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到底长什么样——蒋军晶

合集下载

蒋军晶群文阅读讲座通用课件

蒋军晶群文阅读讲座通用课件
是关键问题。
学生阅读负担重
相对于单篇阅读,群文阅读需要学生在短 时间内阅读多篇文本,这对学生的阅读速
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实施难度高
群文阅读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 生进行多文本阅读和比较,这对教师的教 学能力和课堂掌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评价标准不明确
群文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 、归纳等阅读能力,但如何评价学生的阅 读成果和阅读能力尚缺乏明确的标准。
群文阅读通过多文本的对比和 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
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群文阅读涉及多个文本,涵盖 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助于拓 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群文阅读强调对多个文本进行 比较、分析和评价,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 考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群文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 积累和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
主题要有趣
主题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 探究精神。
主题要有深度
主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 思考价值,能够引发学生 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选择文本
文本要相关
选择的文本应与主题紧密 相关,能够支持主题的探 讨和深化。
文本要有代表性
选择的文本应具有一定的 代表性,能够反映某一方 面的文学特征或社会现象 。
阅读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阅读过程
通过观察图片、朗读故事、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动物 的形象和特点,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小学高年级的群文阅读案例
主题 阅读材料 阅读目标 阅读过程
《人类的探索》
《火星探险记》、《地球的起源与演化》、《人类对宇宙的探 索》

听蒋军晶群文阅读有感

听蒋军晶群文阅读有感

听群文阅读有感
2014年12月27日,蒋老师到我们学校进行群文阅读讲座,遗憾的是由于特殊原因没有能够亲自聆听蒋老师的讲座。

但从语文教研活动中老师的学习心得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1、何为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对传统课文教学的一种改变,改变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将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
阅读中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群文阅读分为两类:精讲与群文。

两者不能简单地以时间长短来判定,而要以学生的理解程度为
准。

2、作为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很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很容易强势,老师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从不听孩子的内心心理,也不考虑他们的感受。

我们应该
放下身段,用真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倾听你声音的
同时倾听一下他们的声音。

3、提问技巧:我要为难为难你.
蒋老师这点给了我很大启发,在平常的课堂当中,每次提问学生,如果他不会的话就会让他立马坐下。

听完讲座,我就
尝试着在课堂当中“为难”一下孩子,在这样“为难”的情况下,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

从这点当中,我学会了要让自己的课堂
成为一个充满思考的课堂,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

从简短的讨论中,我学到了这些零碎的经验。

讨论期间听着其他老师的学习心得和收获,心里除了遗憾还是遗憾,如果有下次我一定不会错过。

蒋军晶:走近群文阅读——《开天辟地》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蒋军晶:走近群文阅读——《开天辟地》群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蒋军晶:走近“群文阅读”——《开天辟地》群文阅读教学思考一、研课背景2010年10月-11月,我反复上教材里的一篇神话《开天辟地》,改变提问,调整环节,变换策略,教学方案换了好几个,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错:生字认识了,词语理解了,故事会讲了,盘古的精神也了解了……总而言之,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都基本达成了。

可是我总是觉得不过瘾,心里总是有遗憾。

神话的神奇与隐秘孩子们并没有感受到,孩子对神话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好奇感,我真的感觉到挺没劲的。

于是,我要“开天辟地”似的大刀阔斧地换一种上法。

我在50分钟的时间里,让孩子读了7篇神话(详见《创世神话》群文阅读课堂实录)。

在那堂课里,孩子们疑惑、好奇、不解、发现,在一种轻松而又充满挑战的氛围里,发现了神话的许多“秘密”,发现了一些神话的“母题”,孩子们在创世神话发现了哪些神话母题呢?1.“宇宙卵”的母题。

