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体向上教案12.13

合集下载

引体向上运动课程教案

引体向上运动课程教案

引体向上运动课程教案一、课程背景。

引体向上是一种非常经典的上肢力量训练动作,对于提高身体的力量和耐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由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很多人的上肢力量较弱,因此引体向上运动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健身方式。

本次课程旨在通过引体向上运动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上肢力量,增强身体的耐力,并培养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引体向上运动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训练,提高上肢力量和耐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意志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引体向上运动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训练中的动作规范和力量控制。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1)引体向上运动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

(2)引体向上运动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引体向上运动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

(2)训练实践,让学生进行引体向上运动的实际训练,纠正他们的动作错误。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和进步。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准备。

(1)跑步,5分钟的慢跑热身,活动身体各个部位。

(2)拉伸,进行10分钟的拉伸训练,放松肌肉,预防运动损伤。

2. 动作要领和技巧讲解。

(1)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要领,双手握住横杆,手心向外,肩部自然下沉,身体向上提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杆。

(2)引体向上的技巧,注意动作的规范和力量的控制,避免摇摆和用力不均匀。

3. 实际训练。

(1)分组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引体向上的实际训练,每组学生进行交替训练,互相观摩和指导。

(2)个别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帮助他们提高动作的规范性和力量的控制。

4. 训练总结。

(1)讨论交流,学生就本次训练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训练心得和体会。

(2)总结归纳,教师对本次训练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训练中的重点和难点。

初中体育教案“引体向上”项目

初中体育教案“引体向上”项目

初中体育教案“引体向上”项目—引体向上基本技术训练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

2.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引体向上的姿势和动作。

3.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耐力。

教学准备:1.引体向上器材或横杆。

2.课堂投影仪,用于播放相关视频。

3.教学投影幻灯片。

4.体育场地或室内体育馆。

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引体向上的训练对身体的好处,如强化上肢、背部和核心肌群。

●激发学生兴趣,可能通过播放相关运动员的引体向上表现或进行小组讨论。

2.讲解基本技术(10分钟):●姿势和手握方式:详细讲解正确的引体向上姿势,包括手握横杆的方式。

●动作流程:解释引体向上的动作流程,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控制。

3.示范和模仿(15分钟):●进行教师示范,展示正确的引体向上动作。

●学生分组进行模仿练习,教师逐一进行指导和纠正。

4.实际练习(20分钟):●学生进行个别练习,教师巡视并提供实时反馈。

●小组合作练习,鼓励学生相互观摩和提供建议。

●设计引体向上挑战,激发学生积极性,如设定目标次数或时间。

5.总结和反馈(5分钟):●回顾课程内容,强调重要的姿势和动作要点。

●与学生讨论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挑战,鼓励分享经验。

●提供正面反馈,强调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课后作业和延伸活动:●布置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引体向上对身体的益处和不同的训练方法。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学校体育馆中进行引体向上练习,逐渐提高次数和难度。

评价方式:●观察学生在实际练习中的技术是否准确。

●记录学生在个别指导中的进步情况。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课程难易度和学生参与度。

这份教案详案旨在在一个课时内进行引体向上的基本技术训练,同时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个别指导。

确保教学活动设计既具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以激发学生对引体向上的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体育引体向上教案

初中体育引体向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要领和技巧,理解引体向上的锻炼价值。

2.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引体向上的动作,90%以上的学生能够标准地完成引体向上的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讲解与实践。

2. 引体向上各种辅助练习方法。

3. 引体向上动作的纠正与指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要领,动作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2. 教学难点:引体向上的起始动作,手臂与身体的协调配合。

四、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纠正法、辅助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引体向上的动作技巧。

2.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练习,加强团队协作,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良好氛围。

3. 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1. 开始部分:课堂常规,热身活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约10分钟。

2. 基本部分:(1)讲解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示范动作,让学生理解动作的内涵。

(2)进行辅助练习,如弹力带辅助、屈臂悬垂、斜身引体等,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巧。

(3)分组练习,每组选出一个负责人,带领组员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逐步提高,如从辅助练习到部分引体向上,再到完整的引体向上。

