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收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收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不少新兴市场出现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汇率贬值的情况。
2014 年,全球经济曲折复苏,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但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一、2014年我国收支总体状况: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4 年,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经常项目顺差 2197 亿美元,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之内。
2014年末,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余额为38993亿美元,继续占据对外金融资产首位,占资产总值的比重为61%,占比较上年末减少4.0个百分点,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
同时,民间部门正在加快“走出去”,因风险偏好较低,更青睐传统投资渠道,对外直接投资和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资产共计22469亿美元,占资产总值的比重升至历年最高值(35%);而对外证券投资资产2625亿美元,占比4%,较上年末略降0.2个百分点。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
去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2579亿美元,较2013年下降48%。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197亿美元,增长4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2亿美元,下降89%。
货物贸易顺差增长较快。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4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23541亿美元,进口1878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和1%;顺差4760亿美元,增长32%。
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2014年,服务贸易收入1909亿美元,较上年下降7%;支出3829亿美元,增长16%;逆差1920亿美元,扩大54%,其中运输项目逆差较上年微增2%,旅游项目逆差延续扩大态势,增长40%。
直接投资净流入小幅下降。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4 年,直接投资顺差2087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
其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804亿美元,增长10%;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2891亿美元,下降1%。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无论出现顺差或逆差都是失衡的表现,国际收支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也就是就是说国际收支失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大幅度的顺差或逆差,则会对该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而我们往往认为顺差就有利于经济发展,逆差就不利于,其实不然。
以下我就对顺差和逆差进行利于弊的分析。
一.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即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入大于出,而国际收支一般是用美元结算,这种结算是在银行之间进行的,但是美元除在美国外其他国家不能直接流通,我国央行就将顺差多出来的美元储备起来,而发行3倍于储备左右(我国就是这样)的本国货币,以维持货币流通量的平衡。
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自然就会增长的越多。
利1.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弊虽然顺差给我们带来很多利处,但同样也有很多的不利。
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使迫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本币过于坚挺,会引发大规模的套汇、套利和外汇投机活动。
比如,在我国就是人民币升值,现在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最近也有说法加息与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其实就是,在中国套汇的同时,再进行套利。
其次,导致通货膨胀,就拿我国来说,我国就属于输入性的通货膨胀,3月时共持有美国国债1.145万亿美元,顺差会增加外汇的供给和对本币的需求,货币当局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大量外汇进行干预。
两种情况都会迫使国内货币投放量扩大,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在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好控制,就是保持一定的外汇收支平衡,在加大出口的同时也加大进口,而不是通过减少出口。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current account deficit and capital account surplus)的存在,已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出现,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
的影响。
首先,双顺差可以推动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
在双顺差存在的情况下,资本账户上显
示出顺差,而经常账户则出现逆差。
我国进口商品多,却出口不多,所以必须向外国付款,但是可以得到资本账户上的顺差带来的现金,使我国现有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这可以在经
济当中起到稳定的作用。
其次,双顺差促进了我国的投资水平的提高。
在双顺差形势的存在,外国的投资者有
可能使大量的资金流向我国,这种情况下,我国投资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实现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双顺差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
由于外国资金向我国投资,我国外商投
资企业将得到政府支持,这将加快我国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加产品质量和外
销能力。
另外,双顺差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转型。
由于我国拥有可观的外汇储备,可以帮
助用于实施经济转型,即从资源型经济向科技型经济转变,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我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它对我国经济发
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双顺差在增强我国外汇储备、促进投资水平提高、推动科技进步、加
速经济转型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这些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对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无论出现顺差或逆差都是失衡的表现,国际收支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绝对的,也就是就是说国际收支失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大幅度的顺差或逆差,则会对该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而我们往往认为顺差就有利于经济发展,逆差就不利于,其实不然。
以下我就对顺差和逆差进行利于弊的分析。
一.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收支顺差即是指某一国在国际收支上入大于出,而国际收支一般是用美元结算,这种结算是在银行之间进行的,但是美元除在美国外其他国家不能直接流通,我国央行就将顺差多出来的美元储备起来,而发行3倍于储备左右(我国就是这样)的本国货币,以维持货币流通量的平衡。
顺差越多外汇储备自然就会增长的越多。
利1.国际收支顺差促进经济增长。
2.国际收支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和引进外资能力。
3.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
4.国际收支顺差加强了我国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
5.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
弊虽然顺差给我们带来很多利处,但同样也有很多的不利。
持续的、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首当其冲的影响就是使迫使本国货币汇率上升,本币过于坚挺,会引发大规模的套汇、套利和外汇投机活动。
比如,在我国就是人民币升值,现在看来已经是大势所趋,最近也有说法加息与人民币升值一步到位,其实就是,在中国套汇的同时,再进行套利。
