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励志语录:慈不掌兵,善不为主管,义不行商,情不立事。

励志语录:慈不掌兵,善不为主管,义不
行商,情不立事。
人们常说“慈不掌兵,善不为主管,义不行商,情不立事”,这
句话传递了许多深刻的寓意。
它提醒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和情况下,
要保持适当的行为和态度。
首先,“慈不掌兵”,意味着慈悲和温和的品质不适合掌握武力。
这告诉我们,对待冲突和争端时,我们应采取和平解决的方式,而
不是用暴力或武力来解决问题。
其次,“善不为主管”,意味着___和仁爱之心不适合担任领导
者的角色。
这表明,一个领导者应当具备实际的才能和良好的管理
能力,而不仅仅依赖于善良的本质。
第三,“义不行商”,指的是正义和道义并不适合商业领域。
这
提醒我们要在商业活动中保持公正和诚实的原则,避免为了个人利
益而背离道德和伦理。
最后,“情不立事”,意味着情感和感情不适合影响我们的决策。
这告诉我们,在做出决策时,应该理智和客观地考虑问题,而不被
情感所左右。
总而言之,这句励志语录提醒我们在不同场景中保持适当的品
质和态度。
它提醒我们要善于处理冲突、担当领导者、遵守商业道德,以及理智地做出决策。
这样,我们才能在各个领域中取得成功
和幸福。
励志语录:慈不掌兵,善不为管理者,义不行商,情不立事。

励志语录:慈不掌兵,善不为管理者,义不行商,情不立事。
慈悲之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但作为一个领导者,仅仅拥有慈悲之心是不够的。
领导者需要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公正和果断,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行。
当领导者过于慈悲心软,对下属的错误过于宽容,无法采取必要的行动时,可能会导致组织中的纪律和秩序的松懈,最终对整个团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善良是人类的美德之一,但仅仅善良是不够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决策和执行的能力,能够在必要时做出艰难的选择。
管理者应该基于公平和正义来领导团队,而不是仅凭个人好恶或善良来决定。
善良无法保证良好的组织运作,管理者需要更多的技能和能力来确保团队的顺利发展。
义气是一种传统美德,但在商业领域中,仅凭义气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商业活动需要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需要合理的商业策略和经济运作的机制。
如果一个人在商业中盲目追求义气而忽视了实际盈利和法律环境,在竞争中很可能无法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作为一个商人,应当谨守商业道德,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和法律规定。
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但在做决策和处理事务时,过多地依赖个人情感是不理智的。
情绪化的决策往往容易受到个人偏见和情绪波动的影响,并可能导致不明智的行为。
作为一个冷静客观的决策者,应当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对待问题,以确保做出明智的决策并推动事务的顺利进行。
总结起来,慈悲、善良、义气和情感都是我们人性中的美德,但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角色中,仅仅依赖这些美德是不足够的。
作为一个管理者、商人或决策者,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公正、正义、经济效益和合法合规等因素,以确保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
过度仁慈而成不了大事的成语

过度仁慈而成不了大事的成语
“慈不掌兵”和“义不掌财”出自《增广贤文》,此书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情不立事”和“善不为官”只是流传甚广的俗语,目前不知出自何人之口。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的意思是:过于仁慈的人不能带兵,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义气过重的人没法管理财务,善心太重无法做官。
所以这些都是要求人战胜自己的“欲念”做到理性、尊重客观规律。
