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工长培训学习资料全
高炉工长基础知识培训

永钢集团
YONGGANG GROUP
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五大部分: 炉喉、炉身、炉腰、炉腹 、炉缸
炉喉:高炉本体的最上部分,呈圆筒形;炉喉既是炉料的加入口, 也是煤气的导出口;它对炉料和煤气的上部分布起控制和调节作用。
炉身:高炉铁矿石间接还原的主要区域,呈圆锥台简称圆台形,由 上向下逐渐扩大,用以使炉料在遇热发生体积膨胀后不致形成料拱, 并减小炉料下降阻找力。
1.2 高炉五大辅助系统
永钢集团
YONGGANG GROUP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永钢培训系列课程
1.3 五大操作制度
永钢集团
YONGGANG GROUP
高炉操作制度是指高炉为达到优质、低耗、高产、长寿和高效益, 而在一定冶炼条件下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则和手段的结合。 具体内容包括:
装料制度 送风制度 造渣制度 冷却制度 热制度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永钢培训系列课程
(5)布料方式
永钢集团
YONGGANG GROUP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永钢培训系列课程
1.3.2 送风制度
永钢集团
YONGGANG GROUP
送风制度:通过风口向炉内鼓风的各种控制参数的总称。 ◎ 包括:风量、含氧量、风温、风压、风口直径、喷吹量等参数 ◎ 调控炉内的原始煤气流分布 ◎ 调整高炉炼铁工艺冶炼过程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永钢培训系列课程
永钢集团
YONGGANG GROUP
(2)料批
炉料是分批加入高炉的,其中每批矿石的
重量叫矿批,每批焦炭的重量叫焦批
矿石比焦炭的堆角大,当边缘堆到一定程度后 ,才 能滑向中心;
批重越大,滑向中心的矿石越多,边缘气流发展 ;
轧一联成高炉工长-技能培训

轧一联成炼铁厂职工培训高炉工长岗位培训教材(技能部分)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OO六年六月1目录1.00了解工艺流程 (1)编码 1.01 了解上料系统工艺流程 (1)编码 1.04 上料设备结构特点及主要工艺参数 (1)编码 1.02 了解原料系统工艺流程 (6)编码 1.03 原料系统设备结构特点及主要工艺参数 (6)编码 1.05 炉前系统工艺流程 (7)编码 1.06 炉前设备结构特点及主要工艺参数 (7)编码 1.07 热风炉工艺流程 (9)编码 1.08 热风炉结构特点及主要工艺参数 (9)2.00 制定高炉基本操作制度 (11)编码 2.01 制定炉缸热制度 (11)编码 2.02 制定造渣制度 (12)编码 2.03 制定高炉送风制度 (13)编码 2.04 制定装料制度 (18)3.00 判断炉况 (22)编码 3.01 确定正常炉况 (22)编码 3.02 观察冷风压力、热风压力、压力差变化 (23)编码 3.03 观察风量、透气性指数变化 (25)编码 3.04 观察料速和料尺运动状态 (27)编码 3.05 观察炉喉CO2曲线 (29)编码 3.06 观察炉顶十字测温 (29)编码 3.07 观察炉身压力 (32)编码 3.08 观察渣水、渣样 (33)编码 3.09 观察铁水、铁样 (34)编码 3.10 观察炉身温度 (36)编码 3.11 观察风口 (37)编码 3.12 观察原、燃料质量 (39)4.00 处理失常炉况 (40)编码 4.01 处理连续崩、滑料 (40)编码 4.02 处理低料线炉况 (41)编码 4.03 处理管道行程 (43)编码 4.04 处理悬料 (45)编码 4.05 处理炉缸堆积 (48)编码 4.06 