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2011年6月14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普查主体工作已经完成。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570246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4673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35082人,增长27.65%,年平均增长2.47%。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501946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0337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85749人,增长24.44%,年平均增长2.21%。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29024户,家庭户人口为48912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57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82490人,占52.30%;女性人口为2719976人,占47.7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54下降为109.65。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01192人,占14.05%;15-64岁人口为4418679人,占77.49%;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2595人,占8.4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3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9475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44285 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2484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890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寿县

寿县寿县是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之间,地势南高北低。
淠河流经寿县、霍邱两县之间,在正阳并入淮河,东淝河经瓦埠湖至八公山入淮河。
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铁路淮南站约25公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位于寿县南界,属于合肥经济圈。
基本介绍寿县邮编:232200 代码:341521 区号:0564拼音:Shòu Xiàn 英译:Shou County 寿县[1]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
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凤台县毗邻,西北邻颍上县,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
总面积2986平方千米。
户籍人口140万人,常住人口110万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隶属于六安市。
全县辖21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寿西湖农场、正阳关农场、保义农场,632个村。
县政府驻寿春镇。
地处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之间,地势南高北低。
淠河流经寿县、霍邱两县之间,在正阳寿县古城(20张)并入淮河,东淝河经瓦埠湖至八公山入淮河;还有淠东、瓦西、瓦东等干渠、支渠构成的灌溉网。
湖泊水库有瓦埠湖、安丰塘等。
属季风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温15℃,年降水量886毫米。
寿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特产有寿霍黑猪、皖西白鹅、淮王鱼、银鱼、瓦虾,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龙瓜子、南唐瓜子、寿州香草、寿州大救驾等。
203、310省道纵贯境内,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102省道经过县境最北端。
建设中的济(宁)祁(门)高速公路从涧沟镇入境沿203省道穿境而过,在堰口、安丰设有出入口。
寿县处于泛长三角经济圈之一的安徽省中北部,与淮南市区仅30分钟车程,通过合淮阜高速公路、203省道等与合肥、六安市一小时车程,经由合肥、淮南等通过合宁高铁、合武高铁、合蚌客运专线到达南京、武汉两小时,到上海、北京三小时。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78659903人,比十年前增加4277094人,增长5.75%,年平均增长率为0.56%。
:男性人口为39630233人,占50.38%,女性人口为39029670人,占49.6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下降为101.54。
江苏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
这也意味着,走到大街上,每10个人中至少就有一个人超过65岁,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反映出江苏的整个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养老负担。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10.8%综合全省各县区人口数量排名前20名单位:人安徽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普查登记时全省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024.6万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2925.5万人,占49.17%。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559.1万人,占43.0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91.0万人,占56.99%。
2010年人口普查各市常住人口数河北省全省常住人口为71854202人,共有家庭户20395118户,家庭户人口为6853869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6人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093041人,占16.83%;15-64岁人口为53841435人,占74.93%;65岁及以上人口为 5919726人,占8.24%。
人口数(人)比重(%)2000年 2010年全省 71854202 100 100 石家庄市 10163788 13.86 14.15 唐山市 7577284 10.56 10.54 秦皇岛市 2987605 4.13 4.16 邯郸市 9174679 12.58 12.77 邢台市 7104114 9.97 9.89保定市 11194379 15.70 15.58 张家口市 4345491 6.28 6.05 承德市 3473197 4.98 4.83 沧州市 7134053 9.96 9.93 廊坊市 4358839 5.75 6.06 衡水市 4340773 6.23 6.04。
安徽省各城市人口排名最新版(安徽)

