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导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导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导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课题: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编号9S046

教学思路(纠错栏)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知道仰角、俯角等有关概念;

2.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学习重点: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预习导航☆

一、链接: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在解直角三角形时用到的边、角数量关系有哪些

二、导读:

1.阅读课本126页,重点思考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答,边角之间的关系有:

sinA = ______ , cosA = ________ , tanA =

_______ .

2.仰角、俯角的定义:

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

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仰

角;

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

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俯

角.

☆合作探究☆

1. 上海东方明珠塔于1994 年10 月1

日建成,在各国广播电视塔的排名榜

中,当时其高度列亚洲第一、世界第

三.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

望.在塔顶俯瞰上海风景,美不胜

收.运用本章所学过的知识,能测出东

方明珠塔的高度来吗?

为了测量东方明珠塔的高度,小亮和同学们在距离东方明珠塔200 米处的地面上,用高1.20 米的测角仪测得东方明珠塔顶的仰角为60°48 ′.

A

B

E

C

D

根据测量的结果,小亮画了一张示意图,其中AB表示东方明珠塔,DC为测角仪的支架,DC=1.20米,CB=200米,∠ADE=60°48 ′

根据在前一学段学过的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有关知识,你能求出AB 的长吗?

2. 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的跨度为10 米,上弦AB=BD,∠A = 260 .求中柱BC 和上弦AB 的长(精确到0 . 01 米).

☆归纳反思☆

☆达标检测☆

1 .如图,在电线杆上离地面6 米处

用拉线固定电线杆,拉线和地面之间的

夹角为60° , 求拉线AC 的长和拉线下

端点A 与线杆底部D 的距离(精确到

0 . 1 米).

2.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

端到地面的距离BC = 3.2 米,底端到墙

根的距离AC = 2.4 米.

(1)求梯子的长度和梯子与地面所成角的大小(精确到1 ' ) ;

(2) 如果把梯子的底端到墙角的距离减少0 . 4 米,那么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是多少?

6

A B

C

D

A

C

B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导学案

桃溪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 内容:解直角三角形(1) 执笔: 【学习目标】 ⑴: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使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⑵: 通过综合使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⑶: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学习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使用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知识回顾: 在Rt △ABC 中,∠C =900,a ,b ,c ,分别为∠A,∠B,∠C 所对的边, 则边之间的关系为 ,角之间的关系为 , 角与边之间的关系为 , 自主预习: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解直角三角的概念: 有直角三角形中 求出 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3、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1)已知 ,求第三边及两锐角。 (2)已知 和一个 ,求其它两边及另一锐角。 导学探究: 1、在Rr △ABC 中,共有六个量,三条边a ,b ,c ,三个角∠A ,∠B ,∠C ,其中∠C 是已知的,其它的五个量都是未知的。 (1) 已知∠A ,∠B ,能求出其它的三个量a ,b ,c 吗? (2) 已知两条边的长,能求出其它的三个量吗? (3) 已知一角和一边,能求出其它的三个量吗? 你有什么发现?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能够写成.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一般要满足, (如图).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能够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等于多少(精确到1o ) 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b a A c b A c a A = = = ; tan ; cos ; sin a b B c a B c b B = = = ; tan ; cos ; sin ; 的邻边 的对边 ; 斜边 的邻边 ; 斜边 的对边 α α α α α α α ∠ ∠ = ∠ = ∠ = tan cos sin

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十九讲解直角三角形(含详细参考答案)

2019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第十九讲解直角三角形 【基础知识回顾】 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在Rt△ABC中,∠C=900, ∠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的正弦可表示为:sinA= ,∠A的余弦可表示为cosA= ∠A的正切:tanA= ,它们统称为∠A的锐角三角函数 【名师提醒:1、sinA、∠cosA、tanA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是两条线段的比,没有单位,这些比值只与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无关 2、取值范围 】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名师提醒:1、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根据定义应用直角三角形性质算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表格进行记忆 2、正弦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 3、几个特殊关系:⑴sinA+cos2A= ,tanA=sin A ()⑵若∠A+∠B=900,则sinA= ,tanA.tanB= 】

