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气候特征

合集下载

六盘水气候特征

六盘水气候特征
2春旱春旱是六盘水市主要干旱性天气。市内春旱天气主要以前期春旱(3-4月)为主,由于市内大部地区要到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才进入雨季,雨季之前的3~4月降雨量不到全年降雨量的7%,年年春季均有气候性干旱出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六盘水春温上升,春旱天气有加重的趋势,近几年春旱均较重。
3冰雹:六盘水市是贵州省多雹区之一,不出现冰雹的概率在8%以下,即100年只有8年不出现冰雹,且全年大部分时间均有冰雹出现,年均降雹2.6次,最多的1979年达18次,3~5月是冰雹的多发期,70%以上的冰雹天气过程均出现在这一时段内。
水城
17.4
20.6
22
6Hale Waihona Puke .1136.9246.8
222.9
193.2
148.2
95.8
36
16
1221
五、相对湿度
全市年相对湿度多为1200~1500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有较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由于市内平均海拨多在1700~1800米,超过了冬半年冷空气抵达时的厚度,长途跋涉而至的冷空气势力弱而浅薄常在我市形成绵雨天气而无大量降水,因此冬半年降水偏少,仅占全年雨量的10~15%,夏半年受东亚暖湿季风的影响,雨水充足,6月降水量为250~300mm,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月,5~9月降雨量多在930~1140mm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85~90%。
六盘水各地最高气温表(单位:℃)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六枝
20.0
27.0
33.3
33.9
33.3
31.9
31.0
31.4
32.1

形容六盘水凉都的诗词

形容六盘水凉都的诗词

形容六盘水凉都的诗词摘要:一、六盘水概况介绍二、六盘水凉都的特点1.气候特点2.自然资源3.文化特色三、六盘水旅游攻略1.景点推荐2.出行建议3.特色美食四、六盘水的发展前景正文:【一、六盘水概况介绍】六盘水,位于我国贵州省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六盘水被誉为“中国凉都”,是我国首个以气候资源命名的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人们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

【二、六盘水凉都的特点】1.气候特点:六盘水凉都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暖。

年平均气温在15-18℃之间,夏季平均气温仅为20℃左右,被誉为“天然空调”。

2.自然资源:六盘水市境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水资源包括瀑布、湖泊、溪流等,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黄果树瀑布。

森林资源丰富,有多个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如韭菜坪国家森林公园等。

3.文化特色:六盘水市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有特色的民族风情,如苗族、布依族等民族的习俗和歌舞表演。

此外,六盘水还拥有世界著名的考古遗址——盘县化石群,见证了我国古生物的繁荣。

【三、六盘水旅游攻略】1.景点推荐:六盘水市内有众多旅游景点,如黄果树瀑布、天池、天生桥、韭菜坪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2.出行建议:六盘水市交通便捷,可通过飞机、火车和长途汽车等方式到达。

市区内出行可选择公共交通或出租车。

夏季是六盘水最热的季节,游客出行时要注意防晒、补水。

3.特色美食:六盘水美食丰富多样,特色小吃有烙锅、羊肉粉、豆花米线等。

当地还有一些特色菜肴,如苗家酸汤鱼、布依族五色糯米饭等。

【四、六盘水的发展前景】作为我国首个气候资源城市,六盘水的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六盘水将继续发挥气候优势,打造国际避暑度假胜地。

同时,加大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发展绿色旅游业。

此外,六盘水还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六盘水这座美丽的“凉都”不仅拥有宜人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文化风情。

六盘水气候特征范文

六盘水气候特征范文

六盘水气候特征范文六盘水位于中国贵州省,是一个多山地区,气候特征受山地地形和季风气候的影响。

下面是对六盘水气候特征的详细描述。

1.季风气候六盘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风变化。

夏季湿热,冬季湿冷,春季转暖,秋季凉爽。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较为适宜。

2.高原气候六盘水地处贵州高原,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为1500米左右。

由于海拔高,导致气温变化较大。

夏季气温较低,常在20摄氏度左右,冬季则较冷,常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

昼夜温差较大,需注意保暖。

3.多雨多霜六盘水年降水量较多,平均约为1200毫米。

主要分布在夏季和秋季,其中6-9月为多雨季节,平均每月有10-15天的降雨天数。

由于气温较低,冰冻天气也较为常见,每年有霜冻天数约为90天以上。

4.阴雾多见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六盘水常常出现阴雾天气。

冬季大雾天气比较频繁,能见度较低,对交通和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

5.强风频繁六盘水地处山区,地形复杂,山地风势较强。

每年都有多个风向的风暴季节,其中以春季和秋季最为明显。

这些强风不仅对本地的农作物、林木等造成影响,还对交通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

6.昼夜温差大六盘水地处高原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夏季。

白天由于阳光直射,气温较高,常在30摄氏度以上,而夜晚则因地势高而导致温度骤降,常在10摄氏度左右。

人们在夏季需要注意防晒和温差变化。

综上所述,六盘水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多雨多霜、阴雾多见、强风频繁和昼夜温差大。

