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温庭筠)《菩萨蛮》(韦庄)学生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理解性默写(学生版+教师版)内容最全,强烈推荐!

《菩萨蛮》(⼩⼭重叠⾦明灭)理解性默写(学⽣版+教师版)内容最全,强烈推荐!《菩萨蛮》理解性默写(学⽣版)1.温庭筠《菩萨蛮》中,“,”两句将眉喻为⼭,将鬓喻为云,将腮喻为雪,刻画了⼀位容貌美丽的闺中妇⼥形象。
2.温庭筠《菩萨蛮》(⼩⼭重叠⾦明灭)中,尾句“双双⾦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
揭⽰了⼥⼦“懒”“迟”的根源。
3.温庭筠《菩萨蛮》中,“,”。
写闺中⼥⼦照镜贴花的细节,再化⽤崔护的诗句“⼈⾯桃花相映红”写⼥⼦容颜之美。
4.温庭筠《菩萨蛮》中,“,”。
两句写出了闺中⼥⼦服饰的华贵,同是也对前⽂⼥⼦⼭眉深蹙,梦起迟妆的原因作了交代。
5.《菩萨蛮》中,诗⼈⽤眉的深浅不⼀和发髻的蓬松如云来暗⽰⼥主⼈公刚刚起床的诗句是:,。
6.温庭筠《菩萨蛮》(⼩⼭重叠⾦明灭)中,写⼥⼦因没有丈夫在⾝边⽽懒散状态的句⼦是:“,”。
7.温庭筠《菩萨蛮》(⼩⼭重叠⾦明灭)中,与“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意境相同的诗句是:“,”。
8.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出⼀幅花⾯相映图的诗句是:“,”。
9.《菩萨蛮》中,描写⾦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细⼩之眉富有⽣机的诗句是:,。
10.《菩萨蛮》中,“”⼀句把两种静态的物象贯串起来,将美⼈的绰约韵致写得栩栩如⽣。
11.《菩萨蛮》中,“,”两句是对闺中⼥⼦梳妆打扮的描写,写出了⼥⼦体态的娇柔和⾏动的慵懒。
12.温庭筠《菩萨蛮》中化⽤唐代诗⼈崔护的诗句“⼈⾯桃花相映红”来写⼥⼦容颜的句⼦是:“,”。
13.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反衬⼿法表现⼈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
14.《菩萨蛮》中写⼥⼦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是:“,”。
15.《菩萨蛮》中,描写⼥主⼈公精巧的⼥红却编制出寂寞和惆怅的诗句是:“,”。
《菩萨蛮》理解性默写(教师版)1.《菩萨蛮》中,⼭重叠⾦明灭,鬓云欲度⾹腮雪。
两句将眉喻为⼭,将鬓喻为云,将腮喻为雪,刻画了⼀位容貌美丽的闺中妇⼥形象。
2.《菩萨蛮》中,尾句“双双⾦鹧鸪”正好呼应的了上阙诗句“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揭⽰了⼥⼦“懒”“迟”的根源。
古词《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作者温庭筠)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温庭筠[唐代]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标签女子译文一个美女,睡在水晶帘里面玲珑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什么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不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
江边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
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注释颇黎: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李商隐《偶题》“水纹簟上琥珀枕”,表示光明洁净的境界和这句相类。
“颇黎”既玻瓈、玻璃。
藕丝秋色浅:当断句,不与下“人胜参差剪”连。
藕合色近乎白,故说“秋色浅”,不当是戴在头上花胜的颜色。
这里藕丝是借代用法,把所指的本名略去,古词常见。
如温庭筠另首《菩萨蛮》“画罗金翡翠”不言帷帐;李璟《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不言帘。
这里所省名词,当是衣裳。
胜:花胜,以人日为之,亦称“人胜”。
香红:指花,即以之代花。
着一“隔”字,两鬓簪花,光景分明。
玉钗头上风:幡胜摇曳,花气摇荡,都在春风中。
赏析这首词所写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女子。
水精,就是水晶。
颇黎,就是玻璃。
门窗上挂着水晶制成或者晶莹透明赛似水晶的帘子,床上放着玻璃制成或滑润细腻如玻璃般的枕头。
第一句虽仅举出两件器物,但女子房中其他陈设的精致讲究由此便可想见。
更重要的是,房主人情操的高雅美洁,也就可以借此窥见端倪。
此刻,女主人公正恬然入睡于她那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之中,做着一个个旖旎的梦。
《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被子用香炉熏过,既暖且香,故能“惹梦”——带有温柔绮丽色彩的春梦。
开篇两句,仅十四个字,并列地写了水精帘、颇黎枕、鸳鸯锦三件器物,却并不给人平板呆滞之感,因为其中着意点染了轻轻浮动于室内的香气和主人公幽远飘缈的梦思,就使这本来静止的画面变得有了生气,甚至充满了幻想的意味。
温庭筠的《菩萨蛮》

温庭筠的《菩萨蛮》温庭筠的《菩萨蛮》温庭筠的《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描写的是一位思妇梦醒后的情态,包蕴层深,体味无尽,显示了温词“深美闳约”的风格特点。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菩萨蛮①杏花含露团香雪②,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③,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④,妆浅旧眉薄⑤。
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⑥。
【注释】①菩萨蛮:词牌名。
②香雪:杏花白,故比作香雪。
③胧明:形容月色朦胧。
④玉钩:挂窗帘的玉制之钩。
搴(qiān):揭起。
⑤旧眉薄:旧眉指昨日所画的黛眉,因隔夜而颜色变浅,故称“薄”。
⑥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两鬓薄如蝉翼,故称。
轻:即薄。
【白话译文】杏花含着晶莹的晨露,一簇簇好似凝香的雪团。
在我们分手的小路上,自古就有很多伤心的离别。
孤灯摇曳在残月朦胧中,梦醒时闻晓莺啼鸣。
翠帐还需玉钩挂起,隔宿的淡妆黛色已轻。
梦中情景惹引情思种种,凝眸,镜中的蝉鬓薄又轻。
【创作背景】此词约作于唐大中(847—860)年间。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宣宗爱唱《菩萨蛮》词。
令狐相国(綯)假其(温庭筠)新撰密进之,戒令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
”温亦有言曰:“中书堂内坐将军。
”讥相国无学也。
《乐府纪闻》记载此事云:“令狐綯假温庭筠手撰二十阕以进。
”据此,《菩萨蛮》诸阕乃温庭筠所撰而由令狐绹进献唐宣宗之作。
其时当在大中后期(850—859),正值温庭筠屡试不第之时。
【赏析】首句以杏花之芳美点明时节,也暗逗思妇致梦之因。
春物这样芳美,独处闺中的少妇,不禁思绪牵萦而梦魂颠倒。
这句写物色极为清丽。
“香”和“雪”形容杏花的气色,着一“团”字,则花朵丛集的繁密景象宛然。
