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4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4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精选4篇)动物学的学习,除课堂讲授、观察各类动物标本、挂图、幻灯、录像等资料外,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学习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和意义在于:(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课堂知识内容。

如前所述,动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将来胜任生态学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动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代表动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动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

(3).正确认识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Population)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

(4).重点认识各大动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

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动物资源打好基础。

(5). 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掌握动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

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

(6).采集动、植物标本,充实标本室,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野外实习的内容动物学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感性认识,不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抽象概念和有关动物图片不足的问题,而且弥补了动物学实验课上动物标本不足和大多数是死标本的问题,还有实习可以补充课本里面为数不多或缺少的关于动物生态和动物行为的内容的介绍。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相对于单一和乏味的课堂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灌输,实习既有趣又好玩,使我们充分的理解课本里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它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动物学实习5篇最新心得汇总

动物学实习5篇最新心得汇总

动物学实习5篇最新心得汇总动物学(zoology),亦称“动物”。

生物学科科目之一。

中国多在初中二年级或继植物学之后开设。

主要介绍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经济意义,有时还介绍农业、动物的饲养和管理、动物的地理分布。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动物学实习心得1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动物学实习以潮间带动物为主要对象,在导师指导下,于野外潮间带、人工养殖场、鱼市等地了解潮间带的特点和海洋生物的生态类群,并通过采样后于实验室中进行的动物认种来学习潮间带海洋生物系统分类的基本方法及常见种类的识别。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实习共持续 7 天,除第七天用于复习与考试外,其余 6 天每天均到野外潮间带、人工养殖场或鱼市进行考察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生物种类的识别或采样,了解海洋动物的形态特征;各天的考察地点分别为 12 日的大辣甲岛、13 日的坝光红树林海域与珍珠养殖场、14 日的南澳水产市场、15 日的澳头水产养殖基地、16 日实习基地周边滩涂以及 17 日实习基地的研究设施。

每次野外采样后,便在实验室中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对采得物种进行分类认种、标本制作。

第一天的内容为大辣甲岛的礁盘生物,地点是大辣甲岛的海滩。

因举行实习的日期没有按海水的潮涨规律安排,我们到达海滩时仅能看到露出的高潮区,潮间带类型主要为沙滩和礁岩岸。

在沙滩的主要活动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各自采样并纪录样本的生态习性和分布。

我们在沙滩上采集到的物种主要为软体动物的双壳类和腹足类,且多已死亡,只采得完整或被海水冲刷磨损的贝壳,其中数量较多的有阿文绶贝(Mauritia arabica)、渔舟蜒螺(Nerita albicilla)、杂色蛤仔(Ruditapes variegata)、黑凹螺(Chlorostoma nigerrima)等,另外于礁岩岸上采到了许多的团聚牡蛎(Ostrea glomerata)、青蚶(Barbatiavirescens)和龟足(Pollicipes)以及多种蟹类。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大熊猫壹号书店帮大家整理的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1 记得陆游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野外实习正是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动物生态学野外实习,不仅验证了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让我们更加了解昆虫和鸟类的种类和形态特征。

通过动物生态学的实习,我认识了清西陵的特有鸟类和普遍鸟类,了解到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因此培养了对鸟类的观察兴趣和提高了对鸟类的保护认识。

也认识了昆虫共有的目和各目的代表动物,从而初步了解了各目的特征和各自的区别。

但由于观察的时间太短,对少数的鸟类特征并未弄清楚。

环境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相应的环境,动物的活动同样影响着环境,因此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紧密相连,在本次野外实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算是顺利,在整个动物生态学的实习中,我学习到如何采集动物标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的联系,如何结合实际去加深理论的认识。

并且体验了集体分工合作好处,还有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我对动物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2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_动物学野外实习个人体会]

[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_动物学野外实习个人体会]

[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_动物学野外实习个人体会]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篇一十五天的野外实习就匆匆的结束了。

十天的实习生活,虽然有些辛劳,但也有许多的快乐。

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无论是动物学方面的知识还是与同学的生活相处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定位都有了新的看法。