其次,导致通货膨胀,就拿我国来说,我国就属于输入性的通货膨胀,3月时共持有美国国债1.145万亿美元,顺差会增加外汇的供给和对本币的需求,货币当局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购入大量外汇进行干预。
两种情况都会迫使国内货币投放量扩大,物价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在我国通货膨胀的最好控制,就是保持一定的外汇收支平衡,在加大出口的同时也加大进口,而不是通过减少出口。
国际收支结构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际收支结构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情况。
其中包括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收支。
国际收支的平衡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收支结构国际收支结构可分为贸易收支、服务收支和资本收支三个部分。
贸易收支是指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收支情况,其中包括出口和进口。
一国的出口收入和进口支出决定了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因此贸易收支在国际收支中占比最大。
服务收支是指服务业方面的收支情况,包括旅游、教育、咨询等服务。
在当前全球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领域的发展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关键领域。
资本收支是指投资和金融方面的收支,其中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银行业的收支等。
资本收支的结构与国家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法律和财务体制等有关。
二、国际收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国际收支的不均衡往往会带来种种负面的影响。
首先,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引发汇率波动和外汇储备的变化。
当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的收入低于进口商品的支出时,该国家的外汇储备将会下降,可能会导致汇率下跌,进而带来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等问题。
与此相反,当一个国家的出口超过其进口时,外汇储备将会增加,可能导致该国对外汇的需求量减少,从而使该国货币升值。
因此,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导致货币供应链的不稳定,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次,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就业和生产力。
贸易逆差可能导致某些公司减少生产,从而使得该国的劳动力就业需求降低,进而导致失业率上升。
同时,整体消费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经济活动的减缓。
最后,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能会加剧贫富差距。
当商业和金融拥有者能够从不平衡中获利,而其他人则因减少就业而遭受损失时,可持续性的增长将会受到质疑,并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
三、结论国际收支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应当得到更加重视。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贸易争端升级的背景下,各国应当积极制定和实施政策措施,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加强市场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以此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的逐步下降,显示出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及我国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努力正在发挥成效,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更多地由外需拉动转为由内外需均衡拉动。
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0年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与今年一季度的修订数据相比,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由一季度的536亿美元上升到了二季度的705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9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61亿美元,收益顺差72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99亿美元。
有关专家说表示:“今年上半年,在世界经济持续向好,国际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国内需求增长强劲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情况好于预期,涉外经济活动趋于活跃,从数据上看已经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同时,由于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明显缩小,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向平衡状态趋近。
不过,进入二季度尤其是6月份以来,这一情况有所改变。
数据显示,7月份进口当月值比上月降低5.85亿美元,而出口当月值却依然创下历史新高;进口与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从6月份的34.1%、43.9%下滑至22.7%、38.1%,进口同比增速下滑11.4个百分点,而出口增速仅下滑5.8个百分点,这使得贸易顺差及其同比增速出现较快回升,这也是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较一季度有较大增幅的重要原因。
”针对此,今年下半年将进一步扩大进口,保持贸易平衡。
从目前来看,我国出口和进口恢复并不同步,进一步扩大进口将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收支的平衡。
研究一下此次发布的数据不难发现,尽管目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仍保持顺差态势,但国际收支状况继续趋于改善。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242亿美元,同比下降8%,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4.9%,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浅析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

浅析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作者:马荣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35期马荣(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 222000)摘?要:在过去的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直都保持着“双顺差”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量的增加,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我们国家对外紧急支付的能力,也体现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是持续的双顺差和太多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国际收支国际储备顺差逆差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12(b)-0254-01一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平衡,不仅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与金融关系,影响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稳定及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而且对其国内经济的稳健运行于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很多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直都保持着“双顺差”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量的增加,虽然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外汇储备量出现了短暂的下滑,但最后依然处于1万亿之上,接近1.95万亿美元。
