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019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优质课件(含视频)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 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
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 有这样的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三大杯酒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
客居此地
陵人,客此。
译文: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 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 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 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 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 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1)文章开头描写大雪三日之景时, 运用高度写意手法,不从视觉着笔,却从听 觉入手,更能画出大雪的威严。
(2)描写湖中雪景,先以“上下一白” 之“一”字,状其混茫难辨,使人唯觉其大, 而下文“一痕”“一点”“一芥”之“一” 字,则状其历历可数,使人唯觉其小,大与 小形成一组鲜明的对比。
(3)写亭中会友时,反客为主,以客 之喜表现“余”之喜,以客之叹表现“余” 之心声。最后又将客之“痴”同“相公”之 “痴”进行对比,以舟子之“喃喃”不解与 友人同“余”一见如故进行对比,突出知音 难觅。
——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大雪后西湖 空旷、肃杀、冷寂,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 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
(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 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 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 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思考: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
研读分析
有感情地读课文,说说此景异在哪里。
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读一读,对比读出田地苍 茫的景象。 B.量词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 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C.顺序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 个、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而已”? D.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 人两三粒而已”读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共41张PPT)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 一白。
品析:三个“与”字将天、云、山、 水连成一片,浑然一体,营造出苍茫 的意境。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 量的 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 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 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 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 写方法。
雪景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自然质朴
不事雕琢
“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 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 日别余也。”
——《西湖梦寻》自序
张岱之痴
痴迷于天人合 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 外的高雅之趣。
尚、个性独立的人!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夜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大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上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持有一份情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材料:“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望着湖上的影子,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湖心亭的一点轮廓,与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品析:三个“与”字将天、云、山、 水连成一片,浑然一体,营造出苍茫 的意境。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 量的 形容词加以修饰?有什么特点?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 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 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 勒物象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 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 写方法。
雪景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自然质朴
不事雕琢
“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 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 日别余也。”
——《西湖梦寻》自序
张岱之痴
痴迷于天人合 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 外的高雅之趣。
尚、个性独立的人!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一个人,夜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大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上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持有一份情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材料:“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望着湖上的影子, 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湖心亭的一点轮廓,与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3张PPT)

课文赏析
原文: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舟子说作者“痴”,虽有世俗之感,却是对作者痴
①及:等到。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②舟,子痴:迷船于夫世。俗之外的
③喃喃:小声嘟囔。
④莫:不要。
⑤相公:旧时闲对情士人雅的致尊的称高。度评价,⑥巧更妙:地还表。现出作者孤高冷寂
主旨探究
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 粒”,文章末尾还写到舟子,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①作者去湖心亭赏雪,旁若无人,在作者心里,这里只有他自 己,他忘乎所以,忘记一切俗念,只想着赏雪,这是一种清高 的境界,所以“独”字表现了他的高洁。 ②作者认为舟子不可能跟他志趣相投,也进不了他的内心,舟 子对“相公”的行为和心中所想是不理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 的,“独”字表现了他的孤傲清高。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①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②!” “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了作者的“喜”。但作者并不
①大:很,非常。
②焉得更有此人:说哪自能己还喜有,这反样写的二人客呢“!见意余思大是想喜不”到,还“会湖有中这焉样得的更人。
焉得,哪能。更,有还此。人!”,这一惊叹虽发自于二客,实为作者的
译文:
心声。运用反客为主的手法,足见其用笔之独到。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在烧酒,酒炉
里的酒正在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
的人呢!”
课文赏析
原文: 拉余同饮。余强①饮三大白②而③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④此。
湖 心 亭 看 雪
张 岱
文题解读 “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事件。文 题简洁、明了,表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1张PPT)

”“点”“芥”“粒”,
用得巧妙之极,从侧面把雪
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 片的景色烘托得淋漓尽致。
自学指导(6)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2.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 “相公”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 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 心亭看雪”。
7 我的态度是( 余强饮三 )
大白
硬喝下
因为偶逢知己而无限
喜悦
热情好客 充满惊喜
8 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痴 )
为什么? (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 寂的情怀 )
自学指导(5)
•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 1、你能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吗?
并运用想像加以描绘。 • 2.这些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是否运用了大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消失,只从听觉上表 现冬雪的威严.
3 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指夜深人静之后, 作者独舟去看雪.
(更定矣)
其总的印象是(
雾凇沆砀, 天
与云,与山) ,与 水,上下一白.
4 写湖心夜景 全景
广漠
特写景物是( 堤粒亭舟人,痕) 点芥
特写
渺小
5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人) 6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 拉余同) 饮
• 4.作者是怎样写湖心夜景的?
• 5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
• 6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 )
• 7 我的态度是(
)
• 8 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 )为什么?
1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 (崇祯五年十二月 ) (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2 写雪大的句子是
用得巧妙之极,从侧面把雪
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 片的景色烘托得淋漓尽致。
自学指导(6)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2.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 “相公”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情 况下,在“更定”时分,划一条小船,“独往湖 心亭看雪”。
7 我的态度是( 余强饮三 )
大白
硬喝下
因为偶逢知己而无限
喜悦
热情好客 充满惊喜
8 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痴 )
为什么? (有独自冒寒看雪的雅兴和孤 寂的情怀 )
自学指导(5)
•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 1、你能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吗?
并运用想像加以描绘。 • 2.这些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是否运用了大
(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消失,只从听觉上表 现冬雪的威严.
3 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指夜深人静之后, 作者独舟去看雪.
(更定矣)
其总的印象是(
雾凇沆砀, 天
与云,与山) ,与 水,上下一白.
4 写湖心夜景 全景
广漠
特写景物是( 堤粒亭舟人,痕) 点芥
特写
渺小
5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人) 6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 拉余同) 饮
• 4.作者是怎样写湖心夜景的?
• 5 来到亭上,看到了什么? ( )
• 6 那人对我的态度是( )
• 7 我的态度是(
)
• 8 舟子对作者的评价是哪个字?( )为什么?
1 “看雪”的时间是 ?地点是 ? (崇祯五年十二月 ) (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
2 写雪大的句子是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

