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说课稿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说课稿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是高中物理选修 3-2 中电磁感应这一章节的重要内容。
交变电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是理解和应用交变电流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峰值、有效值等物理量。
通过学习这些物理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学习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实例引入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交变电流的特点,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直流电的相关知识,对电流、电压等物理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交变电流的概念和特点对于学生来说相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三角函数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运算,这对于理解交变电流的表达式和相关物理量的计算有一定的帮助。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对于交变电流的周期性变化理解不够深刻,容易混淆峰值和有效值的概念,在计算中可能会出现错误。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的概念,会计算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3)理解交变电流的图象,能从图象中获取有关交变电流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交变电流的图象和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交变电流有效值的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交变电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5.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2:交变电流 (5)

(3)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与交流发电机转子转动的角频率ω有什么关系?
口头表述
主题2:
峰值和有效值
我国照明用电的峰值Um= U=1.414×220 V≈311 V。正弦交流电峰值和有效值的关系是一定的,与交流电的频率无关。
4.具有运用类比、迁移的科学方法分析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法指导
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相位以演示、分析、讲解为主,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以演示、推导为主,结合问题法、启发法、归纳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交变电流有效值的理解与计算。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安排1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25分钟,安排在课内则只能有10分钟左右。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交变电流的定量描述问题,以利用这些物理量描述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这些物理量是研究交变电流变化规律的基础和前提,带有工具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应该能从数学角度进一步认识交变电流的周期性,通过有效值的分析和计算再一次体会等效代替法在物理学科的应用。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课件呈现
感悟收获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板书设计
§5.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交变电流相位、有效值视频
第一层级
研读教材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5.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2:交变电流

5.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能应用数学工具描述和分析处理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多种电器铭牌,介绍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 教学难点交流电有效值概念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复习巩固 交变电流的产生 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方向变化规律:线圈平面每经过中性面一次,感应电流的方向就改变一次,线圈转动一周,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两次。
大小变化规律从中性面开始计时:t E t NBS e m ωωωsin sin == 从垂直于中性面开始计时:t E t NBS e m ωωωcos cos == 今天我们来学习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二、重点讲解 1.周期和频率在手摇交流发电机中,线圈转动一周,电压、电流都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
周期: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用T 表示,单位是s 。
频率:交变电流在1s 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用f 表示,单位是Hz 。
关系: Tf 1=线圈转动的角速度ω与频率f 的关系:f πω2= 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的交变电流:周期是0.02s ,频率是50Hz 。
在每秒钟内,电流的方向变化100次。
2.峰值和有效值:峰值:交变电流的最大值(m I 和m U )是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
可以用来表示交变电流的电流强弱或电压高低。
有效值: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使交流和恒定电流通过相同阻值的电阻,如果它们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相等,就把这一恒定电流的数值叫做这个交流的有效值。
有效值与峰值的关系: 对于正弦式交变电流:m m I I I 707.02==m m U U U 707.02==非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有效值,需按有效值的定义计算。
交变电流 说课稿 教案

交变电流★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产生原理,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
3.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及中性面的准确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描述物理量的三种基本方法(文字法、公式法、图象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交变电流产生的物理过程的分析。
★教学难点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教学方法演示法、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出示单相交流发电机,引导学生首先观察它的主要构造。
演示:将手摇发电机模型与小灯泡组成闭合电路。
当线框快速转动时,观察到什么现象?生:小灯泡一闪一闪的。
师:再将手摇发电机模型与示教电流表组成闭合电路,当线框缓慢转动(或快速摆动)时,观察到什么?生:电流表指针左右摆动。
师:线圈里产生的电流有什么特点?生:线圈里产生的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师:这种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现代生产和生活中大都使用交变流电。
交变电流有许多优点,今天我们学习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交变电流(二)进行新课1、交变电流的产生师:为什么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里能产生交变电流?生:对这个问题有浓厚的兴趣,讨论热烈。
师:多媒体课件打出下图。
当abcd线圈在磁场中绕OO′轴转动时,哪些边切割磁感线?生:ab与cd。
师:当ab边向右、cd边向左运动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生:感应电流是沿着a→b→c→d→a方向流动的。
师:当ab边向左、cd边向右运动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生:感应电流是沿着d→c→b→a→d方向流动的。
师:正是这两种情况交替出现,在线圈中产生了交变电流。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教案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教案
教案: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一、教学内容:
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的含义;
2. 掌握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新知识
通过一组交流电流波形图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交变电流的特点和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交变电流与直流电流有何不同,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有哪些。
步骤二:讲解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1. 交变电压:
交变电流产生的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可以用电压-时间图表示。
通常用峰值电压(Umax)表示交变电压,峰值电压是交变电压峰值与原点线之间的距离。
学生可以根据交流电压的周期和脉冲的峰值电压计算出交变电压的物理量。
2. 瞬时电压:
瞬时电压是指在某一时刻的电压值,可以用电压-时间图的
点表示。
瞬时电压的数值可以通过交流电压的峰值电压和正弦函数的计算公式来计算。
3. 平均电压:
平均电压是交变电压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值。
可以通过积分
法或近似法来计算平均电压的物理量。
步骤三:练习与小结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包括计算交变电压、瞬时电压和平均电压的数值。
步骤四:拓展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电路中某一部分的交变电压和平均电压。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掌握了交变电压、瞬时电压和平均电压的计算方法。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可以设计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练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5.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选修3-2:交变电流 (9)