三、解直角三角形: 1、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 个已知元素,求出另外 个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Rt ∠ABC 中,∠C=900 三边分别为a 、b 、c ⑴三边关系: ⑵两锐角关系 ⑶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cosA tanA sinB cosB tanB 【名师提醒:解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元素应至少有一个是 当没有直角三角形时应注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相应的边角关系解决】 3、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有关概念⑴仰角和俯角:如图:在图上标上仰角和俯 角 ⑵坡度坡角:如图: 斜坡AB 的垂直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用i 表示,即i= 坡面 与水平面得夹角为 用字母α表示,则i=tanα=h l 。 ⑶方位角:是指南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所成的小于900的水平角 如图:OA 表示 OB 表示 铅直 水平线 视线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设计

解直角三角形教案设计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关系,两锐角之间的关系,边角之间的关系.正确选用这些关系,是正确、迅速地解直角三角形的关键. 3. 深刻认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理解三角函数的表达式向方程的转化.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实际上分别给了三个量的关系:a、b、c是边的长、、和是由用不同方式来决定的三角函数值,它们都是实数,但它与代数式的不同点在于三角函数的值是有一个锐角的数值参与其中. 当这三个实数中有两个是已知数时,它就转化为一个一元方程,解这个方程,就求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未知的元素. 由此看来,表达三角函数的定义的4个等式,可以转化为求

边长的方程,也可以转化为求角的方程,所以成为解三角形的重要工具. 4.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可以归纳为以下4种,列表如下: 5. 注意非直角三角形问题向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转化 由上述(3)可以看到,只要已知条件适当,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是可解的.值得注意的是,它不仅使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而且给非直角三角形图形问题的解决铺平了道路.不难想到,只要能把非直角三角形的图形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就可以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而获得解决.请看下例. 例如,在锐角三角形ABC中,,求这个三角形的未知的边和未知的角(如图) 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的解法的问题,我们只需作出BC边上的高(想一想:作其它边上的高为什么不好.),问题就转化为两个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在Rt中,有两个独立的条件,具备求解的条件,而在Rt中,只有已知条件,暂时不具备求解的条件,但高AD可由解时求出,那时,它也将转化为可解的直角三角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掌握非直角三角形的图形向直角三角形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是十分重要的,如 (1)作高线可以把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转化为两个直角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课前热身 1. 图1是某商场一楼与二楼之间的手扶电梯示意图?其中 地面的水平线, Z ABC=150 ,BC 的长是8 m 则乘电梯从点 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 A 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3.如图3,先锋村准备在坡角为:的山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5米,那 5.如图5,在平地上种植树木时,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 的水平距离)为 4m 如果在坡度为0.75的山坡上种树, 也要求株距为4m,那么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为( ) A. 5m B . 6m C . 7m D . 8m A. B. 4 m C . 4.3 m D. 8 m 5,一只蚂蚁如果要 2.如图 2,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 0 ,点B 离点 C 的距离为 AB CD 分别表示一楼、二楼 B 到点C 上升的高度h 是( ) 25 C. 10 .55 D. 35 么这两树在坡面上的距离 AB 为( ) A. 5cos : B. C. 5sin : D. 5 cos : 5 4.如图 4,在 RtA ABC 中,/ACB =90°, BC =1,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 1 B. tan A =— C. cosB .3 D. tan B =、3 B 图4

