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初三物理苏科版知识点

初三物理苏科版知识点初三物理苏科版知识点涵盖了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等基础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物理知识框架。
以下是部分重要的知识点总结:1. 力学部分-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间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可以由几个分力合成,分力可以由合力分解得到。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2. 热学部分-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摄氏度或开尔文温度表示。
-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热机:利用热能做功的机器,如内燃机、蒸汽机等。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即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3. 电学部分- 电荷:物质中带电的基本粒子,正电荷和负电荷是两种不同的电荷。
-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强度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原因,电压单位是伏特。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 欧姆定律:描述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即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等组成的电流路径。
4. 光学部分-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影子等现象。
- 反射: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部分光线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回来。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如透镜成像。
- 色散:白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程度不同,导致光的分散。
苏科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苏科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苏科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知识点,并为你提供深入理解物理的基础。
1. 运动和力学1.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1.2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1.3 受力分析:重力、摩擦力、弹力、离心力等1.4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装置、斜面等1.5 动量和冲量:动量定律、冲量定律2. 声学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源、声波、介质2.2 声音的特性:频率、振幅、波长、声强2.3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回声、共鸣、声音的路径2.4 声音的利用:扩音器、电话、乐器等3. 光学3.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3.2 光的成像:凸透镜、凹透镜、鱼眼镜等3.3 光的颜色:光的分解、三原色、补色等3.4 光的利用:光的导纳、光的通讯、光的测量等4. 热学4.1 温度和热量:热传递、热平衡、热膨胀4.2 热能转化:内能、功、功率、效率4.3 物质状态和相变:固态、液态、气态、气体状态方程4.4 热力学循环:卡诺循环、热机效率5. 电学5.1 电荷和电场:电荷的属性、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5.2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特性、电阻、欧姆定律、串联和并联 5.3 电能与电势:电势差、电容、电容器、电能转化5.4 磁学: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电磁感应5.5 电磁波:电磁振荡、电磁波的传播、光的电磁本质以上所列知识点是苏科九年级物理学习的基础,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够对物理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你多进行相关实验和习题的练习,从实践中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物理知识点对你在苏科九年级的物理学习中有所帮助。
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将为你今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物理学原理。
祝你学习进步!。
物理九年级苏科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苏科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涉及了苏科知识点。
下面我将以物体的运动、电学、光学和声学等方面为主线,为大家介绍一些重要的苏科知识点。
一、物体的运动1.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位置的量度。
它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
速度的单位可以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2. 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3. 力: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来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N)。
4. 惯性: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
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
二、电学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被约定为正方向。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作用。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和截面积。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3. 电压:电压是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推动力。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4. 电功率: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电能。
它的计算公式为功率=电流×电压。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在光线传播过程中,它会遵循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一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会遵循斯涅尔定律。
3. 光的成像:光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等光学工具时,可以形成实像和虚像。
实像可以被屏幕上的观察者看到,而虚像则不能。
四、声学1. 声的传播:声音是物质在传播过程中的形式,它通过介质的震动而传播。
声音只能在有介质的条件下传播。
2. 声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和振幅两个主要的特性。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苏教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九年级的物理学习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以下是九年级苏教版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一、运动和力学1. 直线运动: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3. 力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类、叠加原理和平衡条件。
4.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5. 动量和冲量: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动量变化的计算。
二、能量和能量转化1. 功和机械能:功的计算、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
2. 功率和能量转化:功率的计算和能量转化过程的分析。
3. 碰撞和动能: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区别,动能定理的应用。
三、电和磁学1. 电流与电阻: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欧姆定律的计算。
2. 串、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和计算方法。
3. 磁场和磁力: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的计算。
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5. 电磁波:电磁波的特性和分类。
四、光学和声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及计算。
2. 光的折射和色散:光的折射规律和色散现象的分析。
3.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4. 声的传播和特性:声音的传播速度、共振和衍射现象的了解。
五、热学和能量转化1. 热传递: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和热的传导率。
2. 物质的热性质:热膨胀和比热容的计算。
3. 相变和热力学:相变的概念和热力学定律的应用。
六、宇宙和地球1. 天体运动:日、月、地球运动的原理和周期。
2. 地球和宇宙的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3.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球的内部活动:地球的构造和地震、火山等现象。
以上是九年级苏教版物理教材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习题和实验,通过实践探索物理世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

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含所有公式-绝对全----)苏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声音的发生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当振动停止时,发声也会停止。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快。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可听声的频率在20Hz~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的频率高于Hz,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超声波的特点是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次声波的特点是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常见的温度计有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至42℃。
温度计使用时,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底或壁。
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2023最新-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6篇

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优秀6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物理知识,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6篇《苏科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篇一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玻璃,陶瓷,塑料,纯油(自由电荷大部分被原子核束缚住了,所以才不导电的),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
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
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
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
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
苏科版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支持力:物体与支持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4. 力与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机械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的过程。
-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运动传递的过程。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的过程。
3. 物质的相变-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 沸腾: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 凝结: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4.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描述了能量转换的方向性。
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反射光线形成虚像。
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江苏苏科版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

江苏苏科版初中物理最全知识点一、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分类。
2.力的表示方法: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
3.力的合成和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成多个力。
4.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力的合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不平衡状态。
5.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等于垂直作用力的大小除以面积。
二、物体的密度和浮力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2.浮力的原理和计算:物体浸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上升推力称为浮力,浮力等于排挤的液体的重量。
三、机械运动1.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2.物体的位移和速度:位移是物体运动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和方向,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的位移。
3.物体的加速度和力:一些物体的速度改变量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速度改变量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牛顿第一定律和摩擦力:物体在受力为零时,速度将保持不变;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受力大小与物体的载荷和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5.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对此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力和能量1.功和功率: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物体的位移;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2.势能和动能:物体由于位置上的改变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3.能源与能量:能源指的是能够转化为人类需要的能量的物质或物理现象,能量是一种属性,不会被消耗或产生。
4.能量转化和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能量守恒定律指出能量总是守恒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能从不存在的地方产生,也不能消失。
五、电学基础1.电荷和电流:电荷是物体所带的电性的属性;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三种杠杆:
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U0时,则P<P0;灯很暗,
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Q=I2Rt.焦耳定律公式: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
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第十六章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指南北。
它有指向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磁体:..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另一个是南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
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
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
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0.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1.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3.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
原理制成的。
.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
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
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
.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λ、频率f的关系是:.v=λ
/f=λT
.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
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电磁波谱: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
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②光电转换;③光化转换。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输出的有用能量
转换的能量
.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100%输入的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