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教案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5.2《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说课稿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5.2《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是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旅游业的发展。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各地的文化特色,以及旅游业是如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案例,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旅游业是如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性,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特色,旅游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各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业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兴趣,导入新课。
2.理论讲解:介绍中国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特色,讲解旅游业是如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性。
中图版《第5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ppt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部分
第5章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
2017年2月
最新版整理ppt
1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服饰、饮食等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1、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1)气候影响民居的___建__筑___形式,在传统民居中反映的尤为明显。一般来说,南方降水___多_____,气温 高,屋顶坡度____大____,利于排水;窗户__较__小____,可以___减__少___阳光照射、__降__低____室内温度。北方降 水___少_____,屋顶坡度____小____;窗户___较__大___,利于在___冬_____季获取更多的阳光,增__加____室内温度。
7.下列关于甲、乙两民居的分析,最可信的是( C )
A.甲民居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B.乙民居位于我国东南沿海
C.甲民居所处地区的降水量比乙民居所处的地区多
D.甲民居所处地区的降水量比乙民居所处的地区少
8.以下的醋碟子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省区的饮食特色( D )
A.广东 B.湖南
C.新疆 D.山西
9.下列是我国四个省区轮廓示意图,下面旅游资源与所在省区搭配正
【解答】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 重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 略关系. 故选:C.
【点评】考查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要注意的问题
例3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景观中属于自然景观的有______,属于人文景观的有________。 (2)图中旅游景观的丰富多彩,说明旅游资源具有________ 性.其中G 旅游景观充分体现了它们所具有的________ 价值. (3)把图中旅游景观的代码分别填入下面相应的旅游资源分类中. 文化艺术景观________ ;生物景观________;风土民俗________;地 质地貌景观______;建筑景观________;水文地理景观________。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5.2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 教案设计

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我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风情各异,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1.介绍景点。
2.畅谈感受。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旅游景点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的过程,感知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在介绍景点、畅谈感受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旅游资源的特点,明确旅游资源的类型。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看,你们最想去的地方在哪里?
它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介绍景点,说出突出特色。
地方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因为地方文化特色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比较和探知异域风土人情的欲望和精神追求。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获得高质量的审美享受。
阅读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地方文化特色,深入感知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梳理教学过程,突出重点。
【教难点】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大家喜欢旅游吗?
为什么喜欢外出旅游?
学生抢答,说出旅游业的特点。
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旅游业。
谁来说一说都去过哪里?
那里给你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历史文化,古迹和著名的建筑工程。而且自然风光秀丽,具有许多名山秀水。
提出问题: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作用是什么?
说出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作用。
加强对学生活动的引导,利于学生对“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概括的认识。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导学案》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2. 分析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3. 掌握如何将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相结合,增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导学内容:1.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意义;2. 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3. 如何将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相结合。
三、导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一段介绍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视频,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进修:讲解地方文化特色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如传统手工艺品、民俗风情等如何吸引游客。
3. 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并总结出结论。
4. 实践:组织学生到当地景点实地考察,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如何体此刻旅游业中。
5. 总结:通过小结,强调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珍爱。
四、导学评判:1. 考察学生对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理解;2. 考察学生对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的分析能力;3. 评判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总结能力。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摄影等形式,展现当地文化特色;2. 组织学生参与地方文化活动,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3. 邀请地方文化专家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干系。
六、导学反思:1.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文化,提高他们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和珍爱认识;2. 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相结合,增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干系,激发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和珍爱,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共同尽力,让地方文化在旅游业中发光发热,传承发展。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教学设计汇总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教学设计汇总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教材依据】本教学设计来源于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第二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的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的影响。
了解我国傣族、藏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理解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
了解我国的地方菜系,理解自然环境与饮食的关系。
2、方法与途径:运用地图,图片说出我国不同地区民居、服饰和饮食的特色。
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我国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3、情感与评价通过对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的了解,培养理解与尊重地方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情感。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法、比较法与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工具有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视频、地理图册、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重难点】重点:台湾地理位置的特点,以及台湾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难点: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基本方法,以地理位置特征为基础概括台湾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大家作为关中地区的一员,听过“关中八大怪”没?生:第一怪房子半边盖第二怪手帕头上戴第三怪碗盆难分开第四怪面条像腰带第五怪锅盔赛锅盖第六怪油泼辣子一道菜第七怪唱戏吼起来第八怪板凳不坐蹲起来结论:民居、服饰和饮食是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文化则是在各地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的。
二、展示图片、进入新课(一)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1、图片展示:传统的、较老的南方民居、传统的北方民居,比较南北方民居特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讨论来探讨出答案)2、图片展示:北京四合院提问:四合院这个“四”指的是?假如你是一家之主你该住哪个房屋?为什么假如房主有一妻一妾,妻子该住那一边?你去朋友家的四合院做客,朋友会安排你住哪里?古时说“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大家闺秀又该住哪里?3、蒙古包观察课本31页C图,学生自学教师总结:因为蒙古这个地方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降水少,所以一般发展畜牧业,多为游牧民族,故人们澳不断地迁徙,房子要易搭易拆4、吊脚楼提问:有没有哪个同学住过吊脚楼?为什么一楼是空的?底下用多根木头支撑的意义何在?教师小结:该地降水多,高温,动物种类多样,防潮防动物5、竹楼提问:竹楼和吊脚楼有一些类似,但是全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为什么?学生:那里竹子多小结:当地为热带气候,竹子繁茂6、窑洞提问:有没有同学住过窑洞?感受是怎么样的?生:冬暖夏凉仔细观察课本F图窑洞周围的环境,教师讲解窑洞的原理7、东北火炕、窗子PPT出示双层玻璃窗子、火炕图片提问:为什么东北的床下要生火?窗户要这么厚?教师小结(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影响PPT出示当天东北人的着装,让学生对比身上的衣服,看看不同之处提问:差生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出示各个地区的服装,请学生解释差别的原因(三)自然环境对饮食的影响出示各地不同的美食图片,请了解的同学介绍教师补充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到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居住、服饰和饮食文化。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案1 中图版