【参考答案】 1. B CE 【解析】过点B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E,在Rt△ BCE中,sin / CBE= ,即 BC h 1 sin3 0° = ,所以h=4m.【点评】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因为知道斜边长,所以利 8 2 用已知锐角的正弦关系解答即可?本题还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斜边的一半”来求解? 2. B 【解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勾股定理”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 A 爬到点B,较短爬行路线有以下4条(红色线段表示).计算可知最短的是第2条. 【点评】在立体图形上找最短距离,通常要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即表面展开图)来 解答,但是不同的展开图会有不同的答案,所以要分情况讨论 5 3.B【解析】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答,在以AB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中,cos ,所 AB 5 以AB= .【点评】在直角三角形中,根据已知边、角和要求的边、角确定函数关系. cos- 4.D【解析】此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可知/ A=30°,Z B=60°,对照 30°、60°的三角函数值选择正确答案.【点评】熟记特殊角30°、45°、60°的三角函 数值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也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出AC,然后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判断. 5.A【解析】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坡度的定义.坡度即坡比是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在 这里设铅直高度为h米,则有h:4=0.75 , h=3,利用勾股定理得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为? 32 42=5m.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1. 某地下车库出口处安装了“两段式栏杆”,如图J 25-2①所示,点A 是栏杆转动的支点,点E 是栏杆两段的连接点.当车辆经过时,栏杆最多只能升起到如图J 25-2②所示的位置,其示意图如图J 25-2③所示(栏杆宽度忽略不计),其中AB⊥BC,EF ∥BC ,∠AEF =143°,AB =AE =1.2米,那么适合该地下车库的车辆限高标志牌为(参考数据:sin 37°≈0.60,cos 37°≈0.80,tan 37°≈0.75)( ) 图J 25-2 图J 25-3 2.如图J 25-4,某人站在楼顶观测对面的笔直的旗杆AB.已知观测点C 到旗杆的距离CE =8 m ,测得旗杆的顶部A 的仰角∠ECA=30°,旗杆底部B 的俯角∠ECB=45°,那么旗杆AB 的高度是( ) 图J 25-4 A .(8 2+8 3)m B .(8+8 3)m C .(8 2+ 8 33)m D .(8+8 3 3 )m 3.如图J 25-5所示,河堤横断面迎水坡AB 的坡角是30°,堤高BC =5 m ,则坡面AB 的长度是( ) 图J 25-5 A .10 m B .10 3 m C .15 m D .5 3 m 4.奥林匹克公园观光塔由五座高度不等、错落有致的独立塔组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某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测角仪测量这五座塔中最高塔的高度(测角仪高度忽略不计).他们的操作方法如下:如图J 25-6,他们先在B 处测得最高塔塔顶A 的仰角为45°,然后向最高塔的塔基直行90米到达C 处,再次测得最高塔塔顶A 的仰角为58°.请帮助他们计算出最高塔的高度AD 约为多少米(参考数据:sin 58°≈0.85,cos 58°≈0.53,tan 58°≈1.60).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一》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一)》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 弄清解直角三角形的含义,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会应用这些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3、 能够利用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求角度和线段长度的问题; 4、 在弄清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题型的同时,不断归纳数学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深刻理解数形结合、转化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一、知识点归纳 1、锐角α的三角函数定义: ∠α的正弦:sin α= ∠α的余弦:cos α= ∠α的正切:tan α= 思考: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你能正确填空吗你是怎样得到的 ① <sin α< ② <cos α< “ ③ <tan α< ④sin α+ cos α 1 ⑤tan α sin α(填“<”或“>”) ②观察表格,猜想:随着∠α的增大,sin α ;cos α ; tan α 。(填增大或减小) 3、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边和角),求出其它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 做 。其主要依据如下: ⑴边的关系: ; ⑵角的关系: ; ⑶边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 SinA= cosA= tanA= SinB= cosB= tanB= 思考:解直角三角形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在练习本上列举出来,并进行口头解答。 二、热点示例与题组练习 目标1、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题组一 1、已知∠A 为锐角,且sinA= 23,则sin 2 A = . 2、计算:0 030 60sin cos -tan450 的值是 。 3、若tan α= 3 1 tan600,则α的度数是 。 4、在△ABC 中,若-+A B cos 21 -(sin 2 3)2=0,则∠C 的度数是 。 目标2、解直角三角形 题组二 在Rt △ABC 中,∠C=90° ①已知 a=23,b=2,则∠A= ; ②已知a=10, ∠B=600,则C = 。 ③已知BC=6cm,sinA=5 3 ,则AB 的长是 cm 。 ④已知cosB=5 3 ,则tanA= ; 题组三 1、如图,在△ABC 中,∠C=90°,BD 是∠ABC 的平分线,BD=63,BC=9,求 AC 的长。 c b a C B A c a C B A D A B C

