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
讯地址,邮政编码等信息。

最右端下方可心更加便捷看到联系人
具体信息。

最左端是查询模块,主要显示了通过,分编特征,地址这在三种方式查询联系人并且可心清晰显示联系人在通讯录在的具体位置。

在查询模块的下方是新增,打印,删除,设置,保存,关闭的入口界面。

图(2)
(3)新增界面:首先左键点击主界面上的新增按钮,进入新境界,如图(3)在操作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填好联系人,职务,职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单位,住宅,分编特征等信息,然后点击“添加”即可。

(4)打印界面:首先左键点击主界面上的“打印”按钮,进入“打印”界,如图(4)在操作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在查找围的文件夹里单击左键选择需要打印的文件即可。

图(4)
(5)删除界面:如图(5)
(6)设置界面:修改联系人信息如图(6)
(7)保存界面:如图(7)(8)
(7)
图(8)
4.系统特色或关键技术实现
4.1系统特色
系统的最大特色在于人性化处理,方便的操作,无论在其界面,还是在查找通讯联系人上,对用户来说都可以说是极其简单省时快捷操作,其二对通讯联系人的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且在同一界面就可以了解到联系人的具体情况。

4.2关键技术实现
(1)在一个数据窗口中动态显示多个数据窗口对象的容,而且统一了按钮、鼠标左键和右键菜单快捷操作。

(2)利用access软件实现联系人信息表的存储和提取
(3)PB信息系统开发工具。

(4)利用回车键实现TAB技术。

(5)以单文档界面和多文档界面两种形式实现
(6)多条件查询、多文档界面的实现、窗口之间的参数传递、结构的应用、图片的使用等主要技术
5.系统默认ODBC数据源名、用户名、口令
系统采用ASA数据库,默认ODBC源名为txl,数据库名为txl,用户名、口令均采用系统默认,分别是dba、sql。

6.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数据的备份、恢复,导入、导出之类系统功能尚未完成,同时对软件的帮助、关于信息也由于时间问题未能解决。

对新增加的分组treeview显示时未设立刷新按钮,需要重新关闭后启动才能显示对应分组。

对于多用户模式,本系统也做了初步尝试,了解其相应的工作模式。

在提高密码的安全方面,借鉴了现在的常用模式,由提示问题进入修改界面。

7.收获与不足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加深了我对pb的理解。

Pb是我接触到的第一种全新的软件开发方式。

传统的程序学习仅仅停留在大量代码的实现,而pb基于事件,消息映射的机制和思想给了我思路的开阔和对软件开发的全新认识。

正如老师所教导:学习pb,主要是其思想。

这也为日后的继续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参考,触类旁通其他工具。

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课本是未曾出现的问题。

借助课程设计这个平台,也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特别是网络上搜索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快乐。

思考的快乐,很惬意。

同时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
的,团队的合作不可或缺。

通过沟通交流,使问题从不同的侧面解决。

讨论与争论的快乐也在于此,成就的感觉。

同时技术也提高了,增加了对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积累了经验。

此次大作业的不足之处主要是没有涉及到计算列的问题和复杂的动态查询。

通过交流和学习,对这些问题都有了基本思路,对其实现机制有一定得认识,待日后有机会实践。

8.想对老师说的话
老师的这个以系统代替考试的想法很不错,可以促进同学的自学、动手和思考的能力,但是我觉得应该给同学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选择考试或者选择交系统,同时给予不同的等级评定。

同时对于系统,老师应该给出一定得模型,规定以小组(2~3人为限)的形式实现大的功能,各个人功能的集成,促进分工和对软件开发的认识。

希望这种模式能流传下去,改变传统的应付修学分现象,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劲头,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指导教师评语: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