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故事-丹参

合集下载

每日一学草药76:丹参。土茯苓

每日一学草药76:丹参。土茯苓

2017.10.11 晴天 星期三 湖心亭公园《每日一学 草药076 土茯苓好!我们《每日一学草药》,今天要复习的是什么药?丹参。

丹入什么?丹入心,赤血丹心。

红赤的红赤的,它是入心的,而且有个名字号参,所以它带补,补血的。

由于它善于走,所以它还能活血化瘀。

而且它性偏凉,它又可以清心除烦啊。

所以血热可清,血淤可活,血虚可补。

一句话把丹参讲透!去年珍仔围也有一个胸口痛的大叔,他要么胸口痛,要么头痛,头痛好了胸口痛又发作,胸口痛好了,头痛又发作,轮着来的。

他说很奇怪。

我说:你不管是胸口痛还是头痛,都是心脑血管不通堵塞的,嘴唇乌暗。

我说“复方丹参片”你要按那剂量的两倍来吃,因为他经常干建筑活,身强体壮的。

吃了两瓶头不痛了,胸也不闷了。

所以这个复方丹参片它是治疗血瘀堵塞,头痛胸闷极好的药物!古人讲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因为四物汤不外乎就是补血、生血、活血化瘀,而丹参它一味药都具备有自主功效。

我们昨天讲到,这个防治冠心病的要用丹参。

治疗血瘀头痛的用丹参。

治疗月经不调的用丹参配当归。

治疗跌打损伤啊,用丹参泡酒来内服。

治疗失眠烦躁丹参、五味子、枣仁。

这些我要简单的带过,为什么?因为今天要讲的这点东西是以前那些学医者走千山万水,不知道磕多少个响头才可以换回来的这个东西是千金不卖。

这首口诀是号称武当里头那些道医们心心相传的。

就这些道医古代叫十道九医,十个道士,九个会医,他只要练武功过后将这首诀背下来,一个伤科跌打医生,他就横空出世啦!哈哈哈哈。

这是一首怎样的歌诀呢,号称就是说通治一切瘀伤、打伤、跌伤、忧劳伤、郁闷伤,以及经络气岔伤的极品方歌。

我很少对方歌赞不绝口的,这个方歌我觉得赞三天三夜都不够!呵呵~你看祖师大德讲佛经前,都先要赞佛,十方世界亦无比,天上天香无如佛。

哈哈~ 就说这首汤方汤歌它一下子把你中医的理路打通来。

到时候我讲完过后,你们可以随便问不管哪个地方的瘀伤、打伤、跌伤,我随手我就可以把这首汤方的加减给出来。

奇功神效说丹参

奇功神效说丹参

奇功神效说丹参作者:叶水泉来源:《现代养生》2009年第01期丹参入药,首见于《神农本草经》。

丹参又有赤参、山参、红根、紫丹参、血参根、大红袍、红山萝卜、野苏子根及奔马草等别名,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祖国医学认为,丹参味苦、性凉。

入心、肝二经。

具有活血去瘀、凉血消火、宁心安神之功效。

可用于风湿痹痛、心悸失眠、瘀血腹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积聚、恶疮肿毒等症。

近年来,又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迁延性慢性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心律失常等症。

在中医界还有一句名言,叫作“一味丹参,气死名医”,将丹参推至崇高的地位。

《本草汇言》谓:“丹参有四物之功。

补血生血,功过当归、熟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

妇人诸病,不论胎前产后,皆能常用。

”丹参入药,首见于汉朝《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

后在《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本草正义》等专著上,亦相继介绍了它,认为其有益气、养血、养神定志、破瘀血、生新血、通利关脉、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等功效。

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丹参内含丹参酮I、ⅡA、ⅡB、隐丹参酮ⅡA、羟基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丹参酸甲酯、次丹参醌、丹参新醌甲、乙、丙,丹参素、B—谷甾醇、儿茶精、维生素E等成分,并具有下列药理作用:1.抗衰老作用:丹参对作为衰老的活性物质单胺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并含有可延缓细胞衰老的维生素E而有一定的抗衰老功能。