“慈不带兵”:顾名思义是治兵之道要恩威并施,心慈手软会吃败仗。
企业犹如军队,在军队中唯一让大部分士兵活下来的方法就是打胜仗。
企业领导人就是带团队打胜仗,对个别破坏者和企业价值观不同的员工的仁慈是对团队的残酷,最终会把团队带垮。
“义不掌财”:特别讲义气的人不能管理财务,他见朋友有难会忍不住解囊相助,长此以往再多钱也没了。
犹太人的生意经中有一条规则。
“善不为官”:在官场,太过于善良,就会被别人算计。
一项制度的确立以及实施,其中肯定会遇到诸多阻碍,如果处处都怕得罪人,让这样的人做官是不能有作为的。
在一个“非常仁慈”、“放手不管”的领导者下面干活,员工都会很随便,公司整体执行力极差,员工丝毫不听从公司号令,自私自利,不为公司做贡献。
生意经商经典谚语俗语(含解释用途)

生意经商经典谚语俗语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解释:过于仁慈的人不适合带兵打仗,太重感情的人不能做成大事,义气过重的人没办法管理财务,过于善良的人无法做官。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解释:不能为国家进行长远谋划,一时的聪明也是短视的、微不足道的;不能从全部大局的角度去谋划的,即使治理好的小片的区域也是片面的,微不足道的。
货卖当令不违时,货不停留利自生。
解释:货物买卖要及时出手,不要错过最佳时机;货物要不断流通,利润自然就会得到。
壶中无酒难留客,池中无水难养鱼。
解释:酒壶中没有酒就很难留住客人,池塘中没有水就无法养鱼。
指客观条件不满足的时候就无法成事。
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冤仇莫结,路逢狭处难回避。
解释:指人与人总要相逢,应该多施恩惠、少结仇怨。
亲兄弟,明算账。
解释:指关系再亲密,在钱财上也要算得清清楚楚。
人直不富,港直不深。
解释:旧谓为人太过正直,就很难发财致富,就如同港口太直,水就不深一样。
虎吞八头鹿,头头啃不完。
解释:比喻人如果太过贪婪,事事都想干,那么件件做不成。
虎豹不外其爪。
解释:老虎和豹子都不会轻易将自己的爪子露出来。
比喻不轻易把自己的威势和实力显露在外面。
但知口中有剑,不知袖里藏刀。
解释:只知道此人口舌如剑,不知道他暗中藏刀。
指为人处事既要防备说话刻毒的人,更要警惕表面和气而内心阴险毒辣的人。
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解释:荆州守将关羽轻视东吴,在关羽攻打曹操之际,孙权乘关羽不备攻占荆州;诸葛亮派马谡固守街亭,因马谡自恃才高,不听从诸葛亮的部署,最终被魏军所败丢掉了街亭。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解释:君子做事严肃认真,不随便,对人恭敬,合乎礼仪,四海之内都是朋友。
虎不怕山高,龙不怕水深。
解释:比喻强者不会畏惧困难和挑战。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
解释:指看人下棋不要在旁发言,下棋时落子不反悔才是有品行的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堪称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增广贤文》,不仅是中国古人几千年生活经验的总结,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增广贤文》大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不详,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
这部书的内容取材于民间谚语和各家典籍中的名言佳句,通俗易懂,脍炙人口。
虽然是古代儿童启蒙的一种书目,但其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可以说是中国人随身携带的人生之书,口袋里的处世哲学。
《增广贤文》是一部蕴含哲学道理的古代经典著作,作为国学经典之一,虽然,字数不多,但却蕴含着中国几千年思想文化精髓,而且,《增广贤文》虽成书于明代,在清朝得到了修订增补,但是,其中的道理放在今时今日再看也毫不过时,其间集结了人际交往、金钱观念等多种多样的社会潜规则,还揭露了人性现实。
不仅如此,有些经典名言太过直接,字字珠玑,道破人性,直指人心,丝毫不留任何情面,让人有一种如梦方醒的感觉,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实在是令人叹服!据说,不同的人读《增广贤文》都会有不通过的体会,不过,它始终教给我们的都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读到《增广贤文》“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这句话时,一直不明白有什么深意?后来才知道不当当是字面的那些意思!里面蕴含了很大的深意!“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前两句出自《增广贤文》,后两句流传于现在网络中,有人说也出自《增广贤文》释文中。
