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基础》电子教案(精)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第六章教案

4决策的结果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人们要懂得,获得满足一切要求的最优方案是不现实的。
5决策应是一项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因为,企业的决策问题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变化快的特点,这就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使个人决策成功的可能性大为减少。因此,科学决策不能是领导者个人行为。决策的民主性是决策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学方法及教学
内容的拾漏补遗
策。如企业经营方针与经营目标的确定等。战略决策一般考虑的是企业如何与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属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范围。
管理决策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决策对企业资源作出合理安排的策略性决策。如生产经营计划的确定、能源与原材料的合理使用、工作业绩的评价等。管理决策一般属于企业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
此外,决策还可以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少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根据所涉及的时间长短而分为中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根据决策组织层次的划分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等。
№:9-2
授课日期
2012年4月11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班级
汽车美容与装饰1班
讲次
8
课时
2
授课方法
讲授、案例、演练
课题
第六章经营决策与计划
非程序性决策是指对不经常出现的偶然性问题,并没有处理经验,完全靠决策者个人的判断和信念来进行的决策。如经营方向的调整、新产品的开发、重大的投资项目等,一般无章法可循。非程序性决策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通常是关系到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因而一般属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范畴。
3按照决策问题所处客观条件的不同,企业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企业管理概论电子教案 (1)

二、市场经济的特征与作用
(一)市场经济的特征
1.平等性。在市场上,经济活动参加者之 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2.竞争性。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 竞争规律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3.法制性。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经济运行 有健全的法制基础,各种经济活动都依据市场 经济的法规进行。
4.开放性。市场不是相互封闭的,不受到 区域的限制,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统一的 大市场。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必然 要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一、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一)价值规律 (二)供求规律 (三)竞争规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一)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 的价值量,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的 客观要求。其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
3.平均利润规律,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 各个产业部门内部和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由 竞争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流动而 导致的利润平均化趋势,即在全社会范围内 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在市场上,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 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调节着经济资源的投放方向 和比例,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生产、分配、交 换、消费等活动都必须通过市场这个中介来进行, 市场在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一、资源与经济资源
企业管理基础教学大纲

《企业管理基础》教学大纲模块编号:模块名称:企业管理基础总学时数:120(课内)实验或上机学时:无一、说明部分1.模块性质《企业管理基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模块,本大纲适用对象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使学生了解经济学与管理学及其发展简史;掌握管理基本职能和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理解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企业管理知识基础。
培育学生良好的经济素养和管理能力,使学生树立经济思维和科学管理意识,具备从事企业管理岗位所必备的经济和管理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力。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模块从服务于企业管理,为后续课程铺垫基础角度出发,系统化讲授:企业管理发展简史,包括:经济学发展简史,管理理论发展简史;企业管理基础概述,包括:经济基本概念,管理基本概念企业管理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人员配置,控制;企业管理基础理论的创新;微观经济理论,包括:均衡、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价格等理论;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通货膨胀与失业、经济增长等理论;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围绕课程基本知识,学会查阅、提炼资料,并在实践中寻找合适的案例加以分析,增强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培养目标,突出《企业管理基础》模块的专业基础性,教学重点为管理职能和经济理论等介绍,难点是管理和经济原理的实践运用。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调查法,阅读法,探究法,多媒体教学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名称: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2月第3版张士军.《现代经济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参考书:[1](美)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2](美)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3]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 胡震.管理学十日读.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5] 黄雁芳,宋克勤.管理学教程案例集.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6] 杨文士、焦叔斌,张雁等主编.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4[7] 许纯祯.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 朱明.西方经济学习题集.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 梁小民.寓言中的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二、正文部分第一章企业管理发展概述一、教学要求了解企业管理基础模块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了解企业经济及管理思想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代表人物掌握管理、管理学、管理者、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基本概念;掌握企业管理基础模块的学习研究方法;掌握早期管理理论和经济学假设条件。
现代企业管理电子教案

现代企业管理电子教案一、引言现代企业管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子教案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工具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现代企业管理中电子教案的定义、作用、制作过程及应用方法,以期对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电子教案的定义及作用1. 定义电子教案是运用电子技术工具制作的针对特定课程或培训内容的一种教学辅助材料。
它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以电子化方式呈现,提供给学员进行学习。
2. 作用(1)提供信息:电子教案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大量内容,丰富了学习资料,为学员提供详尽、全面的信息。
(2)增强学习兴趣:电子教案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3)提升学习效果:电子教案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帮助学员更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三、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1. 设计(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或培训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2)确定内容组织结构:将教学内容进行逻辑分析,确定教学顺序和内容组织结构。
(3)选择多媒体元素: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元素,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
2. 制作(1)文本编辑:编写教案文本,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准确,逻辑清晰。
(2)多媒体制作:根据设计阶段确定的多媒体元素,运用专业工具进行制作,如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
(3)整合与调试:将文本与多媒体元素进行整合,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电子教案的正常运行。
(4)优化与完善:根据实际需求对电子教案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四、电子教案的应用方法1. 线上学习平台将电子教案上传至企业内部的学习平台,提供给员工进行在线学习。
学员可以通过电子教案自主学习,根据自身进度进行学习安排。
2. 面授讲座将电子教案的内容作为面授讲座的辅助材料,与讲师的讲解相结合,增强学员的学习效果。
3. 团队学习将电子教案的内容分发给团队成员,组织团队学习活动。
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第七章教案