处理高炉大凉 (51)3编码 4.07 处理炉缸冻结 (53)编码 4.08 处理高炉炉缸烧穿 (57)编码 4.09 处理高炉炉底烧穿 (57)5.00高炉操作内型维护 (59)编码 5.01 处理炉墙结厚 (59)编码 5.02 处理高炉结瘤 (62)编码 5.03 高炉护炉 (67)6.00高炉冶炼计算 (69)编码 6.01 开炉配料计算 (69)编码 6.02 全焦冶炼鼓风动能及风口风速计算 (74)编码 6.03-1 冶炼周期计算 (76)编码 6.03-2 高炉安全容铁量计算 (77)编码 6.04 现场操作计算 (78)编码 6.05 炉底侵蚀深度及残铁量计算 (89)编码 6.06 空料线停炉炉顶打水最大耗水量计算 (92)编码 6.07-1 铁的直接还原度、间接还原度计算 (93)编码 6.07-2 一氧化碳和氢的利用率计算 (95)编码 6.08 高炉炼铁综合计算 (98)7.00 高炉休、复风操作 (117)编码 7.01 高炉短期休风操作 (117)编码 7.02 高炉短期休风的复风操作 (119)编码 7.03 高炉长期休风操作 (120)编码 7.04 高炉长期休风后复风操作 (122)编码 7.06 突然停风时紧急休风 (124)编码 7.05 突然停电紧急休风 (125)编码 7.07 水压降低或突然停水时紧急休风 (125)8.00 高炉开、停封炉操作 (126)编码 8.01 高炉烘炉操作 (126)编码 8.02 高炉开炉准备 (128)编码 8.03 高炉开炉操作 (132)编码 8.04 充填料停炉操作 (134)编码 8.05 空料线停炉操作 (135)编码 8.06 放残铁操作 (137)编码 8.07 高炉封炉操作 (139)9.00 安全生产及班组管理 (141)编码 9.01-1 识别危险源 (141)编码 9.01—2 预防事故 (142)编码 9.01—3 防火 (143)编码 9.01—4 防爆炸与灼烫 (144)编码 9.01—5 防毒 (144)编码 9.01—6 防机械设备伤害 (145)编码 9.01—7 防高处坠落 (145)编码 9.01—8 防触电 (146)编码 9.01—9 防中暑 (146)编码 9.02 班组管理 (147)编码 9.02—1 组织班组的各类学习 (147)编码 9.02—2 组织班组民主生活会 (149)编码 9.02—3 协调班组生产 (150)编码 9.02—4 开好班前、班后会 (150)编码 9.02—5 实施生产计划 (151)编码 9.02—6 落实岗位考核指标 (151)编码 9.02—7 编写事故分析报告 (152)编码 9.02—8 总结技术操作经验 (152)编码 9.02—9 编写工作总结 (153)编码 9.02—10 填写各类报表台帐原始记录 (153)511.00了解工艺流程编码 1.01 了解上料系统工艺流程编码 1.04 上料设备结构特点及主要工艺参数一、目的与目标掌握高炉上料系统工艺流程,实现合理上料和布料,为操作高炉奠定基础。
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高炉工长1

1.4 应具备的知识
(1)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炼铁工艺计算能力 (2)具有较高的高炉操作水平和一定的实践经验
1)掌握高炉冶炼与强化的基本规律 2)掌握炉况的正确判断与量化操作方法 3)掌握异常和特殊炉况的处理方法 4)熟悉所操作高炉的基本情况
(3)掌握高炉安全生产相关知识 高炉工长应具有较高的安全生产知识,对自已和职工的
烧结固结机理
固相反应
生成低熔点物质
① 金属: (0.3-0.4)·T熔 ② 盐类: 0.57·T熔 ③ 硅酸盐:(0.8-0.9) ·T熔 为液相生成创造条件
液相生成
FeO-SiO2 系液相
1175~1205℃
非自熔性烧结矿的 主要粘结相
CaO-SiO2-FeO 系液相
1073~1217℃
自熔性烧结矿 的主要粘结相
(5)球团还原膨胀性(RSI)
选取一定粒度范围的球团矿,在900 ℃的温度下还原、 自由膨胀。测定还原前后球团的体积变化来表示球团的还 原膨胀性。方法如下:
选取粒度为10~12.5mm的球团18个,用水浸法先在球团 矿表面上形成疏水的油酸钠水深液薄膜,测定总体积,然 后烘干进行还原膨胀试验。还原温度900 ℃ ,时间60min。 在惰性气体中冷却至室温,用水浸法测还原后球团总体积。 用还原前后的体积变化,计算出还原膨胀指数RSI。
2.1 原料的冶金性能 2.2 铁矿粉混匀与造块 2.3 铁氧化物的还原 2.4 影响生铁硅含量的因素 2.5 造渣过程与脱S 2.6 下部调剂的理论基础 2.7 上部调剂的理论基础 2.8 高炉冶炼技术指标分析
2.高炉工长应掌握的炼铁理论和计算
2.1 原料的冶金性能
(1)烧结矿、焦炭筛分指数
料柱空隙度是反映炉
工长培训

2006年炼铁厂高炉工长岗位技术练兵赛单位:姓名:分数:一、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括号内打“×”)每题1分,共计10分1.>一般认为,还原性好的烧结矿有利于降低焦比。
( √ )2.>为控制生铁含磷量,就得要求铁矿石含磷量愈低愈好。
( √)3.>生铁含硫低时铁水表面“油皮”多,凝固过程表面颤动裂纹大,凝固后呈凸状。
( × )4.>高炉操作制度中的送风制度是高炉操作最基本的制度,它是影响和制约其它三个制度的重要因素。
( √)5.>大修新建的高炉比封炉、中修的高炉开炉、炉前操作困难程度大些。
( ×)6.>我们希望原料的软熔区间窄一点要好,要求开始软化温度高一些好。
( √ )7.>铁中过渣应该提高小井沟头高度或降底砂坝的高度。
(√ )8.>开炉时,安装炉缸煤气导管的目的是加热炉底。
( √ )9.>多环布料要求首先建立稳定合适的矿石平台基础,然后利用焦炭平台进行调剂。
(×)10.>由原料带入高炉中的硫,在炉内有三条出路,一是随煤气逸出,二是进入炉渣,三是进入生铁。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计30分1.>少量加入MgO、MnO等( B )性氧化物,能降低炉渣的熔化温度,降低粘度,有利于脱硫。
A.酸 B.碱 C.中2.>能显著降低炉渣粘度是( A )。
A.CaF2 B.SiO2 C.MgO D.CaO3.>炉缸冷却壁水温差应控制在( A )℃以下。
A.3 B.5 C.6 D.74.>高炉中的硫主要是由炉料中的( A )带进的。
A.焦炭和煤粉 B.矿石和熔剂 C.矿石和煤粉 D.熔剂和煤粉5.>渣铁未出净,堵铁口时封不上铁口,应迅速( B ),再堵铁口。
A.要求增加铁罐 B.放风到风口许可的压力 C.停止加料和喷煤6.>使用炭捣或炭砖砌筑的炉底、炉缸,应在表面砌好粘土砖保护层,防止烘炉过程中炭砖被( C )。
高炉工长技术比武学习资料(含答案)

高炉炉前工技术比武学习资料一、第一知识部分1、软熔带位置较低时,其占据的空间高度相对也小,而块状带则相应扩大,即增大了间接还原区。
(√)2、炉内煤气的水当量变化不大,炉料的水当量变化很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大。
(×)3、影响炉缸和整个高炉各部过程的最重要因素是,风口前焦碳的燃烧反应。
(√)4、影响炉缸和整个高炉内各种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因素是(C)。
A.矿石的还原与熔化B.炉料与煤气的运动C.风口前焦炭的燃烧5、炉料的吸附水加热到100℃即可蒸发除去。
(×)6、目前我国的炉料结构主要为(A)。
A.高碱度烧结矿+球团矿+块矿B.自熔性烧结矿+块矿C.高碱度烧结矿+低碱度烧结矿D.低碱度烧结矿+块矿7、炉渣理论分为分子理论和电子理论。
(×)8、焦炭的物理性质包括机械强度、筛分组成、气孔度,其中最主要的是(A)。
A.机械强度B.筛分组成C.气孔度D.都是9、高炉冶炼的过程描述正确的是:(B)。
A.实现矿石中的Fe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学分离B.实现已被还原的金属与脉石的机械分离C.控制温度和液态渣铁之间的交互作用得到化学成分合格的铁液10、关于富氧鼓风那些描述正确;(ABD)。