(完整版)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

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 一、 真空题: 1、 在Rt △ABC 中,∠B =900,AB =3,BC =4,则sinA= 2、 在Rt △ABC 中,∠C =900,AB =,35cm BC cm = 则SinA= cosA= 3、 Rt △ABC 中,∠C =900,SinA=5 4 ,AB=10,则BC = 4、α是锐角,若sin α=cos150,则α= 若sin53018\=0.8018,则cos36042\= 5、 ∠B 为锐角,且2cosB -1=0则∠B = 6、在△ABC 中,∠C =90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a =9,b =12,则sinA= sinB= 7、 Rt △ABC 中,∠C =900,tanA=0.5,则cotA= 8、 在Rt △ABC 中,∠C =900,若b a 32=则tanA= 9.等腰三角形中,腰长为5cm ,底边长8cm ,则它的底角的正切值是 10、若∠A 为锐角,且tan 2A+2tanA -3=0则∠A = 11、Rt △ABC 中,∠A =600,c=8,则a = ,b = 12、在△ABC 中,若32=c ,b =3,则tanB= ,面积S = 13、在△ABC 中,AC :BC =1:3,AB =6,∠B = ,AC = BC = 14、在△ABC 中,∠B =900,AC 边上的中线BD =5,AB =8,则tanACB=

二、选择题 1、在Rt △ABC 中,各边的长度都扩大2倍,那么锐角A 的正弦、余弦值 ( ) A 、都扩大2倍 B 、都扩大4倍 C 、没有变化 D 、都缩小一半 2、若∠A 为锐角,且cotA <3,则∠A ( ) A 、小于300 B 、大于300 C 、大于450且小于600 D 、大于600 3、在Rt △ABC 中,已知a 边及∠A ,则斜边应为 ( ) A 、asinA B 、 A a sin C 、acosA D 、A a cos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与底边上的高的比是2:3,则顶角为( ) A 、600 B 、900 C 、1200 D 、1500 5、在△ABC 中,A ,B 为锐角,且有sinA =cosB ,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形 6、有一个角是300的直角三角形,斜边为1cm ,则斜边上的高为( ) A 、41cm B 、21cm C 、43cm D 、2 3 cm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28.2.2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1)导学案

28.2.2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1) 【学习目标】 1.了解仰角、俯角概念,提高计算能力,能应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观测中的 实际问题. 2.学会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的问题). 3.经历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观测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够准确分析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1)锐角之间的关系: 边之间的关系: 角与边之间的关系(以∠A为例): (2)至少知道五个元素中的几个,就可以求其余元素?图1 2.请写出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值: (二)问题导学 1.如图2,当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为________. 当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称_________. 图2 2.如图3,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组合体在离地 球表面393km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组合体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点的正上方时,从中能直接看到的地球表面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最远点与P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 400 km,π取3.142,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cos18.16°≈0.9502,cos19.59°≈0.9421,cos21.35°≈0.9314)? 图3 探究案