我们此次日程如下:5月22日开动员大会;5月25日从都匀出发到达住址;5月26日__6月2日在保护区里面采集和制作标本;6月3日回到都匀6月4日整理标本。

在荔波的十天期间,出掉去来的两天我们其实只有八天的时间。

八天我们每一天都有外出,而且都行走很远的路程。

差不多每天到一两点才吃早饭,下午制作标本,晚上检索到十一点左右。

对于我们很少吃苦的这代人来说确实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我们班被分成三个大组八个小组,我在的组是第一大组第二小组,指导老师是熊老师,组长是林春。

我们小组有八个同学,有一个是师姐,第一天开始师姐可能跟我们有点隔阂,自己一个人走路,走到巴克时我就跟林春建议我们要多跟她讲话,不然她会感觉到脱离我们。

后来我们主动跟她说话,刚开始她可能还有一点放不开,后来才慢慢的融入我们。

汪勇和龙亚锋身体不是太好,但他们回来了还都坚持做事,龙亚锋还拿网去扑蝴蝶,走得远汪勇就不出去,但他就在驻地查标本。

林春是最辛苦的,每天回来我们做完了,她还要抄写到很晚。

王青钦、黄永玉两个体质都很好,扑蝴蝶、做事都很认真,这让我很是感动,更激励我认真的做事。

也看到我们这个团体的团结。

还有很多的东西不是很明显,但也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提高和加强了合作能力、集体意识;磨练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看到了很多自己的缺点,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对我以后的生活影响都很有益。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培养了我对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欲望。

动物学野外实习心得篇二1.实习目的和意义动物学是一门内容十分广博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动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分类和有关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以及动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五篇)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五篇)

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五篇)第一篇:动物实习的心得体会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动物学实习是我们在野外实习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仅是我,大家都收获了很多。

这次的实习不仅使我们更近距离的接触了各种动物,了解各种动物,巩固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锻炼了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开拓了眼界,提高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

实习不仅仅使我们亲近自然,得以观察到学校里没见过的动物,弥补了学校中大多都是标本或标本不足的情况,而且弥补了我们在理论课堂上记忆抽象概念而没有动物图像的不足。

在野外实习的这些天,大家一起外出捕捉昆虫,在捕捉的同时我们学习到了昆虫的生活习性,比方说我们总能在隐蔽的土壤中找到蚯蚓,潮湿的地面上就能看到蟾蜍等等;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更是一次将大家胆子变大的绝美机会,即使每次看到蜘蛛都会躲得远远的我,也大着胆子抓了一次,为了各种标本,大家几乎都豁出去了,连马蜂我们都抓了,当然,牺牲有点惨痛;在制作标本的时候,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屏住呼吸,锻炼了我们细心谨慎的好习惯;在给各个昆虫分科时,翻阅资料,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同时通过那本厚厚的彩页的昆虫分类书,我们还见识了更多我们没有抓到的昆虫,学生物,书就该是彩色的好呀~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动物的生态分布和规律,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最重要的是我们在野外实习中,锻炼了自己独立的工作能力也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暑假期间,我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cctv10的动物世界,这次的节目进行很大的改动,比如“最毒的动物”,或者是“致命毒液”其中都讲到了一种相当出名的杀手——黑寡妇。

黑寡妇也许是世界上声名最盛的毒蜘蛛了,但一般来说,被黑寡妇咬伤并不会致命。

黑寡妇的腹部有红色的沙漏状图案,这是它的标志性特征。

“黑寡妇”蜘蛛身体为黑色,雄蜘蛛腹部有红色斑点,身长在2—8厘米之间。

动物学实习心得

动物学实习心得

动物学实习心得动物学实习心得篇1为期4天半的动物学实习就这么结束了,总结这4天半的生活,是冒险,是收获。

在实习之前就听过师兄师姐们跟我们分享过他们之前动物学实习的一些趣事和感受,所以一直对动物学实习充满期待,同时也有点惶恐,因为自己对于毛毛虫、蜥蜴、蛇等动物都很害怕。