A.单位生铁煤气生成量减少,允许提高冶炼强度,增加产量。
B.单位重量焦炭燃烧生成的煤气量减少,可改善炉内热能利用,减低炉顶煤气温度。
C.单位生铁煤气生成量减少,炉顶煤气发热值降低。
D.理论燃烧温度升高,炉缸热量集中,利于冶炼反应进行。
11、高炉用喷吹煤粉要求煤的灰分越低越好,一般要求最高不大于(C)。
A.10% B.20% C.15% D.不作要求12、纯铁的熔点低于生铁的熔点。
(×)13、熔化温度高于熔化性温度。
(×)14、炉缸煤气的最终主要成分为(A)。
A.CO、H2、N2B.CO、CO2、N2C.CO2、N2、H2D.CO、N2、CO215、块状带的煤气分布取决于(A)。
A.炉料的透气性B.炉缸煤气的初始分布C.软熔带的煤气分布16、提高碱度可提高渣中SiO2的活度。
高炉工长培训

•Leabharlann 高炉内的热交换(1)• • 水当量:炉料的水当量和煤气的水当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高炉某一截面积炉料(煤 气)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度,所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KJ/小时.℃ 煤气在上升过程中经过三个不同的热交换 区,即炉料的水当量大于煤气的水当量的 下部交换区;发生多种元素的还原,炉料 需的热量多,煤气很快降温。
无料钟布料的新观点
无料钟的基本要求
• 根据无钟布料方式和特点,炉喉料面应由一个适 当的平台和由滚动为主的漏斗组成。为此,应考 虑以下问题: • 焦炭平台是根本性的,一般情况下不作调节对象。 • 炉喉边缘和中心的矿石在焦炭平台边缘附近落下 为好。 • 漏斗内用少量的焦炭来稳定中心气流。 • 布料份数相近的连续档位是形成平台的基础。矿 石布料档位相同,形成的平台宽度|S|变化,是因 焦炭布料的档位的不同所引起的。适宜的平台宽 度,为全焦冶炼时,焦炭平台宽度1.2m;为喷煤 时焦炭平台宽度1.5m;矿石平台大致在1.4m和 1.7m。(此数值是2500m3高炉经验。)
富氧大喷煤(2)
• 实际上单一的煤种很难满足高炉喷吹对煤 的技术、经济要求,因此采取二种或二种 以上的煤种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我厂采取 白煤和半烟煤进行混合的。 • 高炉喷吹用煤有:无烟煤,烟煤中的贫煤、 不粘煤、长焰煤、褐煤。
富氧大喷煤 (3)
当煤比大于160kg/t后,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 炉缸冷化加剧; • 单位煤气负担的矿石量显著增加。 • 软融带焦窗薄,料柱的透气性变差。 • 风口燃烧的焦炭减少,使高炉下部的焦炭 滞留时间延长,热强度较差。透气透液性 恶化。 • 风口前的未燃煤增加,堵塞料柱,炉况不 稳。
高炉布料
• 高炉冶炼过程发生在上升的煤气和下降的炉料之 间。如果上升的煤气和下降的炉料接触得很好, 煤气的化学能和热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炉料得到 充分的预热和还原,此时高炉具有很好的生产技 术经济指标。 煤气流的分布情况取决于料柱的透气性。如果炉 料分成不均匀,则煤气流自动地朝孔隙度较大的 大块炉料集中处通过。其结果使煤气流分布不均, 其所拥有的热能和化学能未获充分利用,对高炉 的产量和燃料的消耗带来不良后果,甚至造成高 炉不顺行,产生悬料、塌料、管道和结瘤等事故。
高炉工长基础技能培训讲义

高炉工长基础技能培训讲 义一、常用名词解释:1.什么叫高炉炉料结构?答案:高炉炉料结构是指高炉炼铁生产使用的含铁炉料构成中烧结矿、球团矿和天然矿的配比组合。
2.综合焦比答案:每冶炼1t 生铁所消耗的干焦量和其它燃料所能代替的干焦量之和。
3.综合冶强答案:高炉每昼夜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燃烧的燃料量。