2.有增强免疫作用:据报告,丹参可增加血小板中的CAMP含量,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RNP合成以及增加慢性气管炎、肺心病等病者T细胞的数量。

3.其注射液可降低血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减轻实验性心肌梗塞所引起的病变而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重要作用。

4.有促进受损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

5.抗肿瘤的作用:丹参水溶液提取物有协同喜树碱的作用,可提高小鼠白血病的生存期。

中药药理-1丹参

中药药理-1丹参

(2)抗脑缺血 (3)抗血栓 (4)改善微循环 (5)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6)镇静、镇痛
2 其他药理作用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对胃肠道的影响 (3)对肾脏的影响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5)抗菌、抗炎
【现代应用】 1. 冠心病 2. 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 3. 脑缺血 4. 肺心病
丹参
药用历史
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李时珍谓:“处处山中有之, 一枝五叶,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皮, 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 而肉紫”。
目前我国对丹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 用和临床应用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出 许多新产品,拓宽了丹参的应用领域, 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同时也对丹参的近 缘植物进行了研究。
① 多年生草本,
全株密被柔毛,根
呈圆柱形,砖红色。

茎方形。 ② 奇数羽状复

叶,小叶呈卵形, 边缘具锯齿。

③ 轮伞花序集 成多轮顶生或腋生

的总状花序;花紫 色,花二唇形;花
冠紫蓝色,能育雄
蕊2。
④ 小坚果4,黑
色。
来源:
唇形科植物丹 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及根 茎。 主产地: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丹参酮ⅡA不得少于 0.20%,含丹酚酸B不得少于3.0%。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神经衰弱, 冠心病心绞痛,肝脾肿大,疮疡肿痛等。 【用法用量】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反藜芦。
不规则纺锤形或圆柱形, 表面灰红色或褐色,断面不平坦。 气微,味微苦涩。

药话丹参

药话丹参

药话丹参作者:草本来源:《婚育与健康》2014年第01期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别名红根、紫丹参、血参根等,这是因其药用的根部呈紫红色之故。

此外,民间还有将其称作“丹心”的,这与流传的一个感人故事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岸边的一个渔村里住着一个叫阿明的青年。

阿明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因自幼在风浪中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称“小蛟龙”。

有一年,阿明的母亲患了妇科病,经常崩漏下血,请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甚是一筹莫展。

正当此时,有人说东海中有个无名岛,岛上生长着一种花开紫蓝色、根呈红色的药草,以这种药草的根煎汤内服,就能治愈其母亲的病。

阿明听后,喜出望外,便决定去无名岛采药。

村里的人听说后,都为阿明捏着一把汗,因为去无名岛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岛者十有九死,犹过“鬼门关”。

但病不宜迟,阿明救母心切,毅然决定出海上岛采药。

第二天,阿明就驾船出海了。

他凭着高超的水性,绕过了一个个暗礁,冲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终于闯过“鬼门关”、顺利登上了无名岛。

上岸后,他四处寻找那种开着紫蓝色花、根是红色的药草。

每找到一棵,便赶快挖出其根,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捆。

返回渔村后,阿明每日按时侍奉母亲服药,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里人对阿明冒死采药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

都说这种药草凝结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给这种根红的药草取名“丹心”。

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取其谐音就变成“丹参”了。

中医认为,丹参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瘀、血热、血瘀兼热或血热兼瘀所致的各种病证,尤为妇科、内科及外伤科证属血瘀兼热者所常用。

按故事所说,阿明的母亲所患的崩漏病证,大概也是血瘀兼热所致,故服用本品收效。

当今,该药又被制成注射剂、滴丸等,用于心脑血管等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中药汤剂丹参玉楂饮:丹参、玉竹、山楂各15克。

煎水饮。

本方以丹参活血化瘀,并同玉竹、山楂降血脂。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

丹参的传说故事

丹参的传说故事

丹参的传说故事
从前啊,有个小村子,村子里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叫阿明。

阿明心地特别善良,而且勤劳勇敢,大家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阿明在山里干活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求救声。

