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车站课程设计
铁路技术站作业课程设计

铁路技术站作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铁路技术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及作业流程。
2. 学生能掌握铁路技术站作业中的关键设备、技术参数及其作用。
3. 学生能了解铁路技术站在国家铁路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铁路技术站作业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优化铁路技术站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
3. 学生能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铁路技术站的相关资料,为后续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我国铁路事业的热爱,增强国家自豪感。
2. 学生能认识到铁路技术站作业在保障国家铁路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运输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铁路技术站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对铁路技术站作业有一定了解,但尚未系统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铁路技术站概述- 铁路技术站定义与分类- 铁路技术站功能与作业流程2. 铁路技术站关键设备- 调车设备:调车机、车辆摘挂、调车作业流程- 信号设备:信号机、轨道电路、联锁设备- 通信设备:固定通信、移动通信、调度通信3. 铁路技术站作业流程- 车站作业组织: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列车编组- 作业计划与调度:作业计划编制、调度命令、作业执行4. 铁路技术站作业优化- 作业流程优化方法:作业时间分析、作业环节优化- 信息技术应用:铁路运输管理系统(TMS)、作业自动化5. 铁路技术站在国家铁路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 铁路技术站与铁路运输网络的关系- 铁路技术站在保障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方面的作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铁路技术站概述第二周:铁路技术站关键设备第三周:铁路技术站作业流程第四周:铁路技术站作业优化第五周:铁路技术站在国家铁路运输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车站区间课程设计

车站区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车站区间的基本概念,包括区间定义、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描述车站区间的运行原理及其在铁路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3. 学生能掌握车站区间相关的安全知识,如信号灯识别、安全距离保持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车站区间的运行情况,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车站区间模型,展示其运行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工具,绘制车站区间示意图,清晰表达区间各部分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事业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在小组合作中承担责任、尊重他人意见的品质。
3. 培养学生关注交通安全的意识,形成安全文明的乘车行为。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交通知识科普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喜欢动手操作,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车站区间基本概念- 区间定义及分类- 区间功能及在铁路交通中的作用2. 车站区间运行原理- 信号灯系统及其作用- 列车运行控制与调度- 安全距离与运行速度的关系3. 车站区间安全知识- 信号灯识别与遵守- 安全距离保持方法- 紧急情况处理方法4. 车站区间模型设计与制作- 小组合作,明确分工-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区间模型- 展示模型运行过程,进行评价与优化5. 车站区间示意图绘制- 学习使用绘图工具- 绘制区间示意图,清晰表达各部分关系- 展示与评价作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车站区间基本概念及功能第二课时:车站区间运行原理及安全知识第三课时:车站区间模型设计与制作(1)第四课时:车站区间模型设计与制作(2)第五课时:车站区间示意图绘制与展示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铁路交通基础知识”、“铁路信号与调度”、“铁路安全”等章节相关联,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铁路交通知识学习。
车站控制课程设计

车站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车站控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培养学生运用车站控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车站控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了解车站控制的各个环节,包括车站运行计划编制、车站调度、列车运行、车站客运等。
(3)熟悉车站控制设备及其功能,如ATS、CTC、PIS等。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车站控制知识分析车站运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具备车站调度和客运的实际操作能力。
(3)熟练运用车站控制设备进行车站运行控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车站控制工作的认识,提高学生对铁路运输事业的热爱。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治学的职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车站控制基本原理:车站控制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车站控制环节:车站运行计划编制、车站调度、列车运行、车站客运等。
3.车站控制设备:ATS、CTC、PIS等设备的功能及应用。
4.车站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车站控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车站控制基本原理、概念和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车站控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实验法:操作车站控制设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需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车站控制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车站控制理论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提供ATS、CTC、PIS等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单线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

单线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单线铁路区段站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运营管理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单线铁路区段站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优化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运行图,提高运输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认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我国铁路事业做出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铁路运输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但对单线铁路区段站的了解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单线铁路区段站概述- 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定义与功能- 我国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发展历程2. 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原理- 线路布局与设施配置- 列车运行与调度3. 单线铁路区段站技术参数与运营管理- 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含义- 运营管理要求与制度4. 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图设计- 运行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运行图设计原则与方法5. 单线铁路区段站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解决方案与优化措施6. 单线铁路区段站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与总结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概述第2周: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原理第3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技术参数与运营管理第4周: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图设计第5周:单线铁路区段站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第6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依据铁路运输专业教材中关于单线铁路区段站的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车站班计划课程设计