4.高炉利用系数答案:5.一氧化碳利用率 答案:CO CO CO +=22一氧化碳利用率 CO 、CO2为高炉炉顶煤气分析值。
6.冶炼强度答案:是指高炉1m3有效容积每昼夜所燃烧的干焦量。
冶炼强度=干焦消耗量/有效容积×实际工作昼夜实际工作昼夜等于规定工作昼夜减去全部休风时间(包括大中修休风时间)7.高炉利用系数答案:是指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一昼夜生产炼钢铁的吨数8.焦炭负荷焦炭负荷是高炉装料时一批料中矿石量与焦炭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位焦炭熔炼的矿石量。
一般来说,焦炭负荷愈大,焦比愈低。
9.炉渣碱度炉渣碱度就是用来表示炉渣酸碱性的指数。
尽管组成炉渣的氧化物种类很多,但对炉渣性能影响较大和炉渣中含量最多的是CaO、MgO、SiO2、Al2O3这四种氧化物,因此通常用其中的碱性氧化物CaO、MgO 和酸性氧化物SiO2、Al2O3的重量百分数之比来表示炉渣碱度10.高炉原料:高炉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及其代用品、锰矿石、燃料和熔剂。
二、基础实操技能(一)怎样从出铁情况来判断炉况?1.看铁流:炉温高时,含硅量高的铁水光亮耀眼;随着含硅量提升,火花逐渐稀少,火花分叉多,并且跳跃很高,当含硅量在2.5%以上时,看不到火花,而在铁流中出现小火球;铁水含硅量越高,铁水流动性越差,粘铁沟现象越严重,而炼制钢生铁则不粘沟;炼铸造铁时,出铁飞扬石墨碳较多,而且生铁含硅量愈高,飞扬得愈多。
炉温低的铁水,颜色红暗,流动性较好,铁流带有黄烟,铁沟里火花而密集,火花几乎不分叉而呈火星状,跳跃很矮。
渣碱度较高时,铁水物理热高,相同含硅量,铁色发亮,炉温显高。
高炉工长培训1

• 一、冶炼低硅生铁意义: • 为了提供优质钢材,因此对钢中S、P等有害元素限制 更加严格,需新工艺。 • 日本从提高精炼效果和节能两方面考虑,提出少渣或无渣 炼钢法。着眼点就是把生铁含硅降到一定值。铁水中硅的 减少,炼钢过程中SiO2减少,炼钢渣中CaO活度提高,脱P 改善(脱S改善)脱P(S)用CaO与渣量大大降低。 • 而且这种炼钢过程平稳,周期短,热损少,铁损少, 对耐火材料侵蚀减弱,延长炉龄。 • 从高一转炉联合工序能量利用角度看,将高Si铁水加入 转炉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研究表明铁水中〖Si〗升高0.1%, 焦比↑4-6kg/t,Si下降0.1%,转炉可少加Cao(石灰石)710kg,因此高炉冶炼低硅生铁从能源利用和经济效益上说 都是合理的
二、煤气流分布
• ²合理煤气流分布
• 煤气从燃烧带内形成上升到炉顶,经历了三次分配:离开 燃烧带时的初始分配,流经软熔带时的二次分配,经块状 带到达炉顶时的三次分配。只有搞好这三次分配,才可使 炉内整体煤气分布合理,并充分利用煤气的化学能和热能, 实现低的燃料比。 • • 煤气初始分配受燃烧带大小和燃烧带上方和周边料柱透气 性的影响。操作者用适合于冶炼条件的风速和鼓风动能, 以及风口小套数来调节燃烧带大小。燃烧带上方与周边焦 炭床的透气性取决于滴落带中焦炭的空隙度、渣铁在焦床 中的滞留率以及焦炭落入燃烧带时的状况。这要求焦炭具 有好的高温性能(CRI 和CSI)保证滴落带内的空隙度,也 要求吨铁渣量少,降低滞留率,使煤气通过的实际通道稳 定,有足够的煤气量向中心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炉四大操作制度讲义高炉操作的任务:高炉操作的任务是在已有原燃料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一切操作手段,调整好炉内煤气流与炉料的相对运动,使炉料和煤气流分布合理,在保证高炉顺行的同时,加快炉料的加热、还原、熔化、造渣、脱硫、渗碳等过程,充分利用能量,获得合格生铁,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最佳冶炼效果。