再于前面着上“含露”二字,赋予“香雪”以更清鲜的生气,使人感到春物的芳妍。
这句也表明时间是夜晚,如果说“含露”也可说是早晨景象,杏花如雪则定是夜间。
韩愈《杏花》诗“杏花两株能白红”方世举注:“杏花初放,红后渐白。
”其红者入夜暗不可见,白者得月色照映而愈显。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温庭筠《菩萨蛮》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菩萨蛮[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本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
“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
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唐代诗人、词人。
她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 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下面一起去阅读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吧! 菩萨蛮温庭筠课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
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
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
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唐宰相温彦博后代,属于没落贵族家庭出身。
才思敏捷,屡举进士不第,一生抑郁不得志。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其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以下是小编带来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牌说明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
《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 据此可知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847年以后。
但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人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可能这种舞队前后不止一次输入中国。
菩萨蛮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句句押韵,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定格: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
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
”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杨慎(明)《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
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介绍

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介绍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介绍《菩萨蛮十四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词作品,小编整理的古诗内容,供参考!菩萨蛮其一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其二水精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
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其三蕊黄无限当山额。
宿妆隐笑纱窗隔。
相见牡丹时。
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
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其四翠翘金缕双鸂鶒。
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
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
烟草粘飞蝶。
青琐对芳菲。
玉关音信稀。
其五杏花含露团香雪。
绿杨陌上多离别。
灯在月胧明。
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
妆浅旧眉薄。
春梦正关情。
镜中蝉鬓轻。
其六玉楼明月长相忆。
柳丝袅娜春无力。
门外草萋萋。
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
香烛销成泪。
花落子规啼。
绿窗残梦迷。
其七凤凰相对盘金缕。
牡丹一夜经微雨。
明镜照新妆。
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
栏外垂丝柳。
音信不归来。
社前双燕回。
其八牡丹花谢莺声歇。
绿杨满院中庭月。
相忆梦难成。
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
寂寞香闺掩。
人远泪阑干。
燕飞春又残。
其九满宫明月梨花白。
故人万里关山隔。
金雁一双飞。
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
家住越溪曲。
杨柳色依依。
燕归君不归。
其十宝函钿雀金鸂鶒。
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
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
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
此情谁得知。
其十一南园满地堆轻絮。
愁闻一霎清明雨。
雨后却斜阳。
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
枕上屏山掩。
时节欲黄昏。
无聊独倚门。
其十二夜来皓月才当午。
重帘悄悄无人语。
深处麝烟长。
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
往事那堪忆。
花落月明残。
锦衾知晓寒。
其十三雨晴夜合玲珑日。
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
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
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
凭栏魂欲消。
其十四竹风轻动庭除冷。
珠帘月上玲珑影。
山枕隐浓妆。
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
故国吴宫远。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再读“懒起画蛾眉”,理解为何“懒起”?