5.2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上节用图像对交变电流的描述是全面的、细致的。
由于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等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就需要一些特殊的物理量来描述它在变化中的不同方面的特征。
这就是本节要提到的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含义,掌握它们相互间关系,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2)理解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公式进行有关计算.(3)能利用有效值定义计算某些交变电流的有效值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及自学能力.(2)使学生理解如何建立新的物理概念而培养学生处理解决新问题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由用电器铭牌,可介绍我国近几年的经济腾飞,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为建设祖国发奋学习的精神.(2)让学生体会对称美.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流电的有效值、最大值、频率、周期的理解难点:1、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计算特殊形式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来体会和掌握它的定义。
2、交变电流瞬时值确定使学生感到困难,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学会借助数学工具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知道了交变电流的一些特点和一些描述物理量,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综合教学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学案预习本节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具的准备(投影仪、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学案的准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1、预习检查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说课稿 教案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交变电流的峰值和有效值,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能应用数学工具描述和分析处理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多种电器铭牌,介绍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
教学难点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及计算。
教学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电源、电容器、灯泡“6 V,0.3 A”、幻灯片、手摇发电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讲了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在线圈中产生了正弦交变电流。
如何描述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呢?生1:可以用公式法描述。
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得出瞬时电动势:e=E m sinωt瞬时电流:i=I m sinωt瞬时电压:u=U m sinωt其中E m=NB Sω生2:可以用图象法描述。
如图所示:师: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只用电压、电流描述不全面。
这节课我们学习表征正弦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板书课题]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二)进行新课1.周期和频率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交变电流的周期?(2)什么叫交变电流的频率?(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各是多大?生1: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的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做交变电流的周期,用T 表示。
生2:交变电流在1 s 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变电流的频率,用f 表示。
生3:T =f1 生4: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频率f =50 Hz ,周期T =0。
02 s 。
师:有个别欧美国家使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60 Hz 。
2.交变电流的峰值(E m ,I m ,U m )师:交变电流的峰值是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可以用来表示交变电流的电流或电压变化幅度。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二、能力目标能应用数学工具描述和分析处理物理问题.三、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多种电器铭牌,介绍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教学难点交流电有效值概念及计算.●教学用具电源、电容器、灯泡“6 V 0.3 A”、幻灯片、手摇发电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讲了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在线圈中产生了正弦交流电.如何描述交流电的变化规律呢?[生1]可以用公式法描述.从中性面开始计时,得出瞬时电动势:e=E m sinωt瞬时电流:i=I m sinωt.瞬时电压:u=U m sinωt.其中E m=NB Sω[生2]可以用图象法描述.如图所示:[师]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只用电压、电流描述不全面.这节课我们学习表征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二、新课教学1.交变电流的最大值(E m,I m,U m)[师]交变电流的最大值是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可以用来表示交变电流的电流或电压变化幅度.[演示]电容器的耐压值.将电容器(8 V,500 μF)接在学生电源上充电,接8 V电压时电容器正常工作,接16 V电压时,几分钟后闻到烧臭味,后听到爆炸声.[师]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发现:电容器的耐压值是指能够加在它两端的最大电压,若电源电压的最大值超过耐压值,电容器可能被击穿.但是交流电的最大值不适于表示交流电产生的效果,在实际中通常用有效值表示交流电流的大小.2.有效值(E、I、U)[演示]如下图所示,将两只“6 V、0.3 A”的小电珠A、B,一个接在6 V的直流电源上,一个接在有效值为6 V的交流电源上,观察灯的亮度.U=(2)什么叫交流电的频率?(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的周期和频率各是多大?[生1]交变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的变化所用的时间,叫做交变电流的周期,用T表示.[生2]交变电流在1 s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叫做交变电流的频率,用f表示.1[生3]T=f[生4]我国使用的交流电频率f=50 Hz,周期T=0.02 s.[师]有个别欧美国家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60 Hz.5.例题分析[投影][例1]表示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交变电流有效值为A.52AB.5 AC.3.52 AD.3.5 A 解析:设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I ,据有效值的定义,得I 2R T =(42)2R 2T +(32)2R 2T 解得I =5 A综上所述应选择B.[投影][例2] 交流发电机矩形线圈边长ab =r=1 Ω,线圈在B =0.2 T 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方向的轴动,外接电阻9 Ω,如图所示.求:(1)电压表读数;(2)电阻R 上电功率.解析:(1)线圈在磁场中产生:E m =NB S ω=50×0.2×0.4×0.2×π100×2π V=160 V I =102160)(⨯=+r E R 2mA=82 AU =I R=722 V 101.5 V(2)P =UI =722×82 W=1152 W三、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表征交变电流的几个物理量:最大值、有效值、周期、频率.2.正弦式交流电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I =2mI ,U =2mU .3.交流电的周期与频率的关系:T =f1. 四、作业(略)五、板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一、教材分析及相关教法建议
本节课及巩固加深了上一节课的内容,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要让学生知道,由于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等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就需要多一些物理量来描述它不同方面的特性.如:周期和频率表示交变电流周期性变化的快慢,最大值表明交变电流在变化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数值,反映了交变电流的变化范围.
2、交变电流的有效值表示交变电流产生的平均效果,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引入有效值的必要:由于交变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它产生的效果也随时间而变化,而实用中常常只要知道它的平均效果就可以了.为此引入有效值的概念;进而让学生知道怎样衡量交变电流的平均效果,即用与交变电流有相同热效应的直流来表示交变电流的平均效果,从而明确有效值的物理意义.
3、要让学生知道,提到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电动势时,如果不加特别说明,通常指的都是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电表测量的数值,也都是有效值.正弦电流的有效值和最大值的关系,课本中是直接给出的,不要求加以证明.但它十分有用,应要求学生记住.还要让学生明确地知道,这一关系只对正弦式电流成立,对其他波形的交变电流并不成立。
二、知识目标
1、复习上节课知识,并推出;.
2、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含义,掌握它们相互间关系,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
3、理解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4、能利用有效值定义计算某些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