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美工活动:《神奇的火柴棒》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美工活动:《神奇的火柴棒》案例分析

幼儿园中班美工活动:《神奇的火柴棒》案例分析参考范本背景描述:时代发展的迅速飞快,新事物在一步一步前进,替换下来的物品往往被人们忽视。
但在孩子的眼里对于新事物已经见怪不怪了,往往对于那些古老的事物很感兴趣。
孩子们的好奇心非常的强。
在一次给班上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我用火柴点了蜡烛,突然我听到这样一段对话”老师用什么点的蜡烛”其中一个小孩说是”火柴,这都不知道”。
听见这样的对话,此时此刻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心情理解,是不理会孩子的疑问,还是嘲笑他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这样的做法不是一名幼儿教师该有的,突然想到何不借这个机会来给孩子们讲一讲火柴。
再讲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很受吸引,《纲要》中提到,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既然孩子们很感兴趣,在这可以借这个机会多开展一些活动,美工区一直孩子们都很喜欢。
这样一来,火柴画就成了我的一个教学延伸目标。
案例描述:1、火柴长什么样?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一番激烈的讨论。
”它的上端是红色的,杆是用木头做的。
”2、火柴可以干什么?每个孩子的想法都不一样,他们所说出的东西很奇怪,例如:”可以做饭、可以生火、可以画画……”有时所说出的想法也就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想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我相信他们,因为他们敢想也愿意去证实自己的想法。
3、火柴的神奇作用?”火柴”听起来就知道它有火,可以点然东西,那除了这项作用呢?再没有了吗?教师引导孩子们向美工方面想象。
通过引导更期待孩子们出色的表现。
4、怎样让火柴听话,让它站队?教师给孩子们展示了自制火柴画的范画,还为孩子们观看了一些精美的火柴画。
孩子们的兴趣马上被燃烧起来,迫不及待的想创作,相信孩子们通过创意的想法和一双双小小的巧手,会制作出各异的作品。
刘奕辰小朋友的想法很好,要用火柴拼出一条小蛇来,在制作的过程中火柴太长无法表现出小蛇扭动的身体,他摆来摆去的尝试着,说了一句话,为什么火柴这么长的,怎么不做短一点呢?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孩子可以将火柴进行修剪,掰出你想要的长短进行创作,不一会儿,在孩子们的小巧手下一幅幅漂亮的作品展示到了大家的眼前,不无让教师们感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工具》,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木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小木棒的基本特性,探索小木棒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小木棒的形状、颜色和质地,了解小木棒的基本特性。
2.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幼儿对小木棒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学会运用小木棒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搭建,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小木棒进行创新搭建。
教学重点:了解小木棒的基本特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木棒、展示板、图片、示例作品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小木棒,每组一张白纸,画笔,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用小木棒搭建的简单作品,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小木棒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小木棒的基本特性,引导幼儿思考小木棒的用途。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小组,用小木棒进行简单的组合和搭建,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搭建成果,讨论小木棒的其他用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木棒2. 板书内容:小木棒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小木棒的用途创意搭建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木棒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创意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其他物品,与小木棒结合,创作出更多有趣的作品。
同时,教师可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宜性。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
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
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使用。
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木棒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木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工具》,详细内容围绕“神奇的小木棒”展开。
通过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小木棒的形状、颜色和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小木棒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培养幼儿运用小木棒进行创意拼搭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小木棒进行创意拼搭。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小木棒的特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木棒、展示板、教学图片。
2. 学具:小木棒、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用小木棒搭建的简单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由什么搭建而成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发放小木棒,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形状、颜色等特征。
然后,教师讲解如何用小木棒进行拼搭,并示范一个简单的搭建方法。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示范的方法,尝试自己动手用小木棒进行拼搭。
4. 互动讨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拼搭作品,引导幼儿互相评价、讨论。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小木棒2. 内容:小木棒的特征:形状、颜色小木棒的用途:拼搭、创造建议拼搭方法:重叠、交叉、镶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木棒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或物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其他材料,如牙签、棉签等,进行创意拼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用小木棒进行创意拼搭。
