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43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诗词鉴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诗词鉴赏学习贵在勤奋,虽然有时也会失败,但也不要放弃,让我们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
只有这样,希望之光才会驱散绝望之云。
最后,只要我们坚持勤奋,就能得到满意的收获。
古人也是如此。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红梅》鉴赏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咏梅诗词在中国诗坛上可谓车载斗量,而这首律诗却别具一格,在刻画红梅时,不但赋予它性格化,还展示出它的精神世界,同时又寄寓自己的情怀,堪称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咏梅佳作。
诗的开首,以拟人手法描写梅的形象:冬末晚开,迟于群芳,像一位贪睡懒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洁冰清的容颜不合时尚,受到世人猜忌。
此处写出了梅的意态宛然,愁情荡漾。
其实,这是诗人自己的悲慨。
“自恐”句点出了这位“愁美人”的心态,实乃诗人历经艰难后的感叹。
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1080)被贬黄州。
此时,刚刚过去两年。
经历惊险的诗人,对忠而获咎的境遇难以释怀。
一个“恐”字,乃点睛之笔,点出了心灵痛苦的印记。
颔联写出“红”的缘由。
在诗人心中,此梅是玉洁冰清的白色,现在偶然出现红色,对应首联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红的“随大流”姿态。
紧接着“尚余孤瘦雪霜姿”却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韵,道出了梅的本来气质。
“孤瘦”,点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
“雪霜姿”是梅品格本质所在,此时,尽管故作红色,然而傲雪霜的风姿犹存。
“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
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
颈联对梅的内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开了白梅何以变“桃杏色”之谜:“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寒心”出自《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春态”即“小红桃杏色”。
诗人把梅的内心——“寒心”与外表——“春态”对立起来,用“未肯”来连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初中必背40首古诗词赏析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初中必背40首古诗词赏析《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叙事,“单车”是说随从少,轻车简从,仪节规格不高。
“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于叙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的。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蓬草”随风飞转,常用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
“归雁”喻诗人,是反衬,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境况迥然不同。
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庭的孤寂、飘零之感。
这两句在写法上借景抒情,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伤感和激愤抑郁之情。
“出”“入”描绘动态景物,与颈联“直”“圆”描绘静态景物相结合,使画面富有变化,意境深远。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①“大”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出孤烟之高,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坚毅;“长”表现出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给人苍茫壮阔中又显现柔和温暖的感觉,这两句极富画面感,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奇异景象,营造出塞外苍茫、空旷的意境,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②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像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第三,这两句话色彩很丰富,黄沙漫漫,橘红色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天空,形象鲜明突出。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也表现出诗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心。
“燕然”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主旨】全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特壮美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三十四首古诗词赏析

初中语文中考必背三十四首古诗词赏析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
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1、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
部编初中古诗词(含赏析和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含赏析)目录七年级(上) (5)观沧海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次北固山下 (7)天净沙.秋思 (8)峨眉山月歌 (9)江南逢李龟年 (9)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10)夜上受降城闻笛 (10)秋词(其一) (11)夜雨寄北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12)潼关 (12)七年级(下) (14)竹里馆 (14)春夜洛城闻笛 (14)逢入京使 (15)晚春 (15)登幽州台歌 (16)望岳 (16)登飞来峰 (17)己亥杂诗(其五) (18)泊秦淮 (19)贾生 (19)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0)约客 (20)八年级(上) (21)野望 (21)黄鹤楼 (22)使至塞上 (22)渡荆门送别 (23)钱塘湖春行 (23)庭中有奇树 (24)龟虽寿 (25)赠从弟(其二) (25)梁甫行 (26)饮酒(其五) (26)春望 (27)雁门太守行 (28)赤壁 (29)渔家傲 (29)八年级(下) (31)蒹葭 (32)式微 (33)子衿 (3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5)题破山寺后禅院 (36)送友人 (36)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7)卜算子.咏梅 (3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8)卖炭翁 (39)九年级(上) (41)行路难(其一) (4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2)水调歌头 (44)月夜忆舍弟 (45)长沙过贾谊宅 (4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6)商山早行 (47)咸阳城东楼 (47)无题 (48)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0)九年级(下) (52)渔家傲.秋思 (52)江城子.密州出猎 (5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3)满江红 (54)定风波 (55)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56)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6)浣溪沙 (57)十五从军征 (5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0)过零丁洋 (61)山坡羊.潼关怀古 (62)南安军 (63)别云间 (64)山坡羊.骊山怀古 (65)朝天子.咏喇叭 (65)浣溪沙 (66)采桑子 (67)如梦令 (69)七年级(上)观沧海曹操东临jié碣石,以观沧海。