实习前晚,小组开了个短暂的会议,选出了组长和副组长,而我也自荐成为了副组长,这样子自己也会多了份责任,责任二字让我在面临恐惧时不会轻易退缩。

我们组是个特别的小组,因为我们组没有男生,全部都是女生,我说我们组是“女子十一钗”小组,十一个看似柔弱的女生就此开始了充满冒险和未知的动物学实习之旅。

实习第一天,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位于白云区的帽峰山,老师交代好一些该注意的事后,我们就开始拿着工具去捕动物了,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动物,很害怕没什么收获,所以在树上的一些小蚂蚁和毛毛虫我们都很轻易地捕了后放进毒瓶,大家都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种眼里看到的新鲜动物。

一开始我们捕到的都是一些很常见的小昆虫,如蚂蚁、蜜蜂、苍蝇、小蝴蝶等昆虫。

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我们在一颗木瓜树上看到了一只体形很大的蜘蛛,大家看到的第一反应都是尖叫,只有一个组员说她不怕,她去捉,可是由于她用了大大的镊子去夹,一下没夹准,反倒让它逃进了中空的木瓜树,很是可惜,就此与那只大蜘蛛擦肩而过。

在此之后,我们陆陆续续地听到一些组有捉到蜥蜴、水蛇等爬行纲动物,我们很是羡慕,对于这些比较高等的动物我们也是充满了欲望,但是就是遇不到,真可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战利品。

在下山途中组员们都已筋疲力尽,对于捕动物也是有心无力了,但我还是很想遇到蜥蜴,所以沿途多将眼光放于路边的树木上,也因此捡获了只很长很粗的蚯蚓,看到它的时候它已经皮肤干燥,趴在水泥地上无力地伸缩着,我们把它拾获后将它置于空水瓶中并给淋了一些水,它果真就恢复了一些精力。

回到学校后,我们将捕到的动物简单地做好分类后小组也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并将捕蜥蜴的愿望寄予在第二天的火炉山之行。

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5篇

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5篇

关于动物学实习心得5篇动物学实习心得1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方式,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有重要作用。

动物学实习不仅使我们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是扩大和丰富动物分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野外工作技能和亲自动手操作经验,加强与实物的对比和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所以应动物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在6月2日—6月6日进行了为期了五天的动物学野外实习。

1.野外实习的准备1.1实习组织和准备包括带队指导老师的安排、学生外出的分组组织安排、各小组必备仪器和用具的领取等。

1.2实习动员野外实习开始前,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野外实习的纪律要求、注意事项、要完成的任务及基本用具的用法等。

另外还特别强调了安全第一的安全意识。

我们的野外实习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2.实习目的与意义2.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2.2 培养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3 学习动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认识各种常见动物;2.4 学习野外观察动物了解其栖息环境与生活习性。

3.内容与组织形式3.1 内容:(1)动物野外观察(2)标本采集与制作(3)动物分类鉴定(4)广州动物园脊椎动物实习3.2 组织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动物学实习心得2一、前言:课堂学的是理论知识,野外学习的是实际生活的经验。

我们在教室学了一年的动物学理论,是时候到大自然怀抱中去见识真正的动物了,毕竟百年不如一见。

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更能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通过这次的野外实习,我熟悉了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了同类动物的千姿百态,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二、实习目的和意义:1. 通过到野外田野、林间、浅海、滩涂和动物园、生物标本馆观察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特征,以熟悉各种不同分类动物的分类特征,基本外形,了解同类动物千姿百态的各种变化,加强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

动物科学实习心得5篇

动物科学实习心得5篇

动物科学实习心得5篇动物科学实习心得1时间飞逝,短短五天的动物学实验就匆匆而过。

五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这五天里,我们黑了,瘦了,流汗,受伤,但我们甘之若饴。

这五天里我们分别到了帽峰山,火炉山和大学城扑捉小动物,在这过程中我们把“课本”带到现实中,用触觉,听觉,视觉真正地与动物接触。

实习不仅让把课本所学的知识具体化,更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本次实习还有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实习过程中我们小组充分发挥了团结友爱,互利互勉,合作无间,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的精神,通力合作完满的完成本实习活动。