慈不掌兵,比较容易理解,古代最会用兵的孙武接受吴王考验,就选宫中美女练兵。
大家嘻嘻哈哈的以为是游戏,孙武三令五申后果断将两个美女队长斩了,吴王求情也不好使。
然后再次擂鼓练兵,美女们都一丝不苟完成口令指示,就如同在老兵一样。
吴王一看孙武是真有本事,不但能写《孙子兵法》还能真刀真枪开干。
话又说回来了,孙武慈爱一点,怜惜美女一些,恐怕吴王还认为他是浪得虚名色狼呢。
到了战场上两军对垒死人是常有的事,在生死攸关时刻,统帅如果有妇人之仁,恐怕会面临全军灭亡的结局。
善不从政 义不理财 诚不经商 慈不掌兵

善不从政义不理财诚不经商慈不掌兵
兵者,比较凶险,是利器。
就像杀猪刀必定是用来杀猪的,兵也必定要置人于死地,所以慈善的人不掌兵。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这是古人很有名的带兵名言。
正如孙子所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古来善用兵之人,皆知此理。
这不是说要对部下黑脸黑色,而是说关键的时候,那绝不能因为妇人之仁而误了大事,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处此“一时”之时,统帅战将必要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以指挥行事,绝不能因心软而坏了大局。
其实非止驭兵之法如此,用人皆然。
所谓商场如战场,这些一般的军事原则,也完全适用于其他将人之实践。
在实践中也证明,这种划分也确实是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
若对那拖后腿的百分之十过分仁慈,那就是对占主体的百分之九十的不负责任,赏罚不明,就会影响整个工作气氛,人浮于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大到国家、小到团体机制的正常运作,都是很不利的。
当然,究竟该以何标准来衡量那百分之十,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严格并不等于蛮不讲理,更不等于投上之所好,由领导一人喜好说了算。
因此,这里一套公开的、透明的、公正的衡量标准,是有效运作此套20:70:10 区分的根本保证。
若不能做到此一点,那恐怕就会适得其反了。
商场如战场;商场上,同样要求——慈不掌兵!一个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如果一直“非常仁慈”,尊崇“无为而治”,那么,对公司、对自己、对员工都是非常不利的!
慈情义善乃相对尔!。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读懂学做领导!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读懂学做领导!
孙子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
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古来善用兵之人,皆知此理。
这不是说要对部下摆黑脸,而是说做管理,关键时候,绝不能因为妇人之仁而误了大事,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处此“一时”是指统帅战将必要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以指挥行事,绝不能因心软而坏了大局。
职场场如战场:职场上,同样要求——慈不带兵、义不掌财、情
不立事,善不为官!
1、对你有严格要求的领导,才是能真正帮助你成长的好领导,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
2、任何强大公司都不会给下属安全感,用最残忍方式激发每个人变得强大,自强不息!
3、凡是想办法给下属安全感的公司都会毁灭的,因为再强大的人,在温顺的环境中都会失去狼性!
4、凡是想方设法逼出员工能力,开发员工潜力的公司都会升腾不息,因为在这种环境下,要么变成狼,要么被狼吃掉!
5、最不给员工安全感的公司,其实给了真正的安全感,因为逼出了他们的强大逼出了他们的成长,也因此他们有了未来!
6、如果真的爱你的下属,就考核他,要求他,高要求,高目标,高标准,逼迫他成长。
7、如果你碍于情面,低目标,低要求低标准养了一群小绵羊、老油条,小白兔这是对下属最大的不负责任!因为这只会助长他们的任性、嫉妒和赖惰。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出自何人之口?