2.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小木棒的特征,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4. 作业设计:作业需要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开放性,以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家庭延伸学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教学目标1.了解小木棒的材质和形态,并比较不同材料的异同。
2.探究小木棒的用途和作用,提高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1.通过幼儿身边常见的小木棒(如棕色、白色的冰棒棍等),让每个孩子手中拿到几根小木棒,让孩子自由看、摸、闻、咬等,让孩子对这种材质的小木棒有一个初步认识。
2.随机从学生手中挑选一些小木棒,并让他们看到。
然后问学生:这些小木棒的颜色、形状是否相同?他们的感受如何?二、探究小木棒的属性1.让孩子感受小木棒的硬度、轻重程度,并与其他材料做对比,如:跟小球、扭曲的钢丝、软布、硬纸板等做比较,比较同类材质的优缺点。
2.让孩子两两搭配这些小木棒,用自己的形象和语言来描述搭配后的感觉,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三、小木棒玩具1.让孩子用小木棒拼一些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然后让孩子加入自己的元素,比如:画出一个笑脸,或用小木棒拼出自己的名字等。
通过拼图让孩子对物体的形态、颜色、数量等进行形象化认识,发展孩子的想象、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让孩子观察不同的小木棒组合,让他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双手去拼出自己想象力下的玩具,比如:玩具车、板凳、小桌等等。
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表扬和鼓励。
四、小木棒卡片1.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图案和图片,并将其复制到卡片上。
然后,孩子可以使用小木棒拼成这些卡片上的图案和图片,完成一个立体的卡通形象。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发展空间想象力,提高孩子的手工创作能力。
2.制作完毕后,让孩子交换自己做的卡片,然后让所有学生做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
总结本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发现身边的材质,了解小木棒的特点和用途,并通过自由的创作和想象,让孩子提高动手能力、想象力、探究力和社会交流能力。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老师们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孩子们全面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神奇的小木棒》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章《有趣的工具》,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木棒”。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运用小木棒进行简单的拼图和搭建。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小木棒进行创造性的搭建和拼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木棒、图片、示例作品。
2. 学具:小木棒、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用小木棒搭建的城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座城堡是用什么搭建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小木棒。
”2. 示例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拼图、搭建等,并讲解操作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小木棒和画纸,让幼儿模仿示例进行拼图和搭建。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组幼儿讨论并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小木棒》2. 内容:(1)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2)拼图与搭建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木棒和画纸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小木棒的使用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幼儿想象力不足,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用小木棒搭建不同的物体,如桥梁、房屋等。
(2)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完成作品,提高家庭亲子互动。
(3)开展“小木棒创意大赛”,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小木棒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拼图、搭建技巧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需要幼儿掌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木棒”。
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让幼儿了解小木棒的平衡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小木棒的平衡原理,知道如何使小木棒保持平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小木棒的平衡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发现小木棒的平衡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木棒、积木、塑料杯、沙子、尺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木棒、积木、塑料杯、沙子、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小木棒,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木棒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将小木棒放在手指上保持平衡。
(2)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小木棒能保持平衡?(3)讲解小木棒的平衡原理。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尝试用小木棒和积木搭建不同形状的平衡结构。
(2)分组进行比赛,看哪组搭建的平衡结构最高。
(2)提出问题:“除了用小木棒和积木,你们还能想到其他保持平衡的方法吗?”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木棒》2. 板书内容:(1)小木棒的平衡原理(2)保持平衡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小木棒和家里的小物品搭建一个平衡结构。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小木棒平衡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关于平衡的奥秘。
(2)组织一次平衡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平衡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趣味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小木棒的平衡原理。
《神奇的小木棒》科学活动实录+反思

中班科学探究活动《神奇的小木棒》教学实录一、导入环节,让所有小木棒在桌子上稳稳站立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小木棒和橡皮筋,请小朋友们用橡皮筋帮助把所有的小木棒全都站到桌子上。
听清楚了吗?师:现在四个小朋友一组,分别站到小筐前自己进行操作。
幼儿纷纷站到小筐前,教师重复要求。
插入绑皮筋技能:握住小木棒的上端,把橡皮筋套在上面,交叉后再套一圈,反复此动作直至绑住小木棒。
个别指导:1、发现某幼儿只拿了其中几根小木棒,教师强调要求“所有的小木棒” 。
