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同步练习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2古诗两首(2)附答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2古诗两首(2)附答案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一、拼写小关卡。
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读音。
1. “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qī zǐ..(qī zǐqī zi)”不仅仅指现代人说的妻子qī zi),还包括孩子。
2. 杜甫漫卷.(juàn juǎn)起诗书和画卷.(juàn juǎn),赶紧乘船回家,把朝廷收复蓟北的消息告诉家人。
二、咬文嚼字馆。
解释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 却看妻子..是个医生。
( ) ..愁何在。
( ) 2. 王老师的妻子3. 青春..。
( ) ..作伴好还乡。
( ) 4. 我们要珍惜美好的青春三、课文拷贝室。
根据诗歌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诗人______的作品,被前人称为他的“___________”。
全诗体现了一个“______”字,从“_ _”、“__ _”、“__ _”、“__ ”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心情。
诗人激动、欢喜的原因是不仅诗人可以_______,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国家可以_______,人民可以_________。
“,”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情。
四、古诗欣赏屋。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九州”在诗中是指__________,“乃翁”是指__________。
2. 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___ ,诗人的遗恨是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的遗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3.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诗人陆游临终前给儿子的叮嘱,他曾经悲痛地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发出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实,腐败的政府肯定不能令广大的老百姓幸福,林升《题临安邸》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最好的答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一、基础题1.按拼音写汉字zǐ yùxué wènshào zhuà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多音字组词觉jué________ jiào________行xíng________ háng________3.我是拼音小能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夫绝知躬行4.写出近义词躬行—________ 浅—________ 学问—________5.写出反义词少壮—________ 古人—________ 浅—________6.形近字组词始________ 治________绝________ 绝________7.解释下列词语①工夫②绝知8.用下列词语造句①学问②躬行9.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无遗力________ 绝知________ 躬行________1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①我一定把这道题做出来。
②他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①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②医务人员精心地治好了一个个病人。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遗________ 深入________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①如果下面没有泉水,这么旱的天气,泥土不会这样湿。
②你用脏手随便抓东西吃,肚子准会长蛔虫。
14.根据意思写词语①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________②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________15.根据上句写下句古人学问无遗力,________。
16.翻译句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7.扩句。
①西湖在杭州。
②气球升上天空。
18.缩句①仲先生很快地回答他的话。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_古诗两首练习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 古诗两首练习卷选择题1. 下列音节不正确的一项是()。
A.鉴(jiàn)别B.渠(qú)道C.徘徊(huí)2. 下列是朱熹的语句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C.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3. 《观书有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A.活水不断,池塘的水才能清澈B.书本上的知识要通过实践来认识C.要不断吸取新知识4.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中蕴涵的哲理是()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 “示子聿”中“示”的意思是()A.出示B.示下C.训示6. 朱熹是()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
A.南宋B.北宋C.明朝填空题照样子,写词语。
1.沉甸甸(ABB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高高兴兴(AABB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游来游去(含反义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我会背古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________现代文阅读阅读小草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
夏天,太阳把大地烤(kǎo )得火热。
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cí)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kù )热带来的疲(pí )劳。
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
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
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
真是“___,___。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根据短文内容,在文中横线上准确地填上一句诗。
六年级上22课古诗练习

22古诗两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jiàn shǎnɡpái huái zhūxī()()()二、填空。
1.《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的作品。
这首诗以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比喻读书体会。
这首诗告诉我们,。
2.默写古诗:观书有感冬夜读书示子聿3.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为:诗句大意: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遗:无遗力:始:诗句大意:3.我国古代有许多明理诗,试一试,你能填上吗?(1)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2)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3)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不要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后悔。
这正是:(4)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这正是:4.古代诗人常借诗喻理,请写出两句蕴含深刻道理的诗句,并简要阐述其意义。
①南宋诗人《游园不值》中的“”,它告诉我们:②宋代诗人《题西林壁》中的“”,它告诉我们:5.来自古诗的成语,请写出相关的诗句:(1)源头活水:(2)春色满园:(3)万紫千红:(4)山重水复、柳暗花明:(5)悲欢离合、阴晴圆缺:三、选择题。
①下列诗句中没有描写春风的一句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②下列诗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是()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哪句写的内容是作者的想象?()A.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C.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22——25课答案

22.古诗两首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鉴 ( ji àn √ j àn〕开徘徊〔pái hu ái√pái huǜ〕...为〔wéi w èi√〕有源头活水来子聿〔yù√l..í〕。
二、按要求填写诗句。
1.?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2.?观书有感?中,表达诗人读书感想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作题目,这是因为作者是以水塘作比喻,正如源头活水能够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能够使人睿智。
三、默写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古人学问无遗力,半亩方塘一鉴开,少壮工夫老始成。
天光云影共徘徊。
纸上得来终觉浅,问渠那得清如许,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根据要求填写适宜的诗句。
1.我偿可以和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形容教师对自己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用孟郊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表达对知己的劝慰。
源头活水能够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能够使人睿智。
三、默写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古人学问无遗力,半亩方塘一鉴开,少壮工夫老始成。
天光云影共徘徊。
纸上得来终觉浅,问渠那得清如许,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根据要求填写适宜的诗句。
1.我偿可以和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形容教师对自己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用孟郊的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可以用王勃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表达对知己的劝慰。
2019-2020年语文六年级上册22 古诗两首苏教版课后练习五

