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精)

合集下载

对上海“双中心”航运与金融建设中“对接”的思考及建议

对上海“双中心”航运与金融建设中“对接”的思考及建议
业船 队 占全球船 队总规模 1 %的比例极 不相 称 。而 式为境外的中资航运企业提供船舶融资, 3 在银 团中所 且在 中资航运企业船队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下, 占份额 一般 也不 大 。 国内
保险公 司航运保险 费占全球市场的份额 多年来几乎 没有提升。 也就是说 , 近年来中资航运企业船 队规模
中心” 设不 断 向前 推进 。 建
全球 保 险业 的快速 成长 。
1 现 代 航 运 业 与金 融 业 的 关 系
现代 航 运业 与金 融业 密不 可分 、 辅相 成 、 互 相 相
2 国 内航 运 业 与金 融 业 的 “ 对 ’ 状 现
( ) 内船舶 融 资 占全球 市场的份 额提 升缓慢 。 1国

5 ・
行成 本也将 高于 以美元计价 的 同类船舶 。
径运行 资金 ( 汇 ) 国 内银 行一般 在 香港地 区等地 外 。
() 2 航运保费主要流向境外保险机构。 与船舶融 设 立 分 支机 构 , 以独 立或参 与银 团的方式 , 国 内航 向
或 资相类似 , 国船队规模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航运保费 运企 业设 在香 港 地 区等地 子公 司的船 舶 建造 ( 购 我
a . 琶 哩 第3卷 第1 21 2 t工 ’ 3 2 0 年1月 期 1
对 上海 “ 中心" 双 建设 中 思考及 建议
查 选 中
占据国际船舶融资绝大多数份额的欧 自2 0 年 3 2 09 月 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并原 险较小等优势, 很 航运 则通过《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 洲大型银行 , 多都设有专门的船舶融资部 门。 造业, 建设 国际金融 中心和 国际航运 中心的意见》 正 保险业是伴随着航运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式批 准实施上海 “ 中心” 双 建设规划以来 , 上海的 “ 双 航 运 业的 快速 发展 也 大 大推 动 国际航 运 保 险业 乃至

关于新形势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若干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若干思考
建 设为核 心 . 以先 行 先 试 和 完 善 金 融 环 境 为 重 点 。 、 策 性 优 惠 。 3政 邓 小 平 同 志 在 19 9 1年 视 察 上 海 时 明 确 指 出 “ 海 过 去 是 金 融 中 上 心 , 货 币 自 由兑 换 的地 方 . 后 也 要 这 样 搞 。中 国 在 金 融 方 面 取 是 今 得 国 际 地 位 , 先 要 靠 上 海 ” 19 首 。 9 2年 党 的 十 四 大 的召 开 , 开 了 拉 上 海国 际金融 中心建设 的序 幕。20 0 9年 国 务 院 出 台 了 《 于 推 进 关 上 海 加 快 发 展 现 代 服 务 业 和 先 进 制 造 业 、 设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和 国 建
权 ” 根 据 国 际 国 际 中心 建 设 要 求 . 海 具 有 自 己 的 优 势 与 劣 势 。 上 上 海 建 设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的 优 势 : 、 济 基 础 厚 实 。金 融 中 心 1经
是 商 品经济 高度 发 展 的产物 ,是 经济 中心 功 能进 一步 增 强 的必
3 上 海 建 设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的 优 势 与 劣 势 、
国 际金 融 中心的建设 步伐 。 争夺金 融 主导权 。本 文结合 国际金融 中心 建设 所 产 生 的 经 济 效 应 和 当 前 宏 观 经 济 形 势 。 上 海 建 设 国 对
际 金 融 中 心 进 行 思 考 . 析 出上 海 的 优 势 与 劣 势 , 此 提 出 当前 分 由 上 海 建设 国 际金 融 中 心 所 面 临 的 几 大 挑 战 。 关 键 词 : 际金 融 中 心 ; 海 ; 济 效 应 ; 势 ; 势 ; 战 国 上 经 优 劣 挑
心 。但 面 对 4月 1 日的 股 指 期 货 全 线 大 跌 和 当 前 中 国 房 价 问 题 、 9 人 民币币 值等一 系列 问题 , 文对这 种 经济形 势下 上海 建设 国际 本 金 融 中心 进 行 思 考 。 2、 设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的 经 济 效 应 建