车站班计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车站班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车站班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
2. 学生能够分析车站班计划中的关键要素,如列车时刻、车型、车站设施等,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班次安排。
3. 学生了解车站班计划与铁路运输组织的关系,理解其在铁路运输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车站班计划的编制,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共同完成车站班计划的设计与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表格等,进行车站班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车站班计划,培养对铁路运输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为我国铁路事业做贡献的意愿。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导向,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未来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车站班计划基本概念:介绍车站班计划定义、作用和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对车站班计划的整体认识。
2. 车站班计划编制方法:详细讲解车站班计划的编制流程、方法和技巧,包括列车时刻表、列车类型、车站设施等方面的知识。
3. 车站班计划关键要素分析:分析车站班计划中的关键要素,如列车运行图、旅客需求、线路能力等,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进行班次安排。
4. 车站班计划优化与调整:探讨车站班计划的优化方法,如运力调配、时刻调整等,以提高运输效率和旅客满意度。
5. 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动手编制车站班计划,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以下章节:1. 第二章 铁路运输组织- 第三节 车站班计划与列车运行图2. 第三章 铁路客运组织- 第四节 车站班计划编制- 第五节 车站班计划优化与调整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1-2课时:车站班计划基本概念及重要性2. 第3-4课时:车站班计划编制方法及关键要素分析3. 第5-6课时:车站班计划优化与调整4. 第7-8课时:实践操作,编制车站班计划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案例,讲解车站班计划的基本概念、编制方法和优化技巧。
铁路客运站优化课程设计

铁路客运站优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铁路客运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布局及优化原则;2. 学生掌握铁路客运站客流分布、设施配置的基本知识;3. 学生了解铁路客运站服务水平与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铁路客运站进行初步的优化设计;2. 学生具备分析铁路客运站客流、设施等数据的能力,提出改进措施;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铁路客运站的优化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铁路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关注铁路客运站的发展;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优化设计对提高铁路客运站运营效率的重要性;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倾听意见、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实际问题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铁路客运站概述:介绍铁路客运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及发展趋势;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铁路客运站概述2. 铁路客运站布局设计:讲解客运站布局设计的原则、方法及案例分析;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铁路客运站布局设计3. 铁路客运站客流分析:分析客运站客流分布、客流组织及客流预测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铁路客运站客流分析4. 铁路客运站设施配置:探讨客运站设施配置的原则、方法及案例分析;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铁路客运站设施配置5. 铁路客运站服务水平与运营效率:研究客运站服务水平与运营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提高措施;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铁路客运站服务水平与运营效率6. 铁路客运站优化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优化设计,培养实践能力;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铁路客运站优化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铁路客运站概述第二周:铁路客运站布局设计第三周:铁路客运站客流分析第四周:铁路客运站设施配置第五周:铁路客运站服务水平与运营效率第六周:铁路客运站优化设计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针对铁路客运站的基本概念、布局设计原则、客流分析及设施配置方法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d区段站站课程设计

d区段站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d区段站的基本概念、功能和运行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d区段站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其在整个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3. 学生掌握d区段站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d区段站的位置、线路及运行情况。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合理的d区段站运营方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d区段站的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预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意愿。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
3. 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理论学习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d区段站基本概念:介绍d区段站的定义、分类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2. d区段站功能与结构:分析d区段站的主要功能、设施布局及其运行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3. d区段站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探讨d区段站与周边环境(如城市规划、交通网络等)的相互影响。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d区段站安全知识与应急处理:学习d区段站的安全规定、隐患识别及应急处理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d区段站运营方案设计:以小组合作形式,设计合理的d区段站运营方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观d区段站,实地了解其运行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铁路站场及枢纽课程设计