(5)动作纠正与指导,针对学生出现的常见问题,如起始动作不规范、手臂与身体协调性差等,进行个别指导与纠正。

3. 结束部分:课堂小结,总结本次课的收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布置课后练习任务,约5分钟。

六、课后练习1. 回家后,进行家庭作业,如完成一定数量的引体向上练习,巩固所学技能。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对学生锻炼情况的关注。

3. 下周课堂检查,了解学生课后练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与指导。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引体向上的动作技巧,提高上肢力量,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引体向上全身训练教案

引体向上全身训练教案

引体向上全身训练教案教案标题:引体向上全身训练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3.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耐力。

教学资源:1. 引体向上杠(或者使用悬挂带等替代器材)。

2. 操场或体育馆。

教学准备:1. 确保引体向上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准备好适当的热身活动,如跑步、拉伸等。

3. 准备示范引体向上的正确姿势和技巧。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1. 让学生进行5-10分钟的跑步活动,以提高心率和身体温度。

2. 进行全身的拉伸活动,重点放在上肢、背部和核心肌群上。

引导学生学习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1. 示范正确的引体向上动作姿势,包括手握杠杆的宽度、手掌的方向等。

2. 强调正确的身体姿势,包括挺胸、收腹、保持身体稳定等。

3. 分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引体向上的训练:a. 第一步:学生站在引体向上杠下,双手握住杠杆,手掌向外。

b. 第二步:学生用双脚踮起,全身向上提升,直到下巴超过杠杆。

c. 第三步:学生缓慢下降,回到起始位置。

4. 让学生进行多次练习,逐渐增加次数和难度。

引导学生进行引体向上的变式训练:1. 示范一些引体向上的变式训练,如宽握、窄握、倒立等。

2. 强调每种变式训练对不同肌群的强化作用。

3. 让学生选择一个或多个变式训练进行练习,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目标来调整难度。

引导学生进行引体向上的训练计划制定: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训练目标和能力水平,制定一个合理的引体向上训练计划。

2. 提醒学生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训练。

3. 鼓励学生记录训练过程和成果,以便进行评估和调整。

教学扩展:1. 引导学生了解引体向上的应用领域,如健身训练、军事训练等。

2.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比赛或活动,展示自己的训练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姿势是否正确。

2. 记录学生的训练成果,如每次训练的次数、重量等。

3. 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估,了解他们对自己训练效果的感受。

引体向上教案

引体向上教案

引体向上教案引体向上是一种常见的健身锻炼方式,对于提高上肢力量、增强背部肌肉群有很大的帮助。

本教案将介绍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要领、注意事项以及训练计划,帮助大家正确、高效地进行引体向上的练习。

一、动作要领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要领如下:1. 身体姿势:双手与肩同宽,握杆或握抓器,手掌朝外,手指朝前。

双臂伸直,肩部放松,胸部略昂起。

2. 起始动作:用臂力将身体向上拉,通过肩关节收缩背部肌肉,继而上拉直至下颚超过扶手。

3. 上顶动作:身体上顶至顶点,肘关节弯曲,大臂贴近身体,胸前接近拉杆位置。

4. 下放动作:身体缓慢下放至起始位置,保持臂力控制,保持身体稳定。

5. 重复进行:完成一次动作后,再次进行上拉,重复练习。

二、注意事项在进行引体向上训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适应自己的力量:初学者可以先从辅助训练开始,例如使用弹力带或者登山者姿势,逐渐增加难度。

2. 姿势正确:保持身体直立,不要弯曲腰背或者摆动身体。

保持双臂力量平衡,不偏倚。

3. 控制动作速度:动作要有规律、有控制,不要过快或过慢。

上拉和下放的速度要均匀,并且稳定控制。

4. 稳定呼吸:注意在动作过程中进行顺畅的呼吸,尽量保持稳定而不适应性呼吸。

三、训练计划针对引体向上的训练,可以按照以下计划进行:1. 初级阶段(1-2周):每次练习3-4组,每组5-8次。

可以辅以弹力带或者登山者姿势进行练习。

2. 中级阶段(2-4周):每次练习4-6组,每组8-10次。

逐渐减少辅助训练的使用。

3. 高级阶段(4周以上):每次练习5-8组,每组10-12次。

增加训练的难度,如加入负重或者进行单臂引体向上。

训练频率可根据个人情况来定,一般为每周2-3次,每次训练间隔1-2天。

四、总结引体向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上肢力量锻炼方式,通过掌握动作要领、注意事项以及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正确、高效地进行引体向上的练习。