论航运金融衍生品的法律监管

论航运金融衍生品的法律监管

论航运金融衍生品的法律监管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指出,”丰富航运金融品,加快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发展,为航运企业风险控制创造条件。

”航运衍生产品有助于改善和发展在航运业发言的权利,提高议价能力,并且能够帮助航运企业控制业务风险。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同时也必须是法律健全的法律中心。

我们应积极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衍生品的法律和监管制度,形成高度自由同时又体系规范的法律环境,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航运金融及其衍生品概述航运和金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航运业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高,所以航运业特别需要金融支持等融资服务。

(一)航运金融航运金融通常是指航运及与此业务相关的,一系列包括金融,保险,货币存储,交换,结算,中介和其他经济活动的运作,以及海上保险,船舶融资,资本结算,航运价格衍生品等的金融操作①。

对于航运产业链环节提供全面的财务解决方案和高效的金融服务的能力,已成为现代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要素。

(二)航运金融衍生品目前,航运领域内的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航运运价衍生品。

反映国际海运运价指数的趋势最有名的是波罗的海运价指数(balticfreight index,是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的简称,简称bdi)。

1986年,英国波罗的海国际货运期货交易所开始交易波罗的海运价指数期货,这之后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结算所和新加坡交易所都推出了自己的运价指数期货,货运运费期权,远期合约及衍生工具,其中运费远期合约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三)开发航运金融衍生品的目的航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可以帮助中国航运金融突破瓶颈。

我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瓶颈,是在建设国际航运规则的金融业务中需要接受遵循普通法下的结果,在企业经营中对相应规则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则根据英美方面来做解释,而航运金融服务则是一个全球性范围内的竞争②。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上海有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业务体系,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先进的现代航运基础设施网络。

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上海在全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此,提出以下意见:一、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意义(一)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既是上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发展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集中体现。

提高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适应全球化新格局和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拓展金融资源运作空间,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有利于强化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好地满足周边地区和全国的国际航运要求;有利于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奠定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

航运中心建设将促进上海经济

航运中心建设将促进上海经济

要 任 务包 括 :
( ) 一 建设比较发达的多功能、 多层
次金 融市 场 体 系 。 强金 融 机 构和 业 务 加
目前腹地货源 进入洋 山主要通 过 四种方式。一是水路运输 ; 二是通过铁
路 中转 ; 三是公 路运输 ; 四是 内
的 国 家 或 地 区 的银 行 开 立 的账
放。完善金融服务设施和布局规划 , 提 升金融服务水平 。健全金融法制 , 加强 金融监管 , 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
( ) 化现 代航 运集 疏运 体系 , 二 优 实 现 多 种 运 输 方 式 一体 化 发 展 。 整 合
济增长 的一揽子计划 , 全面实施十 大产
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有必要再适当提高 部分 产 品出 口退税率 。会 议决 定 , 从
( ) 三 发挥 先进 制造业 优势 , 为服 务业发展提供有 力支撑 ,以服务业发
展 带 动 先 进 制造 业 的更 大 发 展 。
际航 运 I 心 的 建 没将 f 1 产 f‘ f 么影响?
( ) 山港将 获 益。上海国际 一 洋
航运研究 中心 副主任 、秘书长真虹指
( ) 四 坚持 以改 革促发 展 , 以改革
转, 江海直达是需要解 决的首要
问题。
( ) 三 角 港 口 有 望 二 长 多赢 。上海港口界一位资深人
士 表 示 , 三 角港 口问 资 源 的 整 长
沿 海港 口航 线或定期航班” 的政 策支持 。
已经开通 , 这个平 台上具有公示 公告 、 交易挂牌 、 查询统计 、 资讯 评估 、 在线 交流 、 务指 南等功 业 能 。目前这一平台的主要信息还
持召开 国务 院常务会议 ,审议 并原则 通过 关于推进上海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路径更清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路径更清晰