2019-2020年语文六年级上册22 古诗两首苏教版课后练习五第1题【填空题】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无遗力______ 绝知______ 躬行______【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遗______ 深入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写出反义词少壮—______ 古人—______ 浅—______【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始______ 治______ 绝______ 绝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那得______ 问渠哪得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问答题】说说诗《观书有感》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课外拓展学完这首《观书有感》诗后,你得到哪些启示?【答案】:【解析】:第9题【语言表达】缩句①仲先生很快地回答他的话。
②站台上的旅客们有秩序地走进车厢。
【答案】:【解析】:第10题【语言表达】解释下列词语①鉴②渠【答案】:【解析】:第11题【语言表达】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①这件事一定得去他办。
②班长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答案】:【解析】:第12题【语言表达】用下列词语造句①徘徊②如许【答案】:【解析】:第13题【语言表达】用下列词语造句①学问②躬行【答案】:【解析】:第14题【语言表达】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鸟的天堂”不是鸟的天堂吗?②海上日出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答案】:【解析】:第15题【语言表达】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①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②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答案】:【解析】:。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同步练习D卷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20题;共79分)1. (4分)多音字组词圈quān________juàn ________空kòng________kōng________2. (4分)读拼音写词语。
duàn bìxuǎn yáwàngér shēng wèi q iān fēng wàn rèn m ián gèn wān yá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2分)根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句的意思,把诗句写在括号里。
①太阳下山了,远处只见一片苍茫的山。
——________②天气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寒。
——________4. (1分)一字组多词。
创:________5. (5分)先解释划线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①群儿戏于庭。
②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③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平淡无奇:②莫名其妙:7. (5分)我能把字写漂亮群众国旗鲜艳8. (5分)修改病句。
①周瑜派遗兵将,住守在赤壁,与曹操隔江相对。
②我们学校的体育设施扩张了不少。
③他穿了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帽子。
9. (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①您吃过饭了。
②有一位管家求见。
10.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渠方塘清如许11. (4分)形近字组词塘________ 糖________徘________ 排________12. (2分)给加横线的字注音那得________ 问渠哪得________13. (5分)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①这件事一定得去他办。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22——25课答案

22.古诗两首一、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pái huái√pái huí)。
一鉴.(jiàn √jàn)开徘徊..为.(wéi wèi√)有源头活水来子聿.(yù√lǜ)二、按要求填写诗句。
1.《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有限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实践才行。
2.《观书有感》中,表达诗人读书感想的诗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观书有感》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作题目,这是因为作者是以水塘作比喻,正如源头活水能够使方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能够使人睿智。
三、默写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古人学问无遗力,半亩方塘一鉴开,少壮工夫老始成。
天光云影共徘徊。
纸上得来终觉浅,问渠那得清如许,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根据要求填写合适的诗句。
1.我偿可以和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形容老师对自己默默无闻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用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可以用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表达对知己的劝慰。
2.语文老师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启示我们提高习作水平关键是要广泛阅读;音乐老师用“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赞美同学们精彩的演唱;科学老师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希望我们要敢于实验,主动实践。
五、想一想,写一写。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写由读书而生发的感悟。
其实关于读书感悟的名言有很多,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请你再写一句别人读书感悟的名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2.请写一句你自己读书感悟的名言。
一本好书会催人奋进,使人受益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古诗两首《观书有感》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fāng táng
nǎ dé
rǔ x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那nà________ nǎ________
为wèi________ wéi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水渠
方塘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
清如许
4.读诗《观书有感》填写诗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
5.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问渠________那________得清如许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塘________ 糖________
徘________ 排________
7.解释下列词语
①鉴
②渠
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徘徊
②如许
9.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那得________ 问渠哪得________
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这件事一定得去他办。
②班长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②我洗干净了红领巾。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源头________ 徘徊________
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②咱们早就分好了。
14.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半亩塘________
②这样清澈。
________
15.抄写词语
如许徘徊活水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
16.修改病句
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17.扩句
①奶奶打水
②小燕子休息
18.缩句
①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水里影子。
②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野花。
19.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②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二、阅读题
21.默写《观书有感》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22.根据诗《观书有感》上下文填空
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23.说说诗《观书有感》中描绘的是什么景物
24.读诗《观书有感》想一想:如果没有活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方塘,方塘会怎样?
25.课外拓展
学完这首《观书有感》诗后,你得到哪些启示?
试卷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