他顺着声音找过去,发现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倒在地上,腿上还受了伤。

阿明啥也没想,就把老头儿背回了家,又赶忙去找来草药给老头儿疗伤。

在阿明的细心照料下,老头儿的伤一天天好起来。

这老头儿啊,其实是个神仙,他看阿明这么善良,就想报答他。

老头儿知道阿明的母亲一直身体不好,总是心口疼。

于是,老头儿就带着阿明来到村子后面的山谷里。

山谷里长着一种从没见过的植物,叶子是椭圆形的,开着紫蓝色的小花,根茎是红色的。

老头儿告诉阿明:“这植物叫丹参,它可是个宝贝,能治你母亲的心口疼。

你把它的根挖回去,洗干净,熬成汤给你母亲喝。

”阿明听了,特别高兴,赶忙照着做。

阿明的母亲喝了丹参熬的汤后,心口疼的毛病真的就慢慢好了。

这个消息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都知道了丹参能治病。

后来啊,不管是谁家有个头疼脑热,心口不舒服的,都会去山里找丹参来治病。

还有一种说法呢,说丹参是丹参仙子变的。

丹参仙子原本住在天上的药园子里,她看到人间有很多人因为疾病受苦,心里特别难受。

于是,她就偷偷下凡,变成了丹参这种植物,扎根在人间的土地上,专门为人们治疗各种病症。

从那以后,丹参就一直在中医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就像一个默默守护人们健康的小卫士呢。

中药知识必学:丹参

中药知识必学:丹参

中药知识必学:丹参世有壶翁,乃壶公谢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医。

为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

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

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

因其诊病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壶翁传医术于费长房,而费乃东汉时名医。

历代医家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医者仁心,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药者丹心,因为药用的根部肉紧而丹,民间称其为“丹心”。

一片丹心在治病,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丹参。

丹参药用其根,因其根皮赤而肉紫(发汗)且形状似参,并且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而得名丹参。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谓:“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

后历代本草均有论述。

《吴普本草》谓:“丹参,一名赤参,茎有毛根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采根,阴干,治心腹痛”。

《唐本草》谓:“此药冬采良夏月采虚”,《图经本草》谓:“丹参,生桐柏山川谷及泰山,今陕西河东州郡及随州亦有之。

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杆方棱,青色。

叶生相对如薄荷而有毛。

三月开花,红紫色,似苏花。

根赤,大如指,长尺余,一苗数根,五月采,暴干”。

《本草纲目》谓:“处处山中有之,一枝五叶。

叶如野苏而尖,青色,皱毛,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细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从《神农本草经》至《本草纲目》所载的丹参均为《药典》收载的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根。

丹参的有效成分与采收季节相关,分根繁殖和插扦繁殖的丹参一般在当年11月上旬即立冬后采收,种子育苗的丹参一般在第二年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收获。

收获前先除去地上茎叶,开一深沟使参根露出,顺畦挖出完整根条,防止挖断。

挖出后剪去残茎。

如需条丹参可将直径0.8厘米以上的根条在母根处切下,顺条理齐,暴晒,不时翻动,7-8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暴晒至干,装箱即成“条丹参”。

如不分粗细,晒干去杂后装入麻袋者称“统丹参”。

每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每味中药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枸杞子在宋朝时代,传说某日有位在朝使者奉命离京赴银川等地办事,在途中见一位娇柔婀娜,满头青丝年约十六、七岁的姑娘手执竹竿,口里嘀咕唠叨着在追打一个白发苍苍、弓腰驼背80-90岁的老头,老头前躲后藏很是可怜,使者见状便下马挡住那姑娘责问:“此老者是你何人,你应尊敬老人,为何如此对待他?”那姑娘回答:“这人是我的曾孙儿。

”使者惊道:“那你为何要打他呢?”答曰“家有良药他不肯服食,年纪轻轻就这样老态龙钟的,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光了,就因为这个……。