建立现代 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优势 。上海 已经形成了 比较 完备 的金融市场体系 , 包括资本市场、 币市场、 货 外汇市场 、 商品期货 市场 、 金融期货市场 、 黄金市场 、 产权交易市场和保 险市场等 。 在
金 融 机 构 的培 育 和 开 放 程 度 方 面 , 海 也 走 在 全 国 的 前列 。 海 上 上
中 国的不二选择 。 但是 , 民币国际化意味着其成为主要国际储 人
备 货 币之 一 , 需 要 一 个 庞 大 的金 融市 场 来 满 足 交 易 需 求 。 这 这就
迫切要求中国尽快建立新 的国际金融中心 。 同时, 国际金融危机
对 上 海 的外 向型 经济 冲 击 很 大 ,上 海 迫 切 需 要 充 分 发挥 比 较优
利 率 成 为 境 内外 人 民 币资 产 定 价 的 主 要 基 准 利 率 , 人 民 币汇 率
中间价成为境 内外人 民币交易定价 的主要汇率基准等。面 两 点就意味着 , 未来人民 币的基准利率和汇率都将在上海产生。 这无疑 是支 撑上海成 为全 球人 民币交易中心 的最主要 的措施 。 同时,一直 以来市场关注 的人 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最终方 向和 路
金 融 人 才 的集 聚 是 上 海 国 际金 融 中心 建 设 的 智 力 支 持和 人
作 为中国资本最为密集、 交易最为活跃的地区, 已为中 国的金融 发展提供 了强大 的实业基础和 有效需求 。 “ 从国内外及上海 的发展形势来看, 确实亟需加快推进上海 国际金 融中心建设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 方星海如 是表 ” 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同样表示 ,十二五 ” 而 “ 时期是加快推 进 上海 国际金融 中心建设 的关键时期,也是可 以大有作为 的重 要战略机遇 期。

金融特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制度创新

金融特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制度创新



上海创建 “ 金融特区” 的法律政策依 据
( ) 一 从经济 特区到金 融特 区
2 1 9月 6日, 00年 胡锦 涛在深 圳经 济特 区建立 3 年庆 祝大会 上发 表重 要讲话 指 出 , 办 0周 兴 经济特 区是党 和 国家为 推进我 国改革开 放和社 会 主义现 代 化作 出的一 项重 大 决 策 , 中 国共 产 是 党人和 中国人 民在探索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道 路上 进行 的一 个 伟大 创 举 。胡 锦 涛强 调 , 全 国建 在
的、 有实效的制度创新。只要中国改革开放及现代化进程没有完成, 经济特区这样一种制度创新
的使命 、 功能和 作用也将 不断发 展 、 完善 和提高 , 并成 为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制度创 新 的重 要 内容 。
收 稿 日期 :0 1 0 0 2 1 — 4— 4
作者简介 : 赵晓雷(9 5一) 浙江缙 云人 , 15 : 经济学博士 , 教授 , 士生导师 , 博 上海 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 。
易中广泛使 用人 民币计 价和 结算 , 还要使 人 民 币成 为 国际储 备货 币。 同时 , 应提 出建设 相
金 融特 区的技 术可行 性和路 径选择 。 关键 词 :金 融特 区
中 图分 类 号 :F 3 . 82 1
上 海 国际金 融 中心
文 献标 识码 :A
制度 创新
文 章编 号 :17 67 (0 1 5— 0 0~ 0 64— 11 2 1 ) 0 5 0 6
海 国际金 融 中心建设具 有决 定性 意 义 , 并对 全 国金 融体 制 改革 具有 引领 作 用 。上 海金 融
特 区可 实施 资本~ 金 融项 目管制改革 、 浮动 汇率 制度 改 革 、 民 币 国际化 改革 等试 验 , 人 目