安徽省各城市人口排名最新版(安徽)序号全国位次城市名人口数1、 33 阜阳市 760万2、 67 合肥市 570.2万3、 69 六安市 561.2万4、 81 宿州市 535.3万5、 82 安庆市 531.1万6、 92 亳州市 485.1万7、 130 滁州市 393.8万8、 133 巢湖市 387.3万9、 171 蚌埠市 316.4万10、 215 宣城市 253.3万11、 229 淮南市 233.4万12、 235 芜湖市 226.3万13、 245 淮北市 211.4万14、 276 池州市 140.3万15、 280 马鞍山市 136.6万16、 281 黄山市 135.9万17、 309 铜陵市 72.4万(数据来源:安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安徽各地人口数(星报整理)序号城市名常住人口户籍人口1、阜阳市 771.6万 1053.2万2、合肥市 761.1万 711.5万3、六安市 568.3万 716.7万4、宿州市 543.1万 641.93万5、安庆市 621.66万6、亳州市 495万 632.9万7、滁州市 394.5万8、蚌埠市 322.00万 366.60万9、宣城市 256.3万 280.2万10、淮南市 235.7万 243.3万11、芜湖市 384.54万12、马鞍山市 220.8万 228.4万13、淮北市 214.2万 214.5万14、池州市 142.23万 161.91万15、黄山市 135.6万 147.42万16、铜陵市 74.23万(数据来源:根据各地2013年统计公告整理)。
1207-安徽省淮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淮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233389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04064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93247人,增长14.37%,年平均增长1.35%(扣除山南七乡镇影响,增长6.06%,年平均增长0.59%)。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24627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02024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42489人,增长21.90%,年平均增长2.00%(扣除山南七乡镇影响,增长10.93%,年平均增长1.0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725254户,家庭户人口为222304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8人减少0.51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12024人,占51.93%;女性人口为1121872人,占48.0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9.08下降为108.04。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64563人,占15.62% ;15-64岁人口为1753023人,占75.11%;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310人,占9.2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4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9811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2316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8856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50197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县级单位常住人口数据

县区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丹东 2444697
大连 6690432
营口 2428534
盘锦 1392493
锦州 3126463
葫芦岛市 2623541
吉林 27462297
长春 7677089
53.4 45.8 67. 绿园区 双阳区 #经济开发区 #高新开发区 #净月开发区 #西新开发区 农安县 九台市 榆树市 德惠市 洮北 大安 洮南 镇赉 通榆 宁江 扶余 长岭 乾安 前郭尔罗斯 船营区 龙潭区 昌邑区 丰满区 磐石市 蛟河市 桦甸市 舒兰市 永吉县 铁西区 铁东区 双辽市 公主岭市 梨树县 伊通县 龙山区 西安区 东丰县 东辽县 东昌区 二道江区 梅河口市 集安市 通化县
1
省
地市 深泽县 赞皇县 无极县 平山县 元氏县 赵县 辛集市 藁城市 晋州市 新乐市 鹿泉市 桥西 桥东 宣化 下花园 宣化 张北 康保 沽源 尚义 蔚县 阳原 怀安 万全 怀来 涿鹿 赤城 崇礼 双桥 双区 鹰手营子矿区 承德 兴隆 平泉 滦平 隆化 丰宁 宽城 围场 海港 山海关 北戴河 昌黎 抚宁 卢龙
县区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40.2 60.2 37.8 24.2 17.1 23.7 20.9 103 73.9 116.1 84
白城 2033058
松原 2881082
吉林 4414681
四平 3386325
辽源 1176645
通化 2325242
49.2 52.8 65.9 29.7 50.6 44.7 44.5 64.6 39.5 27.9 33.5 42.1 109.3 78.3 47.5 28.3 17.9 40.9 39.6 36 14.7 61.5 23.2 24.7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8
经济技术开发区
255887
0.78
4.49
包河区
817686
9.81
14.34
长丰县
629535
20.02
11.04
肥东县
861960
21.75
15.12
肥西县
858895
20.31
15.06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729024户,家庭户人口为489122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0人减少0.57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982490人,占52.30%;女性人口为2719976人,占47.7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54下降为109.65。
合肥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570246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46738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35082人,增长27.65%,年平均增长2.47%。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5019461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0337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85749人,增长24.44%,年平均增长2.21%。
七、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地区
人口数
(人)
比重[7](%)
2000年
2010年
全市合计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233.39万人田
家庵区常住人口最多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为233389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
日零时的204064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93247人增长14.37年平均增长1.35扣除山南七乡镇影响增长6.06年平均增长0.59。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24627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02024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42489人增长21.90年平均增长2.00扣除山南七乡镇影响增长10.93年平均增长1.0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
公有家庭户725254户家庭户人口为2223040人平均每个家
庭户的人口为3.0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8
人减少0.51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12024人占51.93女性人口为1121872人占48.07。
总人口性别为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
国人口普查的109.08下降为108.04。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64563人占15.6215-64岁人口为1753023人占75.11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310人占9.27。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48个
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
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
19811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2316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8856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50197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3908人上升为8488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1802人上升为1384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6083人上升为4235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1456人下降为2150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5573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4334人文盲率由8.32下降为6.67下降1.65个百分点。
六、城乡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442117人占61.79扣除山南七乡镇影响城镇人口占65.7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891779人占38.21。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87054人乡村人口减少6193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5.20个百分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