【精选】2020年中考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84首)带赏析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⒈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挂念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⒉本诗表达悲凉气氛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3.人们对这首诗后两句尤为赞赏,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⒈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⒉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答: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5.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部编版新教材初中生中考必备三十四首古诗词及名句交流赏析汇总

部编版新教材初中生中考必备三十四首古诗词及名句交流赏析汇总教必研资源百度文库整理目录第一部分初中生必备三十四首古诗词交流赏析1.《关雎》(《诗经》) (4)2.《蒹葭》(《诗经》) (5)3.《观沧海》(曹操) (6)4.《饮酒》(陶渊明) (7)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6. 次北固山下 (11)7.使至塞上 (12)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9.行路难 (15)9.《行路难(其一)》李白 (16)10.《望岳》(唐杜甫) (18)11.《春望》(【唐】杜甫) (19)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1)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3)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26)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27)16.《观刈麦》白居易 (28)1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31)18.《雁门太守行》李贺 (32)19.《赤壁》杜牧 (34)20.《泊秦淮》杜牧(唐代) (35)21.《夜雨寄北》李商隐 (36)22.《无题》李商隐 (37)23.《相见欢》李煜 (39)24.《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41)25.《浣溪沙》( 晏殊) (42)26.《登飞来峰》(王安石) (43)27.《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5)28.《水调歌头》 [宋] 苏轼 (46)29.《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49)3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50)31.《过零丁洋》文天祥 (51)32.《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2)33.《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54)34.《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55)第二部分古诗词30名句赏析 (57)第一部分初中生必备三十四首古诗词交流赏析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部编初中古诗词(含赏析和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含赏析)(海子街育才中学 姜松柏 编辑整理)七年级(上)观沧海曹操东临碣ji 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d àn 澹d àn ,山岛竦s ǒn ɡ峙zh 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⒈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⒉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⒊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赏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
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精编】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精编】中考语文必考35首古诗词鉴赏集锦 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⑵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⑵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43首《咸阳城东楼》1、开篇之愁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请简括诗中写到了哪些愁?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思乡之愁、对唐王朝颓势之愁、昔盛今衰之愁、人世沧桑之愁。
愁,思乡,怀古。
一个“愁”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以“愁”开篇,其后交待“愁”的缘由,描绘咸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
2.《诗境浅说》评“山雨欲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周围的群山雨意越越浓,大雨即将到,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全句只有寥寥七个字,十分形象地写出山城暴雨即将临的情景,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暴雨到前狂风满楼的自然界变化特点。
但是作者并不仅仅只是写自然界的变化,而是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
唐皇朝的统治,已经面临着崩溃在即的危机。
社会也到了大变动的前夕。
这种社会大变动的征兆,已经反映得极为明显。
也是出现了“山雨欲风满楼”的局面。
3、颈联“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简析其作用。
(5分)山雨将到,鸟雀逃入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是诗人眼前的实景。
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是诗人的联想。
(3 分)以实景叠合虚景,写出了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意境拓展,使情感表达更丰富。
(2分)《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
(4分)(1)解析:上阙以“忆”字领起,(1分)申发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点题”亦可),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1分);下阙折回现实叙“夜登小阁”所见所闻,(1分)抒发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之感。
(1分)2、试分析下阙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解析:下阙“二十余年”两句,表达了作者经国家及自身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2分)“闲登小阁”三句写雨后新晴时的月色及渔唱樵歌,“古今多少事”两句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旷达之情。
(2分)(每点情感与分析各1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1.《定风波》一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作者通过描写疾风穿林、骤雨打叶,继而雨过天晴,春风料峭,夕阳斜照等景象,营造了一种紧张急促又转向清冷的意境氛围。
2.词的上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上阕刻画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疾风冒骤雨,时而吟唱时而长啸的超然洒脱、乐观潇洒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艰难的环境中,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的风雨推及人生的风雨,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任你风狂雨骤,"我"自不为所动的听任自然、笑傲江湖、乐观自信、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3.如何理解《定风波》下阕"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句的深刻含意?道出了作者怎样的顿悟和启示?"风雨"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置作者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晴"指的是春风得意的顺境。