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国 融心即中 广的国 融 务地 , 提 泛 界 服 际中 集供 跨金 金方 的


般 也 伴 随新 的 国际 金 融 中心 的 兴起 。此 次全 球 金融
它 既是 本 地 与世 界 其 它 地 区 间 金 融
危 机 暴 露 了现 行 国际 金 融 秩 序 的 不 合理 性 ,其 突 出 表
联 系 的 纽 带 ,又 是 世 界 不 同地 区 间 金 融 联 系 的 纽 带 . 是 国 际化 的货 币 、国 际 化 的 金融 市 场 以及 大 型 跨 国金 融 机 构 的 汇集 地 。 国际 上 .经济 影 响 力大 的 国家 和 地
摘 要 文章 指 出上 海金 融市场 的 规模不 断扩大 ,债 券市场 、股票 市 场 、期货 市场 、黄金 市场 的全球 影 响力也不 断上 升 ,上 海建设 国际 金 融中心不 仅具 备诸多 优势 也面 临有利 的国 际环境 ;因此 应抓住 难得 的历 史性机 遇 ,充 分发 挥政府 政策 的引导 支持和市 场 力量的推
t 2
Y v , 4 4 1
M AcRO cO NO M | S E c
抓 住 历 史 机 遇 加 快 推 进 上 海 国际 金 融 中心建 设
t ulS a g a t nnen 们 nlia cac ne o i h n h ino tra 0 af n iIe tr b d i ai n
Ab t c sr t a
Thi pe ndiat h ,w i h han emento an s pa ri c es t at t t e en h c fSh gha。 i i f s nan i calmar e ,is gl k t t oba nf nc i gr li l ue e w l adu l een i t l al be s y n i s b n a k t tck maret uur a k tan ol a k t o d m r e ,so k ,f t es m r e d g d m r e .Sh gh h s man dv ntge i ddt n t av r bl ner a i a an ai a y a a a s n a io o a f o a e it n t i on l e vi m en o b co e a n e n i alf nca ener n r on tt e m n it r at on i na ilc t Th eor ,w e sh l s z hi sorc lopp ru t d f l er t er f e oud eie t s hit ia ot ni an ul ex t he y y f nci s ofgo er u t on v nmenalp iis a d m a k tin a i s whl t ey pr t ol e n c r e n ov t on i aci l omot g a t ie r e v i c i t s fOm ome t n or gn p tcp t. n vi d s i a d f ei ar ians c i e ihn er ls vc s c pa ly en an ig t e it n t a Om p 小 ien sso n caln sr , d e ar n t n e n t al nr ig ov al erie a bit, h cn h ner a i lc c i on e V e ft f an i du ty an nl gig i it r a i hei i s 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上海有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业务体系,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先进的现代航运基础设施网络。

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上海在全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必然选择。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此,提出以下意见:一、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意义(一)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既是上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发展的需要。

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集中体现。

提高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适应全球化新格局和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拓展金融资源运作空间,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有利于强化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好地满足周边地区和全国的国际航运要求;有利于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奠定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

(二)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更好地夯实并充分发挥上海的比较优势。

上海具有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现代金融体系、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高效的航运服务体系,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广泛参与全球竞争的周边经济腹地,具有加快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条件。

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业、航运业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使上海更好地发挥综合优势,更好地发挥带动示范作用,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二、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三)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改革开放,进一步发挥优势,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充分发挥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要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水平;要在发展中优化经济结构,优先发展金融、航运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以高端制造和研发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在发展中创新发展思路,坚持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体制运行效率;要在发展中坚持市场化、国际化和法治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对外吸引力;要在发展中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完善区域分工,不断扩大辐射带动效应,提高专业分工和协作水平。

