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9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来 画。 (2) 全班汇报组内研究的画法: 先画一条长 3 厘米的线段, 再过 两个端点在线段的同侧分别画两条 与它垂直的 2 厘米长的线段, 最后把 两条线段的端点用线连接起来。
1.独立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 巩固新知 正方形。 2.利用所学的画平行线和垂线 的方法,自己设计一幅图画。
课堂小结
完成练习十一及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反思
4
第二课时 课 题 四年级 画垂线 授课人 主备人 授课时间 贺 斌
授课班级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 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 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 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三角板、直尺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 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 复习导入 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互相垂直 报 所学知识, 并汇 学生回忆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 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 学生认真
5
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 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
观察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小数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二)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小数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二)

循环小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的例7—9和“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用近似值表示除法中是循环小数的商。

2、使学生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用近似值表示除法中是循环小数的商。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新课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让学生独立计算,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1)这道题能不能除尽?(2)商的小数部分和余数有什么规律和特点?(3)这样的商如何表示?当学生发现商的小数部分总是不断地出现3,而且总也除不尽。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2个问题,使学生发现:因为余数总是重复出现1,所以商就重复出现3,总也除不尽。

教师指出:这样的除法算出的商应该表示为(板书):1÷3=0.333....2.教学例8。

教师出示例8,要求学生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

当学生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让学生停下来,看一看余数是多少?接着再除出两位小数,并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思考:(1)已经算出的商的最后两位小数和余数同它前面的两位小数和余数有什么关系?(2)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3)这样的商如何表示?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重复出现3和8,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2和7,总也除不尽。

教师把商写出来:58.6÷1l=5.32727....并说明2和7分别出现两次,如果继续除下去,会不断地重复出现,就可用省略号表示。

教师:例7和例8所得到的商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小数。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例7的商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不断重复出现数3,写出3.33……。

例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开始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2和7,写成5.32727……。

使大家看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指着例7商中的数字3)或者几个数字(指着例8商中的数字2和7)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9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教学目标:1、熟悉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

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看、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受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具预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以下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爱坐哪种椅子,为什么?学生答复后作如下小结:依据刚刚同学们的沟通,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特地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方法知道它的角度吗?(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熟悉量角器。

1、熟悉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师:请大家认真观看自己的量角器,仔细地讨论讨论,看看你有什么发觉。

(2)小组合作讨论量角器。

(3)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留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

依据答复作出以下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假如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以下问题启发:依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嬉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争论,得出同学们刚刚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乘法估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能准确地进行乘法估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 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乘法估算练习题的讲解与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乘法估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演示法: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对比法:比较乘法估算和精确计算的结果,体会乘法估算的优越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乘法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计算乘法。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3. 方法讲解:详细讲解乘法估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 例题演示:通过具体例题演示乘法估算的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乘法估算方法,强调其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练习题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乘法估算方法的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乘法估算测试,评价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乘法估算过程中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第四单元《格子乘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格子乘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格子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格子乘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格子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3. 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乘法分配律在格子乘法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 新课:介绍格子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

4. 应用: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总价、计算工程量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格子乘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发言情况。

3. 学生运用格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格子乘法的计算方法”。

格子乘法是一种将两个两位数相乘的方法,它通过将乘数和被乘数分别拆分成十位和个位,然后进行交叉相乘和相加的计算。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本质,还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以下是对格子乘法计算方法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格子乘法的步骤1. 将两个两位数分别写在格子的上方和左侧,其中一个数作为乘数,另一个数作为被乘数。

2. 将乘数的十位和个位分别与被乘数的十位和个位进行交叉相乘,将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格子中。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4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4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内容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1.口算、估算融入到笔算教学中。

2.增加了一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单价、数量和总价的例题进行概括、总结。

3.以填空的形式,给出了积的变化规律文本。

三、具体内容1.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

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估算后直接揭示145×12的笔算过程,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2.例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第1小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确定。

第2小题的重点则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例2的编排把口算融入了笔算教学中,通过呈现两位学生的不同算法,意在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下面的阅读材料介绍了“格子乘法”,使学生了解“格子乘法”的计算过程与笔算乘法的密切关系,也可作为整数乘法算理的一种解释方式。

3.例3:积的变化规律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思路的引导非常清晰:(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2)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里的编排还给出了规律的文本表示,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规律。

4.例4: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提供两个典型购物问题,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从两个问题的相关性入手,提炼出单价、数量、总价,明确这三个概念的内涵。

然后结合具体问题情境,分析“单价、数量与总价”三量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数量关系。

5.例5: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小数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 小数的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小数的四则运算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乘、除的意义和掌握计算法则。

2、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和乘除法。

3、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数。

4、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小数加法和减法课题: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