虽然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我们国家对外紧急支付的能力,也体现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是持续的双顺差和太多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1 有利的方面1.1 双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我国长期的双顺差为国家积累了很多的外汇储备,充足的外汇储备提高了我国抵抗国际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也保证了我国紧急支付的需要,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同时因为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外汇储备的多少可以表明一个国家对外偿还债务的能力,所以大量的外汇储备的增加表明我国国际清偿能力的增强,因为国际清偿力的提高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信用度迅速提高,所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时,能够很容易的以较低成本来取得各类贷款。
这样就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发挥稳定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有利于保持我国汇率的稳定;积累的外汇储备有助于提供我国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为保证我国实现每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做出贡献。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是衡量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的主要工具,它记录了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与效劳以及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
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影响本国国内的经济运行,也会影响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对外经济平衡,是宏观经济四大目标之一。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
如果增长、就业和物价没有到达均衡状态,必然会反映到国际收支上来;如果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就不可能真正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就不可能真正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开展。
一、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状况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一直保持总顺差格局,但总顺差的幅度有一定波动。
主要表现在各个记账工程差额的波动,尤其以经常工程和资本和金融工程的变动最为突出。
自2005-2011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一直保持双顺差,但顺差的规模有所减少。
2011年,我国经常工程顺差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15%,资本和金融工程顺差2211亿美元,下降23%;国际收支总顺差4228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19%,低于2007-2010年年均顺差4686亿美元的规模。
2012年,国际收支平衡新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国际收支从1999年以来的持续“双顺差〞转为“经常工程顺差、资本和金融工程逆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逐渐趋向自主调节、自我平衡。
但这与市场主体根据境内外利差、汇差等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财务运作,由以往的“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转向“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的顺周期变化密切相关,国际收支自我平衡的根底还不结实。
2013 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总顺差重新反弹。
经常工程顺差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7%;资本和金融工程顺差1187 亿美元,增长7.0倍;国际收支总顺差2171 亿美元,增长1.4 倍。
其中跨境资本流动出现较大波动。
2012 年底以来,在主要兴旺经济体相继加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内经济缓中企稳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显著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收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2008 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不少新兴市场出现资本外流、储备下降、汇率贬值的情况。
2014 年,全球经济曲折复苏,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但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一、 2014 年我国收支总体状况: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2014 年,我国国际收支在振荡中趋向基本平衡。
经常项目顺差 2197亿美元,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之内。
2014 年末,我国国际储备资产余额为38993 亿美元,继续占据对外金融资产首位,占资产总值的比重为61%,占比较上年末减少 4.0 个百分点,为2004 年以来的最低。
同时,民间部门正在加快“走出去”,因风险偏好较低,更青睐传统投资渠道,对外直接投资和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资产共计22469 亿美元,占资产总值的比重升至历年最高值(35%);而对外证券投资资产2625 亿美元,占比4%,较上年末略降0.2 个百分点。
2014 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
去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2579 亿美元,较2013年下降48%。
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197 亿美元,增长48%;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82 亿美元,下降89%。
货物贸易顺差增长较快。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4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23541亿美元,进口1878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6%和1%;顺差4760 亿美元,增长32%。
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2014年,服务贸易收入1909亿美元,较上年下降7%;支出3829 亿美元,增长16%;逆差1920 亿美元,扩大54%,其中运输项目逆差较上年微增2%,旅游项目逆差延续扩大态势,增长40%。
直接投资净流入小幅下降。
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4 年,直接投资顺差2087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4%。
其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804 亿美元,增长 10%;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净流入 2891 亿美元,下降1%。
证券投资净流入快速增长。
2014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824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6%。
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108 亿美元,扩大102%;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932亿美元,增长60%。
其他投资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
2014年,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2528 亿美元,而上年为净流入722 亿美元。
其中,我国对外的贷款、贸易信贷和资金存放等资产净增加3030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3%;境外对我国的贷款、贸易信贷和资金存放等负债净增加502 亿美元,下降 77%。