2、当有幼儿用橡皮筋绑好小木棒,鼓励幼儿“试一试你的所有小木棒可以站到桌子上吗?”3、幼儿大胆的向同组的幼儿展示绑橡皮筋的方法:套一下、套一下、再套一下就好了。
师:你的站起来了么?怎么又倒了?再试试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4、当有幼儿将小木棒站到桌子上,请同组小朋友观察“小木棒是怎样站起来的” ,并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用的什么好方法。
再请其他小朋友用他的好方法试一试,将所有小木棒站起来。
5、请反复试验成功的幼儿到其他组演示并介绍好方法,还没有将小木棒站到桌子上的幼儿仔细观察并尝试站立。
师:小朋友们把所有的小木棒都站到桌子上了吗?二、反复实验,操作出最少3 根小木棒就可以站到桌子上师:现在所有小木棒都站到桌子上的小朋友再试一试你抽掉几根小木棒还能不能站到桌子上?抽出的小木棒放到小筐里。
幼:抽掉两根可以么?师:又站起来的,小朋友就再抽掉一些。
个别指导师:你抽掉了几根?站起来了么?幼:4 根师:再抽掉一些试一试。
(二)师:你抽掉了几根?幼:3 根师:试一试再抽掉一些还能站起来么?幼:我觉得再抽掉一些就站不起来了。
师:动起小手再试一试(同组幼儿纷纷说,“我也再试一试”)当大部分幼儿用3 根、4 根、5 根小木棒站立起后,问“最少用几根小木棒就能站到桌子上?”重复要求“最少” !(三)师:这是最少的吗?还能再少一些吗?幼:3 根,我的再少就站不起来了。
(四)师:你用了几根?幼:2 根师:可以站起来吗?幼:好像不可以,我再加一根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小木棒一、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适用于幼儿园中班,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五章“神奇的小木棒”。
本章主要围绕小木棒展开,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发现小木棒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小木棒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小木棒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小木棒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木棒若干,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根小木棒,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一根神奇的小木棒,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 观察:教师分发小木棒给每个孩子,让他们观察小木棒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特征,并引导他们用彩色笔记录下来。
3. 操作:教师引导孩子们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对小木棒进行操作,如剪裁、拼接等,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小木棒的性质。
4. 探索: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用小木棒搭建各种结构,如桥、塔等,并观察其稳定性、耐用性等。
5. 分享:教师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心得,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木棒的性质和特点板书设计:颜色:_______形状:_______硬度:_______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描述一下你手中的小木棒。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孩子们观察、操作、探索小木棒,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小木棒创意作品比赛,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有趣的小木棒作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美工活动:《神奇的火柴棒》案例分析
背景描述:
时代发展的迅速飞快,新事物在一步一步前进,替换下来的物品往往被人们忽视。
但在孩子的眼里对于新事物已经见怪不怪了,往往对于那些古老的事物很感兴趣。
孩子们的好奇心非常的强。
在一次给班上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我用火柴点了蜡烛,突然我听到这样一段对话"老师用什么点的蜡烛"其中一个小孩说是"火柴,这都不知道"。
听见这样的对话,此时此刻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心情理解,是不理会孩子的疑问,还是嘲笑他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这样的做法不是一名幼儿教师该有的,突然想到何不借这个机会来给孩子们讲一讲火柴。
再讲的过程中发现孩子很受吸引,《纲要》中提到,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既然孩子们很感兴趣,在这可以借这个机会多开展一些活动,美工区一直孩子们都很喜欢。
这样一来,火柴画就成了我的一个教学延伸目标。
案例描述:
1、火柴长什么样?
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一番激烈的讨论。
"它的上端是红色的,杆是用木头做的。
"
2、火柴可以干什么?
每个孩子的想法都不一样,他们所说出的东西很奇怪,例如:"可以做饭、可以生火、可以画画……"有时所说出的想法也就是孩子们
天真无邪的想法,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我相信他们,因为他们敢想也愿意去证实自己的想法。
3、火柴的神奇作用?
"火柴"听起来就知道它有火,可以点然东西,那除了这项作用呢?再没有了吗?教师引导孩子们向美工方面想象。
通过引导更期待孩子们出色的表现。
4、怎样让火柴听话,让它站队?
教师给孩子们展示了自制火柴画的范画,还为孩子们观看了一些精美的火柴画。
孩子们的兴趣马上被燃烧起来,迫不及待的想创作,相信孩子们通过创意的想法和一双双小小的巧手,会制作出各异的作品。
刘奕辰小朋友的想法很好,要用火柴拼出一条小蛇来,在制作的过程中火柴太长无法表现出小蛇扭动的身体,他摆来摆去的尝试着,说了一句话,为什么火柴这么长的,怎么不做短一点呢?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孩子可以将火柴进行修剪,掰出你想要的长短进行创作,不一会儿,在孩子们的小巧手下一幅幅漂亮的作品展示到了大家的眼前,不无让教师们感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5、怎样使火柴画看起来不单一呢?
孩子们想象的世界是丰富的,千奇百怪的,自己创作的作品也有自己的见解,如:王歆宁粘贴了一架梯子,在作品评价环节中她还讲述了自己的小故事,小鸟一直想去云朵看看,可是就是飞不到云朵上就想起来架起了一架梯子找到云朵……看到孩子的作品和美好的想法,真为她们骄傲。
可是,粘贴出的作品颜色过于单一,于是,在美工区
时候引导孩子进行添画和涂色,这样一来对于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
案例反思: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增强幼儿自信心。
他们用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而手工活动更锻炼了孩子们,实现了他们制作的愿望。
手工课程原本就是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与材料,让他们自己发现最深处的想法,用自己的双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来满足自己的荣誉感。
然而我们老师往往为了省事,就会直接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们或为孩子准备极少的材料,使他们的作品没有创新、没有新意、想法的局限,使他们的想法破灭在萌芽中,所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将是一张白纸。
在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孩子进行充分的想象,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氛围,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材料方面应从各方面来为幼儿准备,这样一来孩子们的想法、创新、新意可以更好地发展。
编辑:c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