(四)把握的原则:处理好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解难题,以改革建制度,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体制环境;处理好先行先试与制度规范的关系,通过创新和探索,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为全国性的制度规范奠定实践基础,发挥示范作用;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以金融业、航运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不断创新服务业态,不断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处理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关系,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处理好推进金融创新与完善金融监管的关系,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和开放过程中,努力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处理好推进上海自身发展与区域协作发展的关系,按照国家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分工,加强上海与长三角地区以及国内其他中心城市的相互协作和支持,加强与香港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五)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形成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力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发展需要和国际惯例的税收、信用和监管等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

(六)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形成以上海为中心、以江浙为两翼,以长江流域为腹地,与国内其他港口合理分工、紧密协作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基本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快捷高效、结构优化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及国际航空枢纽港,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基本形成服务优质、功能完备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营造便捷、高效、安全、法治的口岸环境和现代国际航运服务环境,增强国际航运资源整合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七)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

不断丰富金融市场产品和工具,大力发展企业(公司)债券、资产支持债券,开展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研究发展外币债券等其他债券品种;促进债券一、二级市场建设及其协调发展;加快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

根据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需要,按照高标准、稳起步和严监管的原则,研究探索并在条件成熟后推出以股指、汇率、利率、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

加大期货市场发展力度,做深做精现有期货品种,有序推出新的能源和金属类大宗产品期货,支持境内期货交易所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探索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

拓宽上市公司行业和规模覆盖面,适应多层次市场发展需要,研究建立不同市场和层次间上市公司转板机制,逐步加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研究探索推进上海服务长三角地区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

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积极发展证券投资基金、保基金、保险资产、企业年金、信托计划等各类机构投资者。

根据国家资本账户和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逐步扩大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金融市场的比例和规模,逐步扩大国际开发机构发行人币债券规模,稳步推进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币债券,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币股票。

在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框架下,积极探索上海与香港的证券产品合作,推进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和联动发展。

积极发展上海再保险市场,鼓励发展中资和中外合资的再保险公司,吸引国际知名的再保险公司在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培育发展再保险经纪人,积极探索开展离岸再保险业务。

(八)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

根据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重点发展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货币经纪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等有利于增强市场功能的机构。

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综合经营试点,培育和吸引具有综合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在试点过程中探索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鼓励发展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基金)及创业投资企业,做好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试点工作。

积极拓展各类金融业务,推动私人银行、券商直投、离岸金融、信托租赁、汽车金融等业务的发展,有序开发跨机构、跨市场、跨产品的金融业务。

开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为企业并购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鼓励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由财部、税务总局、保监会会同上海市研究具体方案,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产品试点。

根据国家金融对外开放总体进程,稳步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支持设在上海的合资证券公司、合资基金公司率先扩大开放范围。

(九)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健全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大力发展电子交易,促进各类金融信息系统、市场交易系统互联互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完善金融服务设施和布局规划,进一步健全为市场交易服务的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统一高效的现代化金融支持体系,提高上海金融市场效率和服务能力。

加强陆家嘴等重要金融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全面提升金融集聚区的服务功能。

规范发展中介服务,加快发展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融资担保、投资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监管,增强行业自律,规范执业行为。

在上海建立我国金融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和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

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种类齐全、金融机构体制健全、金融发展环境良好的优势,先行在上海开展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制定并完善促进金融创新的策,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金融市场和金融企业为主体的金融创新机制。

(十)改善金融发展环境。

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加快制定既切合我国实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金融税收和法律制度。

完善金融执法体系,建立公平、公正、高效的金融纠纷审理、仲裁机制,探索建立上海金融专业法庭、仲裁机构。

加强会信用体系建设,以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为载体,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促进信用信息共享。

适应上海金融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方式,建立贴近市场、促进创新、信息共享、风险可控的金融监管平台和制度。

加强跨行业、跨市场监管协作,加强地方与金融管理部门的协调,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五、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十一)优化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

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在继续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整合长三角港口资源,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港口格局,增强港口综合竞争能力。

加快洋山深水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港口吞吐能力。

推进内河航道、铁路和空港设施建设,优化运输资源配置,适当增加高速公路通道,大力发展中远程航空运输,增强综合运输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