实践证明,虽然原燃料及技术装备水平是主要的,但是,在相似的原燃料和技术装备的条件下,由于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异,冶炼效果也会相差很大,所以不断提高高炉操作水平、充分发挥现有条件的潜力,是高炉工作者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
通过什么方法实现高炉操作的任务:一是掌握高炉冶炼的基本规律,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
二是运用各种手段对炉况的进程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调节,保持炉况顺行。
实践证明,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基本任务,只有选择好合理的操作制度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调节手段的作用。
高炉有哪几种基本操作制度:高炉有四大基本操作制度:(1)热制度,即炉缸应具有的温度与热量水平;(2)造渣制度,即根据原料条件,产品的品种质量及冶炼对炉渣性能的要求,选择合理的炉渣成分(重点是碱度)及软熔带结构和软熔造渣过程;(3)送风制度,即在一定冶炼条件下选择合适的鼓风参数;(4 )装料制度,即对装料顺序、料批大小和料线高低的合理规定。
选择合理操作制度的根据:高炉的强化程度、冶炼的生铁品种、原燃料质量、高炉炉型及设备状况等是选定各种合理操作制度的根据。
通过哪些手段判断炉况:高炉顺行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必要条件。
为此不是选择好了操作制度就能一劳永逸的。
在实际生产中原燃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经常会发生波动,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入炉料的称量可能发生误差,操作失误与设备故障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这些都会影响炉内热状态和顺行。
炉况判断就是判断这种影响的程度和顺行的趋向,即炉况是向凉还是向热,是否会影响顺行,它们的影响程度如何等等。
判断炉况的基本手段基本是两种,一是直接观察,如看入炉原料外貌,看出铁、出渣、风口情况;二是利用高炉数以千、百计的检测点上测得的信息在仪表或计算机上显示重要数据或曲线,例如风量、风温、风压等鼓风参数,各部位的温度、静压力、料线变化、透气性指数变化,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炉热指数、炉顶煤气曲线、测温曲线等。
在现代高炉上还装备有各种预测、控制模型和专家系统,及时给高炉操作者以炉况预报和操作建议,操作者必须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正确判断炉况。
调节炉况的手段与原则:调节炉况的目的是控制其波动,保持合理的热制度与顺行。
选择调节手段应根据对炉况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效果排列,将对炉况影响小、经济效果好的排在前面,对炉况影响大,经济损失较大的排在后面。
它们的顺序是:喷吹燃料——风温(湿度)——风量——装料制度——焦炭负荷——净焦等。