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 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 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显露出深沉的故国之 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乐趣,风格特殊。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 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 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 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 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有痴似相公者:更,还。痴似,痴于,痴过。 痴,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 山水、淡泊孤寂的特殊个性。 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的花概括课文中心内容。
作者到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的湖心亭。 人物:作者张岱,两“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奇遇。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 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 点,这正流露羁縻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 脱俗,卓然独立。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 事交融,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 一大特色。
写法探究
请赏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 句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 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 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 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 人墨客到此赏景。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一 览无余,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 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 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显露出深沉的故国之 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乐趣,风格特殊。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 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 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 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 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有痴似相公者:更,还。痴似,痴于,痴过。 痴,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 山水、淡泊孤寂的特殊个性。 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的花概括课文中心内容。
作者到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的湖心亭。 人物:作者张岱,两“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奇遇。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 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 点,这正流露羁縻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 脱俗,卓然独立。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 事交融,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 一大特色。
写法探究
请赏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 句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 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 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 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 人墨客到此赏景。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一 览无余,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9张PPT)

二、品奇景,再悟痴心
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
雪后西湖全景
突出
“大、白”
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 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
特写西湖近景
突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
本句写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既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寞之感
手法: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 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 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 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 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
白描用于写人,只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 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
用几个凝练的动词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父亲攀 爬月台时的努力,没有过多形容、修饰的语 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细 细品味,却情真意浓。
渲染手法写景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 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 《江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 使人如身临其境。
例如: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 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 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 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
冬之痴
湖
心
亭
张 岱
看 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长堤一 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共24张PPT)(优质版推荐)

1、我们说张岱“痴”,可舟子却说湖中 人比“相公”更“痴”,这又为何?
明确: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 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 “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 要的是,他们都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时近年关。
2、令“相公”与“湖中人”痴情不已的究 竟是什么?
明确:痴情于自然,痴情于山水,陶然自乐 于真性情中。冰清玉洁、凝练清绝的西湖雪 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故国情怀,这闲 雅之趣与故国之恋在苍渺旷远的西湖天地间 融于一炉。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明确:看到我十分高兴,说:“湖中 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呢?
3、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明确:船夫不停地小声念叨着:“别 说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
二、疏通句意,体察句子语气。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2《 湖心亭看雪》课件(17张ppt)