“慈不掌兵,情不⽴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出⾃何⼈之⼝?仁不⾏商、义不守财;情不⽴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监国。
出⾃明代杨素注《增⼴贤⽂》。
事实上,《增⼴贤⽂》原句只有“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两句。
后来的那些话,是杨素注释时加上去的。
杨素,明万历时⼈,⽣卒不详。
除《增⼴贤⽂》外,⽬前只知道他给《荀⼦》加过注。
原本收录在明代《古今诵集》⾥。
《古今诵集》原规模3900卷,收录魏晋⾄明代民间歌谣俗语等。
收藏《古今诵集》的书库曾经发⽣⽕灾,再经过清乾隆⽂字狱,现存世3卷半。
这话,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但也不能说是真理。
它针对的是那些性格懦弱的⼈。
⼏千年以来,世⼈受儒家思想教化,谦简恭逊,这虽是好事,却逐渐消磨掉了⼀些⼈性⾥本该有的傲⽓风⾻。
⾄明成化年间,儒⼠们空座清谈,落笔能写千⾔⽽胸中实⽆⼀策的现象⽐⽐皆是,他们个性软弱,⾏为迂腐。
当时,以王阳明为⾸的⼀批进步⼈⼠,开始反思儒家思想被⼈曲解滥⽤造成的不良后果并予以矫正。
到了万历年间,冯梦龙、杨素这样的⼈物仍在继续批判旧时代过于懦弱的思想。
以此为背景,杨素注《增⼴贤⽂》,以警⽰世⼈。
其实,类似的警⽰话语,历史上早有过。
如《荀⼦》中的“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者,勿与辩也。
故必由其道⾄,然后接之,⾮其道则避之。
”《孟⼦·离娄下》中的“信⼈者,⼈恒叛之;怠惰者,⼈恒取代之;犹豫者,⼈恒杀之。
”这些儒学思想,并不是要⼈好勇⽃狠,⽽是教导某些⼈不能过于软弱。
儒学是“因材施教”,对于普通⼈,这种思想是有些偏激的,但是对于那些迂腐懦弱的书呆⼦们,这种思想就⾮常必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看解放战争系列之“决战松沪杭”,里面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我军在沼泽地尾随追击逃窜的国军,已极度疲乏、甚至出现跑累死战士的时候,很多将士希望能够稍微修整,这时刘伯承将军说了这样一句话:慈不掌兵,若让国军逃窜,将贻误战机,后患无穷。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这是古人很有名的带兵名言。
正如孙子所说:“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古来善用兵之人,皆知此理。
这不是说要对部下黑脸黑色,而是说关键的时候,那绝不能因为妇人之仁而误了大事,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处此“一时”之时,统帅战将必要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以指挥行事,绝不能因心软而坏了大局。
其实非止驭兵之法如此,用人皆然。
所谓商场如战场,这些一般的军事原则,也完全适用于其他将人之实践。
如近期翻读的前GE总裁Jack Welch的近着“Winning”一书中,专列一章讲在健康公司人事管理中的20:70:10划分原则。
这最后的百分之十,就是在定期评比中的落后或不适应分子,必须要被裁掉。
Jack在该书中大力为此划分原则进行辩护,以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公平,而不是歧视。
这其实也是“慈不掌兵”的一种形式而已。
实践证明,这种划分非常重要和有必要。
若对那拖后腿的百分之十过分仁慈,那就是对占主体的百分之九十的不负责任,赏罚不明,就会影响整个工作气氛,人浮于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大到国家、小到团体机制的正常运作,都是很不利的。
当然,究竟该以何标准来衡量那百分之十,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
严格并不等于蛮不讲理,更不等于投上之所好,由领导一人喜好说了算。
因此,这里一套公开的、透明的、公正的衡量标准,是有效运作此套20:70:10区分的根本保证。
若不能做到此一点,那恐怕就会适得其反了。
商场如战场;商场上,同样要求—慈不掌兵!一个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如果一直“非常仁慈”,尊崇“无为而治”,那么,对公司、对自己、对员工都是非常不利的!
首先,员工不服管。
在一个“非常仁慈”、“放手不管”的领导者下面干活,员工都会放肆、随意得很,丝毫不听从公司号令,只会想着自己的私利,从不为公司、为他人考虑。
员工都会被这样的领导给“宠坏”,骄傲蛮横,毫无长进。
其次,公司业绩糟糕。
由于领导“仁慈”、“无为”,公司整体执行力极差,有能力者和无能力者一样待遇,员工只会内部争斗、牟取私利,而不会为公司、为领导多做一点贡献;即便某个员工“感恩”,但是由于其他员工的不配合、不支持,最终也一事无成。