顿悟和启示: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
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4.试分析《定风波》一词中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
作者借描写疾风穿林、骤雨打叶、春风料峭、夕阳斜照等清冷景象,通过风雨肆虐的恶劣环境更衬托出坦然面对风雨坎坷的旷达洒脱的情怀,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满江红》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分)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
(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意思相近,酌情给分)3、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3分)4、.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5分)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2分)“平生肝胆”“英雄末路”等词句脱口而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健质朴。
(2分)而结语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
(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月夜忆舍弟》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1.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答案解析: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2.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解析: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商山早行》1、人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绝佳,其写景有何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4分)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或运用“列锦”的手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
在这个意象组合体中,有声音,有形体;有人物,有动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视之景。
描绘出生动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2、、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对颔联有如此评价:“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
”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此联绘早行景象,诗人只用了十个字,不仅没有一个虚词,就连一个动词也没有,只用了六个名词,选择了六个颇具典型性的意象叠加组合在一起,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也暗含人物的内心感受,意象具体丰富,意境深邃渺远,烘托出早行的典型环境与浓厚氛围。
形式整齐,对仗工整,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意对即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进行简要赏析。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共3 分。
意近即可)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好在哪里?“蒸”即蒸腾。
从视觉上写出云梦泽被水气所弥漫的情景。
“撼”即撼动。
从听觉和触觉上写出了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楼,诗人感到脚下的城楼都在晃动。
表现了洞庭湖的博大的气势。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运用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运用比喻和用典的修辞。
“垂钓者”比喻居高位者,本文可以理解为张九龄;“羡鱼情” 比喻自己出仕的愿望。
“羡鱼”运用“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另翻新意。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一联中,“朝”和“夕”、“九重天”、“路八千”都包含有鲜明的对比之意,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对比反映了诗人命运急剧变化的处境。
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忠心为国却遭贬谪的怨愤之情。
2.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家何在”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马不前”写出作者心事过重、前路的艰辛。
通过对前路渺茫、严峻寒冷的环境描写,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愁思、内心无尽的难舍悲凉、忧家伤国之情。
3、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中“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
答:“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与高度两个层面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以动写静,点出前程莫测的愁苦,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渺茫的愁思。
《长沙过贾谊宅》1、本诗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2分)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1分)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2分),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2分)《观沧海》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中国的雄心壮志。
《钱塘湖春行》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和“新”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
“争”和“啄”写出了春光的宝贵和鸟儿们忙碌的动态。
莺歌燕舞的场景富有活力和生机。
表现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渐”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逐渐繁茂的景象。
“没”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采用寓情于景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
第三四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写月,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
李白内心悲愁,无可排遣,只好把满腔悲愁和对朋友的深切关怀托付给普照寰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表达对朋友深切的同情和关怀。
《夜雨寄北》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次北固山下》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生”和“入”将“海日”和“江春”拟人化,夜将近未尽,太阳已经升起;旧年还没过完,江上的春天已经到来。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也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对偶,潮水涨满时,两岸间江面开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即景抒情,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挡,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