生产管理,是企业根据市场信息及经营决策所制定的目标、策略和计划的要求,从事生产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全部管理过程的管理工作。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生产管理概述
(一)、生产管理概念
生产管理就是企业对生产活动的管理。
企业的生产活动是按照预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产品品种、质量、数量、成本和交货期等方面,生产出符合市场需要和用户满意的产品的过程。生产管理就是对这一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换句话说,生产管理就是同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教学方法及教学
内容的拾漏补遗
(三)、生产过程组织
1、生产过程组织的概念
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从准备生产某种产品开始,直到把它生产出来为止的全部过程。它的基本内容是人的劳动过程,即在劳动分工和协作的条件下,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定的步骤和方法,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成为工业产品的过程。
2、生产过程的构成
3.合理组织劳动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4.加强物资、能源管理,合理利用物资、能源,努力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备,减少资金占用。
5.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不断采用新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3.生产计划。主要包括产品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
4.生产控制。是指围绕着完成生产计划任务所进行的各种检查、监督、调整等工作。其作用在于完善生产组织,实现生产计划,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和生产成本。(接下课)
№:9-2
授课日期
2012年04月25日
年月日
企业管理教案

企业管理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企业管理课程开设的一份教学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并培养其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能以及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体系;2. 掌握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职能的基本要素;3. 能够分析企业管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本教案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企业管理概述1.1 企业管理的定义与作用1.2 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1.3 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2. 企业组织结构2.1 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与特点2.2 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2.3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与优化3. 管理职能与管理过程3.1 计划与战略管理3.2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3.3 领导与沟通管理3.4 控制与评估管理4. 企业管理问题与解决方案4.1 企业管理中常见的问题4.2 运用管理理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4.3 案例分析及讨论5. 创新与管理5.1 创新与企业竞争力5.2 创新的类型与重要性5.3 创新管理的实践与案例5.4 创新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介绍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内容。
2.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真实的管理问题。
3. 小组讨论:根据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4. 视频展示:选取相关企业管理案例的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动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质量、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并进行及时评定。
3. 考试测试: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总体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企业管理概论》教案

《企业管理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企业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的企业管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2. 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3. 企业战略管理4. 人力资源管理5. 企业运营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的企业管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管理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管理现状。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目标2. 第二课时: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3. 第三课时:企业战略管理4. 第四课时:人力资源管理5. 第五课时:企业运营管理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思路、观点阐述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参观企业报告:评估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实际了解和感悟。
六、教学内容6. 企业财务管理7. 企业市场营销8. 企业生产管理9. 企业创新与技术管理10. 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的企业管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管理实践。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地了解企业管理现状。
5. 角色扮演法:模拟企业场景,让学生体验企业管理实际操作。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企业财务管理2. 第七课时:企业市场营销3. 第八课时:企业生产管理4. 第九课时:企业创新与技术管理5. 第十课时: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管理学基础》教案

《管理学基础》教案一、课程简介《管理学基础》是针对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或对管理学有兴趣的学员开设的一门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培养学员的企业管理素养,为今后的企业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管理学的定义、功能和目的,明确管理学在企业和组织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人员和控制。
3. 学习不同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理解其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4. 培养学员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讲:管理学的定义与功能(1)管理学的概念(2)管理学的功能(3)管理学的目的2. 第二讲:管理学的五大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领导(4)人员(5)控制3. 第三讲:管理理论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3)现代管理理论4. 第四讲:管理方法与技巧(1)管理方法概述(2)常用的管理方法(3)管理技巧的培养5. 第五讲:企业管理实例分析(1)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2)失败企业的管理教训(3)案例分析与讨论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学知识。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案例,培养学员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情景模拟:设置管理情境,让学员参与其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期末考试:测试学员对管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管理学原理》,作者:[美]斯蒂芬·P·罗宾斯等。
2. 案例集:《管理学案例分析》,作者:[美]玛丽·费希尔等。
3. 辅助阅读材料:相关管理学期刊文章、管理学大师经典著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