枢纽区段站课程设计阐明书**: ***学号: 3616专业: 交通运送班级: 10级交运7班学院: 交通运送与物流学院****: ***12月第一章绪论车站旳性质、设备及重要任务本站为区段站一、其设备为1.客运业务设备旅客站房、旅客站台、雨棚及横越线路设备。
2.货运业务设备货场及其有关设备(装卸线、存车线、货品站台、仓库、雨棚、堆放场及装卸机械)3.运转设备①供旅客列车使用旳运转设备——旅客列车到发线、客车车底停留线(必要时);②供货品列车使用旳运转设备——货品列车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有时设小能力驼峰)、机走线及机待线等。
二、其重要任务是:–为邻接旳铁路区段供应及整备机车或更换机车乘务组;–为无改编中转货品列车办理规定旳技术作业;–办理一定数量旳列车解编作业及客、货运业务;在设备条件具有时, 还进行机车、车辆旳检修业务。
第二章车站基本状况确定第一节站型选择区段站布置图旳选择必须适合一定旳车流数量、性质和特点及地形条件, 结合城镇规划等原因, 通过方案比较, 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旳图形, 以保证一定阶段内车站能力与运送需求相适应。
在选择过程中, 应力争到达每一阶段旳工程造价最省、运行支出至少、投资效果良好旳基本目旳。
1)根据上述区段站布置图旳分析原则, 可得到本站宜采用横列式布置图, 理由有如下几点:2)本站设计无地形条件限制, 不受地形影响;本区段站每日旅客列车队数相对较少, 故上下行客货列车旳到发进路交叉不是很严重;3.采用此布置图, 可使车站布置紧凑, 站坪长度短, 占地少, 设备集中, 投资少, 管理以便, 车站定员少;4、对于部分改编中转列车旳甩挂作业较为以便, 适应地形能力强, 有深入发展旳空间;第二节第三方向引入本站为枢纽区段站, 有A.B.C三个引入方向, 由于衔接方向引入不一样旳调车系统而引起旳, 因此在各衔接方向之间交流旳车流量一定期, 减少折角车流旳措施重要是寻求两系统间互换车流最小旳进站线路布置方案, 本站设计根据折角车流最小旳原则考虑引入方向(只计算旅客和直通货品列车由设计任务书中所给旳列流表, 进行折角车流旳计算:A—B车流量大小为:5+11+5+9=30A—C车流量大小为:3+5+3+7=18B—C车流量大小为:3+5=8根据以上各衔接方向旳车流量大小比较得知: 确定B—C为折角车流, 其引入端为本站右端, 如下图所示:第三节 编制D 站车流图和列流表 列流图第三章 车站设备配置第一节 客运设备配置 一、 站房位置旅客站房设在城镇同侧, 以以便旅客进出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江车站各工种岗位职责
4. 道岔编号、道岔选型分析及相邻道岔布置 4.1 道岔编号
如下图
4.2 道岔选型分析
列车直向过岔速度为 100km/h,侧向过岔速度为 45km/h,故道岔号码均可选为 12 号。
4.3 道岔选用情况表
道岔
1
3
5
2
6
8
4
1
编号
0
道岔
1
1
1
1
1
1
1
1
号数
22222
2
内江车站各工种岗位职责
铁路车站课程设计
页脚内容0
内江车站各工种岗位职责
目录
1 设计基础资料-------------------------------------------------------2 2 车站布置图型及站内线路类型及数量-------------------------------3
8 股道有效长计算---------------------------------------------------16 9 车站两端最外进路道岔中心里程及进站信号机里职责
10 铺轨、铺岔等工程量计算----------------------------------------18 11 参考文献---------------------------------------------------------19
1. 设计基础资料 1.1 基础条件
某 I 级单线客货共线铁路新建中间站,路段设计速度为 100km/h,侧向过岔 3 度允许值为 45km/h,直向过岔速度取设计速度,车站设在平坡上,车站中心里 程为 AK500+000,换算列车对数为 10 对/天,远期到发线有效长为 1050m,货物线 有效长为 140~210m。需考虑超限货物列车及相关调车、装卸作业。轨道采用 60 kg/m 钢轨,信号机采用高柱色灯信号机。警冲标和信号机不考虑加宽值
2.1 车站布置图型-------------------------------------------------------3 2.2 站内线路类型及数量------------------------------------------------3
3 股道编号及线间距-------------------------------------------------4
4.1 道岔编号-----------------------------------------------------------5 4.2 道岔选型分析 ------------------------------------------------------5 4.3 道岔使用情况表-----------------------------------------------------5 4.4 相邻道岔布置-------------------------------------------------------5
7 坐标计算----------------------------------------------------------14
7.1 上行到达端坐标计算------------------------------------------------14 7.2 下行到达端坐标计算------------------------------------------------15
3.1 股道编号 ----------------------------------------------------------4 3.2 线间距-------------------------------------------------------------4
4 道岔编号、道岔选型分析及相邻道岔布置--------------------------5
页脚内容3
内江车站各工种岗位职责
3. 股道编号及线间距 3.1 股道编号
3.2 线间距
①1道和II道之间属于正线与到发线之间无列检作业线间距设置为5米; ②II道和3道之间也属于正线和到发线之间无列检作业线间距设置为5米; ③3道和4道是到发线之间,但是3、4股道之间设有旅客站台,由于4股道要通 行超限货物列车,所以采用低站台形式,站台边缘到线路中心的距离为1.75m,站 台宽度为9吗,所以3、4股道之间线间距为12.5m; ④5道和1道之间线间无装卸作业,故取线间距为6.5m。
1.2 设计要求
1 撰写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内容参见附录 A,说明书中要阐述设计依据,给 出计算过程,包含必要的图表;
2 符合规范的中间车站设计 CAD 平面图一份,绘图比例 1:2000,标注清晰, A3 纸打印
页脚内容2
内江车站各工种岗位职责
2. 车站布置图型及站内线路类型及数量 2.1 车站布置图型
采用单线铁路横列式中间站图型,图示如下
其中 1、Ⅱ、3 供客货列车通过,4 供超限货物列车及其他货物列车通过。
2.2 站内线路类型及数量
由于本单线铁路中间站换算列车对数为 10 对/天,所以可不设牵出线。 由于本站为行车量不大且作业量较小的单线铁路中间站,直接利用正线、到发 线进行调车。因此本站线路类型及数量如下: (1)正线 1 条; (2)到发线 3 条; (3)货物线 1 条;
2
2
4.4 相邻道岔布置
道岔 号码
辙叉
导曲
道岔
道岔
道岔
侧向
角α 线半径 R 始端至道 中心至辙 全长 LQ 通过道岔
页脚内容5
内江车站各工种岗位职责
5 货物平面计算------------------------------------------------------8 6 车站进出站信号机以及警冲标位置计算----------------------------9
6.1 出站信号机与警冲标位置确定-----------------------------------------9 6.2 进站信号机位置确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