调节炉况的原则,一是要尽早知道炉况波动的性质与幅度,以便对症下药;二是要早动少动,力争稳定多因素,调剂一个影响小的因素;三是要了解各种调剂手段集中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如喷吹煤粉,改变喷吹量需经过3〜4小时才能集中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刚开始增加煤量时,有一个降低理论燃烧温度的过程,只有到因增加煤气量,逐步增加单位生铁的煤气而蓄积热量后才有提高炉温的作用),调节风温(湿度)、风量要快一些,一般为1.5 〜2 小时,改变装料制度至少要装完炉内整个固体料段的时间,而减轻焦炭负荷与加净焦对料柱透气性的影响,随焦炭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对热制度的反映则属一个冶炼周期;四是当炉况波动大而发现晚时,要正确采取多种手段同时进行调节,以迅速控制波动的发展。
在采用多种手段时,应注意不要激化煤气量与透气性这一对矛盾,例如严重炉凉时,除增加喷煤、提高风温外,还要减风、减负荷。
即不能单靠增加喷煤、提高风温等增加炉缸煤气体积的方法来提高炉温,还必须减少渣铁熔化量和单位时间煤气体积及减负荷改善透气性,起到既提高炉温又不激化煤气量与透气性的矛盾,以保持高炉顺行。
什么是热制度、表示热制度的指标热制度是指在工艺操作制度上控制高炉内热状态的方法的总称。
热状态是用热量是否充沛、炉温是否稳定来衡量,即是否有足够的热量以满足冶炼过程加热炉料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渣铁的熔化和过热到要求的温度。
高炉生产者特别重视炉缸的热状态,因为决定高炉热量需求和燃料比的是高炉下部,所以常用说明炉缸热状态的一些参数作为热制度的指标。
传统的表示热制度的指标是两个。
一个是铁水温度,正常生产是在1350〜1550 C之间波动,一般为1450 C左右,俗称“物理热”。
另一个指标是生铁含硅量,因硅全部是直接还原,炉缸热量越充足,越有利于硅的还原,生铁中含硅量就高,所有生铁含硅量的高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表示炉缸热量的高低,俗称“化学热”。
在工厂无直接测量铁水温度的仪器时,铁水含硅量成为表示热制度的常用指标。
在现代冶炼条件下炼钢铁的含硅量应控制在0.3 %〜0.5 %,铁水温度不低于1450 C (中小高炉)〜1470 C (大高炉)。
在现代高炉上(包括300 立方米级高炉)都装备有计算机,并配以成熟的数学模型、甚至专家系统,在热制度的指标温度和热量两个方面,采用燃烧带的理论燃烧温度(t理)和燃烧带以外的焦炭被加热达到的温度(tc,也称炉热指数),表示稳定状况,采用临界热贮量(4Q临)表示热量状况。
一般t理控制在2050〜2300 C,而tc应达到(0.7〜0.75 )t理,g 临应在630kj/kg (生铁)以上。
专家系统定义:(工艺计算,15 分钟)TQ=Q1+Q2-(Q3+Q4+Q5+Q6)[MJ/ton hot metal]Q1 鼓风显热(热风温度)sensible heat of hot blast(blast temperature)Q2 风口前焦炭燃烧热coke combustion heat in front of tuyere(o2+2c=2co)Q3 湿分分解吸热cracking heat of moistureQ4 炭素熔损反应吸热solution loss carbon reaction heat (co2+c=2co)Q5 高炉下部热损失heat loss in lower part BF,above tuyeres to middleshaftQ6 喷吹煤分解吸热pulverised coal(PCI)(2CxHx+2O2=2CO+H2 )cracking heat热状态指数(TQR )与炉温、铁水温度有关,反应动作:风温、风量、焦比、附加焦、小时煤量、小时富氧量等。
影响热制度的因素:影响热制度的因素实际上就是影响炉缸热状态的因素。
炉缸热状态是由高温和热量这两个重要因素合在一起的高温热量来表达的:单有高温而没有足够的热量,高温是维持不住的,单有热量而没有足够高的温度就无法保证高温反应的进行(例如硅的还原、炉渣脱硫等),也不能将渣铁过热到所要求的温度。
高温是由燃料在风口燃烧带内热风流股中燃烧达到的,t 理是它理论上最高温度水平;而热量是由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来保证;而加热焦炭(达到所要求的温度tc = ( 0.7〜0.75 )t理)和过热渣铁(温度到t渣=1550 C左右及t铁水=1450〜1500 C),还需要有良好的热交换,将高温煤气热量传给焦炭和渣铁。