2014 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 亿美元贷方借方一. 经常帐户差额27,99225,795A.货物和服务差额25,45122,611a.货物差额23,54118,782b.服务差额1,9093,8291.运输差额3829622.旅游差额5691,6493.通讯18234.建筑服务差额154495.保险服务差额462256.金融服务差额4549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差额18485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差额72269.咨询差额42926510.广告 .宣传差额503811.电影 .音像差额2912.其它商业服务差额14231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差额1120B.收益差额2,1302,4711.职工报酬差额299422.投资收益差额1,8312,429C. 经常转移差额4117141.各级政府差额16462.其它部门差额395668二. 资本和金融帐户差额25,73025,347A.资本帐户差额1920B.金融帐户差额25,71025,3281.直接投资差额4,3522,2661.1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差额5551,3591.2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差额3,7979062.证券投资差额1,6648402.1资产差额2934012.1.1股本证券差额1701842.1.2债务证券差额1232172.1.2.1(中 )长期债券差额1232152.1.2.2货币市场工具差额022.2负债差额1,3714392.2.1股本证券差额7772582.2.2债务证券差额5941812.2.2.1(中 )长期债券差额497882.2.2.2货币市场工具差额97943.其它投资差额19,69422,2223.1资产差额9954,0253.1.1贸易信贷差额282970长期差额619短期差额2769503.1.2贷款差额177915长期差额0455短期差额1774593.1.3货币和存款差额5142,1113.1.4其它资产差额2229长期差额00短期差额22293.2负债差额18,69918,1973.2.1贸易信贷差额154174长期差额33短期差额1511713.2.2贷款差额17,46417,807长期差额511569短期差额16,95317,2393.2.3货币和存款差额9941803.2.4其它负债差额8735长期差额646短期差额2329三. 储备资产变动额3121,4903.1货币黄金差额003.2特别提款权差额113.3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差额1343.4外汇储备差额2981,4863.5其它债权差额00四. 净误差与遗漏01,401二、我国国际收支差额形成原因:1: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
消费不足带来储蓄过高,而高储蓄带来的是则高放贷和高投资。
在国内消费不旺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对外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
2: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导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3:国内长期实行的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流入并不是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而是这些外商将直接投资带来的外汇简单地卖给中国人民银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产生了“双顺差”的格局。
4: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一部分加工出口产业以外商投资形式由其他亚洲经济体向我国转移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归根到底是我国在世界产业结构中的分工角色造成的。
5: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
三、国际收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国际经济活动的直接反映,它的变化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首先,贸易顺差的扩大,充分证明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外向型经济和对外贸易政策的正确性,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也使我国彻底结束了外汇短缺的历史,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信誉的进一步增强;其次,较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保证,有助于我国提高抗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的信心,同时也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制度提供了较宽的政策空间;再次,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从国外引进所需要的先进技术、为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有利于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二)负面影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结构失衡和储备持续大幅增长的总量失衡,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1)外汇储备成本加大。
国际收支总差额等于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金融项目差额之和,如果一国国际收支总差额是顺差,就意味着该国的官方储备资产增加。
过度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主要体现为汇率风险和机会成本上。
首先,外汇储备资产以外币和外币有价证券为主,而汇率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外汇储备资产的价值。
近年来,美元持续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在币种结构上以美元为主,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缩水的风险。
其次,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
一国的外汇储备实质上是对外国的债权,外汇储备增加表明该国的储蓄大于投资,一方面该国国内的即时消费受到限制,本国居民的福利遭受损失。
另一方面,持有外汇储备表示放弃了一定量的实际资源的使用,丧失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2)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强。
从 2005 年 7 月 21 日开始,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性升值2%,波动幅度限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在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继续扩大的背景下,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则不断增长,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从汇改初期的1 美元兑 8. 11 元人民币提高到 2010 年的 1 美元兑6.6 元人民币左右。
一方面,我国国际收支巨额顺差招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严重不满,不少西方国家强烈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另一方面,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也加强了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促使机构、企业和个人改变资产结构,减持外汇资产,增持人民币资产,同时大量热钱涌入,这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 3)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
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激增,我国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开始显现出来。
尽管我国目前实行了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但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被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因此随着国际收支顺差的扩大和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减轻外汇市场上由于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而产生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央行不得不大量购进外汇,投放基础货币,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4)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减弱。
在国际收支顺差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为了减轻由于外汇储备快速积累而带来的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压力,央行不得不在国内市场采取各种对冲方式来减少基础货币。
但是在现行的汇率制度下,由于外汇储备内生于国际收支,中央银行无法控制外汇占款,只能被动适应外汇占款的波动,这使得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也相应增强,从而大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增加了本国货币政策使用的难度。
(5)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增大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反映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和消费之间的不协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突出矛盾。
充分式外贸增长所带来的大量外贸顺差,不仅导致资源和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部门过度集中,而且导致了国内服务业、产业部门发展较慢,加剧了国内环境资源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