以下我将详细介绍本次实习。

实习开始前,我们小组进行了一次临时的会议,大致讨论了实习期间的而目标:捕捉各种昆虫,爬行类等小动物;通过观察和查阅文献了解动物的特征;发挥团队精神,团结互勉。

本着着几个目标,我们开始了实习。

第一天是到帽峰山实习。

帽峰山地处偏僻,群山傍湖。

在这里,我们捕捉到许多小型昆虫:椿象,天牛,金龟子等鞘翅目昆虫。

在菜地里发现七星瓢虫,豆娘等昆虫。

此外还有不同种类的蝴蝶和蜻蜓和同翅目,蛛形目等小昆虫。

在一些臭水沟处我们发现了一些螺的卵粘附在水沟旁。

但第一天我们始终没见到一些特殊的动物,如:蛙,蜥蜴,龟,和竹节虫。

第二天我们决定把目标定在重点找一些我们没有找到而且很特别的动物。

火炉山与帽峰山不同的地方可能就在于火炉山比较阴凉和潮湿,在这里我们赵铎许多鱼第一天不同的品种。

在一片湿润的草地上我们找到了饰纹姬蛙、花姬蛙。

在同一片草地的落叶里我们还发现了滑蜥。

这种蜥蜴的颜色跟枯叶颜色很像,因为拥有保护色,所以找到它也很不容易。

由于蜥蜴太小了,我们不决定把它待会学校。

在自然环境学习,就应该保护好自然。

火炉山上湿度较大,石壁常常湿湿的。

在湿润的石壁上我们发现了马陆的踪影,马陆外被壳,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这也就是它的防御机制。

在同一湿润的石壁的石缝里,我们发现了蜈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专业:生物科学类08级一班
2009年12月21~25日,我们进行了野外实习。

记得陆游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野外实习正是将课堂上学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际或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

动物学野外实习,不仅验证了书本知识和巩固理论知识,而是更加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强调整个过程的参与和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生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让我们更加了解无脊椎动物学和脊椎动物学。

动物世界如此浩瀚,大到能创造和使用工具的人类,小到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生物群。

因而要了解动物世界,我们就必须要躬行啦!
时间: 09年12月21日
内容: 采集河流标本和池塘标本,下午标本鉴定
地点:花溪公园、池塘
工具:浮游生物网
采集结果
1细丝澡:蓝藻门
2扁藻: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扁藻属
3轮虫(产卵期)
4新月藻:绿藻门,鼓藻科
5颤藻:颤藻科蓝藻门
6阔口游仆虫:原生动物门纤毛纲下毛目游仆虫科
7晶囊轮虫:晶囊轮科、晶囊轮属
8集星藻:韩氏集星藻柵藻科集星藻属河流集星藻(柵藻科)
9蓝纤维藻:蓝藻门
10弹跳虫:弹尾目纤毛纲
11腺见虫
12六肢幼虫甲壳动物
13鞘丝藻绿藻门,丝藻科
14异端藻硅藻门
15盘腥藻绿藻门
16 念珠藻念珠藻目蓝藻门
17角星鼓藻角星鼓藻属鼓藻科
18角突臂尾轮虫
19舟形藻金藻门、羽纹纲、舟形藻目、舟形藻科舟形藻属。

20水绵水绵(属) (水绵科)绿藻门
21桥弯藻属硅藻门、羽纹纲、舟形藻目、桥弯藻科。

22针杆藻属硅藻门、羽纹纲、等片藻目、等片藻科。

23矩形龟甲轮虫轮虫
24双菱藻属硅藻门、羽纹纲、双菱藻目、双菱藻科
25布纹硅藻硅藻门
26.裸藻裸藻属Euglena裸藻门裸藻科的一属。

又称眼虫藻属。

27.波纹藻硅藻门
28.转板藻绿藻门、接合藻纲、双星藻目、双星藻科的转板藻属(Mougeotia)
29.哲水蚤是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桡足纲的一目。