通过了解和适应这些气候特点,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并生活在这个地区。

六盘水气候特征

六盘水气候特征

气候特征一、概况水城县地处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中部的斜坡上,在东经104度18分至105度43分与北纬25度19分-26度55分之间,东西宽142千米,南北长177千米,全县平均海拨多在1700-1800米,是个典型的低纬高海拨山区,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最高点韭菜坪(2900.3米)与最低点北盘江河谷的茅口(581米)两地直线距离不到63千米而相对高差竟达2246米, 市内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差异悬殊。

在贵州省气候带的划分中,盘县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北亚热带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水城西北部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因受季风之惠,水城县内热量足,雨水充沛,雨热基本同季,光照充足,立体农业气候特点十分突出。

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水城县常受静止锋影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细雨霏霏的阴冷天气;2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受西藏高原南支气流下沉增温作用的影响,水城县上空大气层特别干燥,多晴朗天气,有时还伴有强劲的西南大风,使水城县出现大范围的气候性干旱--春旱;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夏季风自东南海洋长驱直入,温度高、湿度大,雨水集中;10月中旬至11月底,正值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交替影响的时期,多受静止锋影响,致使市内秋季绵雨盛行,阴雨天气逐渐增多。

二、日照水城县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为1200~1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36%,年太阳总辐射水城县大部地区在3349~4186兆焦耳/平方米,西南多,东部少,四季中春、夏两季较多,占全年总量的61~76%,全年各月中,以7月为最多,12月为最少。

总辐射大部分为散射辐射,约占总量的60%以上,冬季尤其显著。

水城县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三、气温水城县年平均气温在12。

3℃。

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低洼地区年均温较高。

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四季中,春季回暖快,夏季升温不烈,秋季降温迅速,冬季降温不猛,由于地势高,空气较稀薄,每当阳光普照之时,虽在冬天,也暖如初春,夜间因地面辐射强烈,虽在盛夏也觉凉爽如秋,故水城县颇有云贵高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四季如春的特点。

六盘水气候特征精编WORD版

六盘水气候特征精编WORD版

六盘水气候特征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六盘水气候特征一、概况六盘水市地处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中部的斜坡上,在东经104度18分至105度43分与北纬25度19分-26度55分之间,东西宽142千米,南北长177千米,全市平均海拨多在1700-1800米,是个典型的低纬高海拨山区,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市最高点韭菜坪(2900.3米)与最低点北盘江河谷的茅口(581米)两地直线距离不到63千米而相对高差竟达2246米, 市内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差异悬殊。

在我省气候带的划分中,我市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北亚热带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水城西北部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盘县刘官以南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因受季风之惠,市内热量足,雨水充沛,雨热基本同季,光照充足,立体农业气候特点十分突出。

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我市常受静止锋影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细雨霏霏的阴冷天气;2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受西藏高原南支气流下沉增温作用的影响,市内上空大气层特别干燥,多晴朗天气,有时还伴有强劲的西南大风,使我市出现大范围的气候性干旱--春旱;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夏季风自东南海洋长驱直入,温度高、湿度大,雨水集中;10月中旬至11月底,正值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交替影响的时期,多受静止锋影响,致使市内秋季绵雨盛行,阴雨天气逐渐增多。

二、日照市内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为1200~1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36%,最高的盘县鸡场坪高达1736.6小时为,最低的六枝中塞不足10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全市大部地区在3349~4186兆焦耳/平方米,西南多,东部少,四季中春、夏两季较多,占全年总量的61~76%,全年各月中,以7月为最多,12月为最少。

总辐射大部分为散射辐射,约占总量的60%以上,冬季尤其显着。

六盘水市地理环境

六盘水市地理环境

六盘水市地理环境
六盘水市地理环境是指六盘水市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

六盘水
市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处贵州盆地西北边缘,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4°46′~105°44′,北纬25°49′~27°03′之间。

这一地区地势较为起伏,大致
呈南北走向,整体上是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形成了多山丘陵地貌。

六盘水市境内有
明显的三大山系:贵阳盆地西缘的娄山、剑河盆地西缘的赫章山和盘江中游的旁门山,这些山系共同塑造了六盘水市独特的地理风貌。

气候方面,六盘水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
量充沛。

春季气候温和,夏季多雨多云,秋季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在这样的气
候条件下,六盘水市的自然植被丰富多样,森林覆盖率较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和改善。