天地之初,混沌一片。

什么是混沌?可作混沌的比喻很多,例如“初烹时,茶叶乱浮,清浊不分,是混沌”。

但在神话里,都喜欢把混沌的宇宙比作“卵”,即宇宙最初像一个大蛋。

《开天辟地》里说“混沌如鸡子”,在伊朗神话、印度神话、罗马神话等诸多神话中,都有这样的描述,宇宙或者是鸟蛋,或者是石蛋,或者是金蛋,这就是“宇宙卵”的母题。

2.“英雄创世”的母题。

《开天辟地》的故事结构也是非常明晰的:先是说宇宙混沌,昏天黑地;接着说盘古大刀阔斧,开天辟地;最后说盘古化生万物改天换地。

这就是典型的神话故事结构,很多神话结构都是这样的:人类的苦难——神(英雄)的出场——神的肉身消失或者重生。

即使长篇如《西游记》,一百回,也是如此,为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功德圆满。

在这个叙事结构中,英雄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天辟地》里是盘古,在《女娲造人》里是女娲,在《后羿射日》里是后羿,在其它的神话中,也总会出现一个神,一个英雄来拯救世界,来帮助人类。

这就是“英雄创世”的母题。

一本书一世界一蜕变———读蒋军晶老师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教》有感胡

一本书一世界一蜕变———读蒋军晶老师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教》有感胡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2020.08|走进一本书,是凑巧也是机缘;开启一段文字,是邂逅亦是缘起。

启程,跋涉,远行,走许多“路”,见一些人,去感受去体会,在文字的旅途中缓缓思量,慢慢琢磨……闯入:一次不期而遇的遇见有时候,一些不期而遇的小小瞬间,会改变、点化并充盈着我们的灵魂……2018年,我第一次关注到“群文阅读”这个词。

在工作室的跨校研讨中,一位教师以“非连续文本的阅读”呈现了一堂不同于以往传统课堂的阅读课,他摒弃传统的单篇“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在“一群”文章中,围绕一个议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

那40分钟的课堂给我的内心带来了一场疾风暴雨。

不期而遇的闯入,亦如倾听灯光照亮绿树的呓语,沐浴缓缓吹来的湖面轻风,扑通,泛起涟漪一片……邂逅:一次尽情采撷的收获这次的闯入,让我对蒋军晶老师的《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教》有了更多的期许。

翻开扉页,倾听文字,带着内心的悸动,开始这次与它的对话之旅。

“群文阅读”,一个不同于以往的阅读课形式,在设计之初就把语文课堂的灵魂落在了以关注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作为出发点,让课堂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为了让课堂的落脚点落在学生的本体需要上,蒋老师把目光聚焦到阅读策略这个概念上,通过打破原有课堂的内容,重构新的课堂结构,关注一点重拳出击,通过探索和发现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卓越的阅读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正是这种基于阅读策略的探索发现式实践体会的课堂,让我们慢慢从只关注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开始学会借策略为梯,去关注学生阅读力和阅读思维的成长,也让我们能静下来,沉下去,去思考语文课应该有的模样。

这种让思想得到最大限度的碰撞、感受,对于学生或是教师都是一场文字的邂逅,更是一路采撷,一路收获……再遇:一次认识自我的成长读完这本书,我掩卷沉思,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虽然在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课堂,但是在课堂背后孕育的生命力,让我对语文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群文阅读 蒋军晶共59页

群文阅读 蒋军晶共59页
群文阅读 蒋军晶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9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பைடு நூலகம்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群文阅读(蒋军晶)

群文阅读(蒋军晶)

“群文阅读”的尝试与思考(蒋军晶)文章能不能一组一组教?——“群文阅读”的尝试与思考教育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续经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孩子的语文学习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语文课程框架已经到了必须拉大的时候了。

我的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包括三种阅读: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

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

今天单讲“群文阅读”。

从两个“群文阅读”的案例说起2007年,台湾陈易志老师在南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课中他让学生读了6篇文章:《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绘本),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内容、叙写手法、文学要点的比较);引导进行交错的分析(石头汤里的和尚会如何解决敌人派里的困难)。

现场听课的一位老师即时记录下听课的感受:“这节冷清的课,只有教师温柔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在会场,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

的确是不够热闹,如果放到我们的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

那么我们的课堂上,能否接纳下这样的教学?”很显然,听课的老师对“群文阅读”感到非常新鲜,有点惊异,觉得与我们传统的课文教学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又直觉到它的巨大价值,内心处于一种想尝试又不敢涉及的矛盾中。

我们在矛盾,别人早已开始尝试,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符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

