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_寄子由》阅读附答案
2024江苏无锡阳山中学九上10月月测 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江苏无锡阳山中学九上10月月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41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7分)江南的乡间,寒梅在残雪消融之时,便点亮那一树树报春之灯笼,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田间地头,都分外妖娆。
那轻灵的玉兰、鲜妍的桃花、飘逸的杏花、忧戚的梨花、pīng婷的海棠,还有自命清高的兰花,其实性子都很急,等不及司花女神的一声令下,或者浓妆或者(A),或者整齐或者(B)地抢占着江南的山山水水、千楼万院,姹紫嫣红地开遍,一展风流。
但以食为天的农人们,却更钟情于平平常常的油菜花,开了小灶,给足它们土地,给足它们肥料,让油菜花霸气地占据了所有城乡的视野,一任油菜花肆无忌惮地染黄了一座座山头、一片片田野、一个个乡间,丰润的黄色弥漫了整个美丽的江南。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分()外鲜yán() pīng( )婷(2)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分)凌乱零散淡妆淡抹A B(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2分)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B.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C.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D.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假如在睡前我解去皮带,那就难免被它们撕成碎块吞下肚去”一句中,“假如……就……”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
B.“我慢腾腾地在床上走来走去”一句中,“在床上”充当的句子成分是状语。
C.“几乎”的词性是副词,“凶猛”的词性是形容词。
D.“大功告成”是并列短语,“恢复精神”是动宾短语。
4、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雪》中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离骚》和《楚辞》里的《国风》。
B.《我爱这土地》这首诗,诗人选择土地作为寄情和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然而又将这些感情浓缩在10行的诗句里,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深圳龙岗龙岗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深圳龙岗龙岗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文阅读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诗歌选段,完成小题。
镜子艾青仅只是一个平面或是鬓如霜雪却又是深不可测有人喜欢它它最爱真实因为自己美决不隐瞒缺点有人躲避它它忠于寻找它的人因为它直率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甚至会有人或是醉后酡颜恨不得把它打碎(1)概括诗歌前后两节的内容。
(2)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个怎样的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①(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咏柳(唐)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②飞花③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此诗约做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世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②解把:解得,懂得。
③飞花:柳絮。
(1)《杨柳枝词》中描绘的柳枝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咏柳》中的“狂”则突出了柳枝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中,世人借“柳”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作具体分析。
4.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请将诗歌前两句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求语言流畅、富有文采。
(2)尾句闲看中庭栀子花的是谁?“闲”字有何表达效果?5.阅读《行路难》,完成后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

语文初三上学期诗歌鉴赏试卷带答案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诗中“”这个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苏堤清明即事(南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注释】即事:歌咏眼前景物。
(1)这首诗中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哪两句?(2)这首诗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表现出诗人清明时节郊游踏青怎样的心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王维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注】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5.阅读《行路难》,完成后面小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的诗句是,。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古诗阅读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①[宋]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2023商丘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商丘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注】①蘼芜:一种香草。
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风”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
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2)这两首同写田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注】①蘼芜:一种香草。
山行清•姚范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风”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
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2)这两首同写田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1)第一首中的春风轻柔美好,带来生机;第二首中的秋风萧瑟寒冷,凄凉无情。
(2)第一首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二首抒发了韶华易逝、老之将至(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伤感之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在结合景物特点加以概括。
(2)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第一首中的春风轻柔美好,带来生机;第二首中的秋风萧瑟寒冷,凄凉无情。
(2)第一首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第二首抒发了韶华易逝、老之将至(时光把人抛、人老见白头)的伤感之情。
【点评】要在理解诗歌内容主题的基础上,结合诗中的景物特点进行分析。
清人姚范这首写景之作,何等鲜活洒脱,韵味独特。
尤其是次句将本是形容少女形体的“窈窕”一词,用得既新且奇。
至于到底是春风窈窕还是蘼芜窈窕,则又妙在尽可意会而难以言传。
作者用“窈窕”一词形容春风,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草儿在春风中轻轻摇摆的美好姿态。
“绿”则用为动词,写出了蘼芜草变绿的过程,突出了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
画堂春阅读答案

画堂春阅读答案画堂春阅读答案画堂春阅读答案1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解题秘笈】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
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
本词上阙的景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
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景。
3、总结形象意义。
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涵的哲理。
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
这首词应是一首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
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参考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画堂春阅读答案2画堂春宋张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①青处鸥飞。
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②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
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③归。
注释:①霁山:雨后山色。
②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
③翠阴:指绿荷的阴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描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
B、上阕采用了多角度描写、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画面感强,色彩鲜明,一句一画面,描摹了朦胧醉人的山水美。
C、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
下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
D、“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
—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
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次元明韵寄子由①
黄庭坚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①元明:黄庭坚之兄黄大临的字。
子由:苏轼之弟苏辙的字。
②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
③古代居官时,将印带佩在腰上(汉代规定县令是铜章墨绶);④石友:交谊坚贞如石的朋友,指子由。
⑤脊令,水鸟名,首尾动摇相应。
1.本诗颔联二句对仗精工,寓情于景,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4分)
2.作者的情感高潮集中在尾联,结合全诗,说说你对尾联的理解并简要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①此联中,春风春雨对江北江南,花对水,经眼对柏天,意思分明。
(2分)②这两句写春景,具体描写花开,江涨之景,花开江涨,而怀远之情见于官外,因以寄托其离别相思之情。
(2分)
2.①此句说,你我皆有兄弟之恩,欲归国不得,只得听任时光流逝,催生白发而已。
(2分)
②诗人意在表明,子由怀念苏轼,也如自己怀念元明,彼此都不能同家国时常相见恨晚,其思归恨之情深沉而炽烈。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
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
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
(1)诗中“ ”和“”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2)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小题。
【中吕】阳春曲·春景①(节选)【元】胡祗遹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②迟。
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释】①中吕:宫调名。
阳春曲:曲牌名。
春景:曲题。
②觉来:醒来。
(1)残花一般给人以哀伤之感,但诗人却用________、________等极富生活情趣的细节,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
(2)“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的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结合全词,“”、“”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江瑟瑟半江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5.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2023朔州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朔州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描绘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C.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D.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里”的情景?2.细读全诗,品析画线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吊扶苏(宋)孔武仲天下精兵掌握间,便宜长啸入秦关。
奈何指剑区区死,不辨从来赵李奸。
【注释】赵李:赵高与李斯。
二人篡改秦始皇遗诏,赐死当时在边疆带兵的秦始皇长子扶苏。
3.古诗文阅读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堂春·寄子由》阅读附答案
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13.《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有甚么不同?请结合内容扼要分析。
(4分)答:
参考答案
13.“归去奈何愁”中的“归去”表达了苏轼与弟弟团圆的渴想,对终年在外漂泊的苏轼来讲,兄弟俩曾的相聚时一段美妙的回想,是一种真实的期待;“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去”是苏轼空想回到月宫(天上)去,对政治上失意的苏轼来讲,月亮是纯净、美妙的意味,是他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