坚持锻炼,逐步提高自己的训练强度和次数,相信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引体向上_教学设计方案

引体向上_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要领。

(2)掌握正确的引体向上动作技巧。

(3)学会在练习中调整呼吸,提高运动效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品质。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感。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引体向上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引体向上的练习方法。

3. 引体向上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1)慢跑5分钟,提高学生心率,预防运动损伤。

(2)关节活动,活动肩、肘、腕、膝等关节,提高关节灵活性。

2. 技术教学(1)讲解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包括身体姿势、呼吸方法、动作节奏等。

(2)示范引体向上的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模仿。

(3)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强调动作要点。

3. 练习方法(1)分解练习:将引体向上动作分解为几个步骤,逐步进行练习。

(2)完整练习:在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引体向上练习。

(3)重复练习:多次重复引体向上动作,提高动作质量。

4.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质量,评价动作是否规范。

(2)关注学生的练习进度,了解学生在引体向上方面的提高情况。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5. 结束活动(1)放松运动:进行全身放松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2)总结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引体向上的练习。

四、教学资源1. 教学器材:引体向上器械、体操垫、秒表等。

2.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等。

3. 教学环境:宽敞、安全的运动场地。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引体向上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质量。

高中体育学业测试 《引体向上》教案

高中体育学业测试 《引体向上》教案

《引体向上》教案侧压腿。

基本部分101012一、引体向上:动作要领:提脚跟,身体成半蹲,两臂后张,五指伸直并拢,掌心相对。

跳起抓杠成直臂悬垂(双手正握杆),缓慢屈肘,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颌过杠后慢慢伸直手臂,回到起始位置。

二、上器械练习练习预备姿势—跳起—抓杠—悬垂—落下技术三、引体向上测试方法:受试者跳起双手正握杠,两手与肩同宽成直臂悬垂。

静止后,两臂同时用力引体(身体不能有附加动作),向上拉到下颏超过横杠上缘为完成一次。

记录教法:1.教师讲解示范。

2.教师带领练习。

3.分组练习。

4.巡查纠错。

5.指出重难点。

要求:1.讲解示范清晰规范。

2.组织有序,强调安全。

3.观察学生练习情况,点评合理。

注意事项:1.受试者应双手正握单杠,待身体静止后开始测试。

2.引体向上时,身体不得做大的摆动,也不得借助其他附加动作撑起。

3.测试过程中,记录员组织:1.在距离器械2米远的位置以一路纵队队形站立2.两人一组分组。

学法:1.观察模范练习。

2.上器械练习。

3.练习队形,每片场地六人,排队练习。

要求:1.抓杠准确,保持身体平稳与落地缓冲2. 拉杆时,含胸微屈髋,快速上垃。

3.进行保护与帮助,保护者站在杠下,当练习者屈臂拉杠力不足时,可扶腰腿部向上助力。

引体向上教案

引体向上教案

引体向上教案引体向上是一种锻炼上肢力量的运动,尤其对于增强背部和手臂的力量非常有效。

它可以帮助改善体态,提高肌肉的灵活性和耐力。

引体向上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健身目标进行定制。

以下是一个针对初级学生的引体向上教案,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上肢力量和健康水平。

教案:1. 热身运动:教练带领学生做几分钟的热身运动,包括跑步、跳跃和拉伸活动。

这可以帮助准备肌肉并降低受伤的风险。

2. 引体向上的正确姿势:教练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引体向上姿势,包括手臂伸直,肩膀下伸,背部挺直,腹肌收紧。

学生需要理解正确的姿势对于有效锻炼和避免受伤的重要性。

3. 使用辅助工具:对于初学者,教练可以使用悬挂器材或者弹力带来帮助他们完成引体向上动作。

这些工具可以减轻体重,减少身体对于肌肉的负荷,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这项运动。

4. 分级练习:教练指导学生分级练习,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例如,可以从做平板支撑开始,然后逐渐向上推至坡度较大的斜板支撑直到到达平推的水平。