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景观图片,知道旅游资源的分类。
2、通过阅读资料,理解并运用资料和地图讨论分析说明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制作幻灯片或小报,课堂展示活动,知道我国有众多的世界遗产,理解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4、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学习,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情分析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是大众化的休闲方式,特别是对生活在北京的初中生来说,旅游更是生活所需,去达地方很多,但是学生旅游时目的性不强,很多看过的旅游景观记忆不深刻,走马观花,无法真正体会到旅游的价值。
这节内容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结合学生的旅游经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认识中国的世界遗产和地方文化。
3重点难点知道旅游资源的分类;懂得保护世界遗产的意义。
理解并运用资料说明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直接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里?我国地理环境丰富多彩,千差万别,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人们开展各种旅游活动。
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猜猜是什么旅游景观?活动2【讲授】旅游资源分类出示图片:1、广西桂林山水、内蒙古草原、吉林雾凇、安徽黄山、海南三亚、四川黄龙等。
问题:这些旅游景观有什么特点?问题同上2、北京天坛、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陕西兵马俑、云南丽江古城继续出示图片:香港迪士尼娱乐、购物、美食、泼水节。
这些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也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总结: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
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名山秀水、奇峰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旅游气候和森林景观等。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园林艺术、著名工程和建筑群、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风味佳肴和购物娱乐等。
活动3【活动】学生活动反馈练习:找寻旅游资源,分类资料:今年8月,老师打算参加“北京-呼和浩特-希拉穆仁草原-库布齐沙漠”双卧4日游,请你帮助老师找找旅游资源。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 教学设计

《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地方文化特色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学生能够分析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3)学生能够掌握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地考察或虚拟旅游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旅游业发展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方文化特色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2)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如何将地方文化特色有效地转化为旅游产品和服务。
(2)解决在旅游业发展中保护地方文化特色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案例。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方文化特色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和发展策略。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旅游案例,分析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影响和作用。
4、实地考察法(或虚拟旅游体验)如有条件,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当地的旅游景点,感受地方文化特色;或者通过虚拟旅游平台进行体验。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宣传片,如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片中所展示的地方文化特色的感受和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业发展。
2、知识讲解(30 分钟)(1)地方文化特色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文化的定义和范畴,如民俗、宗教、艺术、建筑等。
地方文化特色的形成原因,如地理环境、历史传承、民族聚居等。
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如江南水乡的古镇文化、内蒙古的草原文化。
(2)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加旅游吸引力,满足游客对异质性文化的需求。
塑造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教案3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教学教案教学设计1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2、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了解我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培养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讨论、教师引导点拨获取新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感,培养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重点:认识地方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难点:识记中国的世界遗产名称和分布教具:中国的世界遗产分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多媒体过程:一、抛砖引玉,明确学习任务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还记得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有什么影响吗?(学生回答)1.阅读上表,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这10个省区,说出它们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2.试分析,为什么入境旅游到这10个省区的人数最多?(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要求学生运用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图和手头上的资料对以上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究讨论。
(课件展示)“中国行政区图”“中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图”(请一位学生到教学挂图上指出这十个省区的位置)(各组代表发表见解)说出这十个省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及主要城市和著名景点。
(教师对以上问题进行引导点拨)(各组代表发表见解)对到这十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引导点拨并举例)拥有的旅游资源大多以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或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最有魅力,所以吸引观光的外国游客较多。
例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属于文物古迹,富有地方特色,世界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所以对游客充满了吸引力。
(课件显示)(过渡)那么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什么可以成为这10个省区入境旅游人数最多的原因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因为每一个地方的地方文化特色都是该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p36 —p41
、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
1、饰成
2、饮食文化
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
(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
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
②名字新奇,耐人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
③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 、“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二、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1、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2、气候影响当地房屋的建筑形式
4、服饰的基本功能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3、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女口: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4、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资源,多建筑石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出产的竹木,建造竹楼;西北地区的人们则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p42 —p47
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
特的文化内涵。
2、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
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①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
②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3、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
标。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p48—p53
1、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
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
答: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行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选择旅游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4、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5、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
答: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备药品。
③小小针线包。
④照相机、胶卷(摄像机、望远镜、指南针等)。
⑤足够的钱(信用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第七章比较区域差异
第一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92 p99
一、秦岭一淮河线
1、秦岭阻挡了东南海洋气流北上,使得秦岭以南降水充足,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决定了秦岭南北两侧自然景观的差异。
秦岭向东延伸与淮河相接,是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限。
2、秦岭一淮河线是我国东部温暖带和亚热带之间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
(1月0C等温线,800毫米年降水
量线大约一致,又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
二、四大地理区域
1。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4、从地形、气候、景观、农业特色和民居等方面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