水系方面,六盘水市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上,境内有六盘水、罗甸水、六枝河等主要河流。

水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较大,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总的来说,六盘水市地理环境独特而优越,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
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六盘水气候特征

六盘水气候特征

六盘水气候特征一、概况六盘水市地处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中部的斜坡上,在东经104度18分至105度43分与北纬25度19分-26度55分之间,东西宽142千米,南北长177千米,全市平均海拨多在1700-1800米,是个典型的低纬高海拨山区,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市最高点韭菜坪(米)与最低点北盘江河谷的茅口(581米)两地直线距离不到63千米而相对高差竟达2246米, 市内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差异悬殊。

在我省气候带的划分中,我市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北亚热带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水城西北部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盘县刘官以南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因受季风之惠,市内热量足,雨水充沛,雨热基本同季,光照充足,立体农业气候特点十分突出。

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我市常受静止锋影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细雨霏霏的阴冷天气;2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受西藏高原南支气流下沉增温作用的影响,市内上空大气层特别干燥,多晴朗天气,有时还伴有强劲的西南大风,使我市出现大范围的气候性干旱--春旱;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夏季风自东南海洋长驱直入,温度高、湿度大,雨水集中;10月中旬至11月底,正值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交替影响的时期,多受静止锋影响,致使市内秋季绵雨盛行,阴雨天气逐渐增多。

二、日照市内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为1200~1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36%,最高的盘县鸡场坪高达小时为,最低的六枝中塞不足10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全市大部地区在3349~4186兆焦耳/平方米,西南多,东部少,四季中春、夏两季较多,占全年总量的61~76%,全年各月中,以7月为最多,12月为最少。

总辐射大部分为散射辐射,约占总量的60%以上,冬季尤其显著。

六盘水各地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三、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2~15℃之间,六枝、盘县、水城三个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分别是℃、℃和℃。

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低洼地区年均温较高;干河、纸厂、四格、坪地等高寒山区是全市的低温区。

六盘水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

六盘水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

六盘水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六盘水的气候特点有哪些特征六盘水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六盘水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六盘水的气候特点六盘水市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中学提法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是: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均温13-14℃,1月均温3.0-6.3℃,7月均温19.8-22.0℃。

无霜期230-300天。

降雨量1200-1500毫米。

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

全市总水量约142.18亿立方米。

简单点:冬暖夏凉,气温变化小;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年降水量较多。

六盘水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部、云贵高原一、二级台地斜坡上,地跨北纬25°19’44"至26°55’33"、东经104°18’20"至105°42’50",处于滇、黔两省,与昆明、成都、重庆、贵阳、南宁五个省会城市的距离约为300-500公里。

总面积996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63%。

市境东邻安顺市,南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接云南省曲靖市,北毗毕节市。

地质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土类、山地黄棕壤土类、山地灌木丛草甸土类、石灰土土类、紫色土土类、水稻土土类、潮土土类、沼泽土土类8种,分为24个亚类,74个土属,141个土种。

土壤面积933.0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74%。

黄壤是境内地带性土类,面积422.32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50.62%。

市境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上扬子台褶带。

位于扬子准地台(I级构造)上扬子台褶带(II级构造)的威宁至水城迭陷断褶束、黔西南迭陷褶断束以及黔中早古拱褶断束和黔南古陷褶断束的极西边缘。

地形地貌六盘水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中部因北盘江的强烈切割侵蚀,起伏剧烈。

一般地区海拔在1400至1900米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特征
一、概况
水城县地处乌蒙山脉南端,云贵高原中部的斜坡上,在东经104度18分至105度43分与北纬25度19分-26度55分之间,东西宽142千米,南北长177千米,全县平均海拨多在1700-1800米,是个典型的低纬高海拨山区,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最高点韭菜坪(2900.3米)与最低点北盘江河谷的茅口(581米)两地直线距离不到63千米而相对高差竟达2246米, 市内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差异悬殊。

在贵州省气候带的划分中,盘县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北亚热带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水城西北部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因受季风之惠,水城县内热量足,雨水充沛,雨热基本同季,光照充足,立体农业气候特点十分突出。

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水城县常受静止锋影响,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细雨霏霏的阴冷天气;2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受西藏高原南支气流下沉增温作用的影响,水城县上空大气层特别干燥,多晴朗天气,有时还伴有强劲的西南大风,使水城县出现大范围的气候性干旱--春旱;5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夏季风自东南海洋长驱直入,温度高、湿度大,雨水集中;10月中旬至11月底,正值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交替影响的时期,多受静止锋影响,致使市内秋季绵雨盛行,阴雨天气逐渐增多。