探究:利用视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 热气球的探测器显示,从热气球看一栋高楼顶部的仰角为30°,看这栋高楼底部的俯角为60°,热气球与高楼的水平距离为100m ,这栋高楼有多高(结果取整数)? 变式:直升飞机在高为63米的郑州二七纪念塔AB 斜上方P 点处,从塔的顶部和底部测得飞机的仰角为31°和42°,求飞机的高度PO (参考数据sin31°≈0.52,cos31°≈0.86,tan31°≈0.60, sin42°≈0.67,cos42°≈0.74,tan42°≈0.90) 训练案 (C 级做1~4题,B 级、A 级全做) 1.如图1所示,已知楼房AB 高为50m ,铁塔塔基距楼房地基间的水平距离BD ? O B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汇编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篇 1.(2019山东泰安中考)(4分)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5°方向航行30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40°方向航行至C港,C港在A港北偏东20°方向,则A,C两港之间的距离为()km. A.30+30 B.30+10 C.10+30 D.30 2.(2019山东淄博中考)如图,小明从A处沿北偏东40°方向行走至点B处,又从点B处沿东偏南20方向行走至点C处,则∠ABC等于() A.130°B.120°C.110°D.100° 3.(2019山东聊城中考)某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实验大楼部分楼体高度(如图①所示,CD 部分),在起点A处测得大楼部分楼体CD的顶端C点的仰角为45?,底端D点的仰角为30°,在同一剖面沿水平地面向前走20米到达B处,测得顶端C的仰角为63.4?(如图② ?≈,所示),求大楼部分楼体CD的高度约为多少米(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63.40.89 ?≈,tan63.4 2.00 ?≈ 1.41 cos63.40.45 ≈) ≈ 1.73 4. (2019甘肃中考 7分)某数学课题研究小组针对兰州市住房窗户“如何设计遮阳篷”这-课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问题提出: 如图1是某住户窗户上方安装的遮阳蓬,要求设计的遮阳篷既能最大限度地遮挡夏天炎热的阳光,又能最大限度地使冬天温暖的阳光射入室内. 方案设计: 如图2,该数学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调查研究设计了垂直于墙面AC的遮阳篷CD 数据收集: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际测量:兰州市一年中,夏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刻,太阳光线DA 与遮阳篷CD的夹角∠ADC最大(∠ADC=°):冬至这一天的正午时刻,太阳光线DB与遮阳篷CD的夹角 ∠BDC最小(∠BDC=°);窗户的高度AB=2m 问题解决: 根据上述方案及数据,求遮阳篷CD的长. (结果精确到,参考数据:°≈,°≈, °≈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教案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条件;(重点) 2.根据元素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关系式,求出所有未知元素.(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世界遗产意大利比萨斜塔在1350年落成时就已倾斜.设塔顶中心点为B, 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夹角为∠A,过点B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点C.在Rt△ABC中,∠C=90°,BC=5.2m,AB=54.5m,求∠A的度数. 在上述的Rt△ABC中,你还能求其他未知的边和角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解直角三角形 【类型一】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边或角 已知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按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若a=36,∠B=30°,求∠A的度数和边b、c的长; (2)若a=62,b=66,求∠A、∠B的度数和边c的长. 解析:(1)已知直角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2)已知两条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解:(1)在Rt△ABC中,∵∠B=30°,a=36,∴∠A=90°-∠B=60°,∵cos B= a c,即c= a cos B= 36 3 2 =243,∴b=sin B·c= 1 2×243=123; (2)在Rt△ABC中,∵a=62,b=66,∴tan A= a b= 3 3,∴∠A=30°,∴∠B=60°,∴c=2a=12 2. 方法总结:解直角三角形时应求出所有未知元素,解题时尽可能地选择包含所求元素与两个已知元素的关系式求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二】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长度问题 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122,试求CD的长.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导学案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导学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九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课题:23.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2)编号9S046 教学思路(纠错栏)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知道仰角、俯角等有关概念; 2.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学习重点: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预习导航☆ 一、链接:什么叫解直角三角形在解直角三角形时用到的边、角数量关系有哪些 二、导读: 1.阅读课本126页,重点思考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答,边角之间的关系有: sinA = ______ , cosA = ________ , tanA = _______ . 2.仰角、俯角的定义: 从低处观测高处的目标时, 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仰 角; 从高处观测低处的目标时, 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叫做俯 角. ☆合作探究☆ 1. 上海东方明珠塔于1994 年10 月1 日建成,在各国广播电视塔的排名榜 中,当时其高度列亚洲第一、世界第 三.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 望.在塔顶俯瞰上海风景,美不胜 收.运用本章所学过的知识,能测出东 方明珠塔的高度来吗? 为了测量东方明珠塔的高度,小亮和同学们在距离东方明珠塔200 米处的地面上,用高1.20 米的测角仪测得东方明珠塔顶的仰角为60°48 ′. A B E C D

根据测量的结果,小亮画了一张示意图,其中AB表示东方明珠塔,DC为测角仪的支架,DC=1.20米,CB=200米,∠ADE=60°48 ′ 根据在前一学段学过的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有关知识,你能求出AB 的长吗? 2. 如图,厂房屋顶人字架的跨度为10 米,上弦AB=BD,∠A = 260 .求中柱BC 和上弦AB 的长(精确到0 . 01 米). ☆归纳反思☆ ☆达标检测☆ 1 .如图,在电线杆上离地面6 米处 用拉线固定电线杆,拉线和地面之间的 夹角为60° , 求拉线AC 的长和拉线下 端点A 与线杆底部D 的距离(精确到 0 . 1 米). 2.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顶 端到地面的距离BC = 3.2 米,底端到墙 根的距离AC = 2.4 米. (1)求梯子的长度和梯子与地面所成角的大小(精确到1 ' ) ; (2) 如果把梯子的底端到墙角的距离减少0 . 4 米,那么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是多少? 6 米 A B C D A C B