30.猛水蚤是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桡足纲的一目。

31.线虫袋形动物门(Asc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
32.多肢轮虫担轮动物门(Trochelminthes)的轮虫纲
螺型龟甲轮虫
33.羽纹藻硅藻门、羽纹纲、舟形藻目、舟形藻科
34. 沙壳虫原生动物门肉鞭动物亚门根足纲表壳目砂壳科沙壳虫属
35.螺形龟甲轮虫单巢目龟甲轮虫属
36. 蹄形藻绿藻门蹄形藻属
37.细蚤蚤目细蚤科
38分燕硅藻39 盖氏晶囊轮虫40栅蚤41 蠕虫类42 纤毛
虫纲43 腔轮虫44 轮虫冬卵
分燕硅藻
采集到的有大多数藻类,节肢动物门、原生动物门、担轮动物门、硅藻门、绿藻门、金藻门等,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由于是冬天我们没有见到蟾蜍、青蛙、蛇等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但这一点也没有影响我们采集标本的内容和同学们的兴致。

时间:09年12月22日
内容:鱼类和软体动物的鉴定,下午洛平水库采标本
地点:洛平水库
工具:浮游生物网
鉴定结果
斑玉螺:腹足纲前鳃亚纲
文蛤:瓣鳃纲真瓣鳃目
长竹蛏:真瓣鳃目
枪乌贼:头足纲十腕头足类
毛蚶:瓣鳃纲,蚶目,蚶科,毛蚶属
三角螺:腹足纲前鳃类

贝:瓣鳃纲异柱目
圆顶珠贝: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小黄鱼:鲈形目鲈亚目鲈总科黄鱼属
栉江珧: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双壳钢,贻贝目、江珧蛤科银鲳:鲈形总目鱼类
三疣梭子蟹:梭子蟹科、梭子亚蟹
螠蛏:软体动物贝类
时间:09年12月23日
内容:贵大香猪养殖地参观,下午家兔的解剖
地点:贵大养猪场,实验室
具体要求:参观种猪养殖。

家兔的解剖,更加深入了解哺乳动
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各部分内脏器官,家兔脑的观察。

时间:09年12月24日
内容:参观贵州大学自然博物馆
地点:贵大南区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内有许多动植物标本,尤其是动物标本。

价值百万的红木根雕艺术品,各种各样的昆虫,颜色各异的蝴蝶,展翅欲飞的鸟类等,构造保存完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黔金丝猴标本、珍稀鸟类标本、兴义矮脚鸡、小灵猫、花面狐、贵州猕猴、贵州黄鸡。

贵州黄鸡是贵州农学院科研鸡场近年来采用复交育种法育成的蛋肉兼用型鸡品种,且培育成效明显。

贵州龙化石、关岭动物群水生动物群爬行动物化石等古生物化石,生动如实地为我们展现了当时海洋生命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为研究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

其中以软躯体化石的罕见保存为特色,有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鳃鬼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种类,还有一些我不知名字的奇异种类。

博物馆内涵丰富,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还让我们对动物的分类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时间:09年12月25日
内容:黔灵公园参观动物,了解鸟类的分纲
地点:贵阳黔灵公园
通过动物学的实习,我认识了当地的特有鸟类和普遍鸟类,了解到鸟类的生活习性及其形态特征,还知道了应该从哪些方面去鉴定
某种鸟类,因此培养了对鸟类的观察兴趣和提高了对鸟类的认识。

也认识了昆虫共有的目和各目的代表动物,从而初步了解了各目的特征和各自的区别。

但由于观察的时间太短,对少数的鸟类特征并未弄清楚。

环境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植物的分布反映了相应的环境,动物的活动同样影响着环境,因此动植物的生存与环境紧密相连,在本次野外实习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总的来说,这次实习算是顺利,在整个动物学的实习中,我学习到如何采集水体标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环境的联系,如何结合实际去加深理论的认识。

并且体验了集体分工合作好处,还有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

我对动物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