2010年10月-11月,我反复上教材里的一篇神话《开天辟地》,改变提问,调整环节,变换策略,教学方案换了好几个,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错:生字认识了,词语理解了,故事会讲了,盘古的精神也了解了……总而言之,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都基本达成了。

蒋军晶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蒋军晶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蒋军晶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群文阅读是一种让学生通过集体阅读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蒋军晶的教学设计中,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创设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精神。

以下是蒋军晶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蒋军晶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流畅性;2. 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1. 阅读材料的选择与布置蒋军晶在教学设计中,会选择一些内容丰富、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材料,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求。

她会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或文章进行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

2. 小组合作与讨论在学生完成阅读后,蒋军晶设置小组合作与讨论的环节。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由讨论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疑惑。

蒋军晶会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且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3. 定期汇报与分享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氛围,蒋军晶设计了定期的汇报与分享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小组都需要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和学习心得。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蒋军晶在教学的开始阶段,通常会选择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如通过有趣的故事、图片、视频或实际体验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蒋军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她会教导学生使用标注、划线、摘录等方法来辅助阅读和理解。

同时,她还会教授学生一些常见的解决阅读难题的技巧,如猜词猜义、上下文推断等。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蒋军晶会设立一些问题或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她会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同时也会指导学生倾听他人观点并进行合理的回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听蒋军晶讲座心得体会

听蒋军晶讲座心得体会

听蒋军晶讲座心得体会除此之外,我倒是对蒋老师讲座中的非重点部分感受很深,那就是“尝试群文阅读要有基础”,首先要在思想上认同它,,才能坚持下去。

因为要做群文阅读,肯定会痛苦,要不断地改变教学习惯、不断地挑战自己。

老师要把现在的课文教学想明白了,先想清楚课文怎样上好理解、创意、评价,怎样让班里孩子的阅读量上去。

群文阅读对老师、孩子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老师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老师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方式、思考方式,孩子也要有相关的阅读量和相关的阅读素养。

对班级内、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有要求,如图书角的建立以及孩子在课堂上的讨论是否真正有效,能否持续性的阅读等等。

没有这些基础,贸然进入群文阅读是不行的。

蒋老师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操之过急,做什么都要慢慢来。

我明白了他一直强调的做群文关键是理念,有了群文的理念,语文处处是群文。

我明白了他说的要做群文,先教好课文,那才能把课文和群文有效的融合。

我更明白了他说的不要以群文阅读作为孩子考不好的借口。

先学理念、再学操作,且行且思。

听蒋军晶讲座心得体会 [篇2]这是一节令人浅显易懂,饱含深情的一节课,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

让学生走进了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学习课文。

一、复合型听写,一举多得《月光曲》一课从听写词语开始,表现了蒋老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视。

本课安排的听写是具体语境中的复合型听写,力求识记字形、规范笔顺、理解词义一举多得。

然后以这些词语为线索,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二、师生对话,心灵互通听写之后,教师提出:“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接着,蒋老师有提出两个关键性的点:一个是盲姑娘兄妹俩之间的对话,另外一个是贝多芬与盲姑娘之间的对话。

这两段对话文辞简洁,意蕴丰富。

反复阅读、体会,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养成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阅读能力,是两个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教育价值的语段,做到了“以少胜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文阅读”到底长什么样
蒋军晶
2007年,台湾陈易志老师在南京一次教学研讨会上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课上他让学生读了六篇文章:《石头汤》《雷公糕》《南瓜汤》《敌人派》《肉丸子汤》《兔子蛋糕》(绘本),然后鼓励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内容、叙写手法、文学要点的比较);引导进行分析(石头汤里的和尚会如何解决敌人派里的困难)。

现场听课的一位老师即时记录下听课的感受:“这节冷清的课,只有教师温柔平静的声音通过话筒传播在会场,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

的确是不够热闹,如果放到我们的公开课评审系统中,估计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这的的确确是一节阅读课,一节真正让学生学习阅读的阅读课。

”听课的老师对“群文阅读”感到非常新鲜,有点惊异,觉得与我们传统的课文教学“格格不入”,但是又直觉到它的巨大价值,内心处于一种想尝试又不敢涉及的矛盾中。

2009年,台湾的赵镜中教授在描述台湾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变化时曾提及“群文阅读”这个词:“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特征: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