九年级数学下册《解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含答案)

《解直角三角形》典型例题 例1 在Rt △ABC 中,∠C=90°,∠B=60°,a=4,解这个三角形. 分析 本题实际上是要求∠A 、b 、c 的值.可根据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解决. 解 (1) ; (2)由a b B =tan ,知 ; (3)由c a B = cos ,知860cos 4cos =?==B a c . 说明 此题还可用其他方法求b 和c . 例 2 在Rt △ABC 中, ∠C=90°,∠A=30°,3=b ,解这个三角形. 解法一 ∵ ∴ 设 ,则 由勾股定理,得 ∴ . ∴ . 解法二 133330tan =?=?=b a 说明 本题考查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解法,它可以用目前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也可以用以前学的性质解题. 例 3 设 中, 于D ,若 ,解三 角形ABC .

分析“解三角形ABC”就是求出的全部未知元素.本题CD不是的边,所以应先从Rt入手. 解在Rt中,有: ∴ 在Rt中,有 说明(1)应熟练使用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变形,如: (2)平面几何中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定理也可以结合使用,本例中 “”就是利用“对30°角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定理.事实上,还可以用面积公式求出AB的值: 所以解直角三角形问题,应开阔思路,运用多种工具. 例4在中,,求. 分析(1)求三角形的面积一方面可以根据面积公式求出底和底上的高的长,也可以根据其中规则面积的和或差; (2)不是直角三角形,可构造直角三角形求解.

解如图所示,作交CB的延长线于H,于是在Rt△ACH中,有,且有 ; 在中,,且 , ∴; 于是,有, 则有 说明还可以这样求:

28.2.1 解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如图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设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 的交点为A ,过B点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C,在Rt△ABC中,∠C=90°,BC=5.2米,AB=54.5米,你能根据上述条件求出图中∠A的度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2.学习目标 (1)知道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 (2)能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学习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难点:合理选用三角函数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72~P73例1上面的内容.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要求:完成探究提纲. (4)探究提纲: ①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有一个角是直角,我们把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有哪些关系? 如图,在Rt△ABC中,∠C=90°,设∠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a.两锐角互余,即∠A+∠B=90 °. b.三边关系满足勾股定理,即a2+b2=c2 . c.边角关系:sinA=a c ,sinB= b c ; cosA=b c , cosB= a c ; tanA=a b , tanB= b a .

③已知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的几个元素,才能求出其余所有未知元素?(提示:可从“确定一个直角三角形,至少需要哪些条件?”来思考) 已知其中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2.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了解学生自学提纲的答题情况(特别是第②、③题). ②差异指导:根据学情进行个别指导或分类指导. (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研讨、纠正错误. 4.强化 (1)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要板书出来). (2)解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必须已知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①已知两边:a.两直角边;b.一直角边和斜边. ②已知一边和一锐角:a.一直角边和一锐角;b.斜边和一锐角.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教材P73例1、例2. (2)自学时间:8分钟. (3)自学方法:先独立解答,再同桌之间互评互纠. (4)自学参考提纲: ①在教材P73例1中,已知的元素是两条直角边AC 、BC ,需求出的未知元素是:斜边AB 、锐角A 、锐角B. 方法一:∵tanA = BC AC ∴∠A= 60 °,∠B=90°- ∠A = 30 °. ∵,,∴AB = 方法二:∵,,∴由勾股定理可得AB= sinA= BC AB A= 60 °,∴∠B=90°-∠A = 30 °. 这里∠B 的度数也可用三角函数来求,你会吗? ②比较上述解法,体会其优劣. ③在教材P73例2中,已知的元素是一直角边b 和一锐角B ,则要求的未知元素有直角边a 、斜边c 、锐角A. ④例2还有别的解法吗?请试一试,并留意你的答案与例题的答案是否存在误差.