直到学生可以做几个完整的引体向上动作。

5. 训练计划:制定一个训练计划,要求学生每周进行几次引体向上的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次数。

例如,每周三次,每次做3组,每组8-12个动作。

6. 注意事项:教练提醒学生,在进行引体向上的训练时要注意呼吸,保持平稳的呼吸。

必要时可以进行休息,并给自己的身体恢复时间。

7. 激励学生:教练应该鼓励学生坚持训练,设定目标,并记录他们的进步。

可以通过组织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并奖励他们的成果。

8. 结束运动:教练带领学生进行放松和拉伸活动,以帮助恢复肌肉的紧张状态。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引体向上能力,并获得与健康和锻炼目标相一致的肌肉力量和体态。

同时,教员应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坚持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课年级:七年级教师:商永峰(三墩中学)时间:2013-12-18


1、引体向上(男生)
2、素质练习:腰腹力量练习
重点:提高学生的背部及上肢力量
难点:保持身体的稳定并上拉至下颚过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基本了解引体向上的锻炼价值和练习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体验到引体向上的动作并掌握相关练习方法,发展学生上肢和背部的肌肉力量以及腰腹力量。
动作过程:
1、跳起或借助踏脚正手全握单杠,双手握位肩宽左右。
2、保持身体稳定,屈膝,双脚交叉于身后。
3、缓缓曲肘,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杠。
4、慢慢伸直手臂降低身体,回复到起始位置。
5、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练习。
握法:正握。平时练习以正握、反握为主。
引体向上的各类练习:
1、上杠动作练习
2、帮助下正握练习2—3个
3、正握练习(尽自己能力,比一比)
4、双臂拉橡皮带
5、正握“吊杠”
二、素质练习:腰腹力量练习
1、仰卧起坐
2、卷腹举腿
教师讲解
教师示范
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保护与帮助者站在杠下练习者后方;帮助时双手托腰向上助力,保护时托、扶一把。
抓杠准确,保持身体平稳与落地缓冲,加强保护与帮助。
安排组长做好保护与帮助。
教师讲解示范、巡回指导。
参与保护与帮助。
讲解示范、哨音指挥
认真听讲、踊跃回答
练习手段与步骤:
1、上杠动作练习
预备姿势-跳起-抓杠-悬垂-落下技术
2、帮助下正握练习2—3个
帮助者控制好力量,悬垂时手臂伸直,拉上时下颚过杠
3、正握练习(尽自己能力,比一比)
要求放宽,手臂可稍微弯曲,下颚接近杠。此练习分两组:一组为能独立完成一个以上的同学,另一组为借助橡皮带能完成的同学。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与他人积极合作,在练习中学会相互观察与评价,积极参与不断进步。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பைடு நூலகம்学生活动
次数
时间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与目标
4、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绕场慢跑
2、徒手操:
A、头部运动
B、扩胸运动
C、腹背运动
D、弓步压腿
E、下蹲起立
4、双臂拉橡皮带。采用坐姿进行练习,根据自身的力量进行握距调整。分两组练习:正下方下拉橡皮带;后下方下拉橡皮带。
5、正握“吊杠”
直臂悬垂;比一比谁支撑时间长(学生数数计时。
保护与帮助贯穿始终。
1、仰卧起坐练习:a、 30s,看谁个数多 ; b、20个,看谁完成得快
2、卷腹举腿:15个一组(哨音指挥)
认真听讲,积极练习
1|2次
1|2次
1次
1次
1次
1次
1次
2
18
8




一、上下肢抖动放松
二、整队小结
三、布置收回器材
四、师生再见
引导放松
对本次课进行点评

认真放松
自我评价
5
场地器材
单杠场地、田径场,20张小垫子
预计练习密度
35--40%
课后小结
F、手腕脚踝活动
3、引体向上徒手操
4、俯卧撑15个
宣布本次课的内容,提出目标与要求
声音洪亮、教态自然
讲解
示范
动作、哨音指挥
成四列横队集合:
做到:快、齐、静
跟着老师沿场内线条慢跑,保持队形。
动作到位、活动充分
2
8








一、引体向上
引体向上是以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重量的悬垂力量练习,重点锻炼斜方肌、背阔肌和肱二头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