二、日照
水城县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为1200~16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36%,年太阳总辐射水城县大部地区在3349~4186兆焦耳/平方米,西南多,东部少,四
季中春、夏两季较多,占全年总量的61~76%,全年各月中,以7月为最多,12月为最少。

总辐射大部分为散射辐射,约占总量的60%以上,冬季尤其显著。

水城县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三、气温
水城县年平均气温在12。

3℃。

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低洼地区年均温较高。

1月为最冷月,7月为最热月,四季中,春季回暖快,夏季升温不烈,秋季降温迅速,冬季降温不猛,由于地势高,空气较稀薄,每当阳光普照之时,虽在冬天,也暖如初春,夜间因地面辐射强烈,虽在盛夏也觉凉爽如秋,故水城县颇有云贵高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四季如春的特点。

水城县于三月上、中旬入春,七月初入夏,十一月上旬入冬,春秋两季持续时间最长,在200天以上,冬季次之,在100~130天,夏季最短,不到50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19~22℃之间,常年无夏,月最高气温平均值也不到30℃。

水城县一般无霜期为230~300天。

年总积温各地都在4000℃以上,大多数地区为4400~5000℃。

≥10℃积温为3000~4500℃,稳定通过10℃初日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

水城县平均气温表(单位:℃)
水城县最高气温表(单位:℃)
水城县最低气温表(单位:℃)
四、降水
水城县年降水量多为1200~1500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有较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由于市内平均海拨多在1700~1800米,超过了冬半年冷空气抵达时的厚度,长途跋涉而至的冷空气势力弱而浅薄常在我市形成绵雨天气而无大量降水,因此冬半年降水偏少,仅占全年雨量的10~15%,夏半年受东亚暖湿季风的影响,雨水充足,6月降水量为250~300mm,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月,5~9月降雨量多在930~1140mm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85~90%。

水城县降水量表(单位:mm)
五、相对湿度
水城县相对湿度多为1200~1500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有较明显的干季和湿季,由于水城县平均海拨多在1700~1800米,超过了冬半年冷空气抵达时的厚度,长途跋涉而至的冷空气势力弱而浅薄常在水城县形成绵雨天气而无大量降水,因此冬半年降水偏少,仅占全年雨量的10~15%,夏半年受东亚暖湿季风的影响,雨水充足,6月降水量为250~300mm,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月,
5~9月降雨量多在930~1140mm之间,占全年降水量的85~90%。

六、主要气象灾害
六盘水地处低纬高海拔山区,气候灾害频发,影响六盘水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灾害有倒春寒、春旱、冰雹、暴雨、秋风、秋绵雨及雪凝。

1 倒春寒
倒春寒也称“烂秧天气”,指每年3月21日到4月30日出现的日平均气温≤10℃的低温阴雨天气。

持续3~4天为轻级倒春寒过程,持续5~6天为中级倒春寒过程,持续7~9天为重级倒春寒过程,持续时间≥10天为特重级倒春寒过程。

水城县出现重级倒春寒过程的概率达88%,倒春寒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3月下旬4月初,随着全球气温变暖,水城县春温在上升,倒春寒天气有减弱的趋势。

2春旱
春旱是水城县主要干旱性天气。

水城县春旱天气主要以前期春旱(3-4月)为主,由于水城县大部地区要到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才进入雨季,雨季之前的3~4月降雨量不到全年降雨量的7%,年年春季均有气候性干旱出现。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六盘水春温上升,春旱天气有加重的趋势,近几年春旱均较重。

3冰雹
水城县是贵州省多雹区之一,不出现冰雹的概率在8%以下,即100年只有8年不出现冰雹,且全年大部分时间均有冰雹出现,年均降雹2.6次,最多的1979年达18次,3~5月是冰雹的多发期,70%以上的冰雹天气过程均出现在这一时段内。

4暴雨
水城县暴雨年均发生2.2次,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85%以上,6月最多,占全年的30%以上。

5秋风及秋季绵雨
水城县基本上年年有秋风和秋季绵雨天气过程,秋风是指每年8月1日到9月10日,出现日平均气温≤20.0℃(海拔1500m以上的测站日平均气温≤18.0℃)并持续2天或以上的时段(从第三天起允许有间隔一天的日平均气温≤20.5℃,海拔1500m以上的测站日平均气温≤18.5℃),定为秋风天气过程,90%以上的秋风天气过程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秋绵雨是指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日雨量≥0.1mm,并持续达5天或以上的时段。

秋季绵雨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

6 凝冻
即雨淞或雾淞,是水城县冬季最为常见而且危害较重的灾害性天气,主要出现在12月到次年2月,1月份年年有凝冻,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地区,年平均日数在20天以上,平均连续凝冻日数9天左右;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为水城县凝冻最严重地区,年平均日数在30天以上;而在海拔126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则属基本无凝冻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