2018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真题

解直角三角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18?孝感)如图,在Rt△ABC中,∠C=90°,AB=10,AC=8,则sinA等于() A.B.C.D. 【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6,再由正弦函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解答】解:在Rt△ABC中,∵AB=10、AC=8, ∴BC===6, ∴sinA===, 故选:A. 2.(2018?绵阳)一艘在南北航线上的测量船,于A点处测得海岛B在点A的南偏东30°方向,继续向南航行30海里到达C点时,测得海岛B在C点的北偏东15°方向,那么海岛B离此航线的最近距离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参考数据:≈1.732,≈1.414)A.4.64海里B.5.49海里C.6.12海里D.6.21海里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结合图形知∠BAC=30°、∠ACB=15°,作BD⊥AC于点D,以点B 为顶点、BC为边,在△ABC内部作∠CBE=∠ACB=15°,设BD=x,则AB=BE=CE=2x、AD=DE=x,据此得出AC=2x+2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可得. 【解答】解:如图所示, 由题意知,∠BAC=30°、∠ACB=15°, 作BD⊥AC于点D,以点B为顶点、BC为边,在△ABC内部作∠CBE=∠ACB=15°, 则∠BED=30°,BE=CE, 设BD=x, 则AB=BE=CE=2x,AD=DE=x,

∴AC=AD+DE+CE=2x+2x, ∵AC=30, ∴2x+2x=30, 解得:x=≈5.49, 故选:B. 3.(2018?重庆)如图,旗杆及升旗台的剖面和教学楼的剖面在同一平面上,旗杆与地面垂直,在教学楼底部E点处测得旗杆顶端的仰角∠AED=58°,升旗台底部到教学楼底部的距离DE=7米,升旗台坡面CD的坡度i=1:0.75,坡长CD=2米,若旗杆底部到坡面CD的水平距离BC=1米,则旗杆AB的高度约为()(参考数据:sin58°≈0.85,cos58°≈0.53,tan58°≈1.6) A.12.6米B.13.1米C.14.7米D.16.3米 【分析】如图延长AB交ED的延长线于M,作CJ⊥DM于J.则四边形BMJC是矩形.在Rt△CDJ中求出CJ、DJ,再根据,tan∠AEM=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延长AB交ED的延长线于M,作CJ⊥DM于J.则四边形BMJC是矩形. 在Rt△CJD中,==,设CJ=4k,DJ=3k, 则有9k2+16k2=4, ∴k=, ∴BM=CJ=,BC=MJ=1,DJ=,EM=MJ+DJ+DE=, 在Rt△AEM中,tan∠AEM=,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教案

【教案三】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一.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使学生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重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2.难点:要求学生善于将某些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归结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知识 1.解直角三角形指什么? 2.解直角三角形主要依据什么? (1)勾股定理:a2+b2=c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 tanA=的邻边的对边A A ∠∠,sinA=斜边的对边A ∠, cosA=斜边的邻边A ∠ (二)新授概念 1.仰角、俯角 当我们进行测量时,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仰视灯或俯视桌面以体会仰角与俯角的意义. 2.例1 如图(6-16),某飞机于空中A 处探测到目标C ,此时飞行高度AC=1200米,从飞机上看地平面控制点B 的俯角α=16°31′,求飞机A 到控制点B 距离(精确到1米) 解:在Rt △ABC 中sinB=AB AC ∴AB=B AC sin =2843.01200 =4221(米) 答:飞机A 到控制点B 的距离约为4221米. 例2.2003年10月15日“神州”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当飞船完成变轨后,就在离地形表面350km 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当飞船运行到地球表面上P 点的正上方时,从飞船上能直接看到地球上最远的点在什么位置?这样的最远点与P 点的距离是多少?(地球半径约为6400km ,结果精确到0.1km ) 分析:从飞船上能看到的地球上最远的点,应是视线与地球相切时的切点。斜边 的邻边 A A ∠=cos 斜边的对边 A A ∠=sin

《解直角三角形》导学案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学习目标】 ⑴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⑵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学习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导学过程】 一、自学提纲: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 cot ;tan ;cos ;sin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cot ;tan ;cos ;sin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 cot tan cos sin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二、合作交流: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一般要满足, (如图).现有一个长6m 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 1 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 m 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等于多少(精 确到1o ) 这时人是否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 三、教师点拨: 例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 例2在Rt △ABC 中, ∠B =35o ,b=20,解这个三角形.