《春宫怨》 杜荀鹤
--- 早被婵娟误,
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 教妾若为容。
诗经·伯兮: 自伯之东, 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要 阮 卖“小 给这二 识一: 货腔 的热 ”血 ,
“孔 我沽子 待之: 贾哉 者! 也沽 ”之 哉 !
花照 面花 交前 相后 映镜
温 庭 筠
吟咏词韵
圈出词句的韵脚
灭 雪 眉 迟 镜 映 襦 鸪 ——听觉之美
诵读体验
置身意境
找出全词的物象:小山、金、源自云、香腮、蛾眉、镜、 花、人面、绣罗襦、金鹧鸪
——视觉之美
诵读体验--美好而又绵密的意象
一位美人,
在闺房中: 起床-梳洗 -画眉-簪花 -照镜-着装
词作赏析
鬓小 云山 欲重 度叠 香金 腮明 雪灭
俞平伯谓:“度字含有飞动
意。”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 也说:“度字生动,……足 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小山眉源出《西京杂记•司马相如》:“文君姣好, 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弄懒 妆起 梳画 洗蛾 迟眉
《诗经》:“手如柔荑,肤如凝 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 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离骚》: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花间词派
温庭筠、韦庄为代表, 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 征的词派。
绮丽香艳 婉约柔媚
温 庭 筠
菩 萨 蛮
知人论世
温庭筠 本名岐,字飞卿,太 原人,晚唐人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 词,丞相令狐绹央温庭筠代作若 干首。词成后,令狐绹冒称是自 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 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 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 了令狐绹, 致终生不被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同学们可以通过对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学习,用心体会温词和韦词以上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导入
唐五代是词萌芽、成熟而发展的重要阶段。温庭筠以其大力创作和卓越成就,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类型和美学厩采。一般说来,温庭筠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韦庄词疏朗秀美,明白晓畅;冯延已词善于以阔大境界、层进手法写柔情,从丽营造出一种浩浩莽莽的意境。李璟和孝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个人和家国之感,拓展了词的艺术境界,开掘了词的抒情深度;朴素的语言和杰出的白描功夫,形成了他们“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的艺术风格。唐五代词的美学理想和表现特征,直接启迪了北宋词。这个专题,我们将学习唐五代词,今天我们学习温庭筠和韦庄的两首《菩萨蛮》。
二、朗读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初步感受诗和词的区别,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
1、学生总结感性认识
三、了解作者
韦庄(约836-910)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881)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起义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第二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12年后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天佑四年(907)作为西蜀王建掌书记的韦庄劝王建称帝建西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清。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与温庭筠齐名。
四、理解
1、解释
只合——(只该。)
垆——(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
2、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五、赏析
Hale Waihona Puke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说说词人笔下那幅春游图的意境。
2、这首词核心情感是什么?
3、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表现自己的乡愁?
4、比较两首词有怎样的异同?
六、背诵、作业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
六、背诵、作业
第二课时
要点:学第二首,比较差异
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接着学花间词派另一个代表人物韦庄的词。
二、朗读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温词浓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两个词的中心。
2、教师补充
词被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词是配乐的,就有乐曲名称,即“曲牌”或“词牌”,词牌不同,句子就不一样,所以写词也叫“填词”。
词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隋唐到初、盛唐,传世作品有限。到中唐,有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较多词人从事填词,词的写作才从偶发走向自觉。晚唐五代衰乱,一般文化学术日渐萎弱,但适合女乐声伎的词,在部分地区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却获得了繁衍的机运。到了五代十国,在西蜀和南唐形成了“花间派”和“南唐派”两个词的中心。
(二)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三)花间词派,向来是“温韦”并称。温词如周昉、张萱笔下的簪花仕女,簇金结绿,韦词如吴道子笔下的淡妆美人,疏朗清秀;温词如富丽堂皇之牡丹,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温词多“密而隐”,富于美感的联想;韦词多“显而疏”,易于直接触发情感的感动。
学案序号
授课时间
课时安排
授课类型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常识及特点
2、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的简介
词最初作为配合歌唱的音乐文学,对它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音乐。词在唐五代时期通常称为“曲子”或“曲子词”,它在体制上,与近体诗最明显的区别是:有词调;多数分片;句式基本上为长短不齐的杂言。词与诗不同,它必须是配乐吟唱的。唐五代词与汉魏乐府所不同的是:汉魏乐府一般先有歌词,后配乐;而唐五代词是先有乐,后填词。
二、、简介花间词和南唐词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温韦外尚有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等共18人,后蜀赵崇祚将此18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亦称作“西蜀词派”。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四、关于词的理解
和诗歌一样,词的语言也是凝练的、跳跃的、省略的、错位的,理解时需要借助注解外加自己大胆、合理的想像。
五、理解赏析第一首词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2、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
(2)词写了哪些物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