所以我才要教训他。

”使者好奇的问道:“你今年多少岁了?”姑娘应声说:“我今年已有372岁了!”使者听后更加惊异:忙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高寿的呢?”姑娘说:“我没有什么神秘方法,只是常年服用了一种叫枸杞子的药,据说可以使人与天地齐寿。

”使者听罢,急忙记录了下来,并称为神仙服枸杞法。

苍术许学士,是人们对宋代医道高明的大医学家许叔微的尊称。

相传青年时代的叔微异常勤奋,每天攻读至深夜才上床入睡。

许学士有一个睡前饮酒的习惯,大概是取民谚“睡前一口酒,能活九十九”以用酒养生之意吧!几年后,他时时感到胃中漉漉作响,胁下疼痛,饮食减少,每过十天半月还会呕吐出一些又苦又酸的胃液来。

每到夏天,他的左半身不会出汗,只有右半身出汗。

这到底是种什么怪病?许叔微陷入深思并四处求治。

谁知遍求名医却总不见效,他心中十分苦恼。

于是,许学士摒弃了“医不自治”的信条,开始自已解救自己。

他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认为自己的病主要是由“湿阻胃”引起的。

于是,他按照自己“用药在精”的一贯学术思想,选用苍术一味为主药,用苍术粉1斤,大枣15枚,生麻油半两调合制成小丸,坚持每天服用50粒。

以后又逐渐增加剂量,每日服用100-200粒。

服药数月后,他的怪病逐渐减轻,直至获得痊愈。

为什么一味苍术有如此效力,对于许叔微的怪病有这样奇特的治疗效果呢?原来,许叔微素嗜饮酒,伤及了脾胃,脾虚不运则水湿不化,脾与胃互为表里而致“湿阻胃”,从而出现了胃中漉漉有声和夏天左半边身躯无汗而右半边有汗及呕吐胃液等内湿症状。

丹参的作文

丹参的作文

丹参的作文《丹参》篇一:丹参丹参,这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感觉。

在我的印象里,它就像一位低调的养生大师,默默地在中药的世界里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我第一次知道丹参,是听奶奶说的。

奶奶是个老中医迷,家里总是弥漫着中药的味道。

有一次我感冒咳嗽老不好,奶奶就嘀咕着:“要是有点丹参就好了,它对身体可好了。

”我就好奇地问:“奶奶,丹参是啥呀?像人参一样吗?”奶奶笑着说:“傻孩子,丹参和人参可不一样。

丹参啊,它的根是红红的,就像小火苗一样。

”从那以后,丹参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

后来我在书上看到,丹参是一味很重要的中药材。

它生长在土里,那根就像小小的红色精灵在土壤里沉睡。

丹参的功效可多了,什么活血化瘀呀,通经止痛呀,清心除烦啊。

我就想,这小小的丹参怎么这么厉害呢?也许就像那些不起眼的小人物,其实有着大大的能量。

我还听说过一个故事,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

说是以前有个村子,很多人都得了一种怪病,就是身体老是疼,走路都没力气。

有个游医路过,看到这个情况,就到山上采了丹参回来,熬成药汤给村民们喝。

结果啊,那些村民喝了一段时间后,病都慢慢好了。

这丹参就像是那个村子的救星一样。

我就觉得,这丹参是不是真的有这么神奇呢?会不会是人们把它神化了呢?不过,当我真正看到丹参的时候,还是有点小失望的。

它看起来就是普普通通的植物,没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当我想到它那么多的功效,又觉得它像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手。

就像我们身边有些人,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丹参啊,你虽然不像玫瑰那么娇艳,也不像松柏那么高大挺拔,但是你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你就像那默默付出的幕后工作者,虽然不被大众熟知,但却不可或缺。

这时候我就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丹参一样,不要总是追求外表的华丽,而是要注重内在的修养和价值呢?哎,丹参啊,你还真是个让我捉摸不透的家伙呢。