2019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汇编.docx

WORD格式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篇 1.(2019 山东泰安中考)( 4 分)如图,一艘船由 A 港沿北偏东65°方向航行30km 至 B 港,然后再沿北偏西40°方向航行至 C 港, C 港在 A 港北偏东 20°方向,则A, C 两港之间的距离为()km. A. 30+30B. 30+10C. 10+30D. 30 2.(2019 山东淄博中考)如图,小明从 A 处沿北偏东40°方向行走至点 B 处,又从点 B 处沿东偏南 20 方向行走至点 C 处,则∠ ABC等于() A. 130° B. 120° C. 110 ° D. 100 ° 3(.2019 山东聊城中考)某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实验大楼部分楼体高度(如图①所示,CD 部分),在起点 A 处测得大楼部分楼体 CD的顶端 C 点的仰角为45,底端 D 点的仰角为 30°,在同一剖面沿水平地面向前走20 米到达 B 处,测得顶端 C 的仰角为63.4 (如图② 所示),求大楼部分楼体CD的高度约为多少米?(精确到 1 米)(参考数据:sin63.40.89,

cos63.40.45 ,tan63.42.00,21.41, 31.73 )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的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4. ( 题出: 2 进1 行是 1 炎了某 9 热探方案设计 : 甘住 的究2 肃户 :阳, 中数窗据收集 : 光该 考户 ,通 7数上 与 又过 分学方 遮 能 阳篷 CD查的夹角 )课安 阳 最阅 题 某∠ BDC最装小 ( ∠ BDC=30.56° ); 窗户的高度 篷: 大 数研的决: 限C兰 学究, D度根 州 课小要 的 地据 市 题组求 夹 使上 结一 研通设 角述 冬 果年 究过计 ∠°≈ 0.51 天方 中 小调0.1m, 参考数据 :sin30.56的 A温案, 组查遮 D暖及夏 针研阳 C的数至 对究篷 最 阳据 这 兰设既 大 光, 一 州AC的遮阳篷 CD能 (射求 市天最 ∠的遮 .住大 A阳 房正限 D篷 窗午度 C C时 户夏天 =.刻 设计遮阳篷”这 - 课 7, 7太 .DA 4 4 ° ) : 冬 至 这 一 天 的正 午 时 刻 , 太 DB与遮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课题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 授课时间 课型 新授 二次修改意见 课时 1 授课人 科目 数学 主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重难点 重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难点: 三角函数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灵活运用 教学设想 教法 三主互位导学法 学法 小组合作 教具 三角板,多媒体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 ,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然而 ,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 课堂设计 一、目标展示 ⑴: 使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五个元素的关系,会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⑵: 通过综合运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及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预习检测 1.在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元素? 2.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a 、b 、c 、∠A 、∠B 这五个元素间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1)边角之间关系 a b A b a A c b A c a A ==== cot ;tan ;cos ;sin b a B a b B c a B c b B = ===cot ;tan ;cos ;sin 如果用α∠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那上述式子就可以写成. 的对边的邻边 ;的邻边的对边;斜边的邻边;斜边的对边αααααααααα∠∠= ∠∠=∠=∠= cot tan cos sin (2)三边之间关系 (3)锐角之间关系∠A+∠B=90°.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以上三点正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三、质疑探究 例1在△ABC 中,∠C 为直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2, a=6,解这个三角形. 例2在Rt △ABC 中, ∠B =35o ,b=20,解这个三角形. 四、精讲点拨 已知一边一角,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五、当堂检测 1、Rt △ABC 中,若sinA= 4 5 ,AB=10,那么BC=_____,tanB=______. 2、在△ABC 中,∠C=90°,AC=6,BC=8,那么sinA=________. 3、在△ABC 中,∠C=90°,sinA=3 5 ,则cos A 的值是( ) A .35 B .45 C .916 .2525 D 六、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28.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1 边角之间关系 例1. 三边之间关系 例2 锐角之间关系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