第一小队采集了1250克,第二小队采集了986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2.5= 6.03+8.47=8.41—0.75=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学习新知1、学习例1。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例1与复习中的第1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例1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算?”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说出从复习的第1题可以看出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例1可以看出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因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中草药的千克数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2)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接着讨论:(3)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2.让学生做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常考题)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已知46×7=322。

下面算式中,结果和它相等的是()。

A. (46÷3)×(7×3)B. (46×5)×(7×5)C. (46+10)×(7+10)D. (46-10)×(7+10)2.小丽一步约走62厘米,她从学校到图书馆走了596步,学校离图书馆约有()米.A. 300厘米 B. 300米 C. 360米3.已知 × 是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那么,下面四个数可能是它的得数的是()。

A. 3302B. 6538C. 32512D. 10332 4.用乘法竖式计算257×23时,应先算()。

A. 23个257B. 20个257C. 3个2575.积的末尾有()个0。

A. 20B. 21C. 100D. 10006.因为38×235=8930,所以0.38×2.35=()。

A. 8.93B. 0.893C. 89.37.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10,积().A. 乘10B. 乘100C. 不变8.已知a×b=345,因为b不变,给因数a乘2后,积变为()。

A. 345B. 690C. 3479.下列算中与160×80的结果不相等的是()A. 16×800B. 1600×8C. 16×8010.下面各题与2.6×6.8的结果相等的算式是()A. 260×0.68B. 0.26×68C. 26×6.811.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40,积()。

A. 不变B. 乘40C. 除以4012.两个数的积是3.68,如果将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缩小到原来的,则积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我会填。

(每空1分,共13分。


1、75的28倍是(),196与72相乘,积是()。

2、400×30积的末尾有()个0。

3、260×40=26×4×()
4、53×48,积是()位数。

5、一只猎狗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5千米,可写作()。

小东骑自行车可达每分钟300米,可写作()。

6、估算下面各题。

①小张身高171厘米,大约是()厘米。

②小军爸爸的工资是每月1980元,大约是()元。

③某足球场可以容纳观众19800人,大约是()人。

7、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到的是多少个(),所以乘得的积的末位要与()的()对齐。

二、判断。

(每题1分,共5分。


1、203×50积的末尾有2个0。

()
2、396×3≈1188。

()
3、路程×时间=速度。

()
4、千米/时、米/秒、米/分钟都可以作为速度的单位。

()
5、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或缩小)若干倍。

()
三、在〇里填上“>”、“<”或“”=。

(每题1分,共4分。


36×120 〇12×360 300×5 〇50×30
24×20 〇480×10 120×40 〇10×400
四、算一算。

(共35分。


(1)、口算。

(每题1分,共12分。


40×70= 30×80= 42×30= 18×70=
120×4= 146×25≈233×64≈25×30=
350÷7= 4800÷6= 165+135= 850-60=
(2)、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你发现了什么?(每题1分,共5分。


85×64= 85×16= 85×8= 85×320=
我发现了:
(3)、笔算。

(每题3分,共12分。


208×35 23×708
280×73 430×80
(4)、做小小医生。

(每题3分,共6分。


224×36=2016 504×42=2268
2 2 4 5 0 4
× 3 6 × 4 2
1 3 4 4 1 0 8
6 7 2 2 1 6
2 0 1 6 2 2 6 8
五、列式计算。

(每题3分,共12分。


1、227乘42,积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350,另一个因数是68,积是多少?
3、17个504是多少?
4、216的45倍是多少?
六、小小生活问题我来解决。

(第一题3分,其他每题4分,共31分。


1、火车每小时行108千米,12小时行多少千米?
2、李大叔叔去卖月饼。

6盒月饼卖了150元,30盒能卖多少元?
3、新亚小学的同学参加春游。

校车上山时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行了5小时,下山时只用了4小时。

校车下山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这个电影院共有812个座位,每张电影票的价格是15元。

这一场电影的收入是多少元?
5、每排有118棵,共有32排,你估一下大约有多少棵?
6、如果这架飞机平均每分钟飞行14千米,飞行2个小时有多少千米?
7、装修工人要粉刷教室。

粉刷面积是216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的粉刷费用是18元,粉刷这间教室要花多少钱?
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战斗机速度的最高记录是165千米/时,而现在的战斗机速度远远超过了当时的战斗机。

假如有一种战斗机的速度是当时最高记录的28倍,它的速度大约是多少千米/时?
答案
一、1、2100 14112
2、3
3、100
4、2544
5、35千米/时300米/分
6、170 2000 20000
7、十第二个因数十位
二、1、2、3错4、5对
三、= =
< >
四、1、略2、略3、7280 16284 20440 34400
4、8064 21168
五、1、9534 2、23800 3、8568 9720
六、1、1296 2、150÷6×30=7500(元)3、36×5÷4=45(千米)
4、812×15=12180(元)
5、118×32≈3000(元)
6、14×2=28(千米)
7、216×18=4000(元)
8、165×28≈5100(千米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