(3)“痴”心:“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问姓氏 答籍贯。表现的是作者思恋故国的情感。
课堂小结
课文以清新淡雅之笔,记叙了作者晚上 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风韵绰 约、气象雄浑的江南湖山雪景图,寄寓了作 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板书设计
看雪年月、地点和环境
湖 心
西湖雪景
亭
看 雪
亭中会客
人生感慨
记叙 议论 抒情
随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分析“痴”的多种含义,并找 出带“痴”的成语,越多越好。
96.忧伤并不是人生绝境坎坷并非无止境,没有谁能剥夺你的欢乐,因为欢乐是心灵结出的果实。欢乐将指引你在人生正确方向里寻找自己的错误,寻找自己人生的正确目标,并执著的走下去。 69.不是每件事都注定会成功,但是每件事都值得一试。 56.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 10.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 69.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97.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39.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 49.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23.要乐观,要积极,多笑,多照镜子。 29.我命由我,不由天! 87.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26.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82.眼中闪烁的泪光,也将化作永不妥协的坚强。 51.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24.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 37.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29.我命由我,不由天! 42.小时侯,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38.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 28.天下绝无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拿破仑一世 52.你要记住你不是为别人而活,你是为自己而活。 33.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1.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69.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课堂小结
课文以清新淡雅之笔,记叙了作者晚上 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风韵绰 约、气象雄浑的江南湖山雪景图,寄寓了作 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板书设计
看雪年月、地点和环境
湖 心
西湖雪景
亭
看 雪
亭中会客
人生感慨
记叙 议论 抒情
随堂练习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分析“痴”的多种含义,并找 出带“痴”的成语,越多越好。
96.忧伤并不是人生绝境坎坷并非无止境,没有谁能剥夺你的欢乐,因为欢乐是心灵结出的果实。欢乐将指引你在人生正确方向里寻找自己的错误,寻找自己人生的正确目标,并执著的走下去。 69.不是每件事都注定会成功,但是每件事都值得一试。 56.人最可悲的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 10.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 69.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97.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39.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 49.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23.要乐观,要积极,多笑,多照镜子。 29.我命由我,不由天! 87.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26.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82.眼中闪烁的泪光,也将化作永不妥协的坚强。 51.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24.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 37.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29.我命由我,不由天! 42.小时侯,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38.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美妙的乐曲。 28.天下绝无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拿破仑一世 52.你要记住你不是为别人而活,你是为自己而活。 33.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1.压力不是有人比你努力,而是那些比你牛×几倍的人依然比你努力。 69.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
相公者。”
注释:
及:等到。
舟子:船夫。
喃喃:小声地不断念叨。
译文: 等到下了船,船夫不断地小声念叨说:“别说您
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1. 赏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答案】点明时间和地点。文章写于明朝灭亡之 后,但用的仍是明朝的纪年,说明在作者的心中 明朝始终没有灭亡,故国之情仍在。
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
中人两三粒而已。
景物描写
导思1.作者选取了
哪些有特色的景物? 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关键词: 痴
怀念故国
导思2:“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 一句有何深层含义?
来描绘? 雪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
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湖心亭看雪》课文朗读。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
初文学家。他的小品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
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有《琅
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张岱出身于书香门第,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 过着悠闲的布衣生活。明亡以后,他消极避居于嵊县 西白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 寻》即写于他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 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义 1.是:是日(这 代词) 判断动词) 是金陵人(表判断
2.更:更定矣(gēng,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量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gèng,还 副词) 3.白: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4.一:上下一白(全 副词) 余拏一小舟(一只 数词)
(三)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名词用作动词,下大雪)
2.是金陵人,客此(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四)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金陵人
点拨:用“是”做判断动词,表判断。
2.省略句 见余大喜
点拨:省略主语“他们”,指湖心亭上“铺毡对坐”的人。
3.倒装句 更有痴似相公者 点拨:倒装句,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中正常语序应 为“更有似相公痴者”。
(五)名句积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
重点品析第2段
2.大雪过后的寒冷夜晚,作者为什么独自一人去赏雪,他当
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答案】一个“独”字,写出了作者有着遗世独立的高洁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连续下了三
天大雪,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原文: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注释: 是日:这一天。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定:止,停。
拏(ná):携,带。
毳衣:细毛皮衣。毳(cuì),细毛。
原文:
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景。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空与云、与山、与湖水, 上下全是白色的。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 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小草似 的小船,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
原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注释: 焉:怎么,疑问代词。
更: 还。 大白:大酒杯。 强:尽力。 金陵:地名,即今江苏南京。 客:这里是“客居”的意思。
译文: 到了湖心亭,(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
对而坐,一个童仆在煮酒,炉中酒正沸腾着。(两个 人)看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的 人?”于是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就 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他们回答)是金陵人, 客居此地。
到了一次解放。
《陶庵梦忆》简介
《陶庵梦忆》八卷,是张岱传世作品中著名的一部。其 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
们面前,如茶楼酒肆、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以及
山水风景、工艺书画等,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 卷,尤其可以说是江浙一带一幅绝妙的“清明上河图”。其 中虽有贵族子弟的闲情逸致、浪漫生活,但更多的是社会生 活和风俗人情的反映。
12 湖心亭看雪
游 记 散 文
西湖很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 绣出西湖三四峰”。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 去湖心亭看雪。
1.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 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重点) 3. 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难点) 4. 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翻译课文
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
鸟声俱绝。
注释:
崇祯五年:即 1632 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 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 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
雾凇 : 雾气和水汽。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 面蒸发上升的水汽。
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舟一芥:船如同小草一般。芥(jiè),小草。
译文: 这天晚上初更刚过,我划着一条小船,披着细
小品文
本文是一篇小品文。小品文的文体并无定制,尺牍、
日记、游记、序跋等均可包含,其特点有三:一是通常
篇幅不长;二是结构松散随意;三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 趣。小品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明代。 晚明小品文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产物 ,它的核心为“ 性 灵”,与唐宋古文的核心“道统”恰好相对,使散文得
一 读一读字音
hàng 沆 gēng 更定
dàng 砀
zhān 铺毡
nán 喃喃 qiǎng 强饮
gèng 更有此人
二
写一写字形
chóng zhēn( 崇祯 )
雾sōng( 凇 )
cuì( 毳 )衣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余住西湖 古义:我;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代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今义:跟“黑”相对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