公司业绩糟糕,作为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最终难逃下课的命运。
再次,员工不领情。
中国有句俗话:“施恩于人,恩德过大反而成为仇人;欠人人情,反而成为更好的朋友。
”领导对员工太宠爱、太骄惯,员工就会“恃宠而骄”,在很多时候都会“恩将仇报”,根源就在于领导对员工太好了,员工已经习惯接受领导的“宠爱和溺护”。
一旦领导哪天说话不注意,或者细节疏忽了一点,员工就会反过来仇恨领导,尤其是领导前面对员工越好,后期员工对领导的“反击”就越厉害。
笔者在这十多年工作经历中,见识了不少下属员工“反咬”上级领导的事件;而且,上级领导对某个员工越是宠爱,后期遭受“反咬”的力度就越是大!但凡成功的领导者,都是“恩威并举”,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概无例外。
义不理财,善不为官
1、难易相成。
工作有难易,对于心高气傲、难以驯服的新入社会的员工在工作安排上难易的搭配尤为重要。
因为这般的新员工无疑是身体的过氧化自由基,可能诱发整个公司的不稳定。
先与其安排非常容易的工作,减少新入社会员工能力提高机会,在反复机械工作中挫其锋芒,用垃圾工作培养所谓的“垃圾员工”。
随后设置陷阱,用棘手到不可能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工作,进一步摧毁员工心气,过程中不断用鼓励的方法将工作难度轻描淡写,彰显领导的慈悲。
摔打不足的新手,或多或少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自然,公司是不会花钱养垃圾员工的,只是通过强烈的工作难易反差,向新人输送“难的工作你做不了,简单的又不愿意做,这样的员工随时都可以找到很多”的信息,调教好新人的卑微心态。
这个时侯才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确保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有稳定的员工队伍。
2、长短相形。
用人所长看似一门绝对的正道,可以让个人能力得以充分彰显。
在老道的手里稍加应用却能转出阴来。
拼命使用员工某一方面特长,忙碌不得歇的员工自然感恩戴德,觉得时逢伯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都有。
而老道想要的结果是,使员工能力一枝独秀,全面能力没有发挥机会,在企业形成该员工只能从事某一方面工作没有把握全局能力的印象。
为下一步任人唯亲埋下群众心理伏笔。
若是该员工能与老道同仇敌忾自然平步青云,若是有丝毫异心便可委以部门重任从此断其升迁之路。
用人所短看似拿企业前途下赌注。
但在老道手中,用来实践的绝对是在不关乎公司命运的却又关乎企业面子的事务,还要亲自对接手员工强调事关重大,千万谨慎从之。
一方面表面可以迫使员工自我完善。
另一方面则可彰其所短使其成为群体中相对缺乏能力的一位,建立自卑感,为下一步控制员工打下个人心理伏笔。
若是侥幸成功,就大肆表彰,收笼人心;若是失败,则大肆安抚,同样赢得员工感激涕零。
3、高下相倾。
第一用能力相近之人“一较高下”心理,制造员工的竞争对手,使用能力相近同事相互克制,避免其将注意力过多分散到本职工作以外,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营。
第二用能力的“真正高下”,牵制高手、将高手牢牢困在企业中,避免人才外流。
将某一方面能力不足的员工与在此方面能力强的员工组合成团队,形成彼此的困扰,使团队无法做出足以影响行业的案例,削弱高手跳槽的资本。
第三则是防微杜渐,确保公司结构“高下力量”的不平衡。
利用新旧员工的心理屏障制造矛盾,利用同事间相互对工作方面意见引导相互误解成为对个人的意见,并传递到员工耳朵里,尽量避免部属之间实现联合战线,对抗领导层。
团结就是力量,但是下面太团结,上面也头大。
4、前后相随。
刻意的“后”培养。
如果员工没有缺点,或者缺点隐藏太深,老道就为你培养一个,让员工的能力和缺陷成正比,给同事间造成能力强弱总是与性格缺陷不可分割的错觉,避免在普通员工群体中出现“领导级的完人”。
消灭员工的“随机领导能力”,一手充分肯定员工工作能力,一手安排最不具合作意识的同事间发生冲突,寻找“该员工暂时缺乏领导能力,尚需要培养,但是……”。
这么做,一方面笼络人心,随意操控员工升迁,向后推有缺乏能力的借口,向前推有潜力巨大要大胆启用新人的借口;另一方面也可削弱其他公司挖墙脚的动机。
平日中最关键的就是让员工养成对直属上级的依赖感,利用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原理,让各级员工对下级偶尔犯下的小过失极尽挑剔和挖苦之能事,打击员工工作积极
性,使下属不敢轻易下决断,从而剥夺思考独立,养成对直属上级依赖的弱点。
确保心理上的前后相随,使阴多阳少,团队等级分明,提高公司整体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