《丹参》篇二:丹参丹参,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但对我来说,它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故事-丹参
丹参是一味常用中药,别名红根、紫丹参、血参根等,这是因其药用的根部呈紫红色之故。

此外,民间还有将其称作“丹心”的,这与流传的一个感人故事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一个小岛上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渔村。

渔村里住着一个叫“阿明”的青年。

在阿明小的时候父亲在一次出海打鱼时葬身鱼腹,留下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由于生下孩子后得了产后瘀血症,长期腹痛不已,在家靠种菜和纺织把孩子拉扯大。

阿明因自幼在风浪中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称“小蛟龙”。

平时有空跟村中一位老和尚读书识字,学习医药,是个有名的孝子。

一年夏天,海明的母亲旧病复发,经常带下崩漏,脸黄肌瘦,神疲肢倦,气短懒言,请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是一筹莫展。

最后几天几夜高烧不退。

老和尚经望闻问切,自谓无能为力。

阿明举债请遍方圆十里医家郎中,可母亲的病仍不见好转。

渐渐地母亲神昏谵语,不省人事。

正当绝望之际,老和尚再度前来:“据说有一种不知名的草药能治好你母亲的病,但本岛风吹浪打,咸水浸袭,草药不能生长,必须到大陆山地才能找到。

”孩子听了大喜:“那草药是什么样子的?”老和尚把一幅早已画好的图样交给他。

阿明见图中的草药高约一尺有余,茎四棱形,叶对生,顶上开着一朵朵紫色的小花,其根细长,圆柱形,外皮土红色。

于是他收起图样准备去采。

老和尚又说:“现在风急浪大,对岸暗礁林立,水流湍急,船只根本就靠不了岸。

”正当阿明焦急之际,母亲又发出痛苦的哀叫。

海明心如刀割,于是咬咬牙,打点好行装,带就出海了。

因为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十有九死,犹过“鬼门关”。

但病不宜迟,阿明救母心切,毅然决定出海采药。

他凭着高超的水性,绕过了一个个暗礁,冲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终于闯过“鬼门关”、顺利登上岸,他顾不上旅途劳顿,立即对照老和尚给的图样,四处寻找那种开着紫蓝色花、根是红色的药草。

每找到一棵,便赶快挖出其根,花了整整一天时间,终于挖到了一大捆,然后返航回家。

船行至半途,一伙海盗拦住海明的去路,要他交出钱财,否则留下小命来。

阿明仅交出老和尚给的那一点银两,双手紧抱着草药不放。

海盗见没油水可捞,恼羞成怒,把阿明捆绑起来,要把他掳去做苦工。

阿明趁海盗不备挣开绳索逃脱,怀里始终抱着那一捆救命草药。

当阿明回到家中时,母亲已奄奄一息。

他急忙用那草药的根给母亲煎汤喝。

一剂喝下之后,母亲气息有所转好。

第二天,母亲的脸色稍转红润。

第三天,母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久违的笑容。

一连服用七天后,母亲终于有力气下床走动了。

阿明对这种草药产生了兴趣,他研究发现此药不但可以治疗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带下崩漏和产后瘀血等,而且还可以治疗失眠、心烦、心悸、胸痛和关节疼痛等病症。

于是他多次重返原地采挖,为岛上不少乡亲治好了顽疾。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不久便传遍小岛和中原大地,各地医家郎中纷纷采用此药治疗上述诸病。

后人为缅念海明不畏艰险、采药救母、普度患病乡亲的事迹,把那种药草称为“丹心”,意指它体现了阿明对母亲、对乡亲的一片丹心或赤子之心之意,并以此教育子女。

此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无意中把“丹心”读写成“丹参”,一直延用至今。

故事中所说的“丹参”,始载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

中医认为,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作用,适用于血淤、血热、血淤兼热或血热兼淤所致的各种病证,尤为妇科、内科及外伤科证属血淤兼热者所常用。

按故事所说,阿明的母亲所患的崩漏病证,大概也是血淤兼热所致,故服用该品收效。

当今,该药又被制成注射剂、滴丸等,用于心脑血管等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