2010年,我上了一节“群文阅读”研究课《创世神话》。

课上,我让学生读了七篇文章:一篇科普文《关于宇宙大爆炸》和六篇神话《诸神创世》《淤能棋吕岛》《盘古开天地》《始祖大梵天》《阿胡拉·马兹达》《巨人伊密尔》。

这堂课非常受人瞩目,成为后面“群文阅读”理论文章引用率最高的一个课例。

之后,在教学研究场合,陆陆续续开始出现一些“群文阅读”的课例。

王林博士撰文称:“一种语文教学的新形式,一场语文教学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国内语文教育界酝酿、思考、实践,这就是群文阅读。


那么,到底什么是“群文阅读”?
我的回答是——“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在这个定义里有几个关键词,需要解析。

较短的时间——一个班级一个礼拜里读了三四篇文章,然后围绕这几篇文章展开讨论,这不是“群文阅读”,因为前面的阅读过程跟日常的自由阅读无异,在“阅读速度”“阅读目的”上没什么压力和要求。

那么,较短的单位时间,时间短到什么程度呢?这没有一个清晰的量化的界限,但从我们的教学习惯分析,一般指一节课或者两节课。

议题——群文阅读课里,让孩子读的几篇文章,肯定不是随随便便放在一起的。

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肯定是有“依据”的。

这个“依据”就是“议题”。

这个“议题”可以是人文主题,也可以是作者、体裁、写作风格、表达方式、阅读策略……非常丰富,非常多元。

因此,这个“依据”称之为“议题”,而不是“主题”。

多文本一一“群文阅读”相对应的就是“单篇阅读”。

因此,群文阅读课里,教学文本至少要用到两篇,一般是三五篇,而且文本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一篇为主,其余几篇作为资料辅助,帮助孩子理解“那一篇”的做法,也不是“群文阅读”。

教学——群文阅读里,孩子读完几篇文章后,会面对相应的问题、话题或者任务,思考、讨论、发现、练习。

只有阅与读,没有教与学,也不是“群文阅读”。

1.“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课文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在推广“群文阅读”的时候,很多人会问:“群文阅读教学与课文阅读教学除了读的文章的数量不同,区别还在哪里?”下面这张表格罗列了两者之间的主要的不同点。

上面的表格已经比较简洁、清晰、完整地呈现了“群文阅读”教学与“课文阅读”教学的区别。

下面就三点稍作解释:
(1)“课文阅读教学”是以范文为主,一篇一篇地教。

这些文章都经过了专家的修改调整以及审查,所以在结构和手法上都比较一致。

教师在课堂上比较在乎文本的意义,会比较强势地挖掘、掌握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阐述的主要观点和意义。

“群文阅读教学”所选择的文本相对是完整的,有作者个人的风格,所以在观点以及结构、情节上,具有相当的差异。

教师在课堂上会鼓励学生采取探究的态度阅读。

重视个人对阅读的理解,重视文与文、书与书、书与人之间的联结。

(2)“课文阅读教学”教师的主导性强,课堂以教师讲解、批改、订正为主,学生跟着老师学,老师定出学习的目标和标准。

“群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提问、讨论。

教师提供不同的策略、方法,帮助他们读懂文章、建构意义,最终希望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相关的知识、技能,题目会紧扣课文来出,这些问题多半是有标准答案的。

“群文阅读教学”注重各种不同层次的理解,会重视学生的批判与反思,也会以不同的文章作为出题的范围。

2.“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有什么区别
也有人会问,现在有的专家在推广“群文阅读”,有的专家在强调“主题阅读”,两者到底有什么区别?下面这张表格比较清晰地列举了它们之间三个最大的差异。

当然,当你把这个问题抛向相关的专家,尤其是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倡导者,他们未必承认这种差异。

因为他们会把自己推广的“概念”解释得相当圆满,几乎没有任何缺陷和漏洞,所谓“自圆其说”。

但是我们有时要把自己作为旁观者,大量收集“主题阅读”和“群文阅读”的案例,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实践会各自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倾向性,这种实践倾向性才是比较研究最主要的研究素材,上面这张表格就是在大量的真实案例中比较出来的。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