因此影响炉缸热制度的因素有:( 1)影响高温( t 理)方面的因素,如风温、富氧、喷吹燃料,鼓风湿度等;( 2)影响热量消耗方面的因素,如原料的品位和冶金性能,炉内间接还原发展程度等;( 3)影响炉内热交换的因素,例如煤气流和炉料分布与接触情况,传热速率和热流比W 料/W 气(水当量比)等;( 4)日常生产中设备和操作管理因素。
如冷却器是否漏水,装料设备工作是否正常,称量是否准确,操作是否精心等。
由于燃料消耗既影响高温程度,又影响热量供应,所以生产上常将影响燃料比 (或焦比)的因素与高炉热状态的关系联系起来分析。
生产中如何控制好炉缸热状态:炉缸热状态是高炉冶炼各种操作制度的综合结果,生产者根据具体的冶炼条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焦炭负荷,辅以相应的装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来维持最佳热状态。
日常生产中因某些操作参数变化而影响热状态,影响程度轻时采用喷吹量、风温、风量的增减来微调。
必要时则负荷;而严重炉凉时,还要往炉内加空焦(带焦炭自身造渣所需要的熔剂)或净焦(不带熔剂) 。
一般调节的顺序是:富氧——喷吹量——风温——风量——装料制度——变动负荷——加空焦或净焦。
高炉炼铁对选择造渣制度有什么要求:选择造渣制度主要取决于原料条件和冶炼铁种,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 1 )在选择炉料就结构时,应考虑让初渣生成较晚,软熔的温度区间较窄,这对炉料透气性有利,初渣中FeO 含量也少。
(2)炉渣在炉缸正常温度下应有良好的流动性,1400 C时黏度小于1.0Pa.s , 1500 C时0.2〜0.3Pa.s,黏度转折点不大于1300〜1250 C。
( 3)炉渣应具有较大的脱硫能力,Ls 应在30 以上。
( 4)当冶炼不同铁种时,炉渣应根据铁种的需要促进有益元素的还原,阻止有害元素进入生铁(5)当炉渣成分或温度发生波动(温度波动土25 C, mCaO/mSiO2 波动土0.5 )时,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物理性能。
( 6)炉渣中的MgO 含量有利于降低炉渣的黏度和脱硫。
在Al2O3 高时含量可提高到12%。
怎样利用不同炉渣的性能满足生产需要:通常是利用改变炉渣成分包括碱度来满足生产中的下列需要:( 1)因炉渣碱度过高而炉缸产生堆积时,可用比正常碱度低的酸性渣去清洗。
若高炉下部有黏结物或炉缸堆积严重时, 可以加入萤石, 以降低炉渣黏度和熔化温度,清洗下部黏结物。
( 2)根据不同铁种的需要利用炉渣成分促进或抑制硅、锰还原。
当冶炼硅铁、铸造铁时,需要促进硅的还原,应选择较低的炉渣碱度;但冶炼炼钢铁时,既要控制硅的还原,又要较高的铁水温度,因此,宜选择较高的炉渣碱度。
若冶炼锰铁,因MnO 易形成MnSiO3 转入炉渣,而从MnSiO3 中还原锰比由MnO 还原锰困难,并要多消耗585.47kj/kg 热量,如提高渣碱度用CaO 置换渣中MnO ,对锰还原有利,还可降低热量消耗。
各铁种的炉渣碱度一般如下:铁种硅铁铸造铁炼钢铁锰铁mCaO/mSiO2 0.6 〜0.9 0.8 〜1.05 1.05 〜1.2 1.2 〜1.7( 3)利用炉渣成分脱除有害杂质。
当矿石含碱金属(钾、钠)较高时,为了减少碱金属在炉内循环富集的危害, 需要选用熔化温度较低的酸性炉渣。
相反,若炉料中含硫较高时,需要提高炉渣碱度,以利脱硫。
如果单纯增加CaO 来提高炉渣碱度,虽然CaO 与硫的结合力提高了,可是炉渣黏度增加、渣中硫的扩散速度降低,不仅不能很好地脱硫,还会影响高炉顺行;特别是当渣中MgO 含量低时,